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难,到底哪里出问题:喜剧演员×藏传僧侣×脑神经科学家如是说

人生好难,到底哪里出问题:喜剧演员×藏传僧侣×脑神经科学家如是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uby Wax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喜剧演员×僧侣×科学家,意想不到的三人组合,笑谈人生老问题,人生智慧×佛学×科学相互激盪,火花四射!
★将正念、佛学、科学、演化、心智与情绪运作等复杂难解知识原理,以轻松好懂幽默对话呈现。

  人类本该成为地球上最幸福快乐的物种,
  为什么我们却老是觉得不开心?


  一位笑果十足的喜剧演员,也是现代人心灵瘟疫──忧郁症的倖存者;
  一位满身佛味的藏传僧侣,也是英伦男神BC的正念指导老师;
  一位高智商大脑专家,也是爱用实验精神探寻一切情商问题的科学控;
  3人经历迥异,齐聚一书,畅谈你我都想知道的人生大哉问!

  助你有意识地帮大脑心智软体升级,
  就能让想法更贴近人性,
  活出美好的「人样」!

  人生好难、不开心,到底哪里出问题?

  ★喜剧演员如是说──
  这全都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看得更像机器,而不像人!你以为心情不好、遇到难题时,只要像换支iPhone一样,换得更新更好,就能解决?

  ★僧侣如是说──
  人们往往把纠缠着你的想法与念头,看得比你自己更大更重要。西藏古谚说:「当你追着念头跑,你就像在追逐棍子的一只狗。相反地,要像只狮子:转身面对丢掷棍子的人。掷棍的人只敢朝狮子丢一次棍子。」

  ★科学家如是说──
  从想法衍生而出的更多想法,也就是大脑惯性的反刍式思考,会让我们一再陷入情绪纠结。

  关于人生一切不解与困扰:
  不论是情绪与身体、爱与人我关系、如何同理与原谅、上瘾、教养、未来何去何从……
  一本书回答你所有疑问!


  ★喜剧演员如是说──
  我还邀请了一位僧侣与一位科学家
  在这本书里跟我一起畅谈
  僧侣可以解释
  心智如何影响我们
  科学家则可以解释
  心智都在大脑当中什么部位运作
  在每一章最后,我都会放他们出笼小玩一下,聊一聊
  让大家轻松读懂难解的情绪问题与人生课题~

  ★「僧侣」格隆图登(Gelong Thubten)
  牛津大学文学系肄业。当过爵士钢琴鼓手、演员,最后因为对佛教与正念的热情,而出家成为僧侣,师承阿贡仁波切。为Google、LinkedIn、西门子等跨国大企业的正念老师,日前受迪士尼之邀,在《奇异博士》剧组拍摄过程中担任正念顾问,贴身教授奥斯卡金奖演员蒂妲‧史云顿与「英伦男神BC」班尼迪克‧康柏拜区正念的练习。

  ★「科学家」艾许‧蓝布拉(Ash Ranpura)
  神经内科医师与脑科学家。耶鲁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学士,于俄亥俄州医学院取得临床医学学位,于伦敦大学取得认知神经科学博士,现于伦敦大学任教。

国内外好评推荐!

  郎祖筠 表演工作者
  理科太太
  陈德中 台湾正念工坊执行长
  许瑞云 身心灵医师、作家
  温宗堃 台湾正念发展协会理事长
  熊仁谦 大鼻子哲人
  刘 轩 哈佛心理学者、知名作家
  谢盈萱 表演工作者
  谢伯让 脑科学家、《大脑简史》作者
  苏益贤 脸书「心理师想对你说」共同创办者、初色心理治疗所临床心理师
  乔‧卡巴金 正念减压之父
  丹尼尔‧席格 儿童心理暨脑神经科学专家
  尼尔‧盖曼 《睡魔》《美国众神》当代奇幻大师,好评推荐
  史帝芬‧佛莱 英国知名演员

  ◎让你一边笑着读、一边疗癒并转化人生。──乔‧卡巴金,正念减压之父

  ◎准备好又哭又笑、深入探索「成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了吗?──丹尼尔‧席格,儿童心理暨脑神经科学专家

  ◎这本不凡作品确立了作者地位,她绝对是个人心理健康、幸福与自我实现领域最具可读性、激励人心、魅力十足的作家之一。──史蒂芬‧佛莱,英国知名演员

  ◎演化、思考、情绪、身体、慈悲心、爱与关系、性、孩子、上瘾、未来、原谅等,都是跟现代人密切相关的人生议题……融合了非常实用的正念练习,可直接用来处理前述这些面向的人生课题,可谓理论与实务兼具、幽默与深度相容的作品。──陈德中,台湾正念工坊执行长

  ◎这也许是现今我所读过众多正念书籍里,最诙谐令人莞尔,也是最口无遮拦的一部佳作。──温宗堃,台湾正念发展协会理事长

  ◎从怀疑到实践,作者与她的两名好友,试着以正念的不同元素为经、人生的各种难题为纬,编织出一张人生使用说明与导引地图。──苏益贤,临床谘商师/脸书「心理师想跟你说」共同创办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茹比‧韦克斯(Ruby Wax)


  演艺资历超过25年的英国喜剧演员、电视剧作家。牛津大学正念认知疗法硕士。

  十年前被诊断患有忧郁症,并以令人钦佩的精力和幽默感,敦促我们结束对精神疾病的污名。而后因其致力于推广心理健康领域的贡献,获颁大英帝国勋章。着有《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Sane New World)、《全新六週正念练习法》(A Mindfulness Guide for the Frazzled)。

译者简介

王如欣


  英国巴哈中心註册花精谘询师,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讲师,脸书粉丝团「露露花苑」负责人。曾任中央社、总统府英文编译。译有《亚特兰提斯密码》《路西法密码》《亲爱的某某》《她的私密日记》等书。译作赐教:ruth.wang@gmail.com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跨界的智慧火花 陈德中
推荐序 活得更像个人 温宗堃
推荐序 逗趣、好笑,却也认真的人生使用说明书 苏益贤
前 言 在人工智慧时代,活得更像人
 
CH1关于演化

──「为什么得到再多,也不满足?」
人类演化得更适应环境,却没有变得更幸福,究竟哪里出问题?
 
CH2关于思考
──「为什么做再多,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你脑中的想法和念头,不代表真正的你。废弃坏思维,专注在有助于你的好思维。
 
CH3关于情绪
──「为什么别人可以过得快乐又积极?我真是鲁蛇。」
情绪就像你的另一半,你不能忍受他/她,但又不能没有他/她。
 
CH4关于身体
──「为什么别人都长得比我高、比我漂亮、身材又好?」
大脑与身体其实是不停沟通的双向道,想法会影响身体,做出反应,生理也会回头影响心理。
 
CH5关于慈悲心

──「为什么在别人成功时,我也该感到开心?」
我们忙于工作生活,却忘了发展悲悯之心。但人做为一个物种,要想生存下去,就需要慈悲心。
 
CH6关于爱与关系
──「为什么我老是受到烂男人的吸引?」
痴痴等待总有一天会到的王子,人生可能变得更悲惨。
 
CH7关于性
──「如何一次讲完神祕的性事?」
本书最幽默的一章,你看了就知道。
 
CH8关于孩子
──「如何把孩子塞回子宫里去?」
你就是孩子心智的最佳建筑师。
 
CH9关于上瘾

──「好想砍掉我那滑个不停的手指!怎么办?」
这世界是场充满诱惑的自助盛宴,唯有改变念头,才能戒掉瘾头。
 
CH10关于未来
──「机器人是人吗?以后机器人会取代我们吗?」
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需要看见自己内心在想什么。
 
CH11关于解决人生难题的正念练习
──「我老是分心,事情都做不完,怎么办?」
为前面各章提到的人生难题,提供实用的正念练习。
 
CH12关于宽恕
──「我无法原谅伤害我的那些人,怎么办?」
这是人生最难的一门课,所以放在最后一章。唯有先原谅自己,才能原谅别人。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跨界的智慧火花 


  大约二十年前,我曾看过一本书《僧侣与哲学家》,内容是一对父子的思辨与对话。父亲是法国知名哲学教授,有着典型西方文明背景;儿子则是在喜马拉雅山区向西藏大师修学数十年的僧侣,有着来自东方的传承。这本书激盪了东西方的智慧火花,对当时尚年轻的我影响很大,而该书后来在法国畅销了三十多万册,台湾也再版超过四十刷,深获好评!

  二十年后的今天,同为东西方智慧结合的正念(Mindfulness)在全球蔚为风潮,很高兴此时又有一本跨界对话的书籍即将出版。本书更为特别,主角是欧美知名的喜剧女演员,她在书中也邀请两位特别来宾,一位是神经科学家,另一位则是藏传僧侣,他们在各自领域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才,三人齐聚对谈。全书探讨的面向十分广泛,包括了演化、思考、情绪、身体、慈悲心、爱与关系、性、孩子、上瘾、未来、原谅等,都是跟现代人密切相关的人生议题。更重要的是,该书第十一章介绍并融合了非常实用的正念练习,可直接用来处理前述这些面向的人生课题,可谓理论与实务兼具、幽默与深度相容的作品。

  邀请我撰写本书推荐序的编辑,过去曾和我在另一间出版社有过正念书籍的合作,想不到她转换新单位之后,又跟我因这本正念新书而有了连结;此外,她服务的新单位,刚好就是二十年前出版《僧侣与哲学家》一书的同一间出版社。想想因缘也是很奇妙,希望这些善的因缘,能带给更多读者丰盛的心灵、深度的智慧,与涵容的慈爱。

陈德中
(本文作者为台湾正念工坊执行长)

推荐序

活得更像个人


  「老师,你自己练习正念的收获是什么?」

  有时候,正念课的学员会在课堂上或私底下,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这是难以三言两语回答的问题。最初被问及时,我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才答说:「活得更像个人」。于是,这成为我对这个问题最典型的回应。有人一听便了解,有些人是过了一阵子后跟我说,现在他懂了。

  是的,人本应该活得像人,而不是像机器,或者更糟,像其他动物,或草木无情物,或者像个鬼,无论是讨厌鬼,或吝啬鬼、势利鬼……。然而,事实是,人常被内在的想法、态度或外在环境因素制约,而不自觉地活得人不像人,不过人应有的生活,不做人应做的事,丢失了做人本有的快乐和应有的温度,也忽略了做人可有的高度与深度。

  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原名「How To Be Human: The Manual」(可以直译为「如何活得更像人样的手册」),我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当然,看了之后,更觉得如此。

  此书作者英国喜剧演员茹比.韦克斯以幽默风趣的口吻,描写正念相关的人生哲理、神经科学以及正念觉察练习。这也许是现今我所读过众多正念书籍里,最诙谐令人莞尔,也是最口无遮拦的一部佳作(也许,除了她的第一本着作之外)。

温宗堃
(本文作者为台湾正念发展协会理事长、法鼓文理学院佛教学系助理教授、正念减压创始人卡巴金博士亲自认证之正念减压课程老师)

推荐序

逗趣、好笑,却也认真的人生使用说明书


  「老天真是不公平啊!」
  「怎么说?」
  「祂都没问过我愿不愿意,就让我来到地球上了!」

  是的,没签过同意书,也没做过意愿调查,我们就这样哌哌落地,来到世上。更糟的是,在此之前,我们也没拿到一本名为《人生使用说明书》的手册,告诉我们可以怎样好好度过这一辈子。

  为什么头脑总爱钻牛角尖? 为什么青春这么苦涩、青春期这么失控? 我该跟他走下去吗? 失恋为何这么痛苦? 亲人去世的痛,我何时才能走出来、为什么是我生病⋯⋯各种贯穿人生的难题,其实正构成我们的人生。

  除了大叹「活着好难」之外,本书作者韦克斯再次「化悲愤为力量」,找来了两个朋友,一位僧侣与一位神经科学家,透过彼此不同的经历,试着解开「我们该如何在不同人生阶段好好过生活」的谜题。

  如果你读过作者的上一本书《全新六週正念练习法》,你大概会记得作者在书里的诙谐幽默,外加一点人来疯。她有时自顾不暇地陷入沮丧与愁云惨雾中,其他时候,又化身为引导大家认识正念的向导,并且乐意成为白老鼠,和读者分享自己实践正念「改变前」与「改变后」的对照。

  两年后,作者的第二本书《人生好难,到底哪里出问题?》出版了,带着一样幽默的调性;但在阅读书稿时,我总感觉哪边不一样了。啊! 原来,相较于上一本书,这本书让人感觉更「沉稳」了。这种沉稳,并不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安排,而是一种散发在字里行间的转变。

  虽然无法亲口询问作者,但我大胆臆测,这隐微的转变,可能是因为作者长期而规律练习正念后所带来的成果。

  从怀疑到实践,作者与她的两名好友,试着以正念的不同元素为经、人生的各种难题为纬,编织出一张人生使用说明与导引地图。

苏益贤
(本文作者为初色心理治疗所临床心理师、脸书粉丝团「心理师想跟你说」共同创办者;着有《练习不快乐?!不快乐是一种本能,快乐是一种选择》、《练习不压抑》等心理自助书籍)

前言

在人工智慧时代,活得更像人


  我常跟人说,写书就像生孩子,写完上一本书后,我告诉自己,绝不重来一次,因为实在太痛苦;生产的痛让我只想断尾求生,而写书的产道扩张期甚至拉长到一年之久!

  然而,当最后作品完成,还大获好评、登上畅销排行榜第一时,天啊!妳只想赶快怀孕,然后再来一次。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我的下一个孩子。

  一开始仅有只字片语,然后才有了我的书。这次我将从所有人类的起源开始,回到浑沌未明的沼泽之地,以一把细密的齿梳来爬梳清楚,看看人类演化之初究竟发生什么事,才造就今日的我们(我在上一本书提过一些,这回会更深入挖掘)。

  现在的人类已符合演化对我们的期待了吗?如果没有,又该怪罪于谁?我指的并非人类能够改变什么,而是如果其他星球上有生命体的话,外星人可以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

  就拿生存这件事来说,人类物种得以存活至今,可谓奇蹟。如果你还活着,而且碰巧读到本书,那你在名为「演化」的饥饿游戏中,已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金牌得主,并且拥有将近一兆分之一的超低机率不会生而为青蛙。

  照理说,这般罕见又难得的幸运,应该会让我们成为活在地球上最开心得意的物种,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类反而不断追求满足感,日复一日,旷日费时,又在获得满足感一事上,保持观望。究竟人类的未来将会如何?又该何去何从?

  无论你嗑了什么药,都无法阻止人工智慧的高科技未来到来。不过即使人体的每一部分几乎都机械化了,我们仍保有独一无二的大脑心智,嗯⋯⋯但愿如此啦。

  比起在硬体方面追求越来越高科技,我希望我们能更有意识地升级软体,也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心智升级,让想法更贴近人性,一言一行能表现得比较不那么像机器人。

  好消息是,只要你有颗大脑,就可以练习正念,以及培养恻隐之心的心智训练技巧,连手指或脚趾都用不上;透过练习得来的这些美好特质,是世上最高科技的钛金属也给不了你的。虽然正念这套静心冥想方法不见得人人受用,但从我个人的经验以及科学上的证据来看,正念真是棒透了。

  也许不久的将来,有人真能发明一种可穿戴式大脑智能手表,帮助我们获得真知灼见与觉察能力,但可惜目前这项发明尚未问世。

  自从我开始写作上一本书《全新六週正念练习法》,我就每天练习正念。即使忙乱的生活里总可以找到各式各样不练习的借口,我也不断挣扎,不过最后还是做到了。结果是,我变得更快乐、更平静—除了被开罚单以外,那当下我肯定会发飙!我的大脑更能随时随地保持专注,而这也是使我感到快乐的重大来源。

  最重要的是,正念练习帮助我在沮丧来袭前,就能觉察它的到来。这不代表我能躲过情绪问题的侵扰,而是我得以正视它。当我察觉到绝望感从老远那头发出微弱的脚步声响时,我就能及早做好准备,从世俗诱惑中快速抽身,包括从电脑萤幕或网路上与实际事务中抽身,好给我自己一个机会,戒断各种上瘾症状。好比反覆查看电邮,企求每一个人、甚至是我不喜欢的人都能喜欢我。接下来还得担心什么—是担心北韩发射核弹,还是这餐吃太咸了?

  自从写了上一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变得不一样了,但仍保有想尽悉万事万物那份贪得无餍的求知欲,而我不认为这欲望是什么坏事。

  好在,我找到一位优秀的神经科学家和一位佛教僧侣,为我解答内心困惑。这位僧侣可以解释,心智如何影响我们,而这位神经科学家则可以解释,心智都在大脑当中的什么部位运作。

  在跟僧侣和神经科学家相处了像是一辈子这么长的时间后,我们感觉就像老夫老妻三人组,彼此戏谑、唠叨、发牢骚,但关系益发活跃,因为我们都知道该如何让彼此抓狂。

  我可能对僧侣说:「这听起来太佛系了。我今晚不想再听你从嘴里吐出一个『佛』字。」而他会回我:「那可是两千年的智慧呢,好生学着点吧,亲爱的。」

  有一次,我们打算结合我们个别的智慧,来写另一本书叫做《行如佛陀,思如犹太》,而神经科学家便开始对我们卖弄他的高智商,僧侣和我便要他「请说人话」,否则就把他从书里踢出去。

  我从他们俩身上压榨好料已超过一年,差不多全被我给挤干榨光了,而我从他们身上生出了一本书,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每一章最后,我都放他们出笼小玩一下,聊一聊。

  各章主题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关于演化

  正如同我稍早提到,你大脑里那些古老的叨叨絮语,会令我们生出一种动能,要我们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士,或至少也要紧抓着顶尖这标准而活。这些叨叨絮语,确实能让我们做为一个物种而得以存活下来,但却也会让我们过上悲惨人生。这感觉就好像我们明明正参与一场重大赛事,却不知为何而比。透过让你知道人类是如何与为何演化成今天这副模样,你将了解到,你之所以为你,并不是你的错,其实都是演化干的好事。这真是让人松一口气啊!

  第二章:关于思考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想法和念头?以及,喔!它们为什么这么坏?关于这点,我希望你能明白一个重点,那就是,你脑中的种种想法与念头,并不代表真正的你。如果它们真能代表你这个人,那又是谁在观察并审视你的想法呢?

  一旦明白这点,你便可以更有意识地拣选你想要的思维,以及应该舍弃的思维。这种辨别力就是通往快乐的黄砖路(注:典故出自《绿野仙踪》,代表通往成功的辉煌大道)。

  第三章:关于情绪

  情绪就像一则关于另一半的老掉牙笑话:「你受不了他/她,却不能没有他/她。」我们之所以拥有情绪,是为了帮人生导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及为什么你会在一片书海当中选择购买这本书(为此我要大大感谢你)。要是我们没有情绪,就跟活尸没两样了。从这观点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其实并非「我思,故我在」,而更像是「我感觉,故我在」。

  第四章:关于身体

  很多人不认为大脑与身体之间有任何关连,以致于这两者到了夜里总是各过各的。有些人(像我)认为,身体只是脖子下方一块有待拉提的恼人皮肤,就像一片老派婚纱的裙摆。

  事实上,大脑与身体是个双向道,一直不断在沟通,彼此影响。如果你有快乐的想法,身体就会快乐,反之亦然。

  第五章:关于慈悲心

  社群媒体多不胜数,人际关系却更加孤立,有部分原因出自于人们只面对萤幕,而没有面对面彼此交流。

  现代人忙于紧凑日程,少有时间发展悲悯之心,但我们做为一个物种,若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同理心。别忘了,同理心是让生命富有价值的一帖黏着剂。

  第六章:关于爱与关系

  试问,有谁找到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子?究竟该选性感男神,还是打安全牌?你我都曾陷入这般矛盾欲望中,左右为难,选哪一方都痛苦。

  在坏男人与好男人之间抉择(看看《咆哮山庄》或《飘》或《六人行》任何一集),一直是女性择偶的两难课题。尤其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有种错觉,以为有一天王子会来到你家门口。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我的许多女性友人如今都活得悲惨,因为她们从来没找到白马王子。

  不断更新早成了现代人的一大习惯,iPhone 手机旧了,就换新的,毫不犹豫丢弃。就像我认识的许多人,已经更新另一半到太太第四代或老公第八代。座右铭是「越新越好」。

  第七章:关于性

  你肯定会爱上这一章。

  第八章:关于孩子

  你就是你孩子的心智雕塑家。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种反应,以及从嘴里吐出的长篇大论,都会影响他们最终成为的样子。在教养过程不顺、满心恐慌、想一口吞下镇静剂之前,你可以学着改变你的行为、思想与情绪,给孩子一次更好的机会,成为充满韧性、身心平衡、从本质变成更好的人。要相信自己,老狗还是学得会新把戏。

  第九章:关于上瘾

  综观历史,总有些东西会使人上瘾,大都是可以咬、抽或吸,也就是实体物质的瘾头。

  现代人也对饮食、赌博、购物、性、手机这一切上了瘾,世界俨然成了充满无尽诱惑的吃到饱餐厅。如今不只是实体的东西,我们也对强迫性的念头上瘾。在此你该知道一个重要观念:如果能改变念头,就能戒掉瘾头。

  第十章:关于未来

  我只希望,无论将来得仰赖哪一种应用程式或机器人等附属物,人类才活得下去,我们仍不忘往内观照自己,并对身心的种种想法与感受有所自觉。

  未来的走向令人感到不安之处在于,人们很可能会从一个欢愉之处漂流到下一个,好比从体验水底性行为到读懂树木心思,这种种欲求只会让人想得到更多,而世上永远没有足够的玩具满足无穷尽的欲望。

  第十一章:关于解决人生难题的简单正念练习

  针对前十章各别提到的人生难题,僧侣与我会提供相应的正念练习。就像靠重训用槓铃帮助你强化身体肌肉,这些正念练习也会强化你的心智肌肉,使你变得更专注、不易分心、富有弹性、充满觉知、不易上瘾、更高效、更健康,还有最重要的,会更加慈悲。

  第十二章:原谅

  我们都能做到宽恕,可问题是这世界有那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有这么多人要赢过,往往很难顾及宽恕这点。

  唯有宽恕自己,才能宽恕他人。与其总是为了人生的种种不满找个人来怪罪,我们也许可以透过将「不像我们」的人们视为「如同我们」的人,而最终与所有人产生连结并和解。
 

图书试读

第三章 关于情绪

美国女性社会运动家史坦能曾写道:「真相能让你自由,但此之前你会先被惹毛。」

【比起身体的痛,情绪更让人受苦】

如果人不会为情绪所苦,我们永远也不需要看心理师或吃药。有时较之身体的疼痛,情绪更让人受苦,也因此人们花费许多清醒时间,试图埋葬或逃离各种情绪。

情绪自内在起兵,劫持了大脑,直到情绪自己决定离开。人类可以打造超厉害望远镜,看到三千四百五十六亿七千八百八十万三千九百四十光年(我不是这方面专家,所以数字可能有误)之外的一颗星星,但对于爱上小我们二十岁、脑袋却只有果蝇大的小鲜肉,我们有什么克制力吗?不,我们没有。

对许多人来说,想不出如何才能感到快乐的这个事实,就代表自身的失败。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就去任何书店心理励志书区看看。将所有关于如何快乐的书籍排列起来,足以绕赤道五十七圈。

你甚至必须在自己生日感到快乐,明明对老了一岁的我来说,那是月历上最悲惨的一个日子。还有新年(快乐?),有啥好高兴的呢?为我们所有人都更快地唿啸迎上灭绝而庆祝吗?

让我深深感到不快乐的,是其他人好像都想明白了,不像我仍如此困惑。这种无助感营造出令人心生不满的背景噪音,还有一抹嫉妒。

【情绪为何难以言说】

情绪与人类相伴的时间已经有一亿年了,然而,若你从演化时程表来看来,人类使用语言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十分钟左右。我对于一些疯狂人类学家以二十四小时为基准,创造出让人类对于自己存在地球到底多久的概念时间表,总是深感兴趣。

时间表通常如斯展开:「如果宇宙大爆炸发生在午夜十二点,那么恐龙大约在早上十一点四十分时出现在地球上。十一点四十一分时,牠们就离开了。十一点五十六分,类人猿出现。十一点五十八分,人类进场,然后接下来几分钟,随着不同时代流行风格来来去去(水牛皮、遮羞布、扇子、尖角折叠帽、男人带假发、迷你车、玛莎百货的内裤),充分打了好几场时尚战争。接着,在午夜一奈米秒之前,川普当上美国总统,正如我们所知,这差不多就完结了人类的命运。而现在,人类正等着黑洞把大家吸回去砍掉重练⋯⋯但这次可不能再搞砸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