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都只是增添人生厚度的养分

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都只是增添人生厚度的养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长
  • 治愈
  • 人生感悟
  • 痛苦
  • 经历
  • 自我救赎
  • 积极向上
  • 情绪
  • 思考
  • 阅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用对方法就能将压力转化成动力!
那些讨厌鬼不再讨人厌了,烦人的工作变快乐了,不再对未来惶惶不安了。

  现今有许多人身受「忧郁症」和「精神疾患」的困扰,而想要预防心理疾病,就必须减轻「压力」,虽然市面上有许多教人如何宣洩或消除压力的书,而且相关资讯与知识如今随处可见、唾手可得,但如果不了解形成原因的话,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让自己容易罹病的行为,也无法及时察觉自己生病。其实只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就可以预防生理与心理的疾病。即使生病了,只要立刻就医,就能在病情恶化之前治癒。作者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以其专业精神科医师的角度来撰写本书,书中汇整了各种「化『痛苦』为『快乐』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从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当中挑选出来的,有确切的科学根据,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实践,而且马上就能看到成果。

  ★将「痛苦」转化为「快乐」的7种方法
  1 想一想「快乐」的事
  2 以正向积极的词汇换句话说
  3 把「迫不得已」变成「自动自发」
  4 客观检视(相对化)状况
  5 学习解决方法与因应方法
  6 不要执着于消除原因
  7 专注于「现在」

  ★终结「痛苦」一点也不难!来自日本读者的好评
  「了解『痛苦』的原理后就不会惊慌失措了。」(A小姐)
  「职场里有许多人为忧郁烦恼,自己无法置身事外,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资讯。」(S先生)
  「学到了对付痛苦的具体方法。」(F小姐)
  「只要改变『想法』与『行为』,就能化『痛苦』为『快乐』。自己也能够这么想了。」(U先生)
  「得到『快乐』的第一步,并非消除『痛苦』的原因,而是改变自己。光是发觉这一点心情就变得非常轻松!」(K先生)
  「自己兴起了想努力改变『想法』与『行为』的念头。」(T先生)

本书特色

  当工作、人际关系遇到难题时,对于未来感到惶惶不安时,
  本书都能根据心理学、脑科学及科学实验等,
  以科学的角度来建议读者如何将「痛苦」逆转成「快乐」,
  而且光是阅读本书内容就能令心情感到轻松愉快喔。
 
尘封的航程:一艘不朽的探险船的编年史 本书简介: 这是一部宏大而细腻的史诗,记录了一艘名为“无畏号”(The Indomitable)的帆船,自其木料被砍伐的那一刻起,到它最终沉没于未知海域的漫长岁月中,所经历的一切。这不是一个关于英雄的传奇,而是一部关于坚持、关于工艺、关于人与自然之间永恒博弈的编年史。 第一部分:木料与梦想的诞生(1788-1795) 故事始于英格兰西南部一片古老的橡树林。我们追溯了“无畏号”船体的每一根龙骨、每一块甲板的来源。船匠埃利亚斯·索恩,一个沉默寡言但技艺精湛的工匠,他的哲学是“船体即生命”。书中详尽描绘了他如何倾听木材的“呼吸”,如何用传统方法进行蒸汽弯曲和铆接。索恩坚信,只有那些经历过风霜的木料,才能孕育出能够对抗风暴的灵魂。 我们详细记录了造船的每一个阶段,从龙骨铺设的简朴仪式,到船帆张挂的喧嚣庆典。书中描绘了当时的造船业的运作模式:工匠们的汗水、季节的更替、以及贵族赞助人对速度与美观的无理要求。我们没有将焦点放在船主身上,而是集中在那些日夜劳作的船匠身上,他们的工具、他们的歌谣、以及他们对这艘即将离水之物的复杂情感——那是创造者对作品的骄傲与不安。 第二部分:初航与新世界的诱惑(1796-1812) “无畏号”的第一段航程并非光彩夺目,而是充满了学徒式的错误和对未知海域的敬畏。它最初被用作运输南威尔士的煤炭往返于新大陆的贸易船。 本书的重心转向了船上的日常生态。这不是一本航海日志,而是对水手生活的社会学观察。我们深入描绘了不同阶层水手的生活细节:从掌握天文航海术的船长,到负责清理船底的黑人水手,再到负责配给的军需官。书中刻画了狭小船舱内的权力结构、饮酒后的争吵、以及在漫长黑夜中相互讲述的民间故事。 重点章节描绘了一次穿越北大西洋的冬季航行。海况的描述极为写实,运用了当时的航海术语和气象学知识,力求重现那种冰冷、幽闭、与世界隔绝的真实感受。书中记载了他们如何修理被巨浪撕裂的船帆,如何应对坏血病对船员的侵蚀,以及在极度疲惫中,船上乐师如何用一把走调的小提琴驱散绝望。 第三部分:战争的阴影与转折(1813-1835) “无畏号”在一次前往东印度的贸易途中,意外卷入了拿破仑战争的余波。它没有成为军舰,而是被迫充当了一艘武装商船。这段时期,船上不再只有香料和丝绸,还装载着火炮和军火。 此部分着重探讨了“中立性”的脆弱。书中记录了一次惊心动魄的遭遇战,描述了炮弹击穿木制船体时的物理冲击和木屑飞溅的场景。我们不渲染战斗的英勇,而是关注船只作为工具是如何被“使用”和“伤害”的。战斗结束后,船匠们如何仅仅依靠有限的工具和焦油,匆忙修补那如同被野兽撕咬过的伤口,以及船上幸存者的心理创伤。 战后,“无畏号”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它被出售给了一个热衷于科学探索的私人探险家团队,开始向南半球的未知水域进发,寻找传说中的“白色大陆”。 第四部分:极地的探索与物种的记录(1836-1855) 探险家的目标是绘制南大洋的冰川地图,并采集新物种。船上的生活变得更加严苛和有条理。 本部分详细记录了探险队员的专业工作:博物学家如何在大雾弥漫的早晨,冒着寒冷在浮冰边缘采集海藻样本;制图师如何在摇晃的甲板上,用六分仪和望远镜校准经纬度。书中收录了大量精美的铜版画素描(文字描述),描绘了不同种类的企鹅、巨型鲸鱼以及海豹的习性。 “无畏号”的木材开始发出警告的信号。它常年在冰冷的海水中航行,船体结构开始出现细微的疲劳裂缝。船长写下的记录不再是航行报告,而更像是一份对船只“健康状况”的每日体检。船员们学会了识别“船只的叹息”——那是木头在巨大压力下发出的特定声响,是船只在向他们发出最后通牒。 第五部分:最后的航行与沉默的归宿(1856-1860) 在最后一次前往巴塔哥尼亚的航行中,“无畏号”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之墙”。这场风暴并非普通的飓风,而是持续了数周的、由复杂洋流和高空急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极端天气系统。 书中对这场风暴的描述,摒弃了浪漫主义的夸张,回归到物理学的残酷。水花不再是晶莹的,而是具有毁灭性的液态冲击。桅杆折断的声音、船舱进水的声音、以及船底木材被海水挤压发出的巨大呻吟,交织成一曲末日交响乐。 “无畏号”最终在南纬六十度,一片人迹罕至的深海峡湾中解体。本书并未提供一个戏剧性的沉没场景,而是通过残存的船员日记片段和多年后在海底考古发现的碎片,拼凑出它静默的结局。最后一章,我们回到了船匠索恩的后代,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这艘船最终沉没的确切坐标,试图理解这艘陪伴了人类近七十年的“生命体”,是如何在海洋的深处,完成了它最终的回归。 全书旨在呈现一个关于“工具的生命周期”的深刻思考:从一颗树,到一个承载了无数人类希望、恐惧、财富和科学发现的载体,最终回归于寂静的海洋深处。它歌颂的不是人类的胜利,而是物质的坚韧与自然的最终裁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桦泽紫苑


  1965年出生于札幌。1991年自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进入该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医学教室任职。曾在北海道的大学附设医院、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等8家医疗机构服务。2004年前往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留学3年,进行有关忧郁症与自杀的研究。学成归国后,于东京创立桦泽心理学研究院。为了向民众推广精神医学的知识与资讯,并达成预防精神方面疾病的目的,选择透过网路媒体,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来传播精神医学、心理学、脑科学的相关知识与资讯。目前发行的电子报有逾15万人订阅,此外还拥有13万名推特跟随者、5万名脸书粉丝,网路上的支持者超过33万人。

  着作有《自杀という病(暂译:自杀这种病)》(秀和システム,以本名「佐佐木信幸」出版)、《超神奇!脑内物质工作术》(麦田)、《精神科医が教える 1亿稼ぐ人の心理戦术(暂译:精神科医师教你大赚1亿日圆的心理战术)》(中经出版)、《小児科临床ピクシス 15 不登校・いじめ その背景とアドバイス(暂译:小儿科临床研究15 拒绝上学及霸凌的背景与建议)》(中山书店,以本名「佐佐木信幸」撰写「霸凌自杀」章节)、《原来Gmail可以这样用》(春光)、《Facebook工作术》(脸谱)……等等。
 

图书目录

前言…002
 
1章 「痛苦」与「快乐」的原理
1 「痛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004
掌管「痛苦」与「快乐」的脑内物质/总而言之,一切只是脑内物质的变化
2 「痛苦」会使人视野狭窄…018
身陷「苦海」的人看不见周遭事物/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痛苦」/「痛苦」的另一端必定有着「希望」
3 先有「痛苦」才有「快乐」…024
「快乐」会随着「痛苦」而来/克服「痛苦」,获得感人胜利的冈田总教练/把「痛苦」变成「快乐」的物质――多巴胺
 
2章 化「痛苦」为「快乐」的7种方法
1 想一想「快乐」的事…030
在讲座上体验到的「快乐」力量/只是想着「痛苦」的事,就会降低免疫力!?/「克服痛苦的身影」能带来勇气/为什么光是想像「快乐」就能变得快乐?
2 以正面的词汇换句话说…036
金牌选手高桥尚子的「成长空间」思维/把「痛苦」当作「考验」;把「失败」当作「经验」/只要一句「Yes」就能改变人生/欧巴马当选的原因在于「话语」/「穿着Prada的恶魔」~即使痛苦也能瞬间变得乐观的咒语
3 把「迫不得已」变成「自动自发」…045
「还得再做五次」与「还可再做五次」差别可大了/只要换句话说,就能消除「被迫感」!/把「被动的工作」转换成「主动的工作」的简单祕诀
4 客观检视(相对化)状况…051
只要「打分数」就能变得「轻松」/为什么只要「记录」下来,就能天天感到快乐?/跟别人比较会令自己「痛苦」,跟自己比较能让自己「轻松」/面对摊在眼前的现实――以我的「人生低潮」为例/为什么「人生低潮」能成为「宝贵的经验」?
5 学习解决方法与因应方法…060
因为「无计可施」才会产生压力/只要控制得了就能够减轻压力
6 不要执着于消除原因…063
别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烦恼!/执着于「消除原因」会使「痛苦」加剧
7 专注于「现在」…067
美军的野外求生技能/所谓的「不安」其实都是「杞人之忧」
 
3章 把「痛苦」化为动力的技巧
1 订下时间限制 设定截止时间…072
从游民变成亿万富翁――「当幸福来敲门」/能在一天之内写完暑假作业的原因/自行设定时间限制/不要天天打强心针!
2 「犒赏」自己…078
向「型男飞行日志」学习,从最讨厌的工作中找出干劲的祕诀/一朗选手与高级手表/大脑最喜欢「犒赏」
3 为了他人努力…082
为他人而战的人为什么很强?/社会贡献与脑内啡的关系
 
4章 把「讨厌」变成「喜欢」 改善人际关系的5种技巧
1 「快乐」与否取决于人际关系…088
职场压力的真正来源
2 该改变的不是「人」,而是「人际关系」…091
试图改变他人会造成最大的压力/「人」是无法改变的,但「人际关系」改变得了/肯定他人,不要否定他人
3 「讨厌」全是「成见」…095
「合不合得来」只不过是「主观认定」/「你讨厌的人」也许是「与你相像的人」/大脑只会用「喜欢」或「讨厌」二分法下判断
4 把你的「讨厌」变成「喜欢」就能改善人际关系…102
将十个同公司的人分类/用三分法改变心态~只要觉得「普通」就不再「讨厌」/「讲坏话」会带来「坏结果」/不要「背后中伤」,应该「背后赞美」
5 把对方的「讨厌」变成「喜欢」就能改善人际关系…109
桃太郎所用的心理技巧/如何瞬间重启陷入泥沼的人际关系?
6 化「讨厌」为「喜欢」的最后手段…115
人际关系不好,单纯只是因为沟通不足/任何人都办得到!增加沟通量的方法/淀川长治也用过!化「讨厌」为「喜欢」的技巧
 
5章 将无法改变的「痛苦」化为「快乐」的方法
1 找人商量…124
状况越严重的人越不愿意找人商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有时能靠商量解决/即使「原因」并未消失,「痛苦」依然能消解
2 表达出来…129
为什么理发师要对着水井大叫?/只要大喊「好痛」,就可以缓和疼痛/光是「写出来」就能缓和癌症带来的压力!/推特~能够轻松表达心情的疗癒工具/借由写日记来疗癒自己/日记疗法与自我洞察~「女生向前走」/「透过网路表达出来」的疗癒效果不容小觑
3 结交伙伴与朋友来疗癒自己…138
「伙伴能减轻压力」的科学根据/治好口吃的真正朋友~「王者之声:宣战时刻」/只拥有「职场上的朋友」是很危险的/拥有第三社交圈的朋友/别让自己陷入「孤独」
4 想笑就笑,想哭就哭…146
笑容能带来快乐/悲伤的时候尽管哭泣/看看电影看看书,让自己尽情大笑、尽情大哭/为什么「性急吃大亏」这句话是对的?/最简单的平息「怒火」方法
5 接受现实…154
让癌症末期患者活久一点的方法/越是对抗,压力越大/「放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接受现实的人非常坚强/「敌对心」是最大的敌人/变成海草吧!
6 「作罢」与「逃走」…161
「逃走」不等于「败北」/搞笑团体「TKO」的成功祕密/只要死心作罢,就能一口气穿过漆黑的隧道/感受「作罢」的那一刻,观点所产生的变化
 
6章 终极的「痛苦」消解法
1 睡眠…168
可使「痛苦」自动消失、激发自然治癒力的终极方法/「睡眠」是心灵的健康指标/造成过劳死的原因是睡眠不足/一天要睡多久才恰当?/分泌褪黑激素让疲劳全消~带来「舒适睡眠」的七种习惯/只要「睡」上一晚,任何痛苦都能重新看待
2 运动…179
如何成为比实际年龄年轻二十岁的「美魔女」?/运动能促进「生长荷尔蒙」分泌/震灾后的压力,可以靠运动缓和!/运动可提高抗压性/想维持健康需要运动多久?/运动能加深睡眠
3 休养…186
明明有睡却还是很累的原因/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好好休息/最强的养护部队――副交感神经/夜晚不休息,当心罹患癌症!/为什么睡前最好别打电动、别看恐怖片?/度过夜晚时光的好方法/遵守三大原则,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
4 饮酒…197
靠酒精来宣洩压力会有反效果!?/要喝多少酒才能发挥「百药之长」的功效?/喝闷酒会使忧郁症恶化/如何饮酒才不会累积压力?
 
结语…203
参考资料…206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各位好,我是精神科医师桦泽紫苑。

  大部分认识我的读者,对我的印象可能是「脸书(Facebook)或推特(Twitter)的专家」吧?

  其实我的本业是精神科医师,至今曾在大学附设医院、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为许多患者诊察。

  我每天都很卖力地看诊及治疗,一年大概能治好一百名患者吧。可是,每当一名患者出院后,随即又有另一名患者住院。门诊也是天天都看得到新面孔。

  日本的全年自杀人数,已经连续十三年超过三万人,然而自己阻止得了的自杀悲剧却是屈指可数。这项事实带给我一股无力感。

  二○○四年,我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到美国芝加哥的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留学做研究。伊利诺大学的忧郁症及自杀相关研究可是闻名全球,我在那里从生化学的角度,调查及研究自杀者大脑内增减的脑内物质与蛋白质。

  尽管是自己期待已久的留学,但我在那里同样感到非常失望。

  当时虽然很幸运地发现了与自杀有直接关联的物质,但要完成研究并研发出防治自杀的药物,得花上十年或二十年的漫长岁月。一想到这儿,每天面对着一根根试管的我不禁认为,这项研究对于现正痛苦的患者并无多少贡献与帮助。

  为了抒发心中的郁闷,每当研究告一段落或假日时,我就会发行「来自芝加哥 电影的精神医学」这份电子报。当初是因为我很喜欢看电影,觉得以电影为题材解说精神医学或心理学应该会很有趣,才抱着轻松的心情创立电子报。

  由于我是在国外发行的,再加上当时电子报正流行,结果这份电子报有四万多人订阅。

  我心想:「就是这个!」

  「资讯」能够防患于未然。

  如果不了解疾病,我们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採取容易患病的行动。除此之外,也无法及时察觉自己生病,因而延误就医。

  只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就可以预防生理与心理的疾病。即使生病了,我们只要立刻就医,就能在病情恶化之前治好自己。

  虽然「忧郁症」及「精神疾患」的相关资讯与知识,如今随处可见、唾手可得,但在当时民众却相当缺乏这方面的资讯与知识。

  「就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播精神医学、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知识,帮助大家防治忧郁症与精神疾患吧!」

  做出这个决定后,我先是以电子报作为传播媒介,之后才慢慢扩展到推特与脸书等社群媒体上。至今总共有超过三十三万人,透过网路接收到我分享的资讯。

  一般认为精神科医师的工作是「治疗忧郁症患者与精神病患者」,但我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借由传播资讯来减少心灵生病的人」。

  想要预防心理疾病,就必须减轻「压力」才行。坊间有不少教人如何宣洩或消除压力的书,可是实际上,等你自觉到「累积了压力」才想宣洩就太迟了。因为压力是很难自行察觉的东西,当你感到「累积了压力」时,你很可能已经走到忧郁症的入口了。

  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当中,应该都会有觉得「痛苦」或「难过」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如此。当然,我也不例外。

  这类轻微的「痛苦」一再累积便会形成「压力」,而「压力」累积久了就会引发「忧郁症」,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当事人自杀。

  因此,如果你想活得健康、想干劲十足地工作,就得消除每天的「痛苦」。假如你不只消除这些「痛苦」,还将之转变成「快乐」的话,那就更棒了。

  本书汇整了各种「化『痛苦』为『快乐』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从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当中挑选出来的,有确切的科学根据,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实践,而且马上就能看到成果。

  由于我也是一位电影评论家,有时会以大家熟悉的电影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希望各位能抱着轻松的心情,一面回想这些场景,一面「快乐地」阅读本书。
 
二○一一年九月
桦泽紫苑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都只是增添人生厚度的养分》的标题,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生活中的跌跌撞撞,那些曾经让我们辗转反侧、甚至想要遗忘的时刻,其实都在无声无息地塑造着我们。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释然。作者没有回避那些令人心碎的经历,而是用一种非常坦诚、甚至带着一丝幽默的笔触,将它们一一呈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失恋”的那一部分,与其说是教你如何走出伤痛,不如说是告诉你,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候,我们也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那种在破碎中寻找完整的勇气,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比喻,说痛苦就像一块粗糙的石头,一开始你觉得它硌得慌,但经过时间的打磨,它就能变成一块光滑的玉。这个比喻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那些“不愉快”。它不是让我们去美化痛苦,而是让我们去理解痛苦的意义,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慰藉,特别是当我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它就像一位老朋友,轻声告诉我:“没关系,你并不孤单,而且你比你想象的更坚强。”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冬日里喝了一杯暖暖的姜茶,虽然过程有些辛辣,但过后却留下一股温暖的甘甜。作者在书中大方地谈论了他的“脆弱”,谈论了他曾经的“不堪”。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勇气,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展现脆弱就是示弱,就是给别人可乘之机。但作者却用他的经历证明,恰恰是那些我们试图隐藏的脆弱,如果我们能勇敢地面对和接纳,反而会成为我们最坚实的盔甲。我特别喜欢他关于“人际关系中的边界感”的论述。我们常常害怕拒绝,害怕让别人失望,结果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作者鼓励我们,学会说“不”,学会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并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他还提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并非要等到外界的肯定,而是在于内心的满足。这种观点,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成功”的定义。不再追求虚无缥缈的赞美,而是更关注内心的声音。这本书的文字朴实却有力,字里行间充满了智慧和温暖,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分享他的人生经验。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于“失败”的解读。我一直以为,失败就是终点,是证明自己能力不足的铁证。但作者却用一种全然不同的视角,将失败描绘成一次宝贵的“彩排”。他分享了许多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足以让人沮丧万分的失败经历,有事业上的瓶颈,也有人际关系上的误解。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自怨自艾,而是通过对这些经历的剖析,揭示了失败背后隐藏的契机。他提出,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免费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真正的弱点,也让我们有空间去尝试不同的方法。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作者坦言,他年轻时也曾有过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走了不少弯路。但他从不害怕承认自己的“不成功”,而是将每一次尝试都视为一种“数据收集”,用来优化下一次的行动。这种积极、务实的态度,真的让我深受启发。读完这一章节,我不再那么害怕犯错,反而觉得,只要我能从中学习,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我的“成功”铺路。这本书确实颠覆了我对失败的认知,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信心。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这本书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探讨了这个话题,但并非以一种批判或控诉的方式。作者以一种非常冷静且富有同理心的笔触,描绘了我们如何带着家庭的印记前行,以及如何学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我曾以为,家庭带来的伤痛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但作者却告诉我,即使是那些看似无法改变的过去,也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催化剂。他分享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关于他如何理解父母当年的局限性,并从中找到了原谅的力量。这种原谅,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书中有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回应他们的爱与伤害。”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让我意识到,我们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有主动选择的权利。这本书帮助我撕下了许多标签,让我明白,无论我出身如何,我都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探索,去感受,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而《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都只是增添人生厚度的养分》这本书,恰恰点出了这个核心。作者并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来“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接受不完美”的部分。我们总是追求完美,但人生本身就是充满遗憾和缺憾的。作者分享了他的“笨拙”时刻,他的“犯傻”经历,但他并没有因此否定自己。相反,他认为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他独一无二的色彩。他提出,与其苦苦追求遥不可及的完美,不如学会欣赏自己身上的“瑕疵”,并从中找到乐趣。这种态度,极大地缓解了我长久以来的焦虑。我不再那么害怕犯错,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书中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困惑,也给了我前行的勇气。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畏首畏尾的自己,而是更加坦然地去拥抱生活中的一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