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没有人愿意生病,特别是心理疾患中的强迫症,因为旁人实在无法理解其症状,听完之后,只会把你当疯子看……」很多病友这么诉说着无奈。而存在强迫症患者脑中的强迫思考,不论是怕脏、怕犯错、怕危险、怕不完美或怕鬼神等类型,总是在欺骗大脑的理性部分,让患者误以为内心的担忧真的会发生,甚至将导致自己或家人遭遇可怕的灾难与伤亡,因而只好竭尽所能地执行各种清洗、检查、确认、重复、祈祷等强迫行为,企图化解或逃避灾难发生,也因此编织成每一位强迫症患者怪异离奇、不可思议的生病故事。
强迫症当然可以治疗,目前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採行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双管齐下的疗法。本书主要是呈现九位不同强迫症类型病友之生病、治疗、对抗与家人陪伴的故事,再加上治疗师的回馈分析与相关议题Q&A,透过本书,一方面可帮助读者了解强迫症的常见类型、病程发展、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实施过程,以及家人辛苦陪伴与相互成长的真实点滴;另一方面,透过治疗师对案例的分析回馈,帮助读者发现患者成功改变或较困难改变的关键因素,同时针对该案例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做为刚生病或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家属的重要指引。
作者简介
黄政昌
现任:中国文化大学心理辅导学系专任副教授、台北市谘商心理师公会理事长、台湾谘商心理学会理事、董氏基金会心理健康促进委员、国家通讯委员会(NCC)「广播电视节目广告谘询会议」谘询委员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谘商心理学硕士、博士
证照:中华民国谘商心理师高考及格
经历:小学教师、军中心理分析官、中学辅导教师、大学辅导教师、心理与辅导课程讲师、医院实习心理师、医院特约心理师、强迫症特约心理治疗师
学术专长:强迫症的治疗研究、心理测验与评估研究、不良完美主义研究
实务专长: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治疗、心理教育谘询
汤华盛
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一般精神科专任主治医师
学历: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毕业
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硕士毕业
经历:现任台北市立疗养院主治医师、中华团体治疗学会理事、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祕书长、精神健康基金会脑科学组组长
曾任:台北市立疗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成人精神科副主任
专长:强迫症、忧郁症与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
作者序 信心与使命
第1章 强迫症找上了我,怎么办?──强迫症的认识与复原之路
◆强迫症常见的类型与案例
◆强迫症患者的迷思与无奈
◆强迫症家属的困惑与陪伴
◆强迫症和气质、人格与家庭的关系
◆结语
第2章 如何治疗强迫症──传统治疗与另外选择
◆药物与认知行为治疗
◆森田疗理论治疗法
◆脑神经外科手术
◆深部脑刺激术
◆结语
第3章 爸爸碰过的东西都脏掉了?──害怕接近爸爸的Smile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妈妈的陪伴过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4章 手洗个不停、屁股擦个不完!──希望自己绝对干净的「成成」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爸爸的陪伴过程
◆妈妈的陪伴过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5章 好烦喔!还是不够完美?──凡事都要精准的小风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妈妈的陪伴过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6章 什么事物都要「一致」才行!──无法忍受「不同」的祥威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爸爸的陪伴过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7章 为何大脑总是担心个不停?──害怕死亡议题的小美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先生的陪伴过程
◆妈妈的陪伴过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8章 万一真的爆炸怎么办?──害怕发生危险的武雄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妈妈的陪伴过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9章 浪费地球资源就是一种罪恶?──严以律己的俊杰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爸爸的陪伴过程
◆妈妈的陪伴过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10章 我觉得到处都有AIDS病毒!──害怕被传染的Alan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11章 照相存证我才能安心!──害怕遗失签名纸张的晓玉
◆我的生病与治疗故事
◆室友陪伴的过程
◆治疗师的分析回馈
◆相关议题Q&A
第12章 加油,不要放弃!──治疗师的心得与打气
◆黄心理师的治疗心得与打气
◆汤医师的治疗心得与打气
◆结语
刚看到《薛西佛斯也疯狂Ⅱ:强迫症的案例与分析》的书名,第一个反应就是「哇,这书名好有深度!」。「薛西佛斯」这三个字,立刻就勾起了我脑海里那个经典的神话故事,那种永无止境的重复和徒劳,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点心酸,又带着点哲学意味。而加上「也疯狂」三个字,更是把这种感觉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好像在说,不只薛西佛斯,我们这些凡人,在某些时候,也会陷入类似的疯狂循环。 特别是后面的「强迫症的案例与分析」,这就精准地把书的主题点出来了。强迫症,这个词汇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但真正要去理解它,去看到那些患者内心的挣扎,却不是那么容易。《薛西佛斯也疯狂Ⅱ》听起来就像是一场深入人心的探索,它不只是冷冰冰的医学术语,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让我们窥探那些被强迫思维和行为困扰的灵魂。我非常期待能从这本书里,看到那些鲜活的、触动人心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是如何被影响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努力寻找出路的。
评分《薛西佛斯也疯狂Ⅱ:强迫症的案例与分析》这个书名,简直就像是在玩一场文字游戏,但玩得非常有意思。它把一个哲学上的经典形象——薛西佛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强迫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个人觉得,这个组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能抓住人心。它似乎在暗示,我们每个人,或者说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都可能在重复着某种“徒劳”的努力,就像薛西佛斯推石头一样,而当这种重复变得过分,并且带来痛苦时,它就可能演变成我们所说的强迫症。 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通过“案例与分析”来展现这一点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些真实的生活片段,去感受那些被强迫症影响的人们,他们是如何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中,与内心的“怪兽”搏斗的。是那些反复检查门锁的焦躁,还是那些不断洗手的无奈?我期待从中找到共鸣,或者至少,能够对这个群体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这本书名本身就有一种先声夺人的力量,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到底要讲述怎样的故事。
评分《薛西佛斯也疯狂Ⅱ:强迫症的案例与分析》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眼睛一亮,带着一种哲学式的思考和一丝丝的戏剧张力。「薛西佛斯」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典故,那个永无止境地将巨石推上山顶,又看着它滚落的希腊神话人物,总让人联想到某种循环往复、徒劳无功的努力。而再加上「也疯狂」和「强迫症」,立刻就勾勒出了一个主题:那些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试图寻找意义、却又被内心深处的某些冲动所困扰的生命状态。 我一直对人类的心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模式。强迫症,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压迫感,让人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在一个人身上滋生的,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展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本书的书名暗示了它将深入探讨强迫症的案例,并进行专业的分析。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鲜活的、真实的故事。我想知道,那些被强迫症困扰的人们,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与这些“疯狂”的冲动搏斗的?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同情他们?
评分第一次看到《薛西佛斯也疯狂Ⅱ:强迫症的案例与分析》这本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人,面色疲惫,却又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决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某个动作,仿佛在与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搏斗。这个「薛西佛斯」的意象,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义,代表着人类面对某种永恒困境时的姿态。而「也疯狂」三个字,则为这个意象注入了一层更深的、更具个人情感的色彩,暗示了在这种重复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情绪的失控,一种理智的边界被模糊。 紧接着的「强迫症的案例与分析」,则将这份哲学式的思考落地,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心理学领域。强迫症,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真正理解它背后的成因、表现以及如何面对,却是一门学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生动具体的案例,让我们能够更贴近那些受强迫症困扰的个体,去感受他们的真实经历。同时,我也希望书中的“分析”部分,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揭示强迫症的运作机制,帮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这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并且,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应对或理解的思路。
评分这本《薛西佛斯也疯狂Ⅱ:强迫症的案例与分析》吸引我的是它那种试图在看似荒谬的重复中寻找秩序的张力。强迫症,与其说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一种极度放大的、对确定性的渴求,一种在混沌世界中试图抓住某根稻草的挣扎。而将它与薛西佛斯的神话并置,则为这种挣扎增添了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推着属于自己的那块“石头”。 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理论化的心理分析,与生动鲜活的案例结合起来的。是那些触及灵魂深处的独白?还是那些令人心疼又带着一丝希望的求助?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每个人心中可能隐藏的“强迫”因子,让我们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变化莫测的时代,谁又能说自己完全没有一丝丝的“薛西佛斯”情结呢?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种理解,一种慰藉,甚至是一种面对困境的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