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系延续2009 年台湾与世界关系并将新的一年变化集结许多更重要的课题是本书的重点。
首先回顾美日安全联盟与台湾安全之关联。1993年的朝鲜半岛危机,使美日双方官员了解,尽管两国之间缔结有安全合作条约,但是两国在现实上并无在区域冲突爆发时採取联合行动的准备。1995年发生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琉球轮暴日本女学童的丑闻,导致琉球反对美军续驻的声浪昇高。而同年八月中旬则爆发台海飞弹危机。美日两国乃在1996年协议调整安全联盟关系。两国接着于1997年修订美日「防卫新指针」。日本在和柯林顿政府谈判之后,修改美国驻军协定,并且同意为日本自己的安全承负较大的责任。特别是承诺会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对在日本「周边地区」进行作业的美军部队提供支援。但是,对何谓「周边有事」基本上仍刻意保持模煳,并未明说包含台湾安全问题。
总之,台湾在和中共大幅开展新关系之际,对美日安保联盟新发展的注意,不宜有所松懈。台湾更要思考自己如何不是美日安全联盟的负担,而是能提供其助益的朋友。
台湾和越南从1989年开始展开直接贸易,初期双边贸易额不大,仅有4千1百万美元,台湾是贸易逆差,总额有2千3百万美元。此后台、越双边贸易数额愈来愈多,而且一直都是台湾享有贸易顺差。
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台、越贸易在1998年减少,顺差也减少。1999年,双边贸易额增加,顺差也增加。以后呈递增状态。2000年,台湾对越南贸易顺差有11亿9千万美元,至2008年,台湾对越南贸易顺差达67亿3千4百万美元,占台湾对东南亚贸易顺差的一半。
台湾对东南亚的经贸投资活动,原以东协旧会员国为主,1990年代初在越南「革新」政策下开始向越南发展,投资额逐年增加,已成为台湾对东协国家最多投资国,超过原居首位的印尼的投资。台湾对越南的投资额增加,连带地带动台湾对越南贸易增加,台湾对越南享有贸易顺差,双边人民往来相当密切,越南已成为台湾之新经贸伙伴国。
台、越没有正式外交关系,而且分属不同政经体制,双边的经贸合作,不具政治针对性,而纯属于功能性的合作,也是「政经分离」的典型案例。台、越创造了双赢的策略环境,在经济领域开拓合作空间,越南已与日本签署「经济伙伴协议」(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台、越之间能否进一步朝此方向发展,是两国犹待努力之目标。
全球化下的国际体系,国家已无法有效的实行保护主义巩固自身利益,为提升竞争力,各国需拟定新方针来因应,参与全球合作,借由政策对话以及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来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之联系。
这本书的书名《2010台湾与世界关系》,立刻勾起了我对于那个时期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复杂角色的回忆与思考。2010年,对于台湾来说,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全球经济的动荡,区域地缘政治的微妙变化,都对台湾的国际空间产生了深远影响。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解读当时台湾在经济上,尤其是与中国大陆签署ECFA后的发展走向,这是否意味着台湾经济更加紧密地与大陆捆绑,又如何平衡这种关系与台湾在全球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往来?书中对于台湾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在全球技术转移和产业链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描述,相信会非常精彩。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台湾在国际组织中参与的困境与突破,以及它如何通过文化输出、人道援助等方式,提升国际能见度和好感度。2010年,恰逢台湾民主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书中是否会从政治制度的视角,分析台湾的民主经验如何受到外部世界的关注,以及它如何在区域政治环境中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这本书的内容,无疑能够为我们理解台湾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中美博弈、区域整合等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塑造自身国际形象,并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策略,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视角。
评分对于《2010台湾与世界关系》这本书,我一直充满好奇。2010年,是台湾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进行角色定位和战略调整的关键一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不一,区域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都为台湾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分析当时台湾在经济上的发展策略,例如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时,台湾如何调整其产业结构,如何利用其科技优势,以及如何与中国大陆展开经贸互动,比如ECFA的签署,对台湾经济的长期影响究竟是什么?书中对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外交努力,尤其是在那些非邦交国之间的“务实外交”实践,是否会有详尽的阐述?台湾如何通过参与国际人道援助、文化交流、学术合作等方式,在国际上建立其正面形象和影响力?2010年,台湾的民主制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书中是否会探讨台湾的民主模式如何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又如何在区域内提供借鉴意义?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在于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台湾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在中美竞争、区域合作等大背景下,审慎而又积极地塑造其国际形象,并为自身争取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战略思考,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解析。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书页,仿佛穿越回了2010年那个充满变革与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台湾在地发展与国际脉络的读者,我对这本书所勾勒的“2010台湾与世界关系”这一主题,抱有极大的期待。2010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期,同时也是亚太区域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的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台湾如何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何应对来自区域内的竞争与合作,如何在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中找到新的增长点,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剖析当时台湾与中国大陆在经贸、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互动,尤其是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的背景下,台湾的产业界和民众对此的反应和影响。此外,台湾如何在非邦交国的外交领域,通过“巧实力”提升国际能见度,例如在医疗、科技、环保等专业领域的贡献,能否得到详尽的阐述?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台湾在面对区域性挑战时,其民主制度的韧性如何体现,以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良善力量”的角色,是否会被充分展现?这本书的价值,我相信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台湾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寻求独特发展道路的深度解析,为我们理解台湾的国际处境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我一直想读,但最近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不过,从书名《2010台湾与世界关系》来看,这一定是一本深度探讨台湾在全球舞台上角色的重要著作。2010年,正是全球经济复苏、地缘政治格局悄然变化的时期,台湾作为东亚的关键节点,其外交、经济、文化等面向如何与世界互动,牵动着每一个关心台湾前途的读者的心。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分析当时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定位,例如与中国大陆的ECFA签署,以及对台湾产业升级和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能见度,尤其是在那些非邦交国中,台湾如何通过民间交流、文化输出、科技合作等方式,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影响力。2010年,也是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作者是否会从这个角度审视台湾的民主模式如何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又如何反哺全球民主实践?书中对台湾与美国、日本等主要战略伙伴关系的分析,想必会相当精彩,揭示出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台湾如何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本书的内容,我相信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台湾在全球化浪潮中,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定位的宝贵视角,也定能激发读者对台湾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关于2010年台湾与世界关系的专题书籍,虽然还未细细品读,但光是书名就足以引发我无限的遐想。2010年,对于台湾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在全球经济格局面临重塑,以及区域力量对比悄然转变的背景下,台湾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维系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是每一个关注台湾发展的人士都密切关心的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时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对台湾产业结构、就业市场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除此之外,书中对于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进程中的角色,如在APEC等平台上的参与,以及与东盟、日本等邻国的关系演变,想必会有精彩的论述。作者是否会从更宏观的地缘政治角度,解读台湾如何在国际强权夹缝中,灵活运用其外交策略,争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台湾在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软实力”方面的展现,又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塑造其独特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能见度?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历史性的梳理,更在于其能否为我们理解当今台湾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供深刻的洞察与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