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评量

华语评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华语
  • 语言能力
  • 语言测试
  • 普通话
  • 中文
  • 语言评估
  • 语言水平
  • HSK
  • 口语
  • 听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外华语文教学研究丛书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划:董鹏程先生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祕书长
  主编:柯华葳教授 / 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全球华语文教师的最佳指导书

  本丛书集结台湾数十位优秀华语文学者专家费时二年完成,充分展现台湾优质华语文教学实力。编选主题涵盖华语研究和实务教学,其中有以议题为轴的如华语语音教学、教材分级考量、华语评量以及整合各层面为经纬的教科书如华语文的教与学、儿童华语教学、汉语阅读的心理与教学等,是一套系统而完备的华语文教学研究最佳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介绍华语教学过程中评量所扮演的角色,并说明发展和选择适合的评量工具之基本原则。本书阐述测验的重要概念,介绍常见的标准化华语测验以及用于评估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各种评量形式与设计原则。

作者简介

张郁雯

  学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硕士,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学士。

  经历: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现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曾志朗
丛书序之一──缘起 董鹏程
丛书序之二──编者序 柯华葳
自序

第一章 评量与教学

第一节 评量在教学中的角色
1.1.1 学习环境的建立与维持
1.1.2 教学的规画与实施
1.1.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1.4 诊断学生之学习问题
1.1.5 成绩的评定

第二节 语言评量的取向
1.2.1 单项式测试和整合式测试
1.2.2 沟通性的语言测试
1.2.3 特定用途的语言测试

第三节 学习评量的新趋势
1.3.1 实作评量
1.3.2 重视形成性评量
1.3.3 电脑化测试

第四节 教师应具备的评量能力

第二章 高品质评量的要素

第一节 效度
2.1.1 以测验内容为基础的效度证据
2.1.2 效标关联为基础的效度证据
2.1.3 以构念效度为核心的效度证据
2.1.4 后果效度
2.1.5 提升教师自编评量效度之作法

第二节 信度
2.2.1 再测信度
2.2.2 复本信度
2.2.3 内部一致性信度
2.2.4 评分者信度
2.2.5 提升教师自编评量信度之作法

第三节 公平性
2.3.1 学生对学习目标与评量有清楚的认知
2.3.2 评量作业的设计和评量程序能免于偏误
2.3.3 评量能因应特殊学生的需要做调整

第四节 实用性
2.4.1 评量方法的熟悉度
2.4.2 评量时间
2.4.3 容易度
2.4.4 花费

第三章 学习评量的设计与发展

第一节 评量发展流程

第二节 评量的用途与类型
3.2.1 安置、形成、诊断和总结评量
3.2.2 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评量

第三节 评量作业类型
3.3.1 选择反应题型
3.3.2 简单的建构反应题型
3.3.3 申论题型
3.3.4 实作评量
3.3.5 课堂提问

第四节 设计作业的主要考量
3.4.1 评量作业必须能测到学习成果
3.4.2 评量作业样本应具代表性
3.4.3 避免与建构无关因素影响评量作业的表现
3.4.4 考量评量作业对学习与教学之影响
3.4.5 编拟评量作业之一般性建议

第五节 评分与回馈
3.5.1 评分
3.5.2 有效的回馈

第四章 标准化华语能力测验

第一节 何谓标准化测验
4.1.1 大型标准测试与教室中评量的不同
4.1.2 标准化测试的特性

第二节 台湾的华语文能力测验
4.2.1 听读测验
4.2.2 写作测验
4.2.3 口语测验
4.2.4 儿童华语文能力测验

第三节 大陆的汉语考试
4.3.1 汉语水平考试
4.3.2 商务汉语考试
4.3.3 中小学生汉语考试

第四节 美国的华语文学科考试
4.4.1 SAT的中文学科考试
4.4.2 AP中文考试

第五章 听读的评量

第一节 听力评量的类型

第二节 听力评量的设计
5.2.1 特定式听力评量
5.2.2 回应式听力评量
5.2.3 选择式听力评量
5.2.4 泛听式听力评量

第三节 阅读评量的类型

第四节 阅读评量的设计
5.4.1 词汇题
5.4.2 语法题
5.4.3 阅读理解题

第六章 说写的评量

第一节 口语评量的类型

第二节 口语评量的设计
6.2.1 跟读
6.2.2 朗读
6.2.3 更改句型
6.2.4 回答问题
6.2.5 看图回答
6.2.6 角色扮演
6.2.7 即席说话

第三节 书写评量的类型
6.3.1 字词书写
6.3.2 句子书写
6.3.3 即兴写作

第四节 书写评量的设计
6.4.1 字词书写评量之设计
6.4.2 句子书写评量之设计
6.4.3 即兴写作评量之设计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曾志朗 / 中央研究院院士
让先进的知识,充实华语文的教学

  幸亏我们有董鹏程先生,华语文的教学和研究,才有可能在情势最恶劣的日子里苦撑过来。我每次看到书架上那一大册又一大册的华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丛书,都会有一阵激动。数十年内,董先生靠一己薄弱的力量,号召周边的友人一齐努力,动员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把当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华语文的心得写成论文,再四处去张罗出版的资金,将这些论文付印成册,就是要把最先进的华语文教、研知识传播给所有教华语文的老师,让他们有所借镜,以提升教学的效能与品质,数十年如一日,真是令人感佩!

  如今,我的书架上,又要有一大册要摆上去了,我有幸先看到初稿,很多知名学者的专着都收藏在内,而且从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到实际课堂上的应用,从教材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多媒体实验,琳瑯满目,应有尽有;而且学术的深度够,论述的严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教学经验的说明,比起几年前的功力,又是增强了许多。我学到好多很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对华语文认识,也更深了一层。希望这本知识集成,会帮助所有对华语文教学和研究有兴趣的人。还是一句话:「董先生,谢谢你。」

丛书序之一
缘起
「对外华语文教学研究丛书」策划◎董鹏程(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祕书长)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于2001年(民国90年)6月提研究计画,请政府重视全球化学习华语文学习热潮,并提八点建言:
  一、成立华语文教育政策委员会
  二、鼓励大学设置华语文教学系所
  三、建立华语文教师的认证制度
  四、因地因人制宜编辑华语文教材
  五、建立全球华文教学资讯网路
  六、发展华语文能力测验评量系统
  七、提升华语文教育为辅导教育
  八、政府应从宽列经费做长远投资

  行政院于2003年(民国92年)12月1日指示成立「国家对外华语文教学政策委员会」。

  由于政府积极鼓励,各大学纷纷响应,设立华语文系、所及华语中心。台湾目前有华语文学系8所,硕士班10所,华语中心39所。因此,华语文的学习已成为一门显学,华语文领域研究人数也不断增加。

  在大陆开放前,台湾曾领先世界华语文市场二、三十年,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积极推广对外汉语教学,每年编纂之华语文相关读物或教材数量惊人,反观台湾,并没有一套完整且质量并重的华语文教学研究系统丛书,职是之故,结合台湾优秀华语文学者共同编纂,作为研究生,以及华语文教学研究者之参考丛书。

  丛书计画出版十八册,为配合第九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的举办,订2009年12月先发行九册,包括:方丽娜《华人社会与文化》;何德华《华语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宋如瑜《华语文教学实务》;竺家宁《词汇之旅》;张郁雯《华语评量》;蔡雅薰《华语文教材分级研制原理之建构》;郑昭明《华语文的教与学:理论与应用》;钟荣富《对比分析与华语教学》;曹逢甫、李子瑄《汉语语言学》。

  另九册预定于2010年(民国99年)6月出版,包括:李樱《语用研究与华语教学》;胡志伟、吴敏而、高千惠《汉语阅读的心理与教学》;陈纯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应用》;詹惠珍《华语教学之社会与文化研究》;郑琇仁、宋如瑜《多媒体华语教学》;曾金金《华语作为第二语言之语音教学》;张郇慧《华语句法新论-上》;曹逢甫、郑萦《华语句法新论-下》;蔡雅薰、陈仁富、陈雅铃、林景苏、刘莹、林文(音匀)《儿童华语教学》。

  筹画、编审过程中,得到赖明德、曹逢甫、柯华葳、黄美金、胡志伟、郑昭明、郑锦全、汤廷池、李英哲、叶德明、姚荣松诸教授的指导、参与,才能顺利出版此丛书。

  谨此要向以上的教授们献上感谢。

丛书序之二
编者序
「对外华语文教学研究丛书」主编◎柯华葳(国立中央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又有专书出版了。这一次规模更大,参与的人数更多,照顾的层面也更广。

  全球想要学华语文的人数从来没少过,师资不足一直是个问题。因应需求,国内华语文教学或是应用华语文相关系所纷纷成立,华语文教学专业教科书需求因此产生。华文会董祕书长鹏程先生对华文推广念兹在兹,看到培育华语师资教材方面的需求,以及台湾此领域相关教授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可供参考,乃规划本系列华语文教学和研究丛书,邀请国内相关学者共襄盛举。

  系列丛书规划由基础语言分析如汉语语言学、华语句法、词汇到教学实务。其中有以议题为轴的如华语语音教学、教材分级考量、华语评量以及整合各层面为经纬的教科书如华语文的教与学、儿童华语教学、汉语阅读的心理与教学等。此次参与撰写学者们在华语研究和实务教学中皆是佼佼者。他们以过去研究为基础,搭配实务上的观察与反省,或是编写或是着作,使本丛书得以完成。

  两年前,董祕书长和我先拟一个丛书初步架构,由其开始邀约学者。第一次开会,就每位学者专长与拟撰写主题进行沟通。尔后,作者们提出一份写作大纲,并以2009年第九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会议时间为出版时间。学者们皆体认这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与时效性,无异议同意写作时间表与撰写格式。为避免其中有过多重叠,由我略加调整学者所提出大纲中疑似重叠处,由董先生进一步与作者沟通,征得同意,大纲于是底定,学者们开始撰写。为确保进度,华文会于期中再一次邀约作者们餐叙,并针对部份稿件内容再一次就可能重叠处协商。

  一开始写书时,我们即告知作者们,为使书更显其专业,完稿后会送审。今年春天部分作者如期交稿,我们陆续邀请不同学者审查,审查后作者再修稿。这系列着作以及动员都是为更深刻耕耘华语文这块园地。其中董祕书长的远见及他多年全心全力的投入,感动学者愿意执笔,成就今天这番事业。

  忝为编辑,特别感谢下列审查委员以学术之名,为丛书把关。前九册分别由郑锦全院士、李英哲教授、郑昭明教授、汤廷池教授、胡志伟教授、叶德明教授、姚荣松教授、黄美金教授、柯华葳教授审查。

  丛书筹划编辑过程中,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在董鹏程祕书长的领导下,所有工作人员全力以赴,一併致上谢意。

自序

  1994年在柯华葳教授的邀请下,笔者有幸加入华语测验编制之研究团队,从基础理论架构的建立入手完成了台湾第一个标准化的华语文测验。此一测验之对象为来台的外籍人士以及回台就读的侨生。从此开启了我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之后,我从辅大心理系转至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的教育系服务,研究领域逐渐从心理测验扩及教学评量。评量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着教学计画的拟定、教学品质的监控、以及教学成果的检视。好的评量要能掌握所要教导能力的本质、学习历程、动机以及评量功能定位等因素。近年的研究显示,教师的评量专业是影响学生学习成就的重要因素。此书的编写除了作为培育华语教师之教学评量的教科书外,可做为发展华语文测验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华语评量为题,涵盖华语的标准化测验以及课堂上的教学评量两种层次的评量。与过去的华语评量方面的书籍相比,本书更着重于课堂上的教学评量。这是因为标准化测验的发展以测量理论为核心,关心如何在经济便利的要求下,让分数具有可比较的特性。教学评量则要因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学习,两者的重点有所不同。对于从事现场教师,课堂教学评量层次的评量其重要性大于标准化测验,虽然两者关系密切。

  第一章说明评量在教学中的功能、语言评量的模式与趋势,以及做为教师所需要的评量专业素养。第二章讨论发展或选用评量时,应考虑的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各种评量,当然也适用于语文评量。这些原则提供发展与使用华语评量者,评估评量工具的必要知识。接着第三章介绍学习评量的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以及发展评量的重要原则,这些理论概念与原则可适用于各类的评量。唯评量发展流程会因为评量类型不同而有些许差异。语言学习者和教学者最关心的评量莫过于标准化华语文能力测验,透过第四章的介绍,让教导不同学习对象之华语教师能了解与其学生最相关的标准化华语测验的测验题型与测验内容,据此规划其教学计画。考虑到华语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其华语能力水准从初学者到高阶能力者,需要不同类型的评量,因此,笔者採用语言技能之分类架构,将听、读、说、写的评量分开加以介绍,并说明使用时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第五介绍听、读语言技能常见评量类型与设计原则;第六章则介绍说、写语言技能常见的评量类型与设计原则。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在幕后推动华语文能力测验的推手:李鍌教授、郑昭明教授、董鹏程先生。在长达数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最要感谢的是柯华葳教授,她是引领我进入这个内容领域的人。特别感谢华文会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这本书能够顺利完成。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