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名画的100个故事

关于世界名画的100个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绘画
  • 世界名画
  • 艺术欣赏
  • 文化
  • 艺术
  • 故事
  • 艺术普及
  • 西方艺术
  • 艺术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跟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从这本书开始,学习走进名画的美丽世界!
让您一次欣赏100幅名画
并且深入认识背后的故事

  本书呈现的一百个小故事,均来自艺术史上享有盛誉的佳作,这些顶尖的绘画作品不仅令世人叹为观止,更在同时代及同画派中脱颖而出,极具代表性。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享受艺术之旅,本书将小故事按照作品的创作时间与所属的美术流派分呈现,既遵循纵向的时间顺序,又符合艺术领域的横向分类。

  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将凝视达文西笔下〔蒙娜丽莎的微笑〕、品味〔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一同畅游〔雅典学院》,在马拉垂死的浴缸前哭泣;又或者,你会跟随大卫追寻自由的足迹,在莫内的〔日出〕前为伟大的印象派动容,为身处愁云惨雾中的梵谷叹息,感叹毕卡索名作〔拿着菸斗的男孩〕的多舛命运……总之,本书将带领你与诸位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亲密接触」。其间,你不仅会为他们高深的画艺倾倒,更能了解许多名画背后不为人知的小祕密。不仅如此,本书还融合了来自东西方的艺术精粹,让读者在领略西方艺术杰出成就的同时,深切品味东方艺术的悠远历史。

作者简介

李予心

  艺术学院毕业,专攻欧洲艺术史。

  曾游学法国美术学院六个月,走过义大利各大教堂与城市,对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着有《伟大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

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情感浮沉:一个关于选择与和解的故事 书名:霓虹下的回声 作者: 陈默 内容简介: 《霓虹下的回声》以当代繁华都市为背景,深入剖析了三位主角在追逐“成功”与寻求“真实自我”的十字路口所经历的心灵挣扎与情感抉择。这不是一个关于宏大历史叙事或艺术鉴赏的故事,而是一面映照现代人内心困境的镜子,探讨在信息爆炸与高压竞争之下,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我之间如何建立、维系或最终放手的复杂关系。 第一部分:光影交错的起点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林薇,是一位在顶尖公关公司工作了十余年的精英白领。她精通人情世故,能够将任何危机转化为公关胜利。她的生活被精确的时间表和无数个社交场合切割得毫无缝隙。然而,在每一次成功庆功宴的午夜,当她独自面对落地窗外的万家灯火时,一种深层的空虚感便如潮水般涌来。她所有的成就,似乎都建立在不断迎合外界期望的基础之上,而那个最初拥有简单梦想的林薇,早已被“效率”和“结果导向”的盔甲所覆盖。 与林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顾远。顾远是一位才华横溢却在主流音乐圈碰壁的独立音乐人。他拒绝使用电子合成器,坚持用最传统的乐器和最真实的情感去创作。他住在城市边缘一个老旧的公寓里,靠着零星的酒吧驻唱和偶尔的乐器维修维持生计。他鄙视林薇所代表的“精致的虚伪”,但在内心深处,他也渴望被世界听见,渴望自己的声音能够穿透嘈杂的商业噪音。他与林薇在一次偶然的慈善活动中相识,他们的世界观如同正负电荷,既互相吸引,又在接触的瞬间产生强烈的排斥火花。 故事的第三位核心人物是沈哲,一位在互联网行业白手起家的中年企业家。沈哲象征着当代社会对“成功”的终极定义:财富、影响力和快速迭代的商业帝国。然而,他的婚姻正处于冰点。他的妻子,苏晴,曾是著名建筑设计师,为了家庭放弃了职业生涯的高峰。沈哲习惯于用解决商业难题的方式来处理家庭矛盾——他试图用金钱和物质来弥补情感的疏离,却发现情感的逻辑远比商业规则复杂得多。苏晴的沉默,是这座建立在钢铁与玻璃之上的婚姻堡垒中最脆弱的裂痕。 第二部分:裂痕与探寻 随着故事的推进,林薇接手了一个重塑一个老牌奢侈品形象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幕后推手正是沈哲的公司。林薇为了挖掘品牌背后的“真实性”,开始深度接触那些被商业遗忘的边缘群体,这无意中将她带入了顾远所处的音乐圈。她试图用她的公关技巧去“包装”顾远的音乐,却遭到了顾远激烈的抵触。他们的冲突集中在:艺术的价值究竟应该由市场决定,还是由创作者本身定义?林薇开始质疑,她所擅长的“构建叙事”是否正在扼杀真正的叙事。 与此同时,沈哲的事业遭遇了一次重大的知识产权危机。在处理危机公关的过程中,他被迫面对自己过度依赖数据和预测模型而忽视了人性的弱点。他试图向苏晴寻求安慰,却发现苏晴早已将情感的出口转向了对老建筑的修复工作——她沉醉于拯救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有历史厚重感的实体,仿佛在试图拯救他们摇摇欲坠的过去。沈哲意识到,他试图控制一切的欲望,正在将他最珍视的连接推向深渊。 顾远的生活也因林薇的介入而受到冲击。林薇的效率和她对市场潜力的精准判断,虽然让他感到不适,却也为他打开了新的听众群体。他第一次在一些主流媒体上被提及,随之而来的是商业合作的邀约。顾远必须在坚守艺术纯粹性与争取生存空间之间做出痛苦的平衡。他开始观察林薇,发现她坚硬外壳下那颗渴望真诚连接的心。 第三部分:和解与重塑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一次大型的城市文化论坛上。林薇原本计划为沈哲的企业做一次完美的形象重塑发布,但关键时刻,她选择了一个不同的剧本。她没有按照预设的PPT念稿,而是分享了她在顾远那里看到的,那种不计成本追求本真的力量,她坦诚了自己多年来在职业光环下的迷失。这一举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沈哲的公关危机并未因此化解,反而因其坦诚而得到了公众一定程度的谅解。 顾远则在论坛上进行了他的“宣言式”表演。他没有迎合观众的期待,而是演奏了一段充满杂音、未加修饰的即兴曲目,这段音乐是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对自我身份确认的呐喊。这段表演并未带来立竿见影的商业成功,却彻底澄清了他音乐的内核。 在家庭方面,沈哲放弃了对苏晴修复旧建筑项目的干预,转而选择默默支持她。他不再试图用“解决方案”去解决她的情绪,而是学会了倾听和陪伴。他们之间的和解并非是戏剧性的复合,而是一种双方都接受了彼此独立性的成熟共存。 结局:回声的意义 最终,林薇选择从高压的公关界暂时抽身,她开始尝试撰写一些关于都市中被忽视的“微小故事”,不再追求头版头条,而是专注于捕捉那些真实的情感瞬间。她与顾远的关系也并未发展成传统意义上的浪漫结合,而是形成了一种互相尊重和启发的精神伙伴关系——她为他提供对现实的洞察,他为她提供对情感的纯净视角。 《霓虹下的回声》最终呈现的是:在现代社会对速度和表象的狂热追求中,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那些被主流目光所忽略的角落。它讲述的不是如何获得成功,而是如何在被成功的定义所裹挟时,找回自己内心的“回声”,并学会与自己不完美的、矛盾的自我达成和解。这本书献给所有在喧嚣中试图听清自己内心声音的城市灵魂。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来自远古的珍宝
沉睡万年 重见天日——《野牛图》 010
从烟花女子到一国之母——《皇后提奥朵拉及其随从》 013
永远不朽的诺曼第征服——《巴约挂毯》 016

第二章 始于佛罗伦斯的觉醒 —— 文艺复兴
好色修士还是爱情卫士?——《圣母圣婴和两位天使》 020
降临人间的维纳斯——《维纳斯的诞生》、《春》 023
模特儿角色的惊天逆转——《最后的晚餐》 026
最神祕的女人——《蒙娜丽莎的微笑》 029
打不败的艺术巨匠——《创世纪》 032
我将仇敌画入画中——《最后的审判》 036
艺术史上伟大的携手——《雅典学院》 039
致命的一吻——《西斯廷圣母》 042
与「她」一起沉睡——《沉睡的维纳斯》 045
拨动人心的双手——《祈祷的手》 049
画家生命中的两个女人——《出世与入世之爱》 052
一幅画惹来的麻烦——《利未家的宴会》 055

第三章 宫廷艺术典范 —— 枫丹白露画派
皇宫中的狩猎者——《狩猎女神戴安娜》 060
爱江山更爱艺术——《法兰西斯一世肖像》 063
谁是后宫之主?——《沐浴的女人》 066

第四章 百花悄然绽放 ——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画坛
逃亡路上的意外收获——《圣母之死》 070
逾越岁月鸿沟的忘年之恋——《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073
「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阿卡迪亚的牧羊人》 076
一场不幸造就的名画——《犹滴杀死荷罗孚尼》 079
眼见不一定为实——《夜巡》 082
画作中的镜面反射——《宫娥》 085
超级艺术「发烧友」——《菲力浦四世像》 088
飞出的高跟鞋——《秋千》 091
颜色之争——《蓝衣少年》 094

第五章 法兰西绘画的春天 —— 从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
衣服下掩盖的祕密——《裸体的玛哈》、《着衣的玛哈》 098
王室变小丑——《卡洛斯四世一家》 101
伟大的「人民之友」——《马拉之死》 104
凭空出现的皇太后——《拿破崙加冕》 107
未完待续……——《雷卡米埃夫人像》 110
革命代言人——《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113
窦加之父的说明——《瓦平松的浴女》 116
不同的猜谜怪兽——《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 119
矫情的画家——《梅杜莎之筏》 122
自由女神诞生记——《自由引导人民》 125
将文学定格于画卷——《萨达那培拉斯之死》 128
墙里开花墙外香——《干草车》 131
一切苦尽甘来——《晚祷》 134
被蒙上政治色彩的名画——《拾穗》 137
画坛斗士库尔贝——《浴女》 140
美丽怎能成为罪过?——《法庭上的芙里尼》 143
香消玉殒的模特儿——《奥菲莉亚》 146
狄更斯的冷嘲热讽——《木匠工作室》 149
画不惊人誓不休!——《奥林匹亚》 152
十九世纪的「伤风败俗」之作——《草地上的午餐》 155
画中的佳人——《阳台》 158
粗暴无礼的窦加——《舞蹈课》 161

第六章 划时代的印象派
为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日出.印象》 166
画坛「偏执狂」——《临终的卡蜜儿》 169
花园变画室——《睡莲》 172
当女仆成为模特儿——《浴女》 175
要艺术也要面包——《乔治卡宾特夫人和其孩子们》 178
一幅画引发一场官司——《巴特西旧桥》 181
纪念亡父——《圣维克多山》 184
找回最初的纯净——《大溪地妇女》 187
割掉耳朵之后——《割耳后的自画像》 190
画商唐吉——《唐吉老爹》 193
填补心灵的马铃薯——《食用马铃薯的人》 196
谁都医治不好他——《嘉舍医师的画像》 199

第七章 走进近代绘画
精神不可承受之重——《伊凡雷帝杀子》 204
画笔下的沉重脚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07
佳作流落民间——《女人像》 210
他乡遇知音——《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213
一条滑落的肩带——《X夫人》 216
由「点」成「面」——《在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219
画出的恐惧——《吶喊》 222
出身贵族的残疾画家——《红磨坊舞会》 225
为病妻作画——《沐浴的裸女》 228
疾患在艺术面前折腰——《国王的悲伤》 231
他为色彩倾倒——《黄.红.蓝》 234
挚友之死——《卡萨吉玛斯的葬礼》 237
烧画取暖的「蓝色时期」——《生命》 240
毕卡索的第一任妻子——《安乐椅上的沃尔嘉》 243
红灯区的女人们——《亚维农少女》 246
有情人未成眷属——《拿菸斗的男孩》 249
颠沛流离的名作——《农夫的妻子》 253
献给结婚纪念日的礼物——《生日》 256
恶搞的艺术大师——《下楼的裸女》、《泉》 259
饿出的名画——《哈里昆的狂欢》 262
软表上的时间流逝——《时光静止》 265
大量生产的「尤物」——《玛丽莲.梦露双联画》 268

第八章 流芳千古的东方经典
才子佳人终别离——《洛神赋图》 272
皇家「擂台」招亲——《步辇图》 275
爱画成痴 着画为衣——《簪花仕女图》 278
为官清正孺子牛——《五牛图》 281
举杯浇愁愁更愁——《韩熙载夜宴图》 284
传世名画的多舛命运——《清明上河图》 287
偷樑换柱 火中救画——《富春山居图》 290
夜雪纷飞时 明君会贤臣——《雪夜访普图》 293
大错铸囹圄——《落霞孤鹜图》 296
装疯卖傻巧脱身——《匡庐图轴》 299
神游画中山水处——《江山卧游图》 302
小小游虾 大师倾情——《墨虾图》 305
女性美的忠诚卫士——《浴女》 308
奔驰骏马喻英雄——《八骏图》 311
只缘心在此山中——《庐山图》 314
画狂老人的狂画一生——《富岳三十六景》 317
「酒仙大观」与中国元素——《屈原》 320

图书序言

前言

  从古至今,艺术始终是贯穿人类文明历史的永恆主题。美术,更是艺术橱窗中最吸引目光的所在,即使跨越几个世纪,依然生动如初。

  从远古时代的「野牛」壁画,到辉煌至极的文艺复兴;从精致于分毫的宫廷艺术代表「枫丹白露」,到创造艺坛神话的印象派;从希腊神话中走出的神圣诸神,到用平凡演绎生命的市井百姓;从腰肢不盈一握的欧洲淑女,到姗姗漫步的东方佳人……世间最美好的一切都被饮誉丹青的大师付诸笔端,成就了一幅幅不朽名作。

  然而,平凡的我们总是习惯仰视这些高高在上的作品,在它们显赫的出身面前望而却步。为此,本书为你架起一座桥樑,让你与艺术精品「零距离」接触。更加独具匠心的是,本书以名画背后的一百个小故事为主轴贯穿始末,每一个精彩纷呈的小故事,都将带你走进一幅旷世佳作中,让你在欣赏画中奥妙的同时,了解艺术大师们曲折的创作经历和生平点滴。让大师们走下神坛,与你在追求艺术真谛的路上结伴而行。

  本书呈现的一百个小故事,均来自艺术史上享有盛誉的佳作,这些顶尖的绘画作品不仅令世人叹为观止,更在同时代及同画派中脱颖而出,极具代表性。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享受艺术之旅,本书将小故事按照作品的创作时间与所属的美术流派分别呈现,既遵循纵向的时间顺序,又符合艺术领域的横向分类。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将凝视达文西笔下《蒙娜丽莎的微笑》、品味《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一同畅游《雅典学院》,在马拉垂死的浴缸前哭泣;又或者,你会跟随大卫追寻自由的足迹,在莫内的《日出》前为伟大的印象派动容,为身处愁云惨雾中的梵谷叹息,感叹毕卡索名作《拿着菸斗的男孩》的多舛命运……。

  总之,本书将带领你与诸位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亲密接触」。其间,你不仅会为他们高深的画艺倾倒,更能了解许多名画背后不为人知的小祕密。不仅如此,本书还融合了来自东、西方的艺术精粹,让读者在领略西方艺术杰出成就的同时,深切品味东方艺术的悠远历史。

  此外,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其非常人性化的内容设计,每一篇小故事都附有与名画相关的名人名言及「小知识」。透过这些精心的设计,读者可以更加客观地欣赏作品、了解画家生平,还可以对各大美术流派的产生、发展、代表作品与人物进行深入探究,进而在愉快的阅读中获悉大量相关的艺术知识,通览古今中外的艺术历史,可谓是入门艺术殿堂的通关宝典!

  本书是一部实用性与艺术性相互交融的作品,也是一部趣味性与专业性完美结合的作品。一百个名画故事,一百种艺术人生!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关于世界名画的100个故事》成功地将原本可能枯燥的美术史知识,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叙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刻画,比如某幅画作的色彩搭配,作者会解释其背后可能蕴含的象征意义,或者艺术家在调色时所遇到的挑战。又比如,对画中人物表情的解读,书中会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身份,给出一个既有说服力又充满人情味的分析。我记得读到某幅印象派画作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美其光影效果,而是详细描述了当时观众对这种“模糊不清”的画作所产生的震惊和不解,以及艺术家们是如何坚持自己艺术理念的。这种描绘,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艺术史上的每一次变革,感受到了艺术家们打破常规的勇气和智慧。书中的故事长度适中,节奏明快,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反而会勾起继续阅读的兴趣。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能在其中发现新的亮点,感受到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它与我们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

坦白说,我以前对古典艺术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那是属于专家和少数人的领域。但《关于世界名画的100个故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朋友在向我讲述那些美丽动人的故事。它不会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每一幅画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以及其中的人物情感娓娓道来。我记得读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时,书中描绘了维米尔创作时那种小心翼翼、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画中少女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纯真与迷茫,让我感觉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鲜活的少女。书中还有很多关于艺术家与缪斯、与社会、与自我斗争的故事,这些都让我觉得艺术创作的过程并非总是光鲜亮丽,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光辉。每一则故事的长度也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冗长,又能把事情讲透。这使得我在碎片化的阅读时间里,也能随时拿起这本书,享受一次心灵的旅行。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艺术离我们很近,它隐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打开眼界”的书。我原本以为自己对世界名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关于世界名画的100个故事》却向我展示了更多我从未接触过的层面。书中的叙事视角非常新颖,不仅仅是从画作本身出发,还深入挖掘了画作所处的时代思潮、社会风貌,甚至是收藏家的故事。例如,书中对一些画作的“流浪史”的描述,那些在战乱中被隐藏、被发现,甚至是被改变命运的经历,都让我惊叹于艺术品背后的人生百态。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某个宗教题材画作的解读,书中并没有停留在宗教含义的表面,而是详细讲述了当时教会的权力运作、信徒的虔诚信仰,以及艺术家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平衡宗教要求与个人表达。这种多角度的解读,让每一幅画都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而且,书中的故事并非都是千篇一律的悲情或励志,也有很多关于误会、巧合、甚至是恶搞的趣闻,这些都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让我时不时地会心一笑。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说书人,用最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沉睡在画作中的故事唤醒。

评分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触动心灵、带来启发的美术类读物,而《关于世界名画的100个故事》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画作和作者,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故事”上。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扇小窗,让我得以窥见画作诞生时的时代背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甚至是画作背后鲜为人知的轶事。例如,我被《格尔尼卡》的故事深深震撼,书中详细描绘了毕加索在目睹轰炸后的悲愤与愤怒,以及他如何将这份情绪倾注于画布,用抽象的笔触控诉战争的残酷。这种叙事方式,让我不再只是欣赏画面的视觉冲击,而是能够体会到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感受到艺术所承载的巨大能量。书中的故事选择也非常多元,涵盖了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的各个时期,从欧洲到东方,每一章都充满了惊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看似普通的细节的挖掘,比如某幅画中一个不起眼的人物,或是某个色彩的运用,都能被赋予令人惊叹的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情感、历史变迁和艺术力量的百科全书,它让我对艺术的认知边界不断拓展,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元的思考角度。

评分

这本《关于世界名画的100个故事》真像一本珍贵的宝藏,我捧在手里,就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一开始,我只是好奇那些画作背后的秘密,毕竟,许多名画虽然在博物馆里见过,或者在画册上翻阅过,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无法真正触及它们的灵魂。然而,这本书却打破了这层隔阂。它没有用枯燥的理论或者冰冷的数据来讲解,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每一幅画作都赋予了生命。我读到了梵高《星夜》中那狂野而孤独的笔触,原来背后隐藏着他内心的挣扎与对宇宙的无限遐想;我看到了达·芬奇《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书中细致地分析了各个时代的解读,从最初的恋人肖像到后来的宗教寓意,每一次的解读都像是在剥洋葱,层层深入,引人入胜。书中的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令人捧腹,有的则充满智慧的启迪。它让我不再将名画视为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成为了有温度、有故事的艺术品。翻阅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对话,在和那些画作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艺术的理解更加立体,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