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李叔同
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
第一位将西洋艺术引进中国的先趋者
对后世影响甚远
传奇人物李叔同,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推向极至,是第一位将西洋艺术引进中国,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传唱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李叔同以艺术为渡,鼓舞后世追求人生精神的圆满……
弘一大师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文化艺术之先河。这位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先后培养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人,但就在其成就最辉煌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献身于佛教。
从浪漫的风流才子、中国文化艺术先驱,到律宗大师,戏剧性的人生转折,让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本书辑录李叔同先生对中西经典绘画、书法篆刻、音乐与文学的赏析与讲评,亲授绘画与书法技法心得,辅以艺术经典名家名作彩图解说,精彩万分,值得细细赏析,体会艺术世界的美好与珍贵。
作者简介
李叔同.弘一大师
李叔同(1880-1942),字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1906年赴笈东瀛,就读于东京上野美术学校西画科,兼修钢琴及作曲,创立春柳剧社。他精于文学、诗词、音乐、书画、篆刻、戏剧等艺术创作;演出《茶花女》开创中国话剧之先河,他填的词如《送别》、《忆儿时》传颂至今。
1919年李叔同放下世俗牵绊,散尽身外,献身佛法,做苦行僧,行菩萨道,行脚云游,写经弘法,终生不缀,世人推崇为中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祖,是注重刻苦修行的律宗大师。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临终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是一段生命的自觉与自省。圆寂前的为后遗墨「悲欣交集」,犹如李叔同一生浪漫庄严的总结。
代序一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先器识而后文艺 文 / 丰子恺
代序二
近代艺术的先驱者李叔同 文 / 行痴
第一章 绘画谈
一、图画修得法
.图画的效力
.图画的种类
.自在画概说
二、中西绘画比较谈
三、石膏模型用法
.石膏模型为学图画者最佳范本
.收藏法
.教室之选定及室内设备
.图画之材料
四、水彩画略论
.水彩画材料
.水彩画临本
第二章 浅谈西画
缘起
一、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绘画
.波提切利
.达文西
.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
.弗朗索瓦‧克鲁埃
二、17世纪欧洲绘画
.卡拉瓦乔
.鲁本斯
.林布兰
.委拉斯奎兹
.维米尔
三、18世纪欧洲绘画
.亚森特‧.戈
.弗朗索瓦‧布歇
.夏尔丹
.弗拉格纳尔
.戈雅
.安格尔
.德拉克洛瓦
.米勒
第三章 浅谈国画
缘起
一、隋唐时期
.展子虔
.阎立本
.周日方
.李思训
.王维
.李昭道
二、宋元时期
.夏圭
.米芾
.米友仁
.赵孟
三、明代时期
.戴进
.唐寅
.陈淳
.仇英
.董其昌
四、清代时期
.吴宏及国画之装裱
.石涛
.八大山人
.邹吉吉 及国画之技法
.髡残
.弘仁
第四章 浅谈书法
缘起
一、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古文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大篆
小篆
.隶书
秦隶
汉隶
.楷书
欧体
虞体
褚体
薛体
颜体
柳体
赵体
.草书
章草
今草
.行书
二、历代书法家及其作品
.两汉时期
史游
钟繇
.魏晋南北朝
王羲之
王献之
.隋唐五代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颜真卿
柳公权
张旭
.宋元时期
蔡襄
苏轼
米芾
赵孟頫
第五章 谈写字的方法
第六章 浅谈篆刻
缘起
一、明代篆刻
.文彭
.何震
.苏宣
.朱简
.汪关
.明代印谱
二、清代篆刻
.程邃
.巴慰祖
.丁敬
.蒋仁
.黄易
.奚冈
.陈豫钟
.陈鸿寿
.赵之琛
.钱松
.邓石如
.吴熙载
.徐三庚
.清代印谱
附录
《李庐印谱》序
《乐石社记》
第七章 浅谈音乐
一、西洋乐器种类概况
1.絃乐器
2.乐器
二、乐圣比独芬传
三、《音乐小杂志》序
四、昨非录
第八章 浅谈文学
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
第九章 关于弘一法师书法变化
弘一法师书法欣赏
|_{ ext{《李叔同谈艺》,这名字一出,就自带一股禅意和风骨。我并非艺术专业出身,但对李叔同先生的敬仰之情由来已久。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从少年得志的才子,到声名赫赫的艺术家,再到最终遁入空门,成为一代高僧。这样的生命轨迹,必然孕育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悟。我很好奇,这本书里,他会如何解读“艺”?是单纯的技术探讨,还是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我期盼能从中读到他对于“艺”与“道”之间关系的阐释。是否在艺术创作中,他找到了通往内心宁静的道路?是否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理论,更可能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实践。我脑海中浮现出,他或许会分享自己早年学习西洋画的经历,如何将其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又或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如何从西方音乐中汲取养分,又如何创作出具有东方韵味的乐曲。或许,他会谈及书法,字如其人,他的书法,是否也蕴含着他独特的人生哲学?我渴望从书中的文字里,感受到那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体会到一位智者对于“艺”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思考。}}
评分|_{ ext{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心生向往,《李叔同谈艺》。想象一下,能够窥见这位传奇人物内心深处的艺术世界,聆听他对于美、对于创作的深刻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盛宴。我一直对李叔同先生充满敬意,他从红尘俗世到缁衣布施,其人生的跌宕起伏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而他留下的艺术瑰宝更是让人惊叹。这本书,顾名思义,似乎就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通往他艺术思想殿堂的大门。我特别期待能从中了解到他对于绘画、音乐、书法等多个领域的看法,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悟让他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如此广泛的艺术形式?他是否会分享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那些灵感的火花是如何被捕捉和孕育的?或者,他会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艺术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如何能够触及人的灵魂,给予慰藉和启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仿佛能嗅到古籍的墨香,触摸到岁月的痕迹。我脑海中勾勒出许多画面:或许是先生在挥毫泼墨时的专注,或许是他在弹奏古琴时的悠然,又或许是他坐在案前,沉思良久,字斟句酌的模样。这些画面都让人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可能是一次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深度对话的机会,一次品味人生、感悟艺术的难得旅程。}}
评分|_{ ext{“李叔同谈艺”,仅仅是这五个字,就足以激起我对这本书的无限遐想。我并非科班出身,但对李叔同先生的传奇人生和艺术成就,一直怀揣着深深的敬意。他的人生轨迹,如同浪涛般跌宕起伏,从世俗的辉煌走向精神的超脱,这其中的心路历程,必定与他对“艺”的深刻理解息息相关。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里,他将以怎样的视角来阐述“艺”?是关于绘画的笔墨技巧,还是音乐的旋律构思?抑或是他对于书法的独到见解?我更倾向于,他会从一种更宏观、更哲学的层面去解读艺术,探讨艺术与人生、艺术与修行的关系。我猜想,他或许会分享自己是如何在不同艺术门类中找到共通之处,又如何在艺术创作中体悟人生的真谛。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透露出他当年为何毅然决然地选择遁入空门,而艺术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对我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本艺术理论的书,更像是一扇窗,能够让我窥见一位伟大灵魂的内心世界,一次与智者精神交流的难得机遇。我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到他那超然物外的智慧,感悟到他那洞悉世事的通透,并将其融入到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之中。}}
评分|_{ ext{《李叔同谈艺》这个书名,仿佛一阵清风拂过,带着历史的沉淀和艺术的芬芳。我虽然不是行家,但对李叔同先生的为人及其艺术造诣一直心存景仰。他的人生经历本身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到看破红尘的修行者,这种转变一定包含了对艺术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展现他对于“艺”的理解。是局限于某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还是上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我期待能从中窥见他对于美的本质的洞察,对于创作过程的独到见解,以及艺术如何在人生旅途中扮演的角色。或许,他会在书中分享自己是如何在不同艺术领域之间游走,又如何将这些经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甚至可以想象,他可能会讲述自己是如何从一个追求世俗成就的艺术家,转变为一个寻求内心平静的修行者,而艺术又是如何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可能是一次与智者对话的机会,一次涤荡心灵、感悟人生的契机。我渴望在字里行间,捕捉到他那超凡脱俗的智慧,领略到他那深邃的人生哲理,并从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评分|_{ ext{拿到《李叔同谈艺》这本书,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虽然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艺术评论家,但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于李叔同先生其人其事的深深着迷,驱使我毫不犹豫地翻开了它。书的封面设计朴素而雅致,仿佛预示着内容也同样沉静而富有力量。我猜想,这本书里所谈论的“艺”,或许并非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的修炼。李叔同先生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极具传奇色彩,从名噪一时的艺术家到看破红尘的出家人,这其中的转变必然伴随着深刻的艺术哲学思考。我非常好奇,他会将怎样的艺术理念融入到他的人生选择中?他对于“艺”的理解,是否超越了单纯的视觉或听觉的范畴,而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生命哲学?我期待着在书中找到答案,或许,他会对“大美无形”有独到的见解,或者,他会解析艺术如何与修行相辅相成,共同抵达人生的至高境界。我想象着,他或许会用他那充满智慧的语言,将复杂的艺术理论化为浅显易懂的道理,用他的人生阅历来佐证他对艺术的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一次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