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写得极好,令论者几乎不能多置一词。对于孔、墨、庄三位教育家的教育历程採用细致的史料加以阐释,这是过去讨论中华教育史的人少有的境界,特别对于墨、庄两家的发挥,令人深省。」──引自宋文里评论本书第二章〈师道初肇〉
「用龙山寺、M国小和荷兰的一所师培教育机构来构成的田野比较,非常有创意,也因此获得一个值得讨论的理论(假设),令人读来兴味盎然。」──引自宋文里评论本书第三章〈华人艺术教育特色〉
「联络簿看起来是一扇小窗口,但其中大有文章,可以邀约教育社群的读者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引自宋文里评论本书第八章〈联络簿〉
「这篇文章的文本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很精彩。……,幼儿的语言需要被『分析的听见』,……,久而久之,也许幼儿的世界就可以变得跟成人世界一样具有丰富的意义。本文应该就是这样的例示工作,有典范性的参考价值。」──引自宋文里评论本书第九章〈文化的小学徒〉
第一部分:在水一方
1.华人教养之道的探寻—全球视野在地理解∕吴毓莹
2.师道初肇—孔子、墨子和庄子的教育故事∕阎鸿中
第二部分:遡洄遡游
3.华人艺术教育特色—学生与文化变迁∕袁汝仪
4.古道照颜色—教师专业与师道本色∕吕金燮
5.漫漫遥迢路—从新手到专家的教师成长之路∕徐式宽
6.峰回路转又一村—教师的创造性转化∕林伟文
7.与孩子同行—特殊需求幼儿家长的亲职实践∕柯秋雪
8.联络簿—看见台湾小学教育的窗口∕吴丽君
9.文化的小学徒—幼儿生活叙说中的自我、家人与社会张力∕蔡敏玲
第三部分:宛在水中央
10.教养之道—若水∕吕金燮
《华人教养之道—若水》这个书名,简直太有画面感了!“若水”这两个字,瞬间就勾勒出一种温润、包容、灵活的教养画面,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充满智慧。我一直觉得,华人文化的教养方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的,比如重视家庭观念、孝道,还有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但同时,我也知道,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解读“华人教养之道”,它会如何将“若水”这种精神融入到实际的育儿过程中?我会不会在这本书里看到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如何让他们学会感恩、珍惜,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指导?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不仅仅是理论,更是能够实际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控制者。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或许能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柔和、更有效的方式,与我的孩子建立起深刻的连接。
评分这本《华人教养之道—若水》的书名,真的是击中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点。我一直觉得,好的教养,就应该像水一样,看似柔弱,却能穿石,能滋养万物。尤其是在我们华人文化背景下,很多传统的教养理念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但有时候又很难将其现代化,并应用于实际的育儿过程中。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融合传统与现代,如何解释“华人教养之道”的独特之处,以及“若水”这个比喻在实际操作中会体现出什么样的特质。是会强调耐心、包容,还是会注重引导、启发?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之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养,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内心,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或许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平衡“严父慈母”角色,或者如何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恰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骂,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评分最近在朋友推荐下看到了这本《华人教养之道—若水》,感觉书名就很有吸引力,特别是“若水”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很多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我一直对华人特有的教养方式很感兴趣,觉得它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点。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方面来阐述“华人教养之道”呢?是会聚焦在子女教育的某个特定年龄段,还是会涵盖从胎儿期到青春期这样一个完整的成长轨迹?我很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健全人格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深刻见解。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各种信息爆炸,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如何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本书的“若水”意象,让我觉得它可能会倡导一种顺应天性、因材施教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或者名校。我很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理解他们内心需求,并与他们建立深厚情感连接的建议。
评分看到《华人教养之道—若水》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名字取得真好!“若水”这两个字,充满了东方哲学的韵味,总让人联想到平静、包容、灵活,但又充满力量。我一直觉得,教养孩子,最难得的就是能做到这几点。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孩子面对的挑战和诱惑太多了,父母的角色就更显得重要。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华人”的教养精髓,它会不会提到一些我们祖辈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比如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或者如何平衡严厉和关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既能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爱,又能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我猜想,“若水”的教养之道,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坚韧意志,以及面对挫折时的积极态度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好有质感,一看就觉得很用心。书名“华人教养之道—若水”也很有意境,想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下子就联想到那种温和、包容、润物细无声的教养方式。我一直觉得,教养孩子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引导,是为他们搭建一个可以自由探索和成长的空间。这本书名恰恰契合了我的这种想法,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如何才能做到像水一样,既有力量,又能适应各种环境,同时还能滋养生命。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让他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韧性,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影响,这绝对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本书的副标题“若水”给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间,我猜想里面或许会有不少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灵活变通、顺应时势,但又不失原则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