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当前最为火热的艺术市场包括哪些类别?天价般的艺术品定价到底又是由谁来订?两岸艺术市场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可能?《两岸视野:大陆当代艺术市场态势》将为您解答这些大小疑惑。
◆本书精心集结胡懿勋教授多年的发表专文,是一本能快速了解艺术市场与投资的第一手资料。
当全世界瞩目于中国崛起、跃升的同时,大陆当代艺术在市场上蓬勃的表现,同样也受到世界的关注。
要如何看待大陆当代艺术的生产、中介、消费的关系,以及拍卖行情不断冲上千万美金的纪录,是否这就能表明未来两岸的「艺术市场」也充满荣景?本书作者以立基台湾、深入中国的专业优势,从两岸的视野来分析当前最具变化的艺术市场态势,更从各种交易和传播现象,有层次地探讨两岸「艺术市场」实质的内容,并剖析大陆当代艺术的现在和未来走向。关心两岸当代艺术市场态势,本书具有「新」与「史」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胡懿勋
出生于台湾桃园,祖籍南京市。
2005年获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学位。
专事中国美术史、艺术评论、艺术市场研究与实务工作二十余年,历任艺术顾问、策展人、研究专案负责人。
曾任:台北典藏艺术杂志、画廊等艺术顾问;国立历史博物馆展览组、研究组,担任文物鉴定、策展、研究、教育推广等工作。并于淡江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辅仁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校担任艺术课程。
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艺术市场组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艺术市场与管理组副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兼任教授、吉林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序言
导论--两岸当代艺术差异的根源
第一节 讨论范围与理论的有效性
第二节 两岸艺术市场发展的参照座标
第三节 大陆美术教育的两化运动
鸟瞰篇
第一章 大陆当代艺术市场的几个问号
第一节 当代艺术的范围究竟在哪里?
第二节 当代艺术市场包括哪些类别?
第三节 艺术品价格应该由谁来订?
第二章 大陆当代艺术市场的国际与本土
第一节 大陆艺术市场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大陆当代艺术产业的本土性
第三节 从艺术市场的交易纪录看问题
第三章 从两岸到全球化的差距
第一节 两岸艺术市场的辈分关系
第二节 非营利机构对艺术市场的作用
第三节 大陆艺术市场在全球化之下的拉扯
生态篇
第四章 艺术生产
第一节 两岸艺术生产差异
第二节 受忽略的势力-两岸当代水墨画的市场话题
第三节 老将与新生各有场面
第五章 艺术中介
第一节 上海艺博会玄机
第二节 拍卖策略下创作者的自处之道
第三节 市场和学术的共生
第四节 初级市场中的二手市场
第六章 艺术消费
第一节 当代艺术的消费
第二节 艺术品与奢侈品的抗跌性
第三节 消费档案与趋势的判断
动势篇
第七章 三个一线城市的艺术市场评介
第一节 上海画廊业评析
第二节 北京艺术产业的动势
第三节 自成生态的珠三角地区
第八章 雾锁西南──重庆与成都的艺术产业生态
第一节 穿过尘雾看重庆的当代艺术
第二节 成都的艺术生产与产业矛盾
第三节 大陆西南地区艺术生产的特性
第九章 区域艺术市场形成
第一节 两岸共同市场的设想
第二节 美术馆时代的趋势
第三节 区域市场前景
第十章 区域市场开发的可能
第一节 2007秋季开始的连锁效应
第二节 统整长三角区域市场的好时机
第三节 艺术市场需要冷静的气氛
艺术收藏的前景
第一节 收藏的参考座标:如何了解艺术收藏与投资
第二节 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导向:艺术收藏的关键报告
第三节 当代艺术收藏的未来:对新生代的期望
第四节 台湾艺术市场的「后繁荣」效应
参考文献
序文
何政广
大陆的艺术产业在21世纪开始即有令国际瞩目的发展,追究这种似乎在短暂时间内突如其来的繁荣景象,成为目前两岸当代艺术界热门的一项显学。在中国大陆的内部,只要涉及当代艺术的议题,必须要牵涉艺术市场的探讨,甚至有北京的学者认为,大陆的当代艺术若是没有商业就无从发展了。他们从最初就对准拍卖会上的最热门明星作品和天价成交纪录,大陆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第一资讯,习惯地来自于拍卖会结束后还继续升温的热烈讨论。这些现象放在学理、国际常规和市场规律,似乎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内容,若要了解大陆当代艺术市场的态势,将目光放在两岸的视野里,或许可以解答一些关键的疑问。
从时间的先后序列看,大陆的艺术产业建立与台湾香港有着密切的关系;港台画商收藏家在1980年代进入内地搜购名家书画和油画作品,可谓为第一波的接触,结合港台画商长期经营寓居海外的中国画家作品,在当时的港台艺术市场形成「华人画家」的观念。经过十余年的过程,由台湾的画商或收藏家透过拍卖和零星的交易,逐渐将华人艺术圈的观念带往亚洲市场,促使同属华人圈、中华文化、语言甚至血缘相同的市场结构,取代当年仅从大陆到港台的单向流动。其后,在以香港为中心的亚洲市场的交易,逐渐扩大为国际性的范围。
在华人艺术圈的经营范围之下,当大陆尚未有市场机制的90年代,除了在国际艺术市场已经成名的朱德群、赵无极之外,前辈级的李可染、潘天寿、石鲁到中青辈的罗中立、何多苓、杨飞云、艾轩等人在台湾的两级市场受到颇高的关注,尤其是初级市场对于大陆创作者的经营,为日后大陆艺术市场累积了市场行情的基础。及至近年两岸艺术市场的互动频繁,台湾许多画商转战大陆设立据点开拓业务,经营大陆创作者的作品,更多过于台湾本土的创作者,也引进初级市场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实战经验。
在艺术社会学的观念里,社会化和商品化促进艺术生态的变动关系,也构成我们可以较有体系地观察两岸当代艺术市场各种现象的成因或内在意义。胡懿勋教授以艺术社会学理论分析两岸当代艺术市场的生态和结构关系,确实是一种适切的角度。他在书中从生产、中介、消费三大机制,有层次的为我们解读了大陆当代艺术的生态特性,也提出新的观点针砭现象面的问题,并提供许多第一手资料,方便读者能深入认识两岸当代艺术的动态。
胡懿勋教授在上海的大学执教讲授艺术市场课程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他对于两岸艺术市场的实地观察、理论教学和有系统的研究撰写专文持续发表在《艺术收藏+设计》杂志,颇受读者欢迎。现在结集整理,构成本书的内容。《两岸视野 : 大陆当代艺术市场态势》包含着他近三年之间对大陆的艺术产业、市场为研究对象,体现区域艺术经济、城市文化、文化政策、经营策略、社会心理、艺术生态等方面的成果。对于研究或关心大陆当代艺术动态与趋势的读者,将有所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