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人类创造力的原动力,但是中国的父母常为了孩子的安全,过度的抑制了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希望孩子规规矩矩、不要乱跑、不要乱动、不要乱碰,每天安静地坐在书桌前面念书。这方法在古代或许可以,但是在现代,过度抑制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失去探索的原动力,而二十一世纪,创造力是孩子跟别人竞争的一项必要能力。
在本集中,我们也谈到品德的教养,目前大家都已深深明了一个没有品德的人,功课再好、能力再强,无人敢用,尤其在团队的社会,找进来一个不好的人会打散原有的团队。因此,不论社会怎么变迁,忠诚、正直、公平、正义一直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把这些正确的价值观植入孩子心中,经过内化后,转换成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出来。
为什么柏拉图会说雅典的公民在二十岁以前只需要音乐和体育的教育 ? 二十一世纪的孩子,除了谋生的专业知识,也必须要有艺术文化的涵养,生活才会过的有意义。在本集中,我们也谈到艺术对孩子人生的重要性。
全套4CD,共12集,总长220分钟
CD1 CD2
1 好奇心是人类创造的原动力
2 尊重的教育
3 是先天决定还是后天决定?
4 品德的教育
5 懂孩子的脑教学事半功倍
6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CD3 CD4
7 奥运后的反思
8 21世纪的财富在脑力
9 找寻求知的动机 CD4
10 大脑与嗅觉
11 启发孩子的创意
12 在艺术的天空下
这一次的洪兰教授「讲理就好」有声书第三辑,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很多时候,情绪会占据上风,让我做出一些不够理智的决定。听着洪教授娓娓道来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往的影子,那些因为冲动而后悔的时刻,那些因为固执而错失的机会。她并没有批评我的这些“缺点”,而是用一种非常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去探讨“情绪”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一段,她讲到“同理心”的力量,让我感触颇深。她分析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对方有难处,却还是忍不住去指责,去抱怨。原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缺乏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能力。她用了一些非常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和案例,来阐述同理心是如何培养的,以及它在我们人际交往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她还提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教我们如何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时,既能清晰明了,又能避免伤害到对方。这一辑的内容,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让我更加明白,真正的“讲理”,不仅仅是道理上的通透,更是情感上的连接。她的声音,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内心的浮躁,让我觉得平静而又充满力量。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一直有些模糊的认识,总觉得它离我有点遥远。直到我听了洪兰教授「讲理就好」有声书的第三辑,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且它并不难。洪教授在这辑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辨别信息”,以及如何“避免被误导”。她用了一些非常生动的案例,比如网络上那些层出不穷的“标题党”,或者是一些经过精心包装的“伪科学”宣传。她教我们如何去审视信息的来源,如何去分析论证的逻辑性,以及如何去警惕那些利用我们情绪的言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还分享了一些关于“独立思考”的小技巧,比如“暂停思考”,在接收到信息的第一时间,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消化和分析。她的声音,不急不缓,充满智慧,仿佛在轻轻地引导你,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醒和独立。这一辑的内容,让我感觉自己的“雷达”一下子被打开了,在面对各种信息时,不再是盲目接受,而是学会了审视和质疑,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信。
评分老实说,当我拿到洪兰教授「讲理就好」有声书第三辑的CD时,我抱着一种既好奇又有点忐忑的心情。因为我一直觉得科学和道理,听起来会比较枯燥,但洪教授的名字,总是伴随着“有趣”和“易懂”这样的标签。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一辑的内容,真的颠覆了我对严肃话题的刻板印象。她谈到“逻辑思维”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灌输晦涩的逻辑学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误会”入手,比如夫妻之间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矛盾,或者是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谣言”。她通过拆解这些例子,让我们看到,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逻辑链条的断裂,或者是在论证过程中偷换概念。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还结合了大量的神经科学知识,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容易产生这些逻辑上的偏差,比如“确认偏误”和“锚定效应”。这些专业术语,经过洪教授的讲解,立刻变得生动起来,甚至带点幽默感。她鼓励我们,要学会“多问为什么”,并且要“追根溯源”,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听完CD,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好像被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看待问题时,会不自觉地去分析它的逻辑结构,也更愿意去倾听不同的声音。
评分最近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听完了洪兰教授「讲理就好」有声书的第三辑,虽然我没有实体书,但光凭声音,就能感受到洪教授那股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教学魅力。这一辑的内容,依然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将复杂的科学知识、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她讲到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那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比如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或者是一些历史上的名人轶事,来剖析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的。她强调,理解情绪的产生机制,并学会如何“与情绪共处”,而不是试图压抑它,这才是真正的“讲理”。听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对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困境,不是因为问题本身有多么复杂,而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蒙蔽了双眼,无法理性地看待问题。洪教授的声音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迷雾中为你点亮一盏灯,让你看清前方的路。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心理学概念,她也能用类比的方式,让我迅速抓住核心要点。总而言之,这第三辑就像一顿精神大餐,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期待她未来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接触洪兰教授「讲理就好」有声书第三辑之前,我曾对“科学的普及”抱持着一种“只能听个大概”的预设。但洪教授的声音,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认知。这一辑的内容,虽然涉及了许多科学原理,但她将其融入了生活化的场景,让我听得津津有味,毫无压力。她谈到“认知失调”时,并没有直接搬出心理学定义,而是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一个人明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却仍然无法戒掉。洪教授就从大脑的运作机制入手,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知行不合一”的情况,以及我们的大脑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这种不适感的。她还结合了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解释我们的一些本能反应,比如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我们为何会更容易相信那些“权威”的声音,即使这些声音可能并不准确。我特别欣赏她那种“追根溯源”的讲解方式,总是能带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现象,看到背后的本质。她的声音,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亲和力,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听完这些,我不再害怕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知识,反而觉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