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in,专家out
现在开始群众当道
不跟上,就淘汰
云端时代的游戏规则,群众说了算!
过去几年,一种几乎前所未见的社会行为在各地出现:一群人在网路上聚在一起,执行以前只有受雇员工才会做的某些任务,领的钱很少、或者分文不取。网路,帮我们拉平了所有层级,消弭了参与屏障,不仅打破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界限,许多经营管理的铁律也将改写。
这种现象已经颠覆了软体、摄影、新闻,乃至科学研究等各行各业,没有企业能够置身事外。
企业该如何让群众为己效力?如何利用网路,把社群变商务?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寻找外星人」计划,一直使用功能强大的电脑分析所有资料。1997年,一些天文学家和电脑科学家提出崭新的解决方案:自愿参与的民众只要下载简单的萤幕保护程式,每当使用者停止使用电脑,你的电脑就开始帮忙处理相关资料,然后自动回传中央伺服器。截至2005年,已有五百二十万使用者下载这个萤幕保护程式,贡献了约三百万年的电脑运算时间。
◎三十四岁、住在义大利一个小镇的史嘉盖塔女士,每天在她做好晚饭、把八岁女儿和丈夫送上床之后,便穿起老旧的实验室外衣,从阁楼取出烧瓶、烧杯、试管和小型精密刻尺,开始研究世界上一流企业科学家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是不计其数、为InnoCentive工作的科学家之一。不仅帮宝硷解决过难题,也成功找出罕见疾病的生物标记。
IBM、宝硷、iStockphoto因为懂得利用社群力量,不仅降低了研发、经营、人力的成本,也让产品的创新度更高、更加贴近顾客需要。
「群众外包」(crowdsourcing)一词,由新闻工作者郝杰夫所提出。群众外包启动了当今科技的转型威力,释放所有人隐伏的潜力。它唯能力是问,不论年龄、性别、种族、学历、工作经验;唯一重要的是工作品质。每个领域都开放给三教九流的人参与;只要能够执行某种服务、设计某种产品、解决某个问题,工作就是你的。可以说是外包的加强版。
群众外包改变了工作的组织方式、人才的运用方式、研究的执行方式,以及产品的生产和行销方式。技术创新不再是问题,大幅节省了研发开支。另一方面,也使某些产业受到威胁、甚至成为剥削劳力的新手段。
本书作者郝杰夫运用无数精采故事,完整呈现群众外包在经济、文化、商业和政治层面的意涵。同时将告诉你,那些善用群众智慧而稳定获利的企业,其成功关键在哪里。
运用群众外包时,请牢记以下的十大准则:
.选对模式
.选对群众
.提供正确的诱因
.不要贸然遣散员工
.要有沉默的大众也要有仁慈的独裁者
.保持简单,化整为零
.记住史特金定律(每样东西都有90%是渣滓)
.记住前述定律剩下的那10%
.社群永远是对的
.不要问群众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群众做什么
本书特色
云端时代的游戏规则,群众说了算!
没有找不到的人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群业余玩家即将改变我们对于「职业」的定义!
在这个顾问退位、达人登台的时代,最聪明的人,就藏在未知的群众里!
过去的「外包」outsourcing,是透过合约,把工作外包给公司外特定的团队或个人;现在与未来的「群众外包」crowdsourcing,则是登高一唿,号召不特定的大众或团队,将群体智慧集中,共同达成任务!
这些更快速、更有热情的广大群众,即将成为企业新宠,云端时代的游戏规则,群众说了算!
本书作者郝杰夫首创crowdsourcing(群众外包)的新概念,并详细阐述群众外包的四大方向─群众出资、群众创作、群众票选与群众智慧,揭露了来势汹汹的群众时代,背后同样来势汹汹的无限商机。
作者简介
杰夫 Jeff Howe
《连线》(Wired)杂志特约编辑,负责娱乐业与专题报导,兼任哈佛大学尼曼学人(Nieman Fellow)。投身新闻写作前后十五年,周游世界各地,报导题材从中亚水荒,到基因专利申请。文章曾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 World Report)、《时代》(Time)杂志、《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等媒体发表。
本书网站:crowdsourcing.typepad.com/
译者简介
罗耀宗
1957年生,台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毕业。曾任经济日报国外新闻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总编辑、联合新闻网「数位文化志」网站「网路创业家」专栏作家等,曾获时报出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译家」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译有《亚半球大国崛起》等。
过去篇
第一章 业余玩家崛起
过去几年,出现一种前所未见的社会行为:一群人聚在一起,执行以前只有受雇员工才会做的某些任务;他们领的钱很少,或者分文不取……这群人即将改变我们对于「职业」的定义。
第二章 简单的开始
业余风再起、开放原始码软体运动兴起、可用的生产工具增多、线上社群蓬勃发展;一股新生的革命因此展开,且势所难免。
第三章 更快、更便宜、更聪明、更容易
低廉的成本、才华洋溢却未受肯定的创意,加上志同道合者组成的线上社群,正在对科学、商业等许多领域产生深远冲击。成千上万的群众,一定比你公司内最专业的员工强。
第四章 如何化社群为商务?
群众外包已在不同领域展现庞大威力,拉平层级、打破界限,改变生产方式,解决原本千头万绪的棘手问题。把钱当成次要考量的环境,也就是社群,所以想做社群生意的人注意了,「向钱看」,一定行不通!
现在篇
第五章 群体胜过专家
群众外包就像一部巨大的人才网罗机器,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经常从最料想不到的角落,把才华洋溢的人吸引出来。这群随机选出的群众,表现将优于一群最优秀的问题解决者。
第六章 运作中的集体智慧
散布在无数人身上的知识和才华,总是远胜于我们运用智慧的能力,因此创新不一定得靠新的知识,而是你必须懂得如何汇集与利用散布在群众身上的智慧,群众外包正适时扮演了结合两者的媒介
第七章 改变世界的1%
1%的社群成员,却包办了绝大部分的任务!随着工具变得便宜、业余创作文化盛行,这些超级贡献者的存在,即将弥补既有专家的不足……
第八章 群众在想什么?
群众既是资讯的来源,也是整理资讯的最佳过泸器。透过群众评等机制优胜劣汰之后,令人眼睛一亮的钻石,绝对不会遭到埋没!
第九章 10美元的力量
积少成多,众志成城,该如何集体运用群众的荷包,让资金流向最需要用钱的地方──例如提供小额信贷等慈善组织,或用来赞助摇滚明星?
未来篇
第十章 明天的群众
今天的青少年不必看这本书,就知道群众外包是什么。这些在网路时代长大成人的数位原住民,未来将如何改变工作和创意的特质?
第十一章 群众外包的十大准则
无法抓住社群的热情,群众外包就势必失败。面对这个全新领域,本书归纳出十大准则,指出动员网路玩家的必胜起手式。
推荐序
群众外包提升竞争力
刘威麟
我写部落格,多年来提及「群众外包」(crowdsourcing)的各类案例,欣喜的是,近一两年,「众包」不再只是某间新公司的商业模式,企业已经开始拿群众外包来击败竞争对手,捷报传出,群众外包的概念更令人兴奋了。
以英国大报《Guardian》为例,英国政府修法,将所有的国会议员的收入明细全部都公开在阳光下。可想而知,这样的「资料」是报社最喜欢的,但资料量之多,一般的记者根本没办法从其中得到太多讯息,怎么办呢?
答案:请网友帮忙。为了和竞争者一别苗头,《Guradian》赶在政府预计将所有资料公开之前,先开了一个特别的网站「帮忙检查国会议员的花费状况」,等到政府一公布所有文件后,立刻将文件全部丢到这个网站里,并在政府公布的同一天宣布开站!
网友来到这个网站,只要按下「开始检查」钮,就会看到一份文件,可能是一份某国会议员的电话帐单,你看一看这份帐单,看看有没有可疑或可议之处?有的话就按下「我想要多检查」,没有的话,再看一下张......。果然在福尔摩斯的故乡、八卦文化发源地的英国,《Guradian》成功引起英国人当侦探的潜力!短短的四、五天内,在四十五万七千份的文件中,英国民众已经看过了十八万五千份,也就是几天内就看完了四成的文件!而算一算,这些热心的民众一共高达两万两千位,平均每位民众看九份文件。
玩家时代来临
《Guradian》靠这一群网友,得以超前他们的竞争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抢先完成一篇又一篇惊人的报导。果真是如《玩家外包》所说的,这群人聚在一起,执行以前只有受雇员工才会做的某些任务,领的钱很少、或者分文不取。
长期观察网路趋势,现在自己经营一间专业的社群行销操作公司,旗下每天都有十几篇文章必须被「生产」出来,这些文章必须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时内经过好几关的「公文旅行」──先由写手写出草稿,经由客户看过,再经由PM确认,最后再由我亲手校看之后才贴到网路上,这样进行三百六十五天,实在是非常冗长的工作。
到了近期,我们开始採用群众外包的方式,巧妙地邀请我们的粉丝们,请他们「投稿」,然后我们再将文章再贴出来给其他粉丝观赏,许多粉丝看到自己的作品得以被发布给几万名的粉丝,也觉得很有成就感,愿意写一些东西来投稿。这种开启粉丝专页操作先例的群众外包手法果然获致大成功,以我们经营的《带我去旅行》专页为例,每天皆以粉丝投稿来作文章,再也不需要自行写文章了。自从採用群众外包方法,粉丝数成长更快,目前已经超过十万人,每篇文章平均「赞数」在五百上下,非常热闹,省下的这些成本,亦可以化为「赠品」,视情况定期犒赏粉丝们。
商场残酷,一个产业里的几间公司互相比人才,甚至彼此挖角,但他们忽略的是,还有网路上一大票的「网军」可以运用;驱动网军的力量,绝对不是金钱;付钱办事,变成了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我们可以说,玩家的时代来了。
(作者为米斯特六行销公司共同负责人,104人力银行独立董事)
导读
当顾客不再只是「顾客」
邱奕嘉
在企业管理的领域中有一句名言:「顾客永远是对的,若有错,请看前一句。」满足顾客、创造忠诚一直是企业经营者奉为圭臬的管理哲学。然而,顾客对企业而言,仅是付钱的人吗?
本书作者郝杰夫提出了新颖的「群众外包」观点,打破了从属身分的限制—企业负责制造与销售,顾客负责选择与消费。他认为,顾客与企业的关系不再只是供需关系,顾客除了付钱,也可以透过其他管道参与经营;若经过细心的规划与设计,他们甚至可以成为企业的重要策略伙伴。
众人包办、包办众意
书中援引许多事例,阐述企业如何善用群众的智慧,解决实际技术发展或经营的问题。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Threadless,说明群众如何参与产品设计,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社群。
在过程中,公司无须担心产品设计无法满足顾客需求,也不必担心订单不足,因为产品内容是由消费者决定,生产量也依社群人数进行预估。这种顾客参与的模式,彻底将企业从闭门造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无独有偶的,这样广征民意、大开源流的运作模式,在台湾也悄然成形。
「Fashion Guide」本来只是一个以女性网民为诉求的网站,让大家交换时尚资讯、分享美妆使用心得的平台。但是随着发问者及分享者的不断增加,竟然汇聚成一股极大的力量,甚至对各项产品的评鑑已具备市场指标性的作用。本来不涉及商业行为的讨论与投票,因为具备公信力而吸引化妆品公司的注意。保养品公司发现在网路终端机的背后,有一群女性消费者并不会亲身临柜试用产品,她们却利用网路上的资讯与推荐选择产品。而这些网民们不吝在网路上回馈她们「最真实」、「最个人化」的使用心得,成为公司改良产品的珍贵资讯。
如今,Fashion Guide的网民们因为集体贡献所需的情报,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保养品公司反而主动提供更为优惠的价格给Fashion Guide。而Fashion Guide也成为女性网友购物谘询的最佳搜寻引擎。这就是群众外包的真实意涵——众人包办,包办众意。
传统上,企业往往容易因为「非我发明」的因素,不愿意接受外界的点子,但试想,若穷组织之力都无法解决,一味保守地坚持下去,更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出现;若能透过外部的力量,以不同的观点检视问题,说不定能够柳暗花明,出现新的效果。过去很多的实例都透露出,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往往是你最想不到的人。与其让同一群人在迷宫中虚绕圈子,无路可出,不如引进他力,利用群众智慧,为自己突破混沌,另觅光明。
颠覆传统、创造新境
群众外包的概念也颠覆了传统的人才观。过去仰赖所谓有履历、有证照的专业人士,有标签、有身分的公司员工,责无旁贷地以解决公司问题为己任。串连劳方与资方的就是金钱利益关系。但是群众外包的运作潮流带出了一票「业余行家」。他们的热情与专业,让他们心甘情愿成为共构的一分子,付出时间与心血,却不一定唯利是图,也许只是单纯享受完成的满足感。长期关注国外的魔幻小说,并将阅读热情扩散为翻译热情,首度将小说《魔戒三部曲》引介至台湾的朱学恆,就是以业余的翻译个体户姿态,在大型出版社以财力及主流眼光所把持的书市,利用网路平台经营出自己的文学路线。
网路的发达、部落格的盛行,发挥了号召同好、集结知音的效能,「业余行家」的推波助澜、前唿后应让各个领域文化的更新加速,也呈现更多元纷然的面貌。群众外包的智慧凝聚幅度,显然不仅止于台面上的、已知的人士,也包括大隐隐于市、深藏不露的人才,名副其实的群策群力、众志成城。
新时代、新思维
在过去的商业时代,群众外包是不可能发生的,随着数位时代的来临,各种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让企业与群众、群众与群众间的连结,变得更加简单与快速。企业与顾客间的沟通不再仅是单向的销售,顾客也不再仅是扮演购买者角色,它有可能成为生产活动的一员。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网络,改变企业经营的思维,企业不再仅是与同业在竞争顾客「口袋的佔有率」,而是应该更主动思考如何将群众纳入生产与经营活动中,借此「俘虏」顾客,创造更持久的顾客忠诚。
本书作者举了相当多的例子,虽然绝大部份的发生在国外,对台湾的者而言是相当陌生的。但若读书能仔细阅读、细细品尝,仍会在经营观念上的得到许多启迪。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当顾客不再只是顾客时,全方位地善用顾客才是王道!」
(作者为政治大学智财所副教授)
《玩家外包:社群改变游戏规则》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玩游戏多年来的一个核心感受。我常常觉得,我们玩家,尤其是那些深度玩家,不仅仅是游戏的消费者,更是游戏的“共建者”。我们投入了时间、精力、情感,有时候甚至比游戏开发团队更了解游戏的“痛点”和“闪光点”。“社群改变游戏规则”,这句话太精辟了!我想象中,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剖析,一个强大而活跃的玩家社群,是如何通过集体智慧和集体行动,来重塑游戏世界的。会不会讲到,社群是如何通过反馈、建议、甚至是集体抵制,来推动游戏公司做出改变,从而优化游戏的设计,调整游戏的数值,甚至改变游戏的发展方向?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游戏因为玩家社群的强烈要求,而对某个机制进行了重大修改,或者是因为玩家社群的创意,而催生出了新的游戏模式。这不仅仅是“外包”给玩家去“填补”一些东西,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赋权”,让玩家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演变中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游戏的理论书,更是一本关于“玩家力量”和“社群生态”的实操指南。
评分我对《玩家外包:社群改变游戏规则》这个标题,充满了期待,尤其是“社群改变游戏规则”这几个字,感觉非常有力量。我一直觉得,很多游戏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活跃、有创造力的玩家社群。这些玩家不仅仅是花钱买游戏的人,更是游戏世界里最忠实的“建设者”和“守护者”。我猜这本书可能会分析,社群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游戏的“规则”的。比如说,一个非常流行的战术,可能不是游戏设计师最初设定的,而是玩家们在无数次的实战中摸索出来的,然后通过社群的传播,成为了大家默认的“打法”。又或者是,一些玩家自发的“社区规范”,比如在竞技游戏中,玩家们可能会自发形成一些不成文的“礼仪”,来维护游戏的公平性和乐趣。这些“规则”虽然不是官方发布的,但却对游戏的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本书会不会去探讨,游戏公司该如何更好地倾听玩家的声音,如何引导和激励社群的创造力,甚至是如何将社群的力量,更有效地融入到游戏的开发和运营中?这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游戏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共赢”和“生态构建”的案例分析。
评分读到《玩家外包:社群改变游戏规则》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游戏社群的画面。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加入各种游戏社群的人,从一开始的官方论坛,到后来的QQ群、Discord服务器,再到各种社交媒体上的粉丝页面,我见证了社群是如何从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逐渐演变成一股能够影响游戏走向的力量。我猜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社群在游戏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在游戏上线初期,社群可能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新玩家;在游戏的中后期,社群则可能通过创造新的玩法、组织大型活动,来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甚至让一款老游戏焕发新生。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破圈”的例子,就是一些游戏社群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游戏本身,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比如,一些游戏里的梗,被大量传播到非游戏玩家群体中;或者是一些玩家创作的同人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影响到了游戏的商业化。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也许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玩家社群的“外包”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以及游戏公司如何才能更好地“拥抱”这种力量,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是“外部”的东西。
评分真的,玩游戏这么多年,感觉游戏公司跟玩家之间,有时候就像是隔着一层纱。游戏公司可能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对着数据和报表,策划着下一步的更新和活动,而我们玩家,则在自己的屏幕前,用我们的时间和热情,去探索、去体验、去爱上(或者吐槽)这款游戏。但“社群改变游戏规则”这句话,让我感觉好像有种打破隔阂的可能性!我猜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社群是如何从一个松散的玩家集合体,逐渐演变成一股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力量的。它会不会讲到,玩家们是怎么通过各种平台(论坛、Discord、甚至是直播间)聚集起来,形成自己的亚文化、讨论区,甚至是对游戏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是否有关于“ UGC(用户生成内容)”的部分,像是玩家自己制作的MOD、攻略视频、或者是一些大型的玩家社群组织起来的线上线下活动,这些内容有时候甚至比游戏官方的内容还要精彩!这不仅仅是“外包”给玩家,更像是玩家主动的“参与”和“共创”,这种双向的互动,才是游戏能够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吧?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揭示出游戏公司与玩家之间,一种更平等、更合作的新型关系。
评分哇,拿到这本《玩家外包:社群改变游戏规则》的时候,就觉得名字很吸引人!我平时就超爱玩各种线上游戏,尤其是MMORPG,跟朋友们一起打副本、解任务,那感觉简直了。但总觉得,好像除了游戏本身,还有很多我们玩家在背后默默贡献,很多时候游戏公司可能都没注意到,或者说,没有真正地把这些“力量”用到极致。《玩家外包》这个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是不是这本书就是在讲,我们这些玩家,不仅仅是游戏的消费者,更是游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社群改变游戏规则”这句话,更是戳中我的心窝子!想想看,有多少游戏是因为玩家之间的口碑传播、攻略交流、甚至是对游戏BUG的积极反馈,才变得越来越好玩,甚至改变了原有的玩法和方向?我很好奇,作者是不是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解析社群的力量是如何渗透到游戏设计、运营、甚至是市场推广的每一个环节的。我猜,这本书应该会聊到很多关于玩家DIY内容、同人创作、社区组织活动、甚至是一些玩家自发形成的“地下规则”对游戏生态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玩游戏时,深切感受到的,却又无法用言语清晰表达出来的东西。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们在游戏世界里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参与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