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跨界的智慧火花 大约二十年前,我曾看过一本书《僧侣与哲学家》,内容是一对父子的思辨与对话。父亲是法国知名哲学教授,有着典型西方文明背景;儿子则是在喜马拉雅山区向西藏大师修学数十年的僧侣,有着来自东方的传承。这本书激盪了东西方的智慧火花,对当时尚年轻的我影响很大,而该书后来在法国畅销了三十多万册,台湾也再版超过四十刷,深获好评!
二十年后的今天,同为东西方智慧结合的正念(Mindfulness)在全球蔚为风潮,很高兴此时又有一本跨界对话的书籍即将出版。本书更为特别,主角是欧美知名的喜剧女演员,她在书中也邀请两位特别来宾,一位是神经科学家,另一位则是藏传僧侣,他们在各自领域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才,三人齐聚对谈。全书探讨的面向十分广泛,包括了演化、思考、情绪、身体、慈悲心、爱与关系、性、孩子、上瘾、未来、原谅等,都是跟现代人密切相关的人生议题。更重要的是,该书第十一章介绍并融合了非常实用的正念练习,可直接用来处理前述这些面向的人生课题,可谓理论与实务兼具、幽默与深度相容的作品。
邀请我撰写本书推荐序的编辑,过去曾和我在另一间出版社有过正念书籍的合作,想不到她转换新单位之后,又跟我因这本正念新书而有了连结;此外,她服务的新单位,刚好就是二十年前出版《僧侣与哲学家》一书的同一间出版社。想想因缘也是很奇妙,希望这些善的因缘,能带给更多读者丰盛的心灵、深度的智慧,与涵容的慈爱。
陈德中
(本文作者为台湾正念工坊执行长)
推荐序
活得更像个人 「老师,你自己练习正念的收获是什么?」
有时候,正念课的学员会在课堂上或私底下,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这是难以三言两语回答的问题。最初被问及时,我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才答说:「活得更像个人」。于是,这成为我对这个问题最典型的回应。有人一听便了解,有些人是过了一阵子后跟我说,现在他懂了。
是的,人本应该活得像人,而不是像机器,或者更糟,像其他动物,或草木无情物,或者像个鬼,无论是讨厌鬼,或吝啬鬼、势利鬼……。然而,事实是,人常被内在的想法、态度或外在环境因素制约,而不自觉地活得人不像人,不过人应有的生活,不做人应做的事,丢失了做人本有的快乐和应有的温度,也忽略了做人可有的高度与深度。
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原名「How To Be Human: The Manual」(可以直译为「如何活得更像人样的手册」),我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当然,看了之后,更觉得如此。
此书作者英国喜剧演员茹比.韦克斯以幽默风趣的口吻,描写正念相关的人生哲理、神经科学以及正念觉察练习。这也许是现今我所读过众多正念书籍里,最诙谐令人莞尔,也是最口无遮拦的一部佳作(也许,除了她的第一本着作之外)。
温宗堃
(本文作者为台湾正念发展协会理事长、法鼓文理学院佛教学系助理教授、正念减压创始人卡巴金博士亲自认证之正念减压课程老师)
推荐序
逗趣、好笑,却也认真的人生使用说明书 「老天真是不公平啊!」
「怎么说?」
「祂都没问过我愿不愿意,就让我来到地球上了!」
是的,没签过同意书,也没做过意愿调查,我们就这样哌哌落地,来到世上。更糟的是,在此之前,我们也没拿到一本名为《人生使用说明书》的手册,告诉我们可以怎样好好度过这一辈子。
为什么头脑总爱钻牛角尖? 为什么青春这么苦涩、青春期这么失控? 我该跟他走下去吗? 失恋为何这么痛苦? 亲人去世的痛,我何时才能走出来、为什么是我生病⋯⋯各种贯穿人生的难题,其实正构成我们的人生。
除了大叹「活着好难」之外,本书作者韦克斯再次「化悲愤为力量」,找来了两个朋友,一位僧侣与一位神经科学家,透过彼此不同的经历,试着解开「我们该如何在不同人生阶段好好过生活」的谜题。
如果你读过作者的上一本书《全新六週正念练习法》,你大概会记得作者在书里的诙谐幽默,外加一点人来疯。她有时自顾不暇地陷入沮丧与愁云惨雾中,其他时候,又化身为引导大家认识正念的向导,并且乐意成为白老鼠,和读者分享自己实践正念「改变前」与「改变后」的对照。
两年后,作者的第二本书《人生好难,到底哪里出问题?》出版了,带着一样幽默的调性;但在阅读书稿时,我总感觉哪边不一样了。啊! 原来,相较于上一本书,这本书让人感觉更「沉稳」了。这种沉稳,并不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安排,而是一种散发在字里行间的转变。
虽然无法亲口询问作者,但我大胆臆测,这隐微的转变,可能是因为作者长期而规律练习正念后所带来的成果。
从怀疑到实践,作者与她的两名好友,试着以正念的不同元素为经、人生的各种难题为纬,编织出一张人生使用说明与导引地图。
苏益贤
(本文作者为初色心理治疗所临床心理师、脸书粉丝团「心理师想跟你说」共同创办者;着有《练习不快乐?!不快乐是一种本能,快乐是一种选择》、《练习不压抑》等心理自助书籍)
前言
在人工智慧时代,活得更像人 我常跟人说,写书就像生孩子,写完上一本书后,我告诉自己,绝不重来一次,因为实在太痛苦;生产的痛让我只想断尾求生,而写书的产道扩张期甚至拉长到一年之久!
然而,当最后作品完成,还大获好评、登上畅销排行榜第一时,天啊!妳只想赶快怀孕,然后再来一次。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我的下一个孩子。
一开始仅有只字片语,然后才有了我的书。这次我将从所有人类的起源开始,回到浑沌未明的沼泽之地,以一把细密的齿梳来爬梳清楚,看看人类演化之初究竟发生什么事,才造就今日的我们(我在上一本书提过一些,这回会更深入挖掘)。
现在的人类已符合演化对我们的期待了吗?如果没有,又该怪罪于谁?我指的并非人类能够改变什么,而是如果其他星球上有生命体的话,外星人可以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
就拿生存这件事来说,人类物种得以存活至今,可谓奇蹟。如果你还活着,而且碰巧读到本书,那你在名为「演化」的饥饿游戏中,已是一位货真价实的金牌得主,并且拥有将近一兆分之一的超低机率不会生而为青蛙。
照理说,这般罕见又难得的幸运,应该会让我们成为活在地球上最开心得意的物种,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类反而不断追求满足感,日复一日,旷日费时,又在获得满足感一事上,保持观望。究竟人类的未来将会如何?又该何去何从?
无论你嗑了什么药,都无法阻止人工智慧的高科技未来到来。不过即使人体的每一部分几乎都机械化了,我们仍保有独一无二的大脑心智,嗯⋯⋯但愿如此啦。
比起在硬体方面追求越来越高科技,我希望我们能更有意识地升级软体,也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心智升级,让想法更贴近人性,一言一行能表现得比较不那么像机器人。
好消息是,只要你有颗大脑,就可以练习正念,以及培养恻隐之心的心智训练技巧,连手指或脚趾都用不上;透过练习得来的这些美好特质,是世上最高科技的钛金属也给不了你的。虽然正念这套静心冥想方法不见得人人受用,但从我个人的经验以及科学上的证据来看,正念真是棒透了。
也许不久的将来,有人真能发明一种可穿戴式大脑智能手表,帮助我们获得真知灼见与觉察能力,但可惜目前这项发明尚未问世。
自从我开始写作上一本书《全新六週正念练习法》,我就每天练习正念。即使忙乱的生活里总可以找到各式各样不练习的借口,我也不断挣扎,不过最后还是做到了。结果是,我变得更快乐、更平静—除了被开罚单以外,那当下我肯定会发飙!我的大脑更能随时随地保持专注,而这也是使我感到快乐的重大来源。
最重要的是,正念练习帮助我在沮丧来袭前,就能觉察它的到来。这不代表我能躲过情绪问题的侵扰,而是我得以正视它。当我察觉到绝望感从老远那头发出微弱的脚步声响时,我就能及早做好准备,从世俗诱惑中快速抽身,包括从电脑萤幕或网路上与实际事务中抽身,好给我自己一个机会,戒断各种上瘾症状。好比反覆查看电邮,企求每一个人、甚至是我不喜欢的人都能喜欢我。接下来还得担心什么—是担心北韩发射核弹,还是这餐吃太咸了?
自从写了上一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变得不一样了,但仍保有想尽悉万事万物那份贪得无餍的求知欲,而我不认为这欲望是什么坏事。
好在,我找到一位优秀的神经科学家和一位佛教僧侣,为我解答内心困惑。这位僧侣可以解释,心智如何影响我们,而这位神经科学家则可以解释,心智都在大脑当中的什么部位运作。
在跟僧侣和神经科学家相处了像是一辈子这么长的时间后,我们感觉就像老夫老妻三人组,彼此戏谑、唠叨、发牢骚,但关系益发活跃,因为我们都知道该如何让彼此抓狂。
我可能对僧侣说:「这听起来太佛系了。我今晚不想再听你从嘴里吐出一个『佛』字。」而他会回我:「那可是两千年的智慧呢,好生学着点吧,亲爱的。」
有一次,我们打算结合我们个别的智慧,来写另一本书叫做《行如佛陀,思如犹太》,而神经科学家便开始对我们卖弄他的高智商,僧侣和我便要他「请说人话」,否则就把他从书里踢出去。
我从他们俩身上压榨好料已超过一年,差不多全被我给挤干榨光了,而我从他们身上生出了一本书,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每一章最后,我都放他们出笼小玩一下,聊一聊。
各章主题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关于演化
正如同我稍早提到,你大脑里那些古老的叨叨絮语,会令我们生出一种动能,要我们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士,或至少也要紧抓着顶尖这标准而活。这些叨叨絮语,确实能让我们做为一个物种而得以存活下来,但却也会让我们过上悲惨人生。这感觉就好像我们明明正参与一场重大赛事,却不知为何而比。透过让你知道人类是如何与为何演化成今天这副模样,你将了解到,你之所以为你,并不是你的错,其实都是演化干的好事。这真是让人松一口气啊!
第二章:关于思考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想法和念头?以及,喔!它们为什么这么坏?关于这点,我希望你能明白一个重点,那就是,你脑中的种种想法与念头,并不代表真正的你。如果它们真能代表你这个人,那又是谁在观察并审视你的想法呢?
一旦明白这点,你便可以更有意识地拣选你想要的思维,以及应该舍弃的思维。这种辨别力就是通往快乐的黄砖路(注:典故出自《绿野仙踪》,代表通往成功的辉煌大道)。
第三章:关于情绪
情绪就像一则关于另一半的老掉牙笑话:「你受不了他/她,却不能没有他/她。」我们之所以拥有情绪,是为了帮人生导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及为什么你会在一片书海当中选择购买这本书(为此我要大大感谢你)。要是我们没有情绪,就跟活尸没两样了。从这观点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其实并非「我思,故我在」,而更像是「我感觉,故我在」。
第四章:关于身体
很多人不认为大脑与身体之间有任何关连,以致于这两者到了夜里总是各过各的。有些人(像我)认为,身体只是脖子下方一块有待拉提的恼人皮肤,就像一片老派婚纱的裙摆。
事实上,大脑与身体是个双向道,一直不断在沟通,彼此影响。如果你有快乐的想法,身体就会快乐,反之亦然。
第五章:关于慈悲心
社群媒体多不胜数,人际关系却更加孤立,有部分原因出自于人们只面对萤幕,而没有面对面彼此交流。
现代人忙于紧凑日程,少有时间发展悲悯之心,但我们做为一个物种,若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同理心。别忘了,同理心是让生命富有价值的一帖黏着剂。
第六章:关于爱与关系
试问,有谁找到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子?究竟该选性感男神,还是打安全牌?你我都曾陷入这般矛盾欲望中,左右为难,选哪一方都痛苦。
在坏男人与好男人之间抉择(看看《咆哮山庄》或《飘》或《六人行》任何一集),一直是女性择偶的两难课题。尤其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有种错觉,以为有一天王子会来到你家门口。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我的许多女性友人如今都活得悲惨,因为她们从来没找到白马王子。
不断更新早成了现代人的一大习惯,iPhone 手机旧了,就换新的,毫不犹豫丢弃。就像我认识的许多人,已经更新另一半到太太第四代或老公第八代。座右铭是「越新越好」。
第七章:关于性
你肯定会爱上这一章。
第八章:关于孩子
你就是你孩子的心智雕塑家。你的每一个眼神、每一种反应,以及从嘴里吐出的长篇大论,都会影响他们最终成为的样子。在教养过程不顺、满心恐慌、想一口吞下镇静剂之前,你可以学着改变你的行为、思想与情绪,给孩子一次更好的机会,成为充满韧性、身心平衡、从本质变成更好的人。要相信自己,老狗还是学得会新把戏。
第九章:关于上瘾
综观历史,总有些东西会使人上瘾,大都是可以咬、抽或吸,也就是实体物质的瘾头。
现代人也对饮食、赌博、购物、性、手机这一切上了瘾,世界俨然成了充满无尽诱惑的吃到饱餐厅。如今不只是实体的东西,我们也对强迫性的念头上瘾。在此你该知道一个重要观念:如果能改变念头,就能戒掉瘾头。
第十章:关于未来
我只希望,无论将来得仰赖哪一种应用程式或机器人等附属物,人类才活得下去,我们仍不忘往内观照自己,并对身心的种种想法与感受有所自觉。
未来的走向令人感到不安之处在于,人们很可能会从一个欢愉之处漂流到下一个,好比从体验水底性行为到读懂树木心思,这种种欲求只会让人想得到更多,而世上永远没有足够的玩具满足无穷尽的欲望。
第十一章:关于解决人生难题的简单正念练习
针对前十章各别提到的人生难题,僧侣与我会提供相应的正念练习。就像靠重训用槓铃帮助你强化身体肌肉,这些正念练习也会强化你的心智肌肉,使你变得更专注、不易分心、富有弹性、充满觉知、不易上瘾、更高效、更健康,还有最重要的,会更加慈悲。
第十二章:原谅
我们都能做到宽恕,可问题是这世界有那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有这么多人要赢过,往往很难顾及宽恕这点。
唯有宽恕自己,才能宽恕他人。与其总是为了人生的种种不满找个人来怪罪,我们也许可以透过将「不像我们」的人们视为「如同我们」的人,而最终与所有人产生连结并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