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序言中,首先论述为何要检视三星的品牌经营的原因;第一章「打造三星品牌」中认识与了解三星的品牌定位。第二章「管理三星品牌」探讨三星将「人才第一主义」的企业价值落实内部品牌化的过程,并且进行三星的CEO品牌—李秉(吉吉)会长与李健熙会长的比较分析。第三章「宣传三星品牌」,检视三星如何透过品牌沟通、PR以及社会公益活动进行品牌形象管理。第四章「领导三星品牌」,分析自诩为全球化品牌的三星,如何进行技术经营、品牌经营与全球化经营。第五章「三星的品牌资产价值管理」中,阐述三星建构品牌资产与强化品牌资产价值的策略。最后,第六章「再看三星品牌」,再次检视三星品牌,并提出三星品牌未来发展的建议方向。
本书特色
「『三』代表大、多、强的意思,是我们民族最喜欢的数字;『星』则是闪耀着明亮、崇高洁净的光芒,代表永恆。以此意涵命名为『三星』。」李秉(吉吉)会长如此说明企业命名的理由。
品牌是企业透过所有经营活动累积建构而来,作为韩国代表企业,三星成功建立了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地位以及企业品牌价值。
三星成功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强大的品牌力从何而来?让作者从专业经营角度告诉你!
作者简介
申哲昊
韩国首尔大学经营学硕士、博士。现任诚信女子大学经营学系教授兼社会科学院院长、韩国持续经营学会常任理事、设计品牌经营学会理事、品牌论坛代表执行委员、知识经济部大韩民国品牌大奖审查委员等职。着作有《品牌经营与设计经营》、《Brand Building》、《长期策略计画与竞争策略》、《策略评价系统》等。
李和珍
韩国外国语大学经营学硕士、成均馆大学经营学博士课程。现任产业政策研究院品牌设计部门国家.都市品牌研究组组长。曾负责知识经济部「国家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品牌经营研究院事业」、「企业主导国家品牌提升方案研究」等研究,以及执行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外销型中小企业全球化品牌评价」、知识经济部与KOTRA之「建构国家品牌研究」与专利厅「优秀商标评价基准研究」等相关研究计画。
河秀京
韩国加图立大学经营学硕士、首尔科学综合大学经营学博士课程。现任产业政策研究院品牌设计部部长、诚信女子大学讲授「设计经营与品牌策略」课程、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共同商标开发支援事业审查工作。负责执行知识经济部「品牌价值评价相关研究」、青瓦台「Korea品牌价值提升方案研究」、济州高科技产业振兴院「济州型强势品牌育成方案研究」等相关研究计画。
译者简介
黄兰琇
政治大学韩国语文学系学士、韩国成均馆大学社会科学院硕士。
译着有《三星秘笈》、《李健熙的第一主义》、《洒下黄金的种子》等。
前言
序 为什么是三星的品牌经营
01
打造三星品牌
三星品牌的基础
选择与集中
质重于量
寻找与建构企业识别
三星制造一定要有特别之处
三星制造一定有特别之处!
建构VI〈视觉识别〉系统
新经营与视觉识别的变化
VI〈视觉识别〉系统的单一品牌策略
VI〈视觉识别〉系统的口号变化
02
管理三星品牌
培育人才
三星人是知性又干练的专业男性
三星人才士官学校
以「信赏必赏」取代「信赏必罚」
募集核心人才
理想企业第一名,三星的苦恼
内部品牌化:社内品牌同化
三星人:三星品牌力的根源
三星人: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三星内部的教育系统
设立和共有品牌价值与资产:Everland(爱宝乐园)
CEO品牌,李秉(吉吉)与李健熙
从小看着父亲做生意长大
直到成为韩国代表CEO品牌为止
寡言的李健熙
03
宣传三星品牌
品牌沟通与公关
能领导品牌的企业公关
连贯的公关广告案例
多元的行销公关
以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经营品牌
开发品牌形象
奥运行销
运用体育赛事宣传新技术与新产品
活用运动行销塑造有亲和力的品牌形象
透过社会公益强化品牌
策略性的社会公益活动
借由社会公益活动创造品牌价值
社会公益活动与品牌声望管理
三星的社会公益活动历程
品牌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连结
04
领导三星品牌
技术经营
以我们自的己技术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
唯有开发技术才能确保未来
经由技术管理跃升为全球化品牌
设计经营
透过全公司的设计经营创造品牌价值
透过设计经营成为世界级高质感品牌
打造三星为世界名牌、时尚象征
全球化经营
在世界各地打造第二、第三个三星
Made by Samsung
以全世界的「亲三星人」征服世界市场
05
三星的品牌资产价值管理
建构品牌资产
全公司品牌资产管理
管理品牌资产价值而进行的组织调整
强化品牌资产价值
连贯的品牌策略
品牌连结策略
要素品牌行销策略
共同品牌行销策略
共同品牌行销活动
06
再看三星品牌
创造三星品牌独有的机制
三星也有弱点
成为真正有意义的韩国代表品牌
推荐序
品牌力就是企划力 ×技术力 × 设计力
李仁芳
二十五年前笔者为产业研究工作,前往韩国水原参访三星的录放影机厂。进门一抬头就相当震撼,一幅柳体劲骨楷书,是当时会长李秉(吉吉)挥洒墨笔写下的「人才第一」四个大字,就挂在工厂入门大厅中堂正中。
第二代会长李健熙的桧木理论继续秉持视人才如瑰宝的社训。桧木一年才生长二十五公分,长成大树约需一百年左右的光阴,具有独特的香气与坚固的良材质地。
三星就像所有一流企业的作风,「以人为本」。他们相信一切企业的变革均来自于人的变革。美国奇异公司在Crotonville设立内部学院,三星早在一九八二年就投入五十亿资金建立韩国第一个企业内部学院--三星综合研修院,深深具备「百年树人」的气魄与宏观伟略。
从三星的经验我们可以明白体会,品牌的打造不只是广告行销的工作,更基本的条件是「技术力」的深化。
三星集团以三星综合技术院,关系企业研究所及事业部门开发室形成三个阶段的研究开发体系,以数位、光电、奈米、生物科技、能源等五项领域的技术平台为基础,致力于未来原创技术的愿景研究与研发工作。
三星的技术成长史,在六○ ~ 七○年代强调生产效率,八○ ~ 九○年代重视开发速度与品质提升,进入二十一世纪就聚焦原创技术、创新技术能耐。
也就是说,三星从向世界一流企业学借技术而成长;到现在能自主开发。三星的决心与上进的意志是台湾可以参考学习的。
除了核心技术的深化,设计力的加值也是关键。如果说品牌是抽象的「信念及想法」,那么设计就是具象于外的「语言与身段」的表达。
除韩国本地外,三星在洛杉矶、旧金山、伦敦、东京、米兰、上海等六大都市设置设计研究所。以培养设计师全球化的国际观。三星在设计能量的全球佈局,可以说是整合米兰艺匠(craftsman)手工名品的价值、伦敦的设计策略、旧金山数位时代的趋势,以及日本精致制造技术的竞争力,经过这样的吸星大法,综合成三星设计威力极为强大的设计内力与外功。
品牌力可以说是:
企划力 × 技术力 × 设计力 三种力道相乘的乘积,三者只要一项低落,就会影响品牌力整体的呈现。
三星的品牌辨识度与价值感的塑造煞费苦心,包括CEO品牌形象、以艺文与体育活动经营品牌,透过社会公益强化品牌,很多细致操作的手法都极值得台湾参考。
当然有一点我们也需谨记在心,品牌投资历程极端漫长艰鉅,三星早期在韩战后率先设立制糖工厂独佔糖的专卖生意积聚财富,然后又在DRAM业务因技术投资策略成功而获取长时段丰厚利润,这些都是支撑三星品牌伟业所需具备「深口袋」必要条件,企图见贤思齐者勿忘此事。
(本文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科管所教授暨行政院文建会副主委)
最近偶然在书店翻到这本《三星品牌为何强大:三星的品牌管理策略》,书名一出来就吸引了我。我们台湾人对三星这个品牌一点都不陌生,从手机、家电到半导体,几乎是无处不在。以前总觉得三星就是一个大企业,技术好、产品多,但要说它“强大”在哪里,说实话,我心里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框架。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这方面的认知空白。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想知道这个来自韩国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如此庞大且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帝国。尤其是它在行销、产品研发、用户体验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我非常有兴趣了解。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长期维持领先地位,绝非偶然。我特别好奇,三星是如何在不同的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制定出既具全球视野又兼顾在地特色的品牌策略的。它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秘诀”或者“心法”,是我们台湾的企业,甚至是我们个人在理解品牌这件事上,可以借鉴的呢?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就在于它能够将这些模糊的感受,转化为清晰的洞察,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一个品牌的成长逻辑。
评分我觉得,“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或一个Logo,它更是一种承诺,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三星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巨头,它的品牌力量无疑是巨大的。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三星品牌为何强大:三星的品牌管理策略》如此感兴趣,是因为我想了解,这种“强大”是如何被系统地、策略性地构建出来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消费者注意力被极度分散的当下,三星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的品牌脱颖而出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析三星在品牌故事的讲述、品牌体验的营造、以及品牌社群的构建等方面的策略。例如,它如何通过社交媒体与消费者互动?它如何将产品的研发过程、企业的社会责任,转化为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的品牌故事?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品牌危机管理”的论述。毕竟,没有哪个品牌能永远一帆风顺,三星又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甚至将危机转化为品牌重塑的契机的?这本书,我想会是一本关于如何打造持久品牌生命力的教科书。
评分我对三星这个品牌的印象,一直都是“科技感”和“高品质”。但“品牌强大”这四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止于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三星的“品牌哲学”。它背后的思考逻辑是什么?它如何定义自己的品牌,又如何让消费者理解并认同这种定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三星在“品牌社区运营”方面的案例。如何将一群原本分散的消费者,凝聚成一个有归属感、有共同话题的品牌社群?它是否通过线上论坛、线下活动,或者专属会员福利,来增强用户粘性?我还会关注书中对“品牌故事”的解读。一个好的品牌故事,能够穿越时空,打动人心。三星又是如何构建自己的品牌故事,并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演绎的?这本书,我想会是一本帮助我从一个普通消费者,转变为一个能够深刻理解品牌运作逻辑的观察者的重要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本身从事的是行销相关的工作,长久以来,三星在品牌塑造上的表现,一直是我观察的对象。尤其是我自己也是三星手机的用户,从第一支Galaxy系列手机开始,一路用到现在,深刻体会到它的更新换代和功能迭起。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品牌管理策略,让它能够在苹果这样强大的对手面前,依然能够保持如此大的市占率和品牌忠诚度?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抛出了这个核心问题,让我觉得非常切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三星在品牌识别、品牌故事、品牌延伸等各个环节的精细操作。特别是它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同时又能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进行本地化调整,这部分绝对是许多企业头痛但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不只是理论上的阐述,而是有血有肉的实际操作经验。例如,三星在危机处理方面是怎么做的?在推出新产品时,又是如何制造话题性、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这些都是我工作上非常渴望学习和参考的。毕竟,品牌的力量,远不止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它所传达的价值和情感连接。
评分在台湾,我们常常会讨论“台产品牌”的国际化之路。三星的成功,无疑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一个标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深入剖析这个标杆的机会。我非常好奇,三星是如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定出差异化的品牌策略,同时又能够维护其全球品牌的一致性。例如,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宣传,是如何做到既有共鸣又能体现品牌DNA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三星在“品牌渠道管理”方面的策略。如何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有效地触达消费者,并传递品牌信息?它是否在产品包装、店面设计、以及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精心打磨,以提供一致的品牌体验?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品牌创新”的论述。三星的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它是否将创新本身,也打造成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本书,我想不仅会让我更了解三星,更会让我对“品牌”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想到了我们台湾市场上的许多本土品牌。虽然我们有许多优秀的企业,但在品牌国际化和全球影响力方面,似乎与三星这样的巨头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三星品牌为何强大:三星的品牌管理策略》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了解三星,更是一种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揭示三星在品牌人才培养、品牌文化建设、以及品牌战略规划方面的经验。例如,三星是如何吸引和留住顶尖的品牌管理人才?它是如何将“创新”和“卓越”的品牌文化渗透到企业每一个角落的?在品牌战略方面,它又是如何进行长期的市场调研和前瞻性布局,以确保品牌能够始终站在行业的前沿?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品牌资产”的衡量和评估。一个强大的品牌,它的无形资产一定非常可观。三星是如何量化和管理这些无形资产的?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对商业世界充满好奇的台湾读者,非常想深入了解的内容。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品牌之所以强大,绝非仅仅依靠技术上的突破。技术可以被模仿,产品可以被超越,但一种深入人心的品牌精神,却是难以复制的。三星的品牌为何如此强大?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的契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三星在品牌愿景的设定、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以及品牌文化的全方位构建上,是如何操作的。尤其是我对三星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品牌管理策略非常感兴趣。它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中,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同时又能巧妙地融合当地特色,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我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比如它如何在欧美市场树立高端形象,又如何在亚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此外,我也想了解三星在创新品牌形象和传统品牌维护之间的平衡之道。一个成功的品牌,既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也要有稳固的根基和传承。这本书,我想一定会提供一些宝贵的启示。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在台湾长大,生活在这个充满各种品牌竞争的环境里的消费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真正深入人心的品牌充满好奇。三星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品牌。它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三星品牌为何强大:三星的品牌管理策略》时,我立刻联想到了三星手机的用户界面设计,它的产品广告创意,以及它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更宏观、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三星的品牌建设。我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三星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的心得。毕竟,现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情感化的体验,一个成功的品牌,必然能够触及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三星在这一点上做得如何?它如何通过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建立起一种长期的、有粘性的关系?我还会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品牌忠诚度”的培养策略。是什么让消费者愿意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三星,而不是转向其他品牌?这背后的品牌管理机制,一定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评分作为一个对科技产品和商业运作都有着浓厚兴趣的台湾读者,三星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绕不开的符号。从早期的电子产品,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电视、家电,再到更尖端的半导体技术,三星的产品几乎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我总觉得,仅仅拥有强大的产品和技术,并不能完全解释三星品牌的“强大”。“品牌管理策略”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抓住了核心。我非常好奇,三星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地位?它是如何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将自己的品牌形象深植于消费者心中的?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三星在广告宣传、赞助活动、公关传播等方面的具体做法?特别是它如何通过这些方式,传递出“创新”、“品质”、“可靠”等品牌的核心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让我们能够理解,一个从亚洲走出来的品牌,是如何在全球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如此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它对于“强大”这个词的解读。在我们的认知里,“强大”可能意味着市场份额第一,产品技术领先。但我觉得“品牌强大”的内涵应该更深远。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文化影响力?一种价值观的输出?或者是一种能够跨越代际、持续吸引消费者的魅力?三星作为一个亚洲企业,能够在全球舞台上与西方老牌企业一较高下,这本身就具有一种鼓舞人心的意义。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探讨三星是如何在品牌定位上,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将这种独特性持续地传达给消费者。它是否成功地将“创新”这个词与自身深度绑定?它的品牌口号和广告宣传,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的?我还会关注书中对于“品牌资产”的构建和维护的论述。品牌资产的累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精心的经营。我很好奇,三星是如何做到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依然能够稳固其品牌资产,甚至不断增值的。这本书,我预感会是一本帮助我跳出“产品思维”,进入“品牌思维”的绝佳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