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翻译过程的语言、地域空间、文化差异交会出的书写美学,本书探讨的正是翻译书写中的美学与风格。
作者透过翻译的角度来解读台湾的在地文学,进而以主体、伦理、美学三种角度,探讨在地文学于全球化下可能的方向。
全书共分为五篇与一篇附录,探讨的在地文学包含赖和(台湾现代文学之父)的「台湾话文」翻译书写、日本殖民时期在地作家的日本语翻译书写、在台日本作家西川满的〈赤嵌记〉、以及两位战后重要文学作家──王祯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与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
台湾文学创作中,「翻译」成了特殊的风格美学与主体展演的场域,可追溯到清末文人翻译中国、日本、乃至西方文学。更大规模的翻译,则是伴随日本在台殖民政府的语言同化政策,而这些议题也是本书聚焦的主题。
透过解读在地文人作家创作之议题,使翻译研究领域更形多样化,尤其是曾被日本统治的台湾,在在指出异种文本符号的聚合、重组、断裂、崩坏之书写美学,以及翻译者在此阈境中的生物政治。若你也热爱台湾文学与翻译研究,本书展现的独特视野,不容错过。
作者简介
李育霖
美国乔治亚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淡江大学英文系,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目前任教于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所。研究兴趣包括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东亚文学,台湾文学,及文化研究等。相关论文曾发表于Perspectives,Tamkang Review,《中外文学》、《台湾文学研究》等国内外刊物。
序
第一章
导论︰翻译美学与生物政治
第二章
翻译作为逾越与抵抗
──论赖和小说的语言风格
赖和小说中的翻译书写
不可能的翻译
翻译、「母语」、与「在地传统」
翻译的逾越与抵抗
翻译与「少数方案」
第三章
翻译与主体技艺
──台湾日本语文学中的翻译书写及其主体历史
台湾的殖民翻译书写
翻译表述中的罅隙
文化差异与主体历史
翻译「场域」与主体「技艺」
第四章
文化翻译的边境
──再读西川满〈赤嵌记〉
「文化翻译」的视角
异国情调的系谱——荒废之美
「鬼魅」与惊奇
文化翻译的边境
第五章
翻译与地方文学生产
──以王祯和小说《玫瑰玫瑰我爱你》为例
文化翻译的界限
王祯和书写中的「翻译」
翻译渡越主体及其书写样态
游牧主义及其变向
结论
附录
台湾作为方法
──重读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亚洲与他者
「台湾文学」的概念:台湾、亚洲、与世界
《亚细亚的孤儿》的寓言
台湾作为方法
参考书目
论文出处及说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