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6
本书邀请读者们共同经历质性研究典范之惊艳旅程,在目不暇给的观看经验与感受中,耙梳「现象学」、「诠释学」、「诠释现象学」、「俗民志」研究之哲思,体会「批判理论」和「行动研究」之辨证循环与实践历程,以及理解「扎根理论」在质性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最后带领读者回到质性写作的体验与研究伦理的执着,并以七句话结语再度开启另ㄧ波对话的空间,在「咦!见山又不是山—新的观看」中画下未结局的句点,期盼您我他日再续前缘。
作者简介
高淑清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学士,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工作、社区与家庭教育系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博士。现职:国立嘉义大学家庭教育与谘商研究所副教授兼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黄序
自序
本书特色与结构
Part IV: 体验质性宝山中的惊艳之旅
第10堂 回归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重回母亲的怀抱
10-1 回顾现象学系谱(Husserl以降)
10-2 现象学是哲学、也是方法
10-3 现象还原与描述方法
10-4 现象学给人重生的亮光
第11堂 在循环理解中探寻意义的诠释学
11-1 诠释学的历史脉动
11-2 存在与真理的追求者(Heidegger与Gadamer)
11-3 诠释学的默会知识与默会素养
11-4 诠释学的魅力:解释的转化与智慧的传承
第12堂 探究生活经验的诠释现象学
12-1 理念开展下的世纪产物
12-2 饶富诗意的现象诠释
12-3 生活经验的可亲与可爱
12-4 诠释现象学迷人的地方
第13堂 俗民志研究:来自祖灵(文化)的唿唤
13-1 渊源流长的质性研究典范
13-2 亲临现场的深度文化之旅
13-3 田野观察纪实与文化反思
13-4 文化承载与跨文化敏感度—兼谈研究隐喻
第14堂 批判理论:犀利辩证中见真章
14-1 批判本色的法兰克福学派
14-2 批判理论是方法论抑或方法?
14-3 批判理论的真意与争议
14-4 批判理论给人的启示
第15堂 扎根理论:肩负建立理论之使命
15-1 大师间的论述争议
15-2 质性研究方法的使者:发展具体可行的编码程序
15-3 理论触觉与理论饱和
15-4 质性资料分析软体的正用与误用
第16堂 行与知俱的行动研究法
16-1 教学现场的实践家
16-2 掌握「研究、行动与评鑑」的循环历程
16-3 行动研究者的角色拿捏
16-4 我在教学现场上的研究体验
Part V: 走过质性旅程的体悟与执着
第17堂 质性研究的写作与再写作历程
17-1 体验写作与再写作之循环历程(犹如起死回生经验)
17-2 捕捉写作灵感与巧思(展现直观能力与敏感度)
17-3 频频来回,风华再现(质性写作与文字的精练化)
17-4 我的质性写作经验
第18堂 旅程回响:再思伦理议题与共融关系
18-1 伦理守则的坚持与自我把关
18-2 互为主体与共融关系的检视
18-3 暮然回首,只缘身在质性研究中(旅程回响)
18-4 咦!见山又不是山(新的观看)
参考书目
附录
质性研究的18堂课:扬帆再访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质性研究的18堂课:扬帆再访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