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与全球50大零售商合作
在店面装设摄影机,并访问购物追踪员
累计超过150万小时消费观察实录
1000件购物者与卖场互动的个案研究
协助零售业者每年提升20%营业额
消费行为学及都市地理研究学家帕克.安德席尔,花费二十年时间研究消费者和销售环境的互动,拍摄、记录及追纵七万名购买者在零售店及开放型办公室的消费经验,写出这本精彩的消费世代大调查。
网路兴起,以及全球化影响,消费行为也起了很大变化,作者摘录了对「人们和销售环境的互动」的研究贡献,针对购买者消费习性的无常,深入探讨消费者心态,囊括购物的时间、空间、商店位置、橱窗陈设、逛街动线安排等有趣议题,不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消费时代所必须研读的充电书籍,更是零售业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参考宝典。
零售业的祕密都藏在细节里
不论你是从事零售业,或者是一般行销、业务人员,
来来来,牛刀小试一下你的店头概念功力如何:
1、购物篮要放在入口的地方以方便顾客取用?
2、主打的商品要放在货架的左边,以方便凸显商品?
3、特卖的花车商品,只要能制造拥挤人潮就能创造好业绩?
4、一般调味料因为容易受潮,所以要和生鲜产品分开摆放?
5、为了让顾客有更多选择,点餐的看板要尽可能详尽?
6、冷门商品如假牙清洁剂,摆在角落里的底层就可以了?
7、礼多人不怪,看见顾客一进门,五秒内就要起身欢迎以示周到?
8、填写资料的柜台,消费者会停留较久,所以是放置商品资讯的好地点?
9、参加商展时,最靠近门的摊位,因为消费者并然经过,是最好的设摊点?
10、为了成行成市,女装店要开在女装店的隔壁?
如果你的答案通通都是Yes,或者有些问题拿不定主意,那你绝对不能把本书放下!
改版说明
《商品放在哪里才会卖》为零售业圣经《花钱有理》根据新兴消费市场、网路聚合等最新消费行为变化,全新增订改版
作者简介
帕克.安德席尔
零售顾问业者环境销售公司(Envirosell)创办人暨CEO,专门研究当代消费者行为及其动机客户,包括星巴克、麦当劳、爱迪达和诺基亚;他也是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常客,更经常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
译者简介
阮大宏
东海大学政治系学士,美国雪城大学麦斯威尔学院公共行政硕士,曾任奥美公关公司经理。
但汉敏
辅大翻译研究所毕业,现为兼职译者。译有《我在汉堡店卧底的日子》、《超越权力,看见影响力》(以上为商智文化出版)、《任性创业法则》(野人出版)等书。
推荐序 真正的消费「行为」研究 任立中
推荐序 消费者也需要被「了解」 李明元
推荐序 贴心的服务来自对消费者的了解 蔡建和
第一篇 消费行为科学
第一章 一门科学的诞生
第二章 零售商还不知道的事
第二篇 消费的技巧
第三章 朦胧的领域
第四章 消费者需要多一只手
第五章 解析标志设计
第六章 消费者也是人
第七章 动态销售
第三篇 购物统计学
第八章 像个男人採购
第九章 女人想要什么
第十章 迎接老年市场
第十一章 讨好孩子,带来商机
第四篇 消费互动行为
第十二章 感官购物之旅
第十三章 铁三角定律
第十四章 现实与认知
第十五章 收银台的忧郁
第十六章 神奇的行动
第十七章 美丽数位新世界
第十八章 与我一起翱翔
第十九章 世界之窗
第二十章 最后的想法
第二十章 最后的想法
推荐序
真正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文.任立中
长久以来,行销研究方法的主要工具,不是焦点团体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就是问卷调查。然而不论是哪一种方法,行销人员所获得的资讯,都是有关消费者心理层面的主观认知、偏好、态度、意向等状态。但是当消费者真正在进行一项购买行为时,这些原先仅存在消费者脑海中的记忆,往往被当下的情境因素所影响,因而在有意或无意中,改变了原先的购买决策。这也难怪,有很多行销人员都会有一种经验,那就是消费者常常口是心非。有一项学术研究就曾证明,消费者问卷调查与实际购买行为的落差。研究人员在一个 3 C量贩店的门市,随机询问来购物的会员顾客,有关他们对于家电用品的偏好,事后再根据该会员的编号,从顾客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系统中,将该会员过去三年的购买纪录作一比对。结果发现,消费者想的和实际做的,还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呢。
直接观察法一直是最古老、最省钱的研究方法。敏锐的行销人员往往借由现场的观察,蒐集第一手的资料,了解消费者的反应,进而拟定适切的策略,但是这个方法也受限于观察的个案不够广泛,或是容易受到观察人员的主观解读等缺点,因此直接观察法虽然很重要,但始终未成为行销研究方法的主流。本书改变了这项观点。经由现代科技之赐,作者累积了大量的资料,透过各项的分类、分析、实验、实作等努力,汇整出零售商不可不知的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行为。金石堂书店曾问我,他们很想知道「到底进入书店内喝咖啡的顾客,有多少人买书?」类似的问题,灿坤 3 C量贩店也曾问过:「进入卖场的顾客中,有多少人只是进来看看价格,最后却空手而出?而这些人又有什么特征?」本书告诉我们,不要只管来客数,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转换率」;此外,消费动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走进国内百货公司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各个名牌化妆品的专柜,可是本书作者却建议,美妆商品应放商店的后半部较好,有趣,值得参考。
除了大卖场,或百货公司之外,对于便利商店的通路,本书的内容亦可以提供国内业者,非常重要且丰富的资讯。譬如,由于国内严格限制使用塑胶袋的结果,使得消费者到便利商店购物时,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不愿意多付一块钱,买个塑胶袋,以便放置所购买的物品。其结果是,以手掌有限的空间,只好节制自己少买一点东西。这对便利商店而言,代表着平均客单价的降低。一般而言,会去便利商店购物的人,其价格敏感度通常较低,也就是说,他们通常不会在意一瓶饮料贵个一、二块钱,但是很奇怪,许多人却很在意多付那一块钱,颇值得玩味。本书作者提出「消费者需要多一只手」的观念,如果能让消费者手中更容易持有货品,不也就提升了客单价。
自从一九九○年代以后,零售商的市场主宰力量(market power),逐渐凌驾于品牌商之上,其关键在于,零售商利用顾客交易资料库,掌握了有价值的消费购买行为资讯。而本书所使用的资讯,更进一步补强了冰冷的资料数据,呈现出的是消费者鲜活的、具体的、动态的购买行为。国内厂商宜善加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有系统的、科学的、週期性的行销研究,才能有效掌握消费者的一举一动。
(本文作者为台大国企系教授∕台湾行销科学学会秘书长)
註1请参见:任立中,陈静怡,王治平(2005),「个人化新产品推荐系统:行为基础与认知基础模式之比较与整合」,行销科学学报,第一卷第二期,第 89至 105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