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数学是玩出来的!(或:数学,竟然可以用「手感」学亲手做过就会懂!)
★德国亚马逊数学冠军书Top 10畅销书,读者5颗星热情推荐!
★第一本让孩子超有成就感的数学书!
数学不是只有令人昏昏欲睡的数字和计算,还有很多无限惊奇的欢乐领域!
不解题、不计算,用最简单的A4纸和剪刀,让你玩过就懂了培养数学的「手感」,!
全德国小孩就是这样越玩越聪明!
世界No.1第一所「数学博物馆」馆长最爱的44个数学小实验,
从课堂到客厅,不解题、不计算,从5岁起玩出优质数学脑袋
德国小孩就是这样越玩越聪明!
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
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
★荣登德国数学类冠军书,畅销总榜Top 10!,德国亚马逊网路书店读者五颗星好评推荐!
(★数学奥林匹亚竞赛指导教练 数学榜首 推荐!)
数学博物馆馆长波伊特许帕赫博士说:
「数学让你快乐!」
「数学让你发现世界的美丽!」
数学不是只有令人昏昏欲睡的数字和计算,还有很多无限惊奇的欢乐领域!
有什么比得上动手实作,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和理解力?
44个简单小实验,只要拿起纸张和剪刀,折一折、剪一剪,偶尔用点胶水,
就可以把计算题和证明题的解题挫折抛开,恍然大悟,
还能玩出让5岁到95岁的人都不禁大叹「哇~这个有意思!」的神祕把戏。
跟着两位德国数学实验家,做个无止尽的莫比乌斯环或超炫的五角星灯笼,
大摇大摆地穿过一张明信片,玩一场稳赢不输的骰子游戏,甚至用一张纸到月球去!
第一本让孩子超有成就感的数学书!
Wie man durch eine Postkarte steigt
...und andere spannende mathematische Experimente
作者简介
波伊特许帕赫博士 Prof. Dr. Albrecht Beutelspracher
1950年生于德国图宾根(T?bingen)。吉森大学(Universit?t Gie?en)数学系教授,2002年起担任全世界第一所数学博物馆──吉森「数学博物馆」馆长。曾获得许多奖项,包括2002年「德国科学促进者协会媒体传播奖」及2004年「德国IQ奖等」多个奖项,着作甚丰。
马库斯.华格纳 Marcus Wagner
1979年生于德国巴德瑙海姆(Bad Nauheim),大学主修数学。2005年至2007年于吉森「数学博物馆」实习,2007年担任皮尔马森斯市(Pirmasens)「动力科学中心」科学与教育事务主管负责人,致力推广科学教育。
译者简介
姬健梅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德国科隆大学德语文学硕士,辅仁大学翻译研究所中英文组。译有《搬上了瘾》《抛锚》《种子战争》《新手父母的三岁孩子》《思考的热情:七位女哲学家的故事》《K一顿卡夫卡》《发现德国人的逻辑脑袋:柏克莱教授的十个推理游戏》《复制一个我》《游戏》……等。
前言:
开始之前
1. 一、几何图形
将长方形折成三角形
将长方形折成正方形
用报纸折出平行四边形
五角结
把三角形折成六角形
将正方形折成八角形
二、2. 曲线
折出抛物线
折出椭圆形
园丁绘制椭圆形的方法
正弦曲线纸模
三角轮子
三、3. 刚刚好!
字母T
不同形状的拼图
五连方月历
希腊拉丁方阵
十字形兼正方形
三角形兼正方形
怎样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
四、4. 两度空间与三度空间
每一一条线都是直线,但却呈现出一条曲线
莫比乌斯环
从两个圆圈变成正方形
两颗心
螺线
五、5. 骰子与金字塔
正四面体
正六面体的边框模型
膨胀起来的正十二面体
用纸折成的正八面体
正廿面体
足球
五角星形灯笼
正六面体中的正四面体
克卜勒星
六、6. 反射
三稜镜
镜子书
角镜
镜中的句子
七、7. 大大小小的数字
啤酒杯上的π
用一张A4的纸抵达月球
绳结三角形
一场不公平的骰子游戏
二进位的巧计
八、8. 神祕秘莫测
桑道夫密码
凯撒圆盘
密码棒
前言
真的有数学实验这种东西吗?
我们不必把这当成哲学问题来讨论,就能简单地回答:没错,确实有!本书中收集了我们最喜欢的数学实验,你不需要依照书中的顺序来做,可以直接从你最感兴趣的实验开始。
不必怀疑,这些确实是「实验」,因为你得要动手做。别害怕!你既不需要特别的材料(通常只要一张纸就够了),也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偶尔得用到剪刀),更不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技巧(通常只需要折折纸)。我们的原则是:越简单越好。事实上这些实验特别适合小孩子,有许多甚至适合让学前儿童来做,让他们能对数学有初步的认识。
这些数学实验就跟所有好的实验一样,会让你吓一跳、想不透,有时候也会出乎你意料之外。而数学实验的作用还不仅止于此,这些实验能让你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刺激你的想像(物体如何从两二度空间变成三度空间),也包含有助于理解的提示。往往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会突然灵光乍现(「啊哈,原来如此!」),而突然看出了问题的「解答」,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如果要严格地区分物理实验和数学实验,我们可以说:物理实验是用来证明自然定理,数学实验则是用来刺激思考。而且不无论如何,数学实验得出的结果永远相同!
本书中有十分丰富的主题:你不但可以穿过一张明信片,还能做出一个足球和其他几何体。你将学会用密码传送讯息,还能在一个啤酒杯上发现圆周率。
每一个实验的背后都有相关的数学原理,有时候我们会详加说明。而不无论如何,你从实验中所获得的知识都与一般的数学有所关联。就这一点而言,这些实验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大人与小孩都能长年从中获益。
我们要感谢数学博物馆的工作伙伴,谢谢他们和我们一起检验、测试并改良这些实验。
但愿读者能从这些实验中获得许多乐趣。在做的过程中,想必你会发现有些实验有更好的作法,或是哪里发现还可以增加一个其他实验。非常欢迎你来信和我们分享你的经验,我们的电子邮件信箱如下:
albrecht.beutelspacher@mathematikum.de
marcus.wagner@mathematikum.de
二○○七年十二月于德国吉森
亚伯瑞希特.波伊特许帕赫
马库斯.华格纳
这本书的标题《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像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谜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一张色彩斑斓的明信片,上面印着世界各地的风景,而“穿过”这个动作,会是一种怎样的物理实验?还是某种数学概念的隐喻?我设想,作者可能运用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看起来毫无数学关联的事物,比如一张纸、一个硬币、甚至是一场游戏,来引出深刻的数学原理。德国的教育,尤其是对数学的培养,一直以来都给我一种严谨、扎实的印象,但“爱上”这个词,却又透露出一种温度和趣味。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德国特有的、能够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数学活动,或者是一些能够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独特教学方法。也许,书中会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孩子们在探索数学过程中的快乐与挑战,让读者感受到数学的鲜活生命力,而不是死板的公式和定理。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方法,让家长和老师们能够真正地将这些“祕密”运用到教育中,帮助孩子们跨越对数学的恐惧,发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全新数学认知的大门,让我看到数学更广阔、更迷人的天地。
评分《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这个书名,一开始就给了我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般的挑战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强烈的求知欲。一张薄薄的明信片,竟然蕴含着“穿过”的玄机,这让我对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充满了遐想。是几何学的巧妙运用,还是某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物理原理?而“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这几个字,更是像在向我招手,暗示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教育方法。德国教育的严谨性我深有体会,但如何在这种严谨中注入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数学的元素,这无疑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展示德国教育者是如何通过有趣的活动、生动的讲解,来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仿佛是一个藏宝图,而“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就是打开宝藏的第一把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把钥匙后面究竟隐藏着怎样令人惊喜的数学宝藏。
评分看到《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瞬间涌现出各种奇思妙想。明信片,如此日常的事物,如何与“穿过”这个动词产生联系?这难道是一种视觉错觉的游戏,还是某种巧妙的数学思维训练?更让我好奇的是,德国的教育体系如何能够培养出“爱上数学”的孩子?在我固有的观念里,数学往往与严谨、逻辑、甚至一丝枯燥联系在一起,而“爱上”则充满了情感和乐趣。这本书仿佛是一个预告片,暗示着一种颠覆性的数学教育方式。我猜想,书中可能会引入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道具”和“场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在探索中,在与世界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喜爱上数学。也许,作者会分享一些德国小学生的真实案例,记录他们如何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一步步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学乐趣。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数学并非高高在上、难以企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它可能教会我如何用更轻松、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他们不再将数学视为负担,而是视为一场激动人心的冒险。
评分《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这个书名,实在是太有魔力了。它像一个脑筋急转弯,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一张明信片,如此轻薄而普通,如何能够“穿过”?这其中的数学原理必然是非同寻常的。我猜想,这可能是一种关于空间、维度或者逻辑思维的巧妙演示。紧接着“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这句话,更是激发了我对教育方法的强烈好奇。我对德国教育的印象是严谨而扎实的,但“爱上”这个词,却暗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能够点燃孩子学习热情的因素。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一些颠覆性的数学教学理念,不是那种强制灌输,而是能够让孩子们主动探索、乐在其中的方法。也许,作者会分享一些源自德国教育体系的、非常规的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甚至是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故事。这本书仿佛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我迫切地想知道,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祕密”,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曾经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数学。
评分《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这个书名,实在太抓人眼球了。它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谜题,瞬间就激发了我破解它的欲望。明信片,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物品,竟然能与“穿过”这样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动作联系在一起,这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绝对不是我平时接触到的那种刻板的公式和定理。我甚至可以想象,这本书可能会用一些出乎意料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而“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更是点睛之笔。德国的教育体系,总是给我一种严谨、扎实的印象,但如何能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揭示一些源自德国教育的、独到的教学方法,那些能够点燃孩子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欲的“祕密武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数学,更像是一场关于教育理念的探索,我期待着它能为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认知,让我看到数学更轻松、更有趣、更富有创造力的一面。
评分这本《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的书名,乍一听,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怎么会有如此跳跃且富有想象力的组合?一张薄薄的明信片,竟然和“穿过”这个动作联系在了一起,更别提后面还有“德国小学生”和“爱上数学”这两个关键词。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严谨、抽象甚至有些枯燥的学科,而德国的教育体系,在我印象中更是以一丝不苟和严谨著称。那么,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将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串联起来,并声称能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呢?这其中一定蕴含着某种巧妙的、非传统的教学理念或方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打破我们对数学的固有认知,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是关于几何图形的奇思妙想,还是利用生活中的小玩意儿来讲解复杂的数学原理?亦或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值得一提,它并没有采用常见的数学符号或公式,而是以一种更加艺术化的方式呈现,这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数学不只是数字”的信号。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以及德国教育体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能够点燃孩子们学习热情的方法。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重新审视数学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无论是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身边那些对数学感到困惑的孩子们。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光是念出来就让人心头一动:《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我脑海里立刻被无数个问号所占据。明信片?一张如此二维、如此平面化的物体,如何能实现“穿过”?这本身就暗示了一种对空间、维度或者我们对物体认知方式的颠覆。这其中的数学原理,绝对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德国教育向来以严谨、一丝不苟著称,如果能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出“爱上数学”的孩子,那绝对是一种值得深入探究的教育智慧。我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非常规的数学游戏、思维训练,或是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彩蛋”,能够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甚至产生由衷的热爱。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引子,勾起了我对数学教育全新可能性的无限遐想。
评分《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它给我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普通的数学教材。明信片,这个承载着信息和情感的载体,如何与“穿过”这个动作联系起来,这本身就充满了数学的哲学意味。我猜测,这可能与拓扑学中的一些概念有关,比如“克莱因瓶”或者“莫比乌斯环”之类的思考方式,用最简单的物体来演示最复杂的空间关系。而“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更是点燃了我对教育方法的好奇。德国教育的严谨是有目共睹的,但如果能在严谨中注入乐趣,那无疑是一种高明的教学艺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一些非常规的教学技巧,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能够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游戏、实验或者思维训练。也许,书中会介绍一些德国教育者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将数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玩耍中感知数学的逻辑,在探险中发现数学的美丽。这本书的标题就如同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隐藏在这张小小的明信片背后的,究竟是怎样一套能够让孩子们真正对数学产生热爱的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简直就像一句充满诱惑的咒语,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明信片,那个我们常常用来传递思念和风景的小小纸片,如何能与“穿过”这样一个充满空间感的动作联系在一起?这其中的数学奥秘,想想就令人兴奋。更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这几个字,它挑战了我对数学教育的固有认知。在我看来,数学常常是枯燥、严谨的代名词,而德国的教育体系更是以一丝不苟闻名,但这本书却暗示着一种能够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热爱数学的方法。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一张明信片这样的具象载体来呈现?又是如何巧妙地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在玩乐中、在探索中,逐渐发现数学的魅力,并最终爱上它?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带来一些关于数学教育的全新启示,让我看到数学的另一面——它不仅是冰冷的逻辑,更是充满趣味、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精彩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简直是一场思维风暴的开始:《如何穿过一张明信片──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我脑海里立刻闪过各种奇思妙想:难道是利用纸的二维特性来讲解三维空间的转换?或者是一种利用视觉错觉来理解几何学的入门?“穿过”这个词,充满了动态感和可能性,与我印象中静态的数学公式截然不同。而“德国小学生爱上数学的祕密”,更是像一股清流,挑战了我对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德国教育以其严谨著称,但如果能在其中融入如此充满趣味性的元素,那将是一种多么令人赞叹的教育智慧。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具象化的“明信片”与抽象的“数学”连接起来,又是如何发现并总结出让孩子们心生喜爱的“祕密”。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一些德国独特的教育理念,或者是一些简单易行却又极其有效的数学游戏和实验?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视野,让我看到数学的另一面——它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更是充满着创造力、逻辑性和无限可能性的有趣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