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乐透,号码组合看起来愈不规则的,愈容易中?
选举将届,各式民调结果出炉,想知道最准确的解读方式?
明星美容书上说,经过亲身使用的比较结果,
A产品的美白效果胜出,你会毫不犹疑赶快买来试试?
医学研究时有重大发现,但「低脂饮食无助防癌救心」、
「维他命丸愈吃愈早死」这些说法真的可信?
日常生活里,随时都会看到、听到或用到一箩筐的数据,
这些数据几乎全都是「统计结果」的化身!
没有艰涩的统计理论、复杂的长串算式,本书中只有天天都用得到的统计常识;
就算你曾经害怕数学、讨厌数学,也能学会如何看穿在数据背后的真相,
让你再也不轻易被媒体报导、专家说法给唬得晕头转向!
作者简介
郑惟厚
台湾大学数学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数学硕士、统计博士,
现任淡江大学数学系教授。
译有《统计,让数字说话!》、《毛起来说e》、
《看漫画,学统计》、《统计学的世界》、《机率学的世界》、
《别让统计数字骗了你》(皆为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序∣阅听大众、媒体人都需要的统计常识
Part ONE 暖身篇
1.「平均」也有大学问
2.这是什么比率?!
3.涨几倍?少几倍?怎样说才正确?
Part TWO 基础篇
4.机率迷思
5.「随机」选择的好处不只是客观
6.解读民调
7.怎样比,才有效?
Part THREE 应用篇
8.研究结果要怎么解读?(上篇)
9.研究结果要怎么解读?(中篇)
10. 研究结果要怎么解读?(下篇)
11. 有关≠有因果关系
Part FOUR 头脑体操篇
12. 你这是什么逻辑?
13. 成果验收
附录
作者序
阅听大众、媒体人都需要的统计常识
自从替天下文化翻译了几本销售得不错的书之后,就常常被朋友问:什么时候要自己写一本?我的回答多半是还不到时候,因为还不确定要写什么。
在我的想法里,已经出版和陆续将出版的书那样多,除非我能写出一本和别人的不一样、会让读者愿意读、而且读完还会有收获的书,否则不如不写。
可是这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期许,另一方面却也变成很好的借口。即便想到有一些题材值得写,然而总觉得不足够写成一本书,所以就一直拖延着不动笔。
结果是因为天下文化主编「督促」我写书,也对内容提供了意见,我才试着动笔。没想到一旦开始下笔之后,话愈来愈多,真的写成一本书了。
本书的内容,是和数据相关的概念,其实主要都属于统计的范围;而为了可读性,我只从实用的角度来谈,所以几乎完全避开了统计的「技术面」:我在说明的时候尽量举例、尽量用文字叙述,几乎不用公式;但是为了可能想要稍微深入的读者,我也在附录中列出了书中所有曾用到过的公式或算式。
至于题材的选择,基本上是以会出现在媒体上的为主。其实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动机,就是希望能帮大家获得阅听媒体时所需要的数据常识。
照理说,媒体有责任提供正确的讯息,然而由于许多媒体不够用心,以致于报导当中常出现和数字有关的乌龙。我管不到媒体,但至少可以帮助读者建立正确认知,避免被媒体误导。
在这主要动机之外,还有一个附带动机,就是想要鼓吹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我在数学系教了许多年书,长久以来对于许多学生习惯依靠记忆来学数学这件事,觉得非常可惜。这并不是说学数学不必背任何东西──定义和重要定理、公式当然需要背,因为常常要用到;但是有的学生过于「勤劳」,连例题或习题的解题过程,也一五一十给它死背下来。
这样做会有什么坏处呢?死背的东西不可能活用的,所以题目稍微改变一点就玩完了。
有同事说过这样的「笑话」:当她考某个重要定理的证明时,总有用功的学生可以一字不漏的完整写出答案;可是当她把该定理证明的一部分「节录」出来考时,学生反而不会写了,显然是不认得题目、不知道老师问的其实只是定理的一部分。
这种现象反映出来的事实是:许多学生不喜欢思考。究其主要原因之一,应是从小并未被鼓励思考的缘故。
缺乏思考训练的人,会失去质疑的能力。
我自己小时候基本上就是「听话一族」,通常父母和老师说的话都会照做,即使并不了解为什么。
不太用脑袋的结果,就是长大之后居然会相信,政府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全都是对的。年轻的时候,有人会形容这样的人很「纯」,其实我看把它改成三声还更正确些。
幸好出国留学之后资讯来源增加很多,我才赫然发现,自己的看法天真到离谱的程度,于是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渐渐的脑袋才清楚起来,判断事情的能力也增强许多。
既然自己有这样的经验,当然很希望能传达给大家。人生课题包罗万象,经常需要评估、判断、做决定,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都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幸好训练脑袋永不嫌迟,只要能养成时时思考的习惯,头脑一定会愈来愈清楚的。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书里面到处都在鼓励大家思考,真的是用心良苦哦。
在此必须感谢媒体,提供这么多素材给我当例子,甚至可以说:没有媒体,就没有这本书。这样说没有要讽刺媒体的意思,倒是真心想提醒各大媒体的管理高层,每一篇报导都可能接触大量的阅听民众,内容正确应该是媒体最起码的责任。
如果写稿记者的文字或数字素养不足因而出错,我认为主要的责任在于主管;主管有训练下属的责任,也有监督的责任,类似的错如果一再发生,主管难辞其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有线电视台一位有相当资历的新闻主播,居然会把由英文 fans 「音译」而来的「粉丝」,再翻译回去成了「fancy」。错一次也就罢了,结果不但未见更正,若干时日之后,同样的错居然还可以再出现一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该台新闻部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看自家的新闻吗?还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粉丝」的原文是 fans?不然就是该台新闻主管不把电视观众放在眼里,错就错,「不然你要怎样?」
不论确实原因为何都很离谱,真心希望新闻主管们能珍惜自己的影响力,多用点心、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如果觉得我这样找媒体的麻烦很讨厌,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从此没有题材可写啦。
这本书适合谁读呢?
在写书过程当中,我心里设定的「目标读者」是一般社会大众以及高中以上的学生,内容的定位则是「统计常识」(也可称作「数据常识」),所以尽量写得浅近易读、几乎不需要什么数学背景,希望连一向怕数学或讨厌数学的人也愿意读。
而对于必须修统计课的同学,由于统计教科书里面通常都是一大堆图表和公式,即使学会计算,也看到实际应用的例子,但是因为例子多半很专业,还是不会感觉统计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任何关系,读本书则可以帮助你了解统计贴近生活的实用层面。
当然,我还是偷偷希望,媒体从业人员当中,也有人愿意读这本书。
心路历程介绍到此,就请大家赶快翻开第一单元开始读吧。
對於《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探討「社會現象背後的統計解讀」。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爭議性話題,像是教育資源分配、貧富差距、甚至犯罪率的變化,這些背後通常都伴隨著大量的統計數據。我希望作者能引導我用統計的觀點去看待這些社會議題,例如:為什麼某些地區的學業成就普遍較高?是什麼原因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我們看到的犯罪率下降,是真的安全了,還是數據呈現方式有問題?我希望能學到如何從統計數據中,看到更深層的社會結構和問題,而不是只看表面現象。而且,我希望書中能強調「數據的侷限性」,告訴我哪些數字可以相信,哪些需要打上問號,以及在解讀統計資料時,要注意哪些可能存在的偏差和偏誤。這能幫助我在思考社會問題時,更加客觀理性,並且避免被片面的數據所誤導,做出更全面、更周延的判斷。
评分這本《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我最想了解的是如何將統計學應用在「個人理財」和「投資決策」上。你看看現在的財經新聞,動不動就是什麼「股價指數」、「通膨率」、「GDP成長」等等,這些數字聽起來都很重要,但如果沒有一點統計概念,真的很難理解它們背後的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這些金融術語,並且教我如何去分析市場趨勢,像是如何判斷一檔股票的風險高不高?過去的數據能不能預測未來的表現?還有,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我應該先做哪些統計上的準備?我覺得如果能夠學會用統計學的角度來評估風險和報酬,那在面對金融市場時,就能更有信心,也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盲目跟風,或是被所謂的「專家」牽著鼻子走。畢竟,錢是自己的,學會如何運用統計知識來管理和增值,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评分噢,這本《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名字聽起來就挺嚇人的,不過我平常對數字就比較頭痛,想說趁這個機會惡補一下,不然以後跟人家聊數據分析、市場調查的,聽得霧煞煞,豈不是很漏氣?尤其最近新聞常常講什麼「民調顯示」、「專家分析」,背後都有一堆數據,要是連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那不就像在聽天書嗎?我特別在意書裡會不會講太多複雜的數學公式,畢竟我不是讀理工科的,希望它能用比較親民的方式來解釋,像是生活中的例子,像是買東西怎麼看優惠打折、或是朋友聚餐怎麼分配費用,這些都跟機率、平均數有關吧?我希望作者能把這些統計概念「白話化」,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樣,沒有壓力地把知識灌輸進來。而且,我最怕那種寫得像教科書一樣枯燥乏味的書,翻沒幾頁就想睡覺,這本我希望可以有點趣味性,或許穿插一些小故事或案例,讓我在閱讀時不會覺得像在硬K書,而是真的能從中學到東西,並且運用到生活上,讓我的判斷力更精準,不再輕易被數字誤導。
评分老實說,我對統計一直有種莫名的恐懼感,覺得那是一個充滿數字和公式的冰冷世界,跟我的生活完全沾不上邊。《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這個書名,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壓力,但後來想想,也許它能改變我對統計的看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好玩」的統計世界,而不是那些讓人頭昏腦脹的課本內容。我期待作者能夠透過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像是:為什麼樂透中獎機率這麼低?為什麼有些產品廣告總是強調「99%有效」?或是跟親朋好友在玩牌時,如何判斷自己手上的牌有多大的機率贏?這些貼近生活的情境,應該能讓我更容易理解統計的概念,而且也會覺得這些知識很有用。如果書裡能加入一些互動式的練習,或是提供一些小測驗,讓我可以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果,那就更棒了。我希望看完這本書,我不再是那個看到數字就想逃避的人,而是能對統計產生興趣,甚至覺得它很有趣。
评分這本《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我個人最期待的是它在「如何辨識假訊息」這方面的應用。你知道的,現在網路資訊爆炸,到處都是聲稱「科學證實」、「研究顯示」的內容,但很多時候,這些數據的呈現方式可能誤導人,或是根本就是刻意操弄。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我怎麼去「解讀」這些統計數據,例如,當看到一個統計圖表時,我能不能一眼看出它的比例是不是被扭曲了?它採用的樣本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有沒有什麼「統計陷阱」是我們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我希望能學到一些基本的批判性思考方法,不再是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尤其是在做重要決定之前,像是買房、投資、甚至選擇學校,很多時候都會參考各種數據和報告,如果我能夠具備辨別這些資訊真偽的能力,那絕對是無價的。我覺得統計學不應該只是學術界的事,更應該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生活技能」,能幫助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做出更明智的判斷,避免被不實資訊所蒙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