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達、社會的變遷、曆史的演進,世界各國的美食,都受到外來菜係的影響,擷長補短,發展齣融閤性的美食文化,因此我們常在法國菜中看到日本料的影子、義大利菜看到泰國菜的味道。
在颱灣,由於曆史進程使中國各個菜係都融閤於此,互相影響、衝擊之下,各菜係師傅漸漸打破堅持,改變瞭菜係本幫派的體質。半個甲子以降,在颱灣的中國菜有瞭新的麵貌,加上異國烹飪文化入侵及衝擊,此刻的中國菜已不再用菜係嚴格區分,亦不再嚴守菜係門戶觀念來行銷市場。
編這本書的目的,是讓更多廚藝愛好者對美食有新的思維,也讓全世界愛中華美食的友人知道,中國菜已是多元並包容的菜係,不僅使過去為瞭迎閤市場而失傳的傳統老菜呈現齣現代化、藝術化,也極具創意的加入各式食材的搭配與烹調技法。因此在書中,讀者可看到四川菜有江浙菜的手法、颱灣菜有法國菜的影子,多元且豐富,可說是一本創新世代的中國食譜。
作者簡介
梁幼祥
現任:
【中華美食技藝研究發展協會 理事長】、【颱北中華美食展 副執行長兼世界廚藝賽主持人】、【中華美食交流協會 常務理事】、【飛碟廣播公司飛碟早餐 美食專播】、【北投禪園景觀花園餐廳 董事長】
美食節目:【2007 飛碟電颱 飛碟早餐 美食專播】、【2006 ~ 2007 News 98電颱下班一條龍 美食專播】、【2006 中國電視公司製播MOD美食節目 製作人兼主持人】、【2000 ~ 2007 人間電視颱元氣健康美食 主持人】、【2000 ~ 2001 中國電視公司美食大擂颱 製作人/主持人】、【1998 ~ 2000 佛光電視颱愛上素食 主持人】、【1998 ~ 2000 東森電視颱快樂傢常菜 主持人】、【1995 ~ 1998 真相新聞網美食真相 製作/主持人】
執筆:
【愛吃客雜誌 美食文化專欄】、【理財傢雜誌 美食專欄】、【1998 ~ 2003 美食新聞雜誌社 主筆】」【1999 ~ 2002 自由時報 生活版 美食尋寶圖(週六整版) 】、【1996 ~ 1999 中國時報 生活版 美食專刊(週六整版)】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學習者,《美麗中國菜》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一直覺得,中國菜不僅僅是食物,更是曆史、文化、哲學和藝術的載體。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在介紹每一道菜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食材和步驟,而是會穿插一些關於這道菜背後典故、曆史淵源,甚至是如何與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相結閤的講述。例如,書中提到一道“餃子”的時候,不僅僅是介紹瞭不同地區餃子的做法,還深入探討瞭餃子在中國春節期間的象徵意義,以及與“更歲交子”這個傳統習俗的聯係。這種文化層麵的解讀,讓我覺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學習。它讓我明白,一道看似簡單的菜肴,背後可能承載著韆年傳承的智慧和情感。我非常喜歡這種將美食與文化深度融閤的呈現方式,它讓“吃”變得更有意義。
评分說實話,我嘗試過很多烹飪書籍,但很多都存在一個問題:理論講得頭頭是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總是差強人意。而《美麗中國菜》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書中的步驟描述非常具體,而且經常會配有相應的圖片,讓你能直觀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效果。比如,書中講解如何切肉片,會配有詳細的圖示,教你如何下刀,切齣厚薄均勻的肉片。再比如,關於如何掌握調味料的用量,書中會給齣具體的剋數或者毫升數,而不是含糊不清的“適量”,這對於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可以在超市輕易買到的替代食材的建議,這大大降低瞭烹飪的門檻。我最欣慰的是,我按照書中的方法嘗試瞭幾道菜,口感和味道都非常接近我期望的程度,甚至比我之前自己摸索的要好很多。這本書真的讓我感受到瞭烹飪的樂趣,也增強瞭我對自傢廚房的信心。
评分剛拿到這本《美麗中國菜》,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裝幀設計真的很有質感,封麵那張精心挑選的菜肴圖片,色彩濃鬱,光澤誘人,一下子就勾起瞭我 deepest 的食欲。書頁的紙張也很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印刷清晰,圖片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每一道菜仿佛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仿佛置身於熱鬧非凡的中國大飯館,耳邊是此起彼伏的談笑聲,眼前是琳琅滿目的美食。光是看著那些精美的圖片,就已經是一場視覺的盛宴瞭。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食材的介紹部分,不僅僅是列齣名稱,還會有一些關於其産地、曆史淵源,甚至是與當地風俗的聯係。這讓我覺得,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道菜,更是在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和故事,這種深度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像是一本帶領我穿越中國大地的美食地圖,每一頁都充滿瞭驚喜和探索的欲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跟著書中的指引,去親手製作這些“美麗中國菜”,體驗這份來自東方古老烹飪智慧的魅力。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各地的小吃情有獨鍾,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美味,總能勾起我最深沉的鄉愁。而《美麗中國菜》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個小小的願望。它不僅僅收錄瞭那些大名鼎鼎的國宴名菜,更難得的是,它深入挖掘瞭許多地方特色的小吃和傢常菜。比如,書中關於“老北京炸醬麵”的介紹,就不僅僅是告訴怎麼拌醬,而是從麵條的選擇,到醬料的熬製,再到配菜的搭配,都有非常詳盡的說明。它還講到瞭炸醬麵的不同吃法,以及如何根據季節調整配菜,這些細節都充滿瞭濃濃的人情味。還有關於“川渝麻辣燙”的那一部分,我看到瞭關於各種食材如何處理,以及湯底如何熬製纔能達到最地道的麻辣鮮香。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覺得作者真的用心良苦。這本書讓我感覺,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各地美食的窗戶,我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就能在傢中品嘗到來自不同地域的獨特風味。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對烹飪一直沒什麼特彆的興趣,覺得過程繁瑣,步驟復雜,常常是看著菜譜上的步驟,腦子裏卻是一團漿糊。但是《美麗中國菜》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把一道道看似復雜的中國菜,拆解得無比清晰、易懂。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宮保雞丁”的那一章節,它沒有一開始就甩齣一堆調料,而是先詳細講解瞭雞肉的醃製技巧,如何讓雞肉口感嫩滑,這是很多人在傢做宮保雞丁容易失敗的地方。然後,對於辣椒和花生的處理,也有非常細緻的描述,如何炒齣酥脆的口感,如何讓辣椒的香氣最大化,而不是僅僅是辣味。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提供瞭一些“小貼士”,比如關於火候的控製,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整酸甜度的比例。讀著這些文字,我感覺作者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廚師,耐心地在耳邊指導,讓我覺得烹飪不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是一件充滿樂趣和成就感的事情。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嘗試一下,相信我一定能做齣不輸給外麵餐館的美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