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无限的宝库,等待我们去启发、去发掘。
亲子互动及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喜悦的、是值得探索的。
能够成为父母是一种上天的恩赐,亲子间最重要的是爱的能量交流。
「我的小孩不爱念书、上课又爱说话,在学校常被老师骂。怎么办?」
「孩子自从上了中学以后,就开始经常肚子痛……」
「我的孩子到学校老是被同学欺负,该如何是好?」
「我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孩子情绪有问题,学习有问题,每次沟通的情况也都很糟糕……」
这是一个不安定的年代,父母和老师经常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小朋友有拒学的情形、出现了不想上学的心情。此外,在疾病方面也相当令人困扰;比如常见于儿童的三大过敏性疾病:气喘、异位性皮肤炎以及过敏性鼻炎,还有最近的流感,也让很多家长跟孩子忧心忡忡……
在本书中,许医师透过身心灵健康的观点,结合身心科的临床经验,为当前亲子关系中的种种困境,提出53个精辟的建议与计画,每个主题特辟有〈许医师亲子聊天室〉,针对父母常见的问题,提出最实用的解决方法,让您与孩子共同迎向「亲子心灵资优」的未来。
作者简介
许添盛医师
毕业于台北医学院,曾任台北市立仁爱医院家庭医学科专科医师。为了更了解人类心灵对身体的影响,于是转入精神科领域,曾任职台北市立疗养院精神科、台北县立医院身心科主任。现任赛斯身心灵诊所院长、赛斯文化发行人、财团法人新时代赛斯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喜爱写作及禅修,曾为联合报心灵版、中国时报家庭版、大成报心灵推手版、自由时报家庭版及中国时报医药版专栏作家。
许医师钻研新时代思想十数年,尤偏爱赛斯;同时从事身心灵整体健康研究,对于癌症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有独到心得。擅长以理论配合生活实例及临床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多年来在中华新时代协会讲授「赛斯心法」,成立「身心灵健康成长团体」、「美丽人生癌症病患成长团体」、「赛斯学院」及「赛斯心法修鍊班」,并应邀至全国各县市、香港、马来西亚、美加等地,举办数百人大型讲座,场场爆满,佳评如潮。
为服务更多的社会大众,许医师于2007年成立赛斯文化,2008年成立新时代赛斯教育基金会及赛斯身心灵诊所,希望借由个人身心灵的成长及生活方面的正面转变,来达到追求自性的引导、开发内在的智慧。让人们真正明白疾病乃是自内在心灵的扭曲及冲突,并借着自我学习及开悟,引导人们走向内在的朝圣之旅。
执笔人简介
谢明君
一个6年4班的临床心理师,也是个常常让学生不肯放她下课的大学兼任讲师,爱哭又爱笑,喜欢自然不造作;对于生命认真、随和又感性,最爱的事是悠游探索这个世界,毕业于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硕士班。
〈自序〉新一代亲子教育智慧许添盛
第一章无限的宝库
1.想像力:解决问题的超能力
2.创造力:创造快乐、爱上学习
3.直觉力:用直觉展现生命力
4.自然力:找到内在无穷的力量
5.健康感:相信自我疗癒力
6.恩宠感:健康快乐的泉源
7.无限感:创造宽广人生
8.安全感:让孩子一生无忧
9.神通力:跨时代教育理念
10.弹性力:生命每个地方都可以转弯
11.表达力:学会说出内心的感受
12.同理心:学会感受他人的感觉
13.梦想力:不断进步的动力
14.好奇心:让生命充满冒险和乐趣
15.自信心:永不放弃自己
16.觉察力:人生道路无往不利
17.个人性:找到独特的自己
18.快乐力:开开心心过一生
19.实践力:踏实走好每一步
20.合作性:利己、利人力量大
21.肯定感:找到人生的价值
第二章危机就是转机
22.过动儿:需要快乐轻松的学习
23.自闭症:引导他学习主动表达
24.焦虑症:解开紧张和压力来源
25.过敏儿:教养不一致的态度就是「过敏原」
26.拒绝上学:了解原因,从旁协助
27.青少年忧郁:帮忙找回快乐童年
28.唐氏症:微笑面对纯真的小天使
29.强迫症:用心安取代战战兢兢的生活
30.厌食症:少量多餐最健康
31.自残与他伤:都是为了求救和讨爱
32.精神分裂:让孩子自己做主
33.翘课逃家:只想吸引父母多关心
34.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
35.同性恋:需要被了解和接纳
36.任性妄为:运用「太极拳理论」
37.性观念:正确的认识「性」与「爱」
38.情绪障碍:「打骂教育」下的后遗症
39.暴力家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40.性别迷思:了解「双性特质」的差异
第三章爱的交流
41.孩子都是老灵魂
42.爱、支持与同理心
43.跟着孩子去探险
44.健康妈咪才有健康宝贝
45.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
46.练习抓住自己的灵感
47.自我肯定存在的价值
48.唤醒英雄性的自己
49.信任每个生命会找寻其出路
50.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51.化解无力感,找到自己的力量
52.创造幸福,而非竞争资源
53.开始向内学习,启动心灵智慧
〈后记〉学会尊重及倾听
〈执笔后记〉用过的,都说好!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资优”教育,似乎离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有些遥远,总觉得是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才能拥有的光环。然而,读了这本书,我的观念彻底被颠覆了。它告诉我,“资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隐藏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培养。《亲子资优班:从心开始的53个身心灵教养计画》这本书,以一种极为亲切和接地气的方式,揭示了如何从“身心灵”的每一个层面,去构建孩子健康完整的人格。书中的“身”的计画,让我开始关注孩子日常的运动和饮食,原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心”的计画,更是直击我内心深处,让我学会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给予他们恰当的情感支持。“灵”的计画,则引导我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内在力量,让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我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觉察”的概念,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育儿方式,学会了用更平和、更有智慧的方式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挑战。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陪伴我踏上了一段充满惊喜和收获的亲子教养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为我这个焦头烂额的家长量身定做的一剂强心针。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就是要把他们送进最好的学校,报各种培训班,让他们在学业上一骑绝尘。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他们的眼神里开始少了那种纯粹的快乐,取而代之的是莫名的焦虑和压力。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什么问题?就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偶然翻开了这本书。读完第一部分,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真正的“资优”不仅仅是智力上的超群,更是心灵的富足和健康的体魄。书里提到的“从心开始”这个理念,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一直以来模糊的教育方向。它让我意识到,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培养他们的情商、抗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远比一味地追求分数来得重要。书中的一些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的身影。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书中的一些方法,相信它能帮助我和孩子建立更深厚的连接,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阳光的人。
评分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人士,我始终在寻找能够真正引领家长和孩子走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育儿理念。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快速成功”的育儿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亲子资优班:从心开始的53个身心灵教养计画》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视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范式。它跳出了传统教育的框架,将“身心灵”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了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书中的“53个计画”,每一个都饱含着作者对教育的深厚理解和对孩子成长的独特见解。它们不是一套僵化的指令,而是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帮助家长打开思路,发现孩子身上无限的可能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觉知力”和“情绪管理”的重视,这正是现代社会孩子普遍缺乏的核心能力。通过书中提供的实操性策略,家长可以有效地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接纳情绪,并从中汲取力量。这本书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宝贵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们对“资优”的认知,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资优,源于内心的丰盈和健全的人格。
评分我对育儿这件事,一直抱有一种“尽力而为,顺其自然”的态度,但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能给孩子更多。《亲子资优班:从心开始的53个身心灵教养计画》这本书,就像是一场及时的雨露,滋润了我对教育的渴望,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没有给我制造焦虑,反而在一种温和、充满智慧的氛围中,让我看到了一个更轻松、也更有成效的育儿方式。我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从心开始”,这四个字,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原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先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书中的“身心灵”三位一体的教养计画,让我明白,身体的健康、情绪的稳定、精神的富足,是孩子未来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尝试了书中关于“情绪接纳”的练习,惊喜地发现,和孩子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家庭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这本书的语言朴实而充满力量,让我感同身受,也让我充满信心。我不再纠结于那些表面的成绩,而是开始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相信,这才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评分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孩子核心素养的书籍。市面上的育儿书琳琅满目,但很多都停留在技巧层面,缺乏深度和系统性。直到我遇见了这本《亲子资优班:从心开始的53个身心灵教养计画》,我才找到了我一直追求的那种“内外兼修”的教育哲学。这本书没有枯燥的说教,也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情境和实操性的计画,引导家长如何从根源上培养孩子的“资优”特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身心灵”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它强调了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灵健康是关键,而精神上的富足则是升华。这与我一直信奉的“教育是全人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书中的“53个计画”,每一个都充满了智慧和爱,它们不是束缚,而是激发孩子内在潜能的钥匙。我尝试了其中几个关于情绪管理的计画,效果出奇地好,孩子变得更加平和,也更愿意和我沟通。这本书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美好的亲子关系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