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翻译系的教授,圣华长期在学院内主持「翻译工作坊」,认真教学,作育英才。除了理论根基,她更重视译事的实际推敲斟酌,不放过一字一句,举凡花草色彩、眉目五官,乃至于篇名书名、作品雰围、文化异同,均予细究。她举出学生们的优、劣作业,分析所以,更以自身的翻译经验,及古今名家的业绩提供比对佐证,把译事的发生,以及不断的修饰过程,终至于满足定稿,或虽非十分满足却不得不暂时定稿的忧喜告诉了读者。
作者简介
金圣华
香港崇基学院英语系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荣休讲座教授及香港翻译学会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及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曾编撰多本着作,如《傅雷与他的世界》、《认识翻译真面目》、《江声浩荡话傅雷》等;并翻译出版多部文学作品,如康拉德的《海隅逐客》、厄戴克的《约翰˙厄戴克小说选集》,以及傅雷英法文书信中译等。1997年6月获O.B.E.(英帝国官佐)勋衔。
【序1】 无时无处不翻译 林文月
【序2】 教学相长谈翻译 金圣华
1 开卷语 001
2 小女孩与大姑娘 005
3 城隍庙前的疑惑 009
4 「咽喉红肿的潜水员」? 013
5 说「笑」容易译「笑」难 017
6 有关五官描绘的翻译问题一 021
7 有关五官描绘的翻译问题二 026
8 眉目传情与举手投足 030
9 「百味餐」还是「家常便饭」? 034
10 「被被不绝」与「的的不休」 038
11 姐姐、娘子、爱人、夫人 042
12 快慢与迟早 047
13 从春天说起 052
14 讲座、客座、教授、讲师 056
15 书名、篇名的翻译一 060
16 书名、篇名的翻译二 064
17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068
18 从郁金香说起 073
19 修饰词的翻译问题 078
20 别开生面的美语词典 081
21 钟摆的两极一 085
22 钟摆的两极二 089
23 翻译中的「点烦」与「添烦」 093
24 自行车的启发 098
──翻译中的生与熟
25 缤纷的色彩 103
26 性、元、度、化、值 108
27 乐在其中 113
28 诗情与画意 118
29 一场公平的竞赛 124
30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128
31 勿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133
32 小提琴与钢琴一 137
33 小提琴与钢琴二 141
34 从翻译的向心、离心到翻译的增与删 146
35 最难掌握是分寸一 150
36 最难掌握是分寸二 155
37 险中求胜、窄处回旋 159
38 书里与书外 164
39 距离感与切入点 168
40 隔岸相望与中流相遇 173
作者小传 177
自序一
无时无处不翻译
收到三民书局快递寄来金圣华教授有关翻译的新着《齐向译道行》样版时,我正在书写一篇有关利用外文资料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演讲稿。那讲稿的题目是:『〈归鸟〉几只?』〈归鸟〉是陶渊明的四言诗题目。西方汉学家James Robert Hightower和Burton Watson都曾经翻译过这首诗,但二人译笔下的鸟,却有单数与复数之别,观其译题便可知。Hightower译为Homing Birds,Watson则译为The Bird Which Has Come Home。我想透过这两种不同的英译诗,以及其他实际的英、日文翻译及学术论着,从另一个方向来做说明。有时参考外文的翻译或研究资料,会更有助于反省,而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更进一步的深层的了解。事实上,过去教书时,我时常会尽可能提供学生们这方面的课外资料的。
金圣华大学时代读的是英语系,其后留学法国,多年来她担任翻译系的教授,又致力于推广翻译工作。我虽读的是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但由于生长背景而具备中、日双语能力,也实际上做过一些翻译工作,两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接近,使我们在公私的场合上都有许多说不完的话。
此次借为圣华这本新书写序的机会,得以先睹为快,拜读了她这四十篇有关翻译的文章,更进一步认识了相对晤谈时她所没有表现出来的一面。四十篇文章多为发表于《英语世界》刊物的专栏作品。大概是受到版面的规定,看得出当初执笔时篇幅须得节制,内容或有割舍,而未能畅所欲言;但有几个主体分为两期续撰,仍能了遂心愿。
做为翻译系的教授,圣华长期在学院内主持「翻译工作坊」,认真教学,作育英才。除了理论根基,她更重视译事的实际推敲斟酌,不放过一字一句,举凡花草色彩、眉目五官,乃至于篇名书名、作品雰围、文化异同,均予细究。她举出学生们的优、劣作业,分析所以,更以自身的翻译经验,及古今名家的业绩提供比对佐证,把译事的发生,以及不断的修饰过程,终至于满足定稿,或虽非十分满足却不得不暂时定稿的忧喜告诉了读者。那个读者,可能是一个有志从事翻译的年轻学子,他们将会从这些实例中,得到谆谆善诱的良师一一指点而受益匪浅。那个读者,或可能是一个也有翻译经验的同道,他们将会在书中所言及的各种细节,例如在组头韵(alliteration)的费心上,或定调前后的顾左盼右,甚至于为了一个名词而遍查《辞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中华食用植物》等片段,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
难得圣华把许多的翻译问题,用散文的方式书写出来。原先是写雅典奥运的文章,讲田径、讲刘翔、讲他的成绩,怎么忽一转就变成了讨论morning、afternoon、nightingale?明明是写上海的城隍庙之游,夏日炎炎,遇着阵雨,手中无伞,寻找目标,却找来「老」字的英译,该当aged、grey with age、hoary、grey-headed还是white with age呢?
大概都是因为金圣华关心翻译,喜爱翻译、乐在其中,生活里也就无时无处不翻译的缘故吧。
自序二
教学相长谈翻译
《齐向译道行》原是一个专栏的名称,刊载于一本北京出版,行销各地,并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刊物《英语世界》上。
2003年,在北京跟名翻译家徐式谷先生晤面的时候,谈起了翻译的种种问题。徐先生力邀我为《英语世界》撰写翻译散文,遂于2004年1月正式开栏,此后每月一篇,刊载迄今。
徐先生在开卷语之前,对拙栏介绍如下:
「为了帮助提高翻译水平,我们特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在本刊开设『齐向译道行』讲座,以她多年来从事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心得,採取不同于高头讲章的随笔形式,把她的经验之谈娓娓道来。」
徐先生的美言,我固然愧不敢当,但是,拙栏的确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谈翻译,而所谈的也多半是个人的实际经验。自200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所撰的翻译散文已超过四十篇,逾十万字,也该是结集出版的时候了。承蒙徐式谷先生惠允,更承蒙台北三民书局刘振强董事长不弃,拙文得以由信誉超卓的三民书局出版发行,并以今日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共收四十篇文章,除第二十篇〈别开生面的英语词典〉原载《明报月刊》之外,余皆出自《英语世界》,在此,特向杂志社孟繁六社长及徐式谷主编致以由衷的谢意,没有他们的不断鼓励,我绝不可能在繁忙的日程中,找出时间来写下这些文字。同时,刘振强先生多年来对我的关怀支持,也是本书得以顺利面世的动力,谨此致谢。
本书讨论的内容,有不少是多年来在课室中与研读翻译的学生交流切磋的心得,翻译之道,浩瀚无涯,能够教学相长,的确乐趣无穷。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学生以及所有喜爱翻译的朋友。
2008年1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