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还是看西医,这是每一位遭遇健康问题困扰的人都会碰到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又是一个难以抉择但是又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看中医,在什么情况下看西医,或着採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这些都是患者及其家人极想要知道的,也是作者在本书中将回答的问题。
作者简介
高也陶
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为南京─霍普金斯大学中美中心访问学者,在第二军医大学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23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合作出版专着13部,论文40余篇。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009
1. 哈姆雷特的问题 009
2. 歧路亡羊 010
3. 庄生晓梦迷蝴蝶 013
4. 科学史上的四大伟人 014
第二章 医学是什么 020
1. 芭蕉不展丁香结 020
2. 科学的定义 021
3. 现代科学的起源 023
4. 科学的特征 031
5. 形而上者谓之道 032
6. 李约瑟难题 035
7. 玄学、伪科学和传统中医 039
8. 第三类科学 041
第三章 什么是中医 044
1. 传统中医在当代世界医学中的位置 044
2. 斯人读三坟五典 046
3. 对生命重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048
4. 不是整体论,更说天人观 053
5. 天人合一 055
6. 严格的医疗行政管理体制 060
7. 最古老的史载名医 063
8. 中药和方剂 071
9. 新中医 074
第四章 什么是西医 080
1. 西医与现代医学 080
2. 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 082
3. 盖伦(Galen),统治欧洲医学1000多年 083
4. 阿拉伯神灯 087
5. 现代医学 091
6. 现代医学教育和医学模式 095
7. 现代医学的目的 100
第五章 急性病和慢性病 126
1. 急性病看西医,慢性病看中医的传说 105
2. 扁鹊 108
3. 华佗 110
4. 葛洪和《肘后备急方》 111
5.「季德胜蛇药」—现代中医蛇伤急救 114
6. 现代急症抢救用药之一:麝香保心丸 116
7. 西医的慢性病治疗 118
8. 两位长寿医学科学家的秘方 122
第六章 良性病与恶性病 126
1. 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分别 127
2. 拿破崙之死 127
3. 幽门螺旋桿菌的发现 128
4. 良性病与恶性病的界限 130
5. 良性病与恶性病的流行病学意义 132
6.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135
7. 乳房肿瘤 138
8. 老慢支肺气肿 141
9.重症急性唿吸道综合征(Severs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143
第七章 手术与非手术 146
1. 上古名医俞跗 146
2. 传统中医的解剖观 147
3. 当时其他国家医学解剖图 151
4.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153
4.1 「肝生于左」的出处 153
4.2 何谓「肝生于左」和「肺藏于右」 154
5. 三焦之谜 155
6.《黄帝内经》中的脏腑是实体解剖器官 159
6.1《黄帝内经》中的脏腑与现代解剖学 159
6.2 脏腑说或藏象说 160
7. 练精易形—最早的器官移植手术 162
8. 华佗的手术 164
9. 梁启超的手术 165
10. 孙中山的手术 167
11. 手术无中西医区别 169
第八章 生理与病理 170
1. 内环境平衡与阴阳平衡 170
2. 环腺□酸和环鸟□酸与阴阳 173
3. 玻尔—互补定律 175
4. 莱布尼兹—二进制 176
5. 五行源起 180
6. 试探五行的科学演绎 184
6.1 光谱研究 184
6.2 声谱研究 187
7. 振动、和谐与生克 192
8. 六淫致病 197
第九章 性医学与房中术 199
1. 中国最早的医案:性医学 199
2.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观 201
3. 中国最早的医书:以房中术为重要组成 202
4.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204
5. 传统性医学的发展与衰弱 206
6. 高罗佩智判狄公案 209
7. 还精补脑 211
8. 採阴补阳与明宫血案 214
9. 分桃断袖 217
10. 传宗接代: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218
第十章 心身疾病:诊断与治疗 219
1. 伦敦轰炸与波湾战争 219
2. 伤心桥下春波绿 221
3. 巫术与祝由 223
4. 精神分析 225
5. 颅相学 228
6. Sheldon的形体理论 232
7. 阴阳二十五人和阴阳五态之人 235
8. 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 238
第十一章 美颜、气质和年华 241
1. 宋玉与登徒子的辩论 241
2. 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 244
3. 传统中医的美颜观 245
4. 七七八八和九九归一 247
5. 斯芬克司的谜语 250
6. 年龄与美 251
7. 老年社会 253
第十二章 未病、将病和已病 256
1. 治未病:《黄帝内经》的中心思想 256
2. 健康的定义 257
3. 亚健康 259
4. 欲病和未病的诊断 261
5. 闻声辨病可能将是亚健康诊断的重要方法 262
6. 五脏相音的研究 265
7. 闻声辨病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267
7.1人体发音器官 267
7.2发音过程的最新研究 268
7.3影响发音的器官 269
8. 欲病和未病的治疗 271
8.1辟谷与吸食空气 272
8.2存思与冥想 273
8.3打坐和运气 276
第十三章 梦境与现实 278
1. 桑田巫和小臣之死 278
2. 两位西方科学家之梦 279
3. 古代东西方释梦 281
4. 传统中医释梦 286
5. 弗洛伊德的释梦 288
6. 东西方释梦比较 290
7. 现代科学对梦的研究 292
第十四章 药物与食物 296
1. 药物和食物的区别 296
2. 传统中药不是植物药 297
3. 2006年英国中药事件 298
4. 谷肉果菜与五运六气 301
5. 阴历阳历之外的中国又一纪年历 303
6. 陈独秀对传统中医「气」的挞伐 304
6.1 自然之气 304
6.2 食物之气 306
7. 吃什么补什么与竹林七贤 309
8. 食物的忌口 311
第十五章 生存与死亡 314
1. 林类与孔子 314
2. 老子与庄子 315
3. 我命在我不在天 316
4. 苏格拉底之死 317
5. 奥西里斯(Osiris)与伊西斯(Isis) 319
6.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321
7. 印度教和佛教 323
8. 中阴身 325
9. 濒死状态的研究 326
10. 延年益寿 328
附:论《黄帝内经》中三焦的实体解剖结构
這本《看中醫還是看西醫》,光聽名字就覺得是本「知識型」的讀物,我對此深感興趣。在現今社會,醫療資訊爆炸,但許多關於中西醫結合的討論,往往流於片面或帶有個人色彩。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更具體、更專業的分析,了解這兩種醫療體系的發展歷史、核心理論,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例如,西醫的科學實證精神,如何影響了診斷和治療的精準度;而中醫的整體觀、辯證論治,又如何在慢性病調理、預防保健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我尤其期待作者能探討一些較為複雜或現代化的健康議題,例如自體免疫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在結合中西醫治療時,可能會有哪些不同的考量與可能性。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學術研究的支持,或是引述不同領域專家的觀點,相信會讓這本書的內容更有深度與參考價值,幫助我們這些讀者建立更科學、更全面的健康觀念。
评分我最近在書架上瞄到一本《看中醫還是看西醫》,光看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身為一個對健康議題很關注的家庭主婦,我常常在為家人尋求醫療協助時,面臨選擇的難題。尤其是有時候,家裡長輩的觀念和我們這些年輕一輩的看法會有些差異,像是感冒發燒,長輩可能會覺得中醫的退燒藥草比較溫和,而我們則會擔心西醫的退燒藥效果更顯著。另外,對於一些慢性病的調養,像是高血壓、糖尿病,在中醫和西醫的治療觀念上似乎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一直很想知道,究竟哪一種方式更能達到長期的健康效益?這本書如果能詳細分析中醫的「治未病」和西醫的「對症下藥」有什麼樣的本質區別,並且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判斷疾病類型,以及適合尋求哪種醫療資源的建議,那就太好了。我非常希望能從這本書裡獲得更清晰的指引,讓我們全家都能更明智地選擇醫療方式,而不是僅憑著直覺或長輩的經驗來做決定。
评分我前陣子在書店隨意翻閱,偶然看到了《看中醫還是看西醫》這本書,當時就覺得這個主題非常有共鳴。身為一個長期在都會區生活、工作步調緊湊的上班族,我時常感到身心俱疲,有時候只是想放鬆一下,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身邊的朋友,有的推薦我去看中醫,說什麼「調理體質」、「舒緩壓力」;也有人建議我直接找家身心科,讓專業的醫生評估,開立藥物。這兩條路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但對於我這個「小病不斷,大病沒有」的典型現代人來說,真的不知道該往哪邊走。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裡,找到一些關於「什麼樣的狀況,適合尋求中醫協助?」「什麼樣的病症,西醫會是更好的選擇?」,甚至「有沒有可能,兩者可以互補?」,這樣具體的指引。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實質的幫助,讓我能夠在面對身體發出的警訊時,能夠做出更明智、更有效的醫療選擇,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只是憑著感覺或聽說來決定。
评分《看中醫還是看西醫》這個書名,根本就是在說我啊!每次我有點小毛病,例如消化不良、肌肉痠痛,或是偶爾失眠,腦袋裡就開始上演一場「中醫V.S.西醫」的大PK。西醫可能很快就能開藥,當下症狀馬上舒緩,但有時候又會覺得治標不治本,吃了西藥還是會反覆。換成中醫,雖然需要時間慢慢調養,藥的味道也不太好接受,但有時候真的會感覺身體比較「順」,比較不容易再犯。我最想知道的是,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一些具體的病症,然後分析在中醫和西醫的處理方式上有哪些優勢和劣勢?例如,像女性的生理期問題,中醫常被認為有獨特的調理方式,那西醫在這方面的看法又是如何?或是像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例如癌症,西醫的治療顯然是主流,但有沒有輔助性的中醫療法可以減輕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我真的很期待能從這本書裡看到更深入的比較和探討,而不是僅止於表面的介紹。
评分哇,這本《看中醫還是看西醫》聽起來真的太有意思了!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從小到大,家裡長輩、自己生病,總是在中醫和西醫之間搖擺不定。每次生病,最常聽到的就是「去看中醫調養一下」、「醫生說要吃西藥比較快」,這種情況真的太熟悉了。我一直覺得,這兩種醫療體系各有千秋,卻又常常讓人感到困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相信哪一種。有時候,明明西醫已經診斷了,但長輩還是會堅持去中醫那邊看看,說是「根治」或者「顧身體」,搞得我們這些晚輩也不知道該聽誰的。更別提一些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像是壓力大、睡眠不好,很多人都傾向尋求中醫的溫和調理,但有時候又覺得西醫的診斷更精確,能針對病灶下手。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出了我們台灣人普遍面臨的難題,我個人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探討兩種醫學的優劣勢,以及如何在實際的醫療選擇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案例,讓我們這些讀者能夠從中學習,不再感到迷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