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一本全面介绍书院的着作
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专文推荐
如果中华文化真有新生的慧命,「书院」就是光大文化的过程里不可或缺的桥樑!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大陆与台湾各地的书院历史,范围更扩充到东亚社会,如日本与韩国,让人看见东亚地区文化本来一体,命脉休戚与共。
陈复在书院讲学不辍,并穷尽五年的光阴,跑遍大陆各省具有典范意蕴的书院做田野调查,结合在台湾书院的长期调查纪录,使得此书不仅是部专业史学着作,更是作者实际生命经验的投注与呈现,这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本书省察书院的过去与未来,涵盖时间超过千年,书写规模庞大而严谨,希望能使读者体会书院教育的继续存在,实在对全人类都有重大意蕴,尤其教育环境日渐恶化的此刻,我们着实需要觅出适合这个时空的新书院降生……
因此,关注教育改革的有心人士,诚挚请您认真阅读这本书!
《书院精神与中华文化》
出生死,忘患难:《书院精神与中华文化》
前言
一、书院精神的萌生
究竟什么是书院?
第一所书院的诞生
书院在五代的草创
二、宋朝的书院
六所着名书院
道学家创办书院
朱熹传播理学
陆九渊传播心学
三、明朝的书院
书院变成官学
王阳明的致良知
心学在书院大盛
明末四毁书院
四、文化如何影响书院
科举取士与俗民思考
宗教义理与生活情态
风水观念与建筑布置
五、书院如何传播文化
散佈图书能量
讲会开创新机
思想拓荒域外
六、书院精神的没落与复造
书院活在挣扎与沈沦里
清末改制对书院的影响
开发新思想与创立书院
附录:跟着照片的脚印说书院
我一直对“风骨”这个词很感兴趣,觉得它是中国文人的灵魂所在,而书院,无疑是孕育风骨的绝佳场所。这本书就是围绕着“书院精神”展开的,它不仅仅是介绍书院的历史,更是深入剖析了书院精神的内涵。作者从不同维度解读了书院精神,包括其学术追求、人格塑造、社群互助以及传承创新等方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君子”品格的探讨,书院如何通过教育和环境,将学子们培养成为有担当、有操守的君子。这种对人格养成的重视,在当今社会尤为可贵。同时,书中也探讨了书院精神与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它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述流畅,虽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读起来一点也不觉枯燥,反而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书院精神”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感觉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觉得传统文化有些遥不可及,似乎只存在于博物馆和史书中。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华文化“心灵深处”的大门。作者的叙述非常细腻,他从最细微之处着手,比如书院的建筑格局如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书院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这些细节虽然琐碎,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图景,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态传承。特别是关于“文脉”的论述,让我明白了知识和思想是如何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的,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这条文脉的组成部分。书中也涉及了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古籍和人物,但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丝毫不觉晦涩。读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看见”中华文化厚重底蕴的书。我一直觉得,文化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精神气质。作者正是通过书院这个载体,将这种气质具象化了。他描绘的那些书院,不仅是藏书的地方,更是孕育思想、塑造品格的熔炉。我看到了那些学子们如何晨昏颠倒地苦读,如何为了一个义理而争论不休,那种对真理的执着和对学问的敬畏,真的令人动容。书中还探讨了书院与社会的关系,它如何培养了为国为民的士大夫,如何影响了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走向。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书院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读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并非陈旧的古董,而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和传承。它也让我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新找回那种沉静、专注、追求真知的治学态度。
评分读了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含义。它不仅仅是关于古人如何读书治学,更是关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那种宝贵的书院精神。作者没有枯燥地罗列史实,而是用非常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将书院的“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弦歌之声”的描写,那是一种学术氛围的象征,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与热爱。书中探讨了书院如何塑造了士人的品格,如何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批判质疑的能力,这对于我们当下提倡创新思维、培养独立人格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作者还特别强调了书院作为社群的功能,在那里,人与人之间是学习的伙伴,也是精神的支撑。这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在如今快节奏、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让我思考,我们现代的教育是否也应该回归到这种注重人格养成、强调社群互助的模式上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书。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书院”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古代读书人的聚集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最近读到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虽然书名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内容无疑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知识、对治学精神的探寻。作者旁征博引,从那些历史悠久的建筑遗迹,到那些流传千古的学说思想,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我尤其喜欢他描绘书院日常生活的片段,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看到那些先贤是如何研读经典、相互切磋的。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志向,那种“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道德追求,在字里行间流淌,让我对“学以致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于不同学派的介绍也相当精彩,虽然我不是专业研究者,但作者的笔触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思想碰撞出的火花,也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内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好像在心田播下了种子,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加浓厚,也激起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强烈愿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