本书旨在提供初入此领域的学习者对于谘商辅导初步的认识。初学者接触到谘商理论时,往往感到学习理论的庞杂与晦涩,只看到纷歧的学派理论,但不知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为何?可谓见树而不见林,有不知学习重点为何之叹!
本书实为以理论概念为经,实务为纬的平易书籍,减少专有名词的使用,让初入此领域者不会感到艰深难懂,而且可以理解体会理论与实务的关连,提升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作者简介
张进上
*现任:
台南大学谘商与辅导研究所专任教授
谘商辅导系筹备主任
台南大学辅导中心谘商心理师
*专长:
亲职教育
家庭与婚姻谘商
谘商理论与技术
团体辅导与谘商
*经历:
台南师院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台南师院进修部主任
台南师院教育系主任
第一章 辅导工作的意义与发展
第二章 辅导员与谘商工作
第三章 辅导活动实行现况与趋势
第四章 综合活动领域教学检核
第五章 综合活动教学心得
第六章 谘商理论与发展
第七章 谘商模式与历程
第八章 学习谘商实务与成长
第九章 个案在谘商历程的学习
第十章 团体谘商概念与实务
第十一章 网路谘商与书信辅导
参考书目
附录一 谘商伦理守则
附录二 心理师法
附录三 心理师法施行细则
附录四 谘商心理师高等考试规则 附录五 网路谘商伦理守则诉讼
当我深入阅读《谘商与辅导概论》时,我发现书中对各种咨询理论的介绍,并非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了不同思想流派如何在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上,提供了多角度的洞察。例如,书中对精神分析理论的阐述,让我了解到潜意识的力量是多么深远,那些埋藏在心底的冲动和冲突,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也看到了行为主义如何将焦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强调学习和环境的作用。而人本主义的出现,则如一股清流,将“人”置于核心位置,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潜能发展和自我实现。最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并没有将这些理论割裂开来,而是通过对比、融合,让我看到它们之间既有冲突,又有互补之处,共同构成了咨询领域丰富多彩的思想图景。我不再觉得咨询理论枯燥乏味,而是将它们看作是理解人类复杂性的不同视角,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系列“思维工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咨询领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也让我对手中握着的“工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知道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来更好地服务来访者。
评分《谘商与辅导概论》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行动指南”。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咨询技巧,并非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充满温度、细腻而富有智慧的实践方法。我读到关于“提问的艺术”的部分,它不是简单的信息收集,而是如何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来访者深入思考,挖掘其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开放式提问如何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而澄清式提问又如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书中还详细阐述了“积极倾听”的技巧,包括眼神交流、点头示意、复述和总结,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在无形中传递着尊重和理解,为来访者营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氛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情绪反映”的描述,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来访者的话语,而是去捕捉和表达其潜在的情绪,让来访者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见。这让我明白,咨询师不仅仅是倾听者,更是情感的导航员,能够帮助来访者 navigate 自己的情绪海洋。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我仿佛看到了咨询师如何在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用专业和爱心,陪伴来访者走过他们的人生低谷,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评分翻阅《谘商与辅导概论》时,我常常被书中描绘的“危机干预”和“叙事疗法”等具体咨询模式所吸引。我惊叹于咨询师在面对突发危机时,如何能够保持冷静、专业,并有效地安抚来访者情绪,提供 immediate 的支持。书中对危机干预的讲解,不仅仅是提供一套应对流程,更是强调了在极端压力下,如何保持人性的温暖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我也被叙事疗法那种独特的视角所打动,它将人的生活经历比作一个个故事,鼓励来访者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叙事,从中找到新的意义和希望。我了解到,通过改写被“问题”所定义的故事,来访者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是自己故事的作者,而非被动的受害者。这些具体的咨询模式,让我看到了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践的,也让我对咨询师的专业技能和灵活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个个充满力量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找到前行的方向。
评分阅读《谘商与辅导概论》的过程,让我对“咨询伦理”这一概念有了颠覆性的理解。我原以为伦理只是死板的规章制度,是束缚咨询师手脚的条条框框。然而,书中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哲学探讨,让我认识到,伦理是咨询过程中最坚实的基石,是保障来访者福祉的生命线。我看到了关于“保密性”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物理隔离,更是对来访者信任的承诺,是对其隐私权的最高尊重。书中反复强调,咨询师有责任确保来访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即使是在非正式的场合,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我也学到了关于“界限”的重要性,咨询关系并非没有边界的亲密,而是建立在专业、安全、有益的基础之上。咨询师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避免与来访者产生不适当的个人关系,以免模糊了焦点,影响了咨询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知情同意”的探讨,这不仅仅是让来访者签署一份文件,更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确保来访者充分理解咨询的目标、方法、可能的效果以及风险,并自主地做出选择。这让我意识到,伦理并非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渗透在咨询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是一种对来访者尊严和权益的深切关怀,是构建有效咨询关系不可或缺的品质。
评分《谘商与辅导概论》的阅读体验,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成长”和“赋权”的深刻启迪。书中并没有将咨询描绘成一个由咨询师主导、来访者被动接受的过程,反而强调了来访者自身内在的成长潜能和自我疗愈的能力。我看到了关于“个人优势”和“资源”的讨论,它鼓励咨询师去发现和激活来访者身上积极的品质和已有的资源,而不是仅仅聚焦于其“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咨询的真正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学会运用这些力量来应对挑战,实现自我成长。书中关于“目标设定”的部分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由咨询师强加给来访者,而是通过共同协商,设定清晰、可实现、且具有内在动机的目标。这使得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能够更有方向感和主动性,体验到成就感。这种“赋权”的理念,贯穿了整本书,让我看到了咨询师如何成为来访者成长道路上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而非救世主。它让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超越困境,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而咨询,正是点燃这份潜能的火种。
评分初次翻开《谘商与辅导概论》,我便被它所描绘的咨询世界深深吸引。书中并没有直接给我一套标准化的“如何咨询”的流程,反而更像是在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人心深处的窗户。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将咨询简化为技术操作,而是强调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那份真挚、尊重和理解的联结。我读到关于“同理心”的部分,作者不是简单地解释其定义,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切实感受到,真正的同理心并非简单的“感同身受”,而是一种深刻的、带有觉知的理解,一种能够让来访者感受到被看见、被接纳的温暖力量。书中对“倾听”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捕捉语言背后的情感、需求和潜台词,仿佛在侦探一样,但却带着最温柔的视角。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咨询关系”时所流露出的深度,它不是一种工作关系,而是一种成长性的、充满可能性的互动,是双方共同探索和成长的空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初学者,在迷雾中摸索,而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方向,让我对咨询这项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明白,咨询的起点,永远是那个愿意敞开心扉的“人”,以及那个愿意耐心倾听、真诚陪伴的“我”。
评分当我合上《谘商与辅导概论》的最后一页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漫长而有益的旅程。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套“速成秘籍”,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我认识咨询的本质、理论、技术以及伦理。我从最初的模糊概念,到如今对咨询师的角色、责任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清晰的认知。它让我明白,咨询并非是简单的“听人倾诉”,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技术操作以及高度的专业伦理之上的复杂而精密的助人过程。书中对“终身学习”的强调,更是让我看到了咨询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它鼓励咨询师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这次阅读,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咨询世界的大门,更让我对“助人”这项事业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需要知识、技能、热情,更需要一颗永不停止学习和成长的探索之心。
评分《谘商与辅导概论》的阅读过程,让我对“社会文化背景”在咨询中的作用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书中并没有将咨询视为一个孤立的个体事件,而是强调了社会、文化、家庭以及经济等多种因素,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我读到了关于“文化敏感性”的论述,它提醒我,在进行咨询时,要充分考虑到来访者的文化背景、信仰、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这让我明白,一个真正有效的咨询师,不仅要懂心理学,更要懂“人”所处的广阔世界。书中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看待心理困扰、寻求帮助,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独特挑战。这让我对“多元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在进行跨文化咨询时,保持谦逊、开放和学习的态度是多么重要。这本书让我看到,咨询是一个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领域,只有深刻理解个体的多重身份和所处的复杂环境,才能提供真正有意义的帮助。
评分在阅读《谘商与辅导概论》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对“评估”和“诊断”的详尽阐述所吸引。我原本以为,评估只是给来访者贴上一个标签,而诊断则是对其进行“病理化”的分析。然而,书中让我看到了评估的更深层意义,它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旨在全面了解来访者的生活背景、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认知模式以及应对机制。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访谈、观察以及一些专业的量表,来收集信息,从而形成对来访者整体状况的初步认识。书中对“诊断”的讨论也让我豁然开朗,它并非是终结性的判断,而是一种理解和分类的工具,帮助咨询师更好地把握来访者的核心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咨询计划。我理解了,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而不是为了限制或定义来访者。书中还强调了在进行评估和诊断时,要时刻保持对来访者的尊重和同情,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性或污名化的语言。这让我意识到,评估和诊断是咨询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来访者负责任的态度。
评分《谘商与辅导概论》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而非单纯的学习一本理论书籍。书中对“咨询师的自我成长”的强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个体,在面对他人的困境时,自身的局限性和潜在的成长空间。我读到关于“反移情”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将其看作是了解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宝贵线索,同时也需要咨询师具备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能够识别并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不让其干扰咨询过程。这让我明白了,咨询师并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而是同样需要不断学习、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普通人。书中对“个人体验”的重视,鼓励咨询师通过接受督导、参与个人成长小组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咨询能力和心理素质。我开始意识到,一个能够理解他人内心挣扎的咨询师,首先需要对自己内心的风景有足够的了解。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咨询的技术,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具觉察力的人的启示。它引导我审视自己的过去,理解自己的现在,并思考未来的可能性,让我意识到,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实现自我成长,而咨询师自身的成长,正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保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