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0/07/01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本书共收七篇论文,内容涵盖由地下考古发掘出来的汉画像与铅釉陶;古代中国的墓葬空间与图像;讨论传统中国画,特别与文人画有着密切关系的图像与文字互动表现模式;士大夫文人与绘画艺术;由画家与观众互动角色考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初期的展览会。

  本书脱离概括式的综合叙述,走入各种主题剖析的专论。七篇论文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目前艺术史学界的多元与深度。读者将发现更多方法论的反论与思考,典范的追求,价值观的颠覆,以及新出土考古资料的解读与新艺术史观的建立。几位作者都努力引导读者深入观察现象,与研究对象直接对话,耐心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扑朔迷离,尝试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真实面貌。

作者简介

颜娟英(主编)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1972)、历史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硕士(1975),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硕士(1979),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1986)。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8月~),国立台湾大学、中央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兼任教授(1995~)。

  研究艺术史主要分为中国与台湾两个区域。中国艺术史研究重点在中古时期的佛教艺术研究。博士论文:〈唐长安七宝台佛教造像〉。着有《台湾近代美术大事年表》(1998)、《风景心境——台湾近代美术文献导读》(2001)等专书14册,论文四十余篇,书评、翻译等其他专文五十余篇。

  曾获2002年行政院新闻局图画类图书着作金鼎奖,2002年行政院国科会杰出研究奖,1998年台湾教授台湾笔会年度十大好书奖。

著者信息

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中国史新论》总序∕王汎森
导言∕颜娟英

邢义田
汉画解读方法试探──以「捞鼎图」为例
一、汉画寓意解读的方法:回顾和反省
二、寓意解读方法的新思考
三、从一件有「大王」榜题的捞鼎画像说起
四、弃鼎得仙——为「捞鼎图」进一解
五、解释的限制:代结论

谢明良
中国早期铅釉陶器
一、中国铅釉陶起源问题
二、汉代南方铅釉陶器——从区域比较观点的省思
三、魏晋南北朝铅釉陶器及其有关问题
四、结语

林圣智
中国中古时期的墓葬空间与图像
一、前言
二、中古时期墓葬图像概观
三、墓道
四、葬具
五、墓室屏风画
六、结语

陈葆真
中国画中图像与文字互动的表现模式 203
一、前言
一、汉代表现历史故事的图画模式
三、六朝时期表现文学作品的绘画模式
四、唐宋时期表现诗意的绘画模式
五、宋代以后表现诗书画三绝模式的发展
六、结论

严守智
士大夫文人与绘画艺术
一、专制王朝、正统经史与绘画艺术
二、帝王、宫廷画家、僧侣及文人的合作与竞争
三、复古运动与中锋渴笔风格
四、三友百禽与花园山水
五、明代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的创造
六、绘画集大成论
七、晚期文人绘画的困境
八、结语

石守谦
山水之史——由画家与观众互动角度考察中国山水画至13世纪的发展
一、前言
二、10世纪以前的山水形象
三、荆浩与10世纪山水画的初变
四、行旅山水与宋初士大夫之参预
五、林泉之志与北宋中叶的山水画
六、11世纪后期至12世纪前期的帝国意象
七、潇湘烟云与贵游士夫的江湖山水
八、13世纪的宫苑山水与皇室观众的诗情
九、结语

吴方正
中国近代初期的展览会——从成绩展到美术展览会
一、问题的展开——展览会的相关条件
二、学校成绩展览的开端——城东女学的例子
三、学堂教育的展览形式——由乐贤会扩张到游艺会
四、教育品展览——商品与教育成绩的双重性
五、与工商展览结合的成绩展览会
六、决定性的一跃——成绩展览会的质变
七、南洋劝业博览会——从实业价值检验美术与图画
八、临摹——快速的图像复制与改变视觉习惯的附加作用
九、结论

图书序言

导言

当文稿底定,这本新书逐渐成形时,作为主编除了深感荣幸,我也不由得有几分感慨。艺术史学在台湾仍然是一门新兴的学问,设有相关科系与研究所的大学屈指可数。令人欣慰的是,艺术史学能够两次参与大型中国史套书出版计画。从1982年出版《中国文化新论——艺术篇——美感与造形》(以下简称《美感与造形》)到读者手上这本《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以下简称《美术考古》),见证了台湾的中国艺术史学研究重大变化。《美感与造形》当初的论文篇名,就我所知,是事先决定的,每位作者分配到一个文雅而抽象的标题,如「鬼斧神工」、「胸中丘壑」等,实际内容则由副标题说明,如「雕塑的艺术」、「宋元的绘画」,这些文字当然也是出自总编或主编的巧思,而非作者的裁量。当年虽然忝为作者之一,我并不清楚执笔者名单如何决定,只当作接到「光荣的任务」,拼命在短短的期限内完成,事前事后都没有机会和其他作者或主编讨论,也没有审查或校稿的余裕。当时除了主编郭继生已获得密西根大学博士(1980),暂时任教于台大,其余作者或为博士候选人,或为硕士生,更有多位在故宫工作的年轻学者,年龄都不超过35岁或更年轻,颇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姿态。如今这本新书的作者群涵盖两个世代,平均年龄高了许多,而且尽管先后有别,均在国外取得博士,几乎都在大学任教或中央研究院内任职。这样的名单并非事先刻意安排,只能说如实地反映了目前台湾艺术史学的生态。本书作者拥有充分自主权,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研究兴趣,拟定撰写论文的题目与内容,但必须接受严格学术审查。

《中国史新论》这套书的构想由史语所所长王汎森提出来时,比我资深的石守谦正好外调至故宫博物院,笔者硬着头皮再次当作「光荣的任务」接下来,但有一个条件,只负责编辑工作,不参与写作。我的想法是让更多年轻学者参与,故而最初作者名单涵盖两个旗鼓相当的世代,在同一本书内互相对话、辉映。只可惜有多位作者在此长期的研究、写作过程中,或因为个人因素,或因为严格的字数限制与最后期限要求而决定退出。这些遗失的珠玉是原本最值得期待的年轻世代学者,格外令人遗憾与感慨。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陈芳妹、王正华、沈雪曼等艺术史学者最初即规划在本套书内其他主题发表,更直接与历史学者切磋。总之,由于主编能力所限,这本书无法代表目前活跃于台湾海内外的中国艺术史学者全貌,只能期待不久的将来由年轻世代主导另一场大集结的精彩表现。

几年前,笔者在类似的情况下,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美术与考古》(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此书共收录14篇论文,汇集台湾艺术史学界老中青三代14位学者自选代表性研究成果,文章首次发表年代涵盖1969年至2004年。我曾在序文依循这些文章的轮廓与作者的脉络,回顾35年来台湾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发展。这虽然未必是完整的全貌,但至少清楚交代了历史性发展过程,有兴趣读者可以参考。

《美术考古》这本新书七篇论文都是最新的成果,更能反映目前学界研究的多元与深度。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美感与造形》有多篇通论,也有如断代史的体裁,而《美术考古》则脱离概论式的综合论述,走入各种主题剖析的专论。读者在本书将发现更多方法论的反省与思考,典范的追求,价值观的颠覆,新出土考古资料的解读与新近代艺术史观的建立。几位作者都努力引导读者深入观察现象,与对象直接对话,耐心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扑朔迷离,尝试理解背后的真相。

图书试读

None

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