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的在于写给刚踏入助人工作行列的伙伴们,以及初学谘商理论与技术的学生们。内容包括:心理谘商的定义与本质、目前主要的谘商理论学派与技 术、如何对当事人的问题进行衡鑑与分析、谘商历程中心理谘商者与当事人之间谘商关系的变化、进行谘商时应该考量的相关伦理议题,以及心理谘商者如何透过持 续地自我探索与自我省思,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员。书中穿插许多由临床案例所改写的小故事或会谈对话录,期待透过这样的书写方式,能够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 谘商工作进行的轮廓与风貌。
作者简介
陈婉真
学历∕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育心理学博士。
经历∕中华民国临床心理师公职临床心理师高考合格。
曾任德明财金科技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行政院卫生署桃园疗养院临床心理师、救国团义务张老师。
现职∕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系助理教授,国立政治大学心理谘商中心兼任老师。
这本《谘商理论与技术》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的理论视角太丰富了,简直是把心理咨询领域的各个“流派”都梳理得井井有条。一开始我比较担心会陷入理论的海洋,难以消化,但作者的功力在于,他并没有单纯地罗列各个理论,而是巧妙地将它们串联起来,并且非常清晰地阐述了每种理论的核心观点、发展脉络以及在实际咨询中的应用。比如,在讲到精神分析的时候,我能感受到那种对潜意识的深度挖掘,以及早期经验对个体人格形成的巨大影响;接着转到行为主义,又看到了行为是如何被学习和塑造的,以及如何通过系统脱敏等方法来改变不适应的行为。然后是人本主义,那种对个体价值和自我实现的强调,让人觉得咨询过程是充满希望和力量的。最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认知行为疗法(CBT)的讲解,它既吸收了行为主义的原理,又融入了认知成分,强调思维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这一点在现代心理咨询中尤其重要,也让我在理解来访者的问题时,多了一个更具象化的分析框架。这本书让我明白,咨询师并非只需要掌握一种技术,而是要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和技术,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一样。这种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让我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对未来从事咨询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谘商理论与技术》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咨询的“艺术性”。它不是一门死板的科学,而是一门需要高度智慧和细腻情感的艺术。书中对不同咨询理论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咨询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运用不同的“画笔”和“颜料”来描绘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移情”和“反移情”的讨论,这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咨询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原来,咨询师自身的经验和情感,也会在与来访者的互动中被触动,而如何处理这些“移情”和“反移情”,就成为了考验咨询师专业功力的重要一环。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咨询师如何识别、理解并恰当地处理这些现象,从而避免对咨询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将它们转化为促进咨询进展的契机。这让我看到了咨询师的“技术”不仅仅是外在的操作,更是内在的智慧和自我管理。此外,书中对“干预”的讨论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简单的“建议”,而是基于对来访者深刻理解而进行的、具有引导性的行动。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咨询师,是在赋能来访者,而不是直接替来访者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技术”。这本书让我对咨询的理解,从“知道”升华到了“领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充满了期待。
评分读完《谘商理论与技术》,我最深刻的体验是,它让我对“技术”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咨询技术就是一些僵化的技巧,像是“积极倾听”、“共情”之类的,但这本书把这些“技巧”放在了更广阔的理论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明白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根植于特定的哲学观和心理学理解。例如,书中对“倾听”的阐述,就不仅仅是耳朵听,更包含了对来访者内在世界、情感体验以及未言说的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回应。它让我意识到,一次成功的咨询,背后是咨询师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对来访者困境的敏锐觉察,以及在特定理论指导下,运用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来引导来访者探索、理解和成长。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提问”的探讨,它不再是简单的“问句”,而是被视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来挑战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激发其内在资源,或是帮助其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书中提供的各种提问技巧,比如开放式提问、澄清式提问、假设性提问等等,都让我觉得像是掌握了开启来访者内心世界的“钥匙”。而且,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介绍,而是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生动地展现了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落地,以及各种技术是如何被巧妙运用的,这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惊喜连连”!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偏向学术、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但没想到,它在专业性极强的前提下,又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书中不仅仅是冰冷的理论概念,更多的是对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刻描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咨询关系”的论述印象深刻,它强调了咨询师的真诚、同理心和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些看似简单的品质,却是构建有效咨询关系的基础。当我看到书中分析一个咨询案例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咨询师是如何通过建立信任,让来访者感到安全,从而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痛苦。这让我意识到,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是建立在良好关系之上的,没有良好的关系,再精湛的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书中对伦理问题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咨询师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伦理原则,比如保密性、避免双重关系等等,这对于我未来在实践中规避风险,保护来访者权益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不仅教会我“是什么”,更教会我“如何做”,让我对咨询伦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咨询师有了更具体的方向。
评分《谘商理论与技术》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的咨询理论,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在阐述每一个理论时,都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解释这个理论是如何产生的,它解决了当时心理学界怎样的难题,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演变的。这种“追根溯源”的方式,让我对每个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明白,当前的咨询理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探索过程。比如,当读到格式塔疗法时,我感受到了那种强调“此时此刻”的张力,以及如何帮助来访者整合被压抑的部分,让他们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而当我们谈到家庭系统理论时,又会发现个体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个家庭系统相互影响。书中对这些不同理论的比较和整合,让我看到了心理咨询领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让我意识到,没有哪一种理论是万能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理论视角和干预方法。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让我对咨询师的角色有了更深的思考,不再是单纯地“治疗”病人,而是更像一位“陪伴者”和“引导者”,帮助来访者在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