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孩子的心智发展较成熟,
语言能力较强、表达能力较好,
而且还有一辈子的学习动机?
不当「帮孩子作决定」的人,
要当「陪伴孩子长大」的妈妈!
一个台湾国小退职老师,
与先生带着女儿在法国南方生活着。
她专心记录在法国养育孩子的心情,
比较着台法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
为什么当法国妈妈们在为孩子建立文字的堡垒、
培养孩子对抗盲目潮流的反思能力时,
依然能让孩子,只当孩子呢?
为什么法国人的家庭关系既紧密而又能彼此独立?
孩子如何适应双语的环境与文化的冲击?
一定要去学阅读、一定要刻意训练音感吗?
也许少塞一点东西、把事情变少,
拥有更多时间与空间的孩子,
反而能为自己人生作决定、
能把握符合自己性向的每个机会!
作者简介
王元芳
喜欢旅行,走过欧洲不少城市与地方。
享有如在大自然般的清静生活,同时深具波西米亚人的流浪性格。在变与不变之间,在法国文化的美好与不美好之中,怡然自得地享受身为母亲的甘甜滋味。
拥有伦敦圣马丁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系入学许可,原本计画准备赴英深造,因缘际会的被另一半拎往法国巴黎,在罗马大奖得主法国古典版画家乔耶.侯胥(JOEL .ROCHE)推荐下,以特殊生身分进入国立巴黎高等建筑学院研习绘画创作。热爱绘画、旅行、摄影、设计、电影与美食,是个慵懒型插画家与爱用文字说话的作家。
2000年荣获奇摩网站电子贺卡设计首奖,2001年获奇摩网站电子贺卡设计第三名。个人专栏与图文作品散见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国语日报、乐多新文创,曾与联经、大田、法鼓文化、传统色、企鹅等多家出版社合作。作品包括儿童图画书、礼物书、口袋小书与旅游书插画、卡片与刊头设计等,超过十本。
部落格:Caprice Comme Nuages
blog.roodo.com/capricecommenuages
MAISY'S NOTEBOOK
maisylepetit.blogspot.com/
爱在法国记录你
1. 爱竟没有停止的一天
2. 孩子在法国生病了!
3. 瓶子就是孩子的玩具
4. 还不要睡觉觉?
5.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6. 给孩子独处的机会
7. 幽默感,时间与耐心的三角习题
8. 不能没有音乐的日子
9. 法国孩子可以不懂事?
10. 广场听见我爱你
法国教育真奇妙
1. 法国人怎么培养主我意识?
2. 法国学制概谈
3. 欢心进幼稚园的代价
4. 她与她的生存之道:我女儿与她的老师
5. 法国幼稚园的课程教学(1)
6. 法国幼稚园的课程教学(2)
7. 上课前的拔河
8. 三岁法国孩子校外教学记
9. 别让比较伤了孩子的潜能
双语,真的比较好?
1. 为孩子建筑文字的堡垒
2. 双多语环境对孩子的挑战
3. 从法国看台湾语言学习的迷思
4. 有外语能力就会有国际观吗?
5. 如何打开双多语的学习之门?
6. 让孩子学好中文更重要
法国不只有浪漫
1. 现代与缓慢的矛盾
2. 慢还可以再慢
3. 红灯?绿灯?过马路!
4. 如影随形的阶级文化
5. 法国人的生活快乐吗?
6. 台湾人的乐园在哪里?
作者序
你所不知道的法国:我在法国教养孩子的生活扎记
从怀孕开始,我便感受到一股无法形容的莫大的喜悦,不论何时,在家中、在路上、在任何地点,这喜悦的心都不曾间断。沉浸在这喜悦之心的我,总是喜孜孜地享受怀孕的每一天。怀孕的日子,就这样飞快过去!
直到孩子即将出生的最后一个月,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即将面对一个新生命的来临,而且是生命力十足的小生命!她将在我的怀抱中成长与茁壮,除了食衣住行,她还有快乐与悲伤的时候。想到这里,我开始有点慌张,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照顾、陪伴她度过。
法国教会我的事:体验孩子的心
庆幸的是,法国有照顾孕妇、产妇与新生儿的完善制度与补助,让每个家庭在孩子的食衣住行这些方面,都能得到相当有用的协助。这让我们这对独自在异乡、没有亲友协助的新手父母,免于走进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
在法国家庭医生、相关护理人员与LA PMI(母亲与婴儿保护机构)人员的协力帮助下,我们这对新手父母很快就抓到照顾孩子的方法与节奏。此外,可能是怀孕时期的好状态与好心情,宝宝的性情相当温和,是个好照顾的孩子,让我们养育之路走得相当顺畅。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只得到有用的育儿知识,包括概念与实作,同时也有机会并有充分的时间领略到「如何体验孩子的心」。而这也是当时LA PMI的人员给我最感人最难忘的一句话!是的!「体验孩子的心」便成为我生活最大的乐趣之一!
就在一天又一天不间断的教养过程中,我不但越来越能体验孩子的心,也越来越懂得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发现有一股神祕的力量深蕴在孩子与我之间,我知道她要什么,她也知道该给我什么。日升与日落间,她的身体内彷彿有一个充满奥祕的钟,每天活力十足地滴答滴答、向前迈进。每天她都在大小肌肉之间努力四处探险,当到达某一个时刻,这个奥祕的钟就会告知她可以试试看做什么,与可以做到什么。我自己「内在的声音」,也在女儿那神祕时钟的力量下成形。
很快地,我认识到,尊重孩子身体内那个奇特的钟是多么的必要。也很快地,我把自己定位为「陪伴孩子的人」,而不是「帮她作决定的人」。在我的心里,孩子永远是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拥有品,我们应该赋予他们自己体验生命的权力,从中培养独立自主所需的各种能力。从出生后回家的第一天开始,我们便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房间,让她在自己的房间睡觉、活动;之后学走、学跑、跌倒,即使我心疼不已,但还是静候一旁,等待她自己爬起,再给她一个大大、温暖的拥抱。甚至每天选择音乐,我也都赋与她「参与的权力」,在「我们共同讨论与决定」之间,让她慢慢建立起自己对声音的想法与品味,同时培养她与人互动、互重与互助的待人处世法则。
陪伴的同时,我力求实践「建立孩子行为必须有限度」的观念,透过「与现实吻合,且非过度的赞美」,在孩子「好奇心最强烈,与行为表现最应该被指正的重要时间点作机会教育」,让孩子长时间、渐次累积每个先备经验。希冀以此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思考、演绎与归纳,进而建立应该具备的是非价值观、行为规范与自我反省能力。慢慢地,孩子会展现出神奇的一面。就像女儿,一岁半左右便会清楚分辨好与不好、对与不对、是与不是、要与不要的意义与用法;两岁前后便能掌握代表主体意识的圆;才三岁,就懂得如何跟我明确协商,讨论一些她个人的想法与意愿,并愿意遵守协商的结果。例如,还需要几分钟完成手边的活动、再给几次玩跷跷板的机会才离开公园回家,或这个週末想去健行还是骑小马等。
爱自己才能爱孩子
陪伴孩子的时间虽然已占据我许多时间,但生性喜欢自由、喜欢吸收新知的我,还是无法忘情于「给自己独处充实的时间」。爱孩子的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是对「爱自己的重要性」有所感受。尽管身体因照顾孩子而时感疲累,但那份强烈爱自己的心,让我依然有十足的活力沉浸于自己有兴趣的人事物当中。我没有因为照顾孩子的忙碌而与老朋友疏远,不但保有一直以来的老朋友,也持续认识新朋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也没有因身为母亲而出现明显的断层,自己日后回到工作的过程也颇为顺利。
自我充实的重要性实在很大,除了为自己,其实对孩子的成长也有无形且巨大的帮助。孩子的五种感官总是不断在活动着,在它们的合作下,父母的生活内容与经验,自然而然就是孩子最亲近且最具效能的学习教材。这份教材可以是对孩子帮助多多的滋养剂,却也能变成伤害孩子潜能的杀手。父母热爱阅读,孩子爱阅读的机率倍增;但若父母生活型态繁忙,造成生活品质不佳,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日后的生活态度与品质,也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就像我爱画图,工作之一也正是画图,因此女儿不但喜欢观赏图画,也热爱画图。不但如此,每当走在街头或站在商店橱窗前,甚至经过艺廊时,她都会积极主动地注意、欣赏各种有趣的色彩、造型与影像,还出人意表地常带给我创作上的好想法。
另外,陪伴孩子的成长不只需要育儿知识的帮助,更需要来自社会文化的薰陶,尤其须有父母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如果父母愿意投注心力,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文化的深广度,对孩子不但是最好的学习示范,尤其对他们心智成长将有非常正面积极的影响。我目前所身处的法国,正是因为其文化生活的高度发展,造就人们普遍对文化的格外重视。孩子在父母的长期薰陶下,其生活文化的累积便十分丰富。长大后,当他们身为父母时,自然而然会把这份价值传承给他们的孩子,一代一代地丰富孩子的生活。相对于台湾同龄的孩子,法国孩子们的心智发展不但比较成熟良好,尤其在慎思明辨与表达能力上,的确都明显且普遍优于台湾孩子,着实可以端倪一二。
愿每个孩子都能做自己
因此,在本书中,不只希望呈现我个人在法国教养孩子的过程,也想把曾与我接触的法国医护人员、专业育儿指导人员与朋友邻居的互动,以及来自法国社会大众的多元观点、实际经验与好收获,转化成文字,分享给有需要的爸爸妈妈。此外,也多所着墨于法国文化在孩子身上的无形作用力,希望能带给台湾的爸爸妈妈不一样的教养观点,延伸不同教养触角的可能。同时,希望我们一起发掘,教养孩子的方式是否有其他思考与面向,并破除个人可能不经意产生的盲点。
但愿我们的孩子们,不是在被规划的跑道上,不知所以且疲累地跑着。但愿我们的孩子们在更悠缓、更多关怀与乐趣中度过。但愿他们不但有时间与空间,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而且能掌握符合自己性向的每个机会,并可进而获得个人生命的内在热情,怀抱自我存在与生活的价值。
推荐序1
养小孩也可以很惬意
乐多育儿版编辑 许惠茹
初在「乐多育儿版」发现元芳的部落格,内心是充满惊喜的,因为元芳的文章思路清晰,教育观点又富涵学理依据,而她与女儿的互动与对话,总是显得那么幽默写意,令人会心一笑。不禁让我感到好奇,独自身处于异乡,又是新手妈妈的元芳,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何能如此悠然自得?
从这本书中,透过元芳对于法国教育环境的观察,看到了与台湾截然不同的视野与观点,了解到法国是如何经由医疗机构与教育制度的整合,帮助家长减轻养儿育女的负担,掌握孩童各方面身心发展与日常状况,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特质与步调去探索与学习,培养个人主体价值。而法国人热爱阅读、重视家庭生活的态度,更将艺术文化以及传统价值观自然地根植到下一代身上。
难得的是,这本书不是只有呈现法国美好的一面,元芳也以平实的笔触,记录了法国在完善体制下,因为阶级意识以及社会变迁所导致的困境。由于法国面临许多外来移民的加入,引发对于新移民子女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关注,澄清了语言学习的迷思。此外,法国当局也开始反思贫富差距悬殊、精英阶级再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并试图透过机制的改善,让弱势的孩子也享有平等的权益,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长大。
反观台湾,由于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凡事讲求效率与竞争,也将这样的步调充分反映在教养孩子的节奏上。许多家长不仅背负着沉重的育儿压力,更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点,即使台湾并不具备双语的环境与条件,仍执意送孩子就读双语机构,或是学习各种才艺与课程,过着与时间赛跑的生活,无形中也剥夺了亲子共处的时间。因此,诚挚地跟大家推荐这本书,相信从元芳记叙的教养经验中,能领略到不同的育儿光景:养小孩不用这么战战兢兢,其实是可以很轻松惬意的。
推荐序2
遇见元芳
国语日报家庭版主编 蒋秀娟
三年前接编家庭版时,从众多投稿中,看到元芳寄了三、四篇以法国家庭生活为主题的文章,顿时让我眼睛一亮,当时的心情就像挖到一块璞玉似的好开心!元芳的文章开启了我对法国人的认识,知性中又不失趣味,于是透过伊媚儿和元芳联络上,从此,展开了我和元芳的合作关系。
一开始是邀她开辟「法国家庭面面观」的专栏,谈法国的环保生活、教养问题、孩子的语言学习等等。后来,进一步得知她是学艺术的,早年在台湾也有不少插画作品发表在报刊上,于是当专栏结束后,便邀她再为家庭版画插画,这层伙伴关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她的文字作品结集成书,让身为工作伙伴的我也与有荣焉。
元芳在这本新书中谦称自己是个「懒惰妈妈」,只管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其他一切的学习都顺其自然。其实,我认为懒惰妈妈才是最有智慧的,因为她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学习,而这正是现代父母最难修习的学分。
虽然对孩子的学习发展顺其自然,但元芳十分重视孩子的身体状况,为了照护有过敏体质的女儿,她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和时间,经常带着女儿向家庭医师报到,并认真上网搜寻相关医疗资讯。在我看来,她真是个尽责的好妈妈。学龄前的孩子抵抗力本来就比较弱,发烧、感冒、生小病是常有的事,元芳也在这本新书中分享了法国人如何看待及处理小小孩生病这件事,很值得新手爸妈参考。
教养是艺术也是学问,何妨慢一点、从容一点。看到元芳在法国可以如此优雅浪漫地陪伴孩子成长,羡慕之余,也欣赏她的用心。希望你看了这本书以后,也能因感动而行动,为孩子营造出一个优质浪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