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不一样

教育应该不一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他因为「天生无可救药的使命感」,写下这本书……
他因为「一种油煎火燎的急迫感」,站出来率先发难……

  教育必须是为学生照亮未来的探照灯,而非重复过去的后照镜
  教育不应是倒满一壶水,而是点亮一根蜡烛!
  教育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隐形建筑,必须一砖一瓦层层累积。
  用教育救台湾的未来,或许傻气,但我们必须一试!

  教育,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隐形建筑,真正的文化生命必须正本清源,从教育的起始点开始涓滴累积方可成就。对于台湾教育未来,我有殷切的期许,也有深重的忧虑。我始终认为,国家要为未来准备人才,学校也必须为青年发展天赋,我们的教育必须适时扮演这个急如星火、救亡图存的扎根角色。

  我明知道透过这本书,未必立即能有所改变,但带着天生无可救药的使命感,我仍选择站出来,期许我们能用教育的火光照亮台湾。

  站在台湾文化的制高点上,教育应该不一样。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我们就到了二○一一年的今天,出版了几本书之后,现在我不得不以一种严厉的口吻,以我平常不惯用的语气对家长、学校、执政者、媒体与民意代表,提出种种沉痛批评。因为我知道这将是我能为青年人做的最后一件事,但是,我也需要以同样的语气告诉年轻人,你们很多人都是已经具有选举能力的选民,更有权利了解你学习的成效与未来,更需要知道你的潜能优势在什么地方。

  如果是我们自己选择随波逐流,如果是我们自己拒绝面对世界快速变化的事实,如果我们没有主动判断选择的能力,最终还是我们自己要负起最大的责任。

  我诚心希望,所有的年轻人关切你们自己人生未来的抉择,因为你们不做,别人也不会为你们做,决定未来的力量就在你们自己手里。

作者简介

严长寿

  三十六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岁时,跟随家人到台湾。

  二十八岁当上美国运通总经理,三十二岁成为亚都丽致饭店总裁。但是,自从踏入美国运通,便把「以观光旅游让台湾和世界交朋友」当成一生职志,直到今天,初衷不变。因此,他积极参与台湾的观光国际事务,从组团到国外推广,到参加亚洲旅游协会、美洲旅游协会,担任世界杰出旅馆系统亚洲主席、青年总裁协会世界大会主席、台北灯会主任委员、中华美食推广委员会主任委员、台北旅展主任委员、观光协会会长,等等数不完的分外工作,无怨无悔。

  一九九七年,他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写成《总裁狮子心》一书,并立刻成为出版史上「最畅销的管理励志类丛书」,以及金石堂书店「一九九七年最具影响力」、「蝉联畅销书排行榜最久」的书,也获得了「一九九九年金书奖」,本人更获得「一九九九年度菁钻大章」。

  二○○二年,出版了《御风而上》。这本书同样获得「二○○二年金书奖」、金石堂书店「二○○二年最具影响力」的书。二○○八年,出版了《我所看见的未来》,不仅荣获二○○九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更获选国家文官培训所二○○九年公务人员指定阅读书籍暨心得写作竞赛专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言这是教育的「共错结构」,我们必须共同承担
一颗关怀青年的热心和无可救药的使命感驱使
教育政策关系青年无比珍贵的未来
面对问题,承担责任才能改变
一切都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

第1章醒醒吧!家长
盲点一:深怕孩子输在起跑点是没有安全感?还是虚荣?
盲点二:继续膜拜不合时宜的升学主义
盲点三:要孩子追逐「速利」「速成」「齐一」「从众」的人生
盲点四:要孩子争捧铁饭碗
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社会走向强者益强、弱者益弱
考试是假性平等,重要的东西不能量化
过于单一的教育目的曾深深令我自卑
父母不放手,小孩不放胆
延伸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要考公务员

第2章老师可以更勇敢
一位伤心母亲的来信
学生和老师都被「标准答案」给集体绑架了
老师也被体制霸凌,不快乐的老师比比皆是
当老师要以关说和贿赂谋职,校长到议会鞠躬罚站,教育者何来尊严
莫忘为师初衷
从威权到启发:只有当学生的伯乐,师生才会都快乐
把舞台留给学生
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寻找活的解答
陪学生冒险,教他踏实筑梦
教学技巧时时勤磨练
问题学生是环境有问题,不是学生有问题
老师的力量最微小、却也最巨大
延伸思考:每个人才智殊异,标准答案扼杀创意

第3章年轻朋友请走一条追寻自我天赋之路
没有主见、受媒体影响的盲目年轻人
对现实漠不关心的迷失
白白浪费的三百亿
最坏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
年轻人应具备的五大能力
第一、「倾听」自己内心的能力
第二、「判断」的能力
第三、拿出「主见」的能力
第四、「实践」与「学习」的能力
第五、对世界「好奇」的能力
光有天赋还不够,还要有严格的纪律
走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
延伸思考:只有专注和热情,才能让生命的火光穿越迷雾

第四章只有创意和实力才能面对高学历通膨时代
精英人才定义太过单一
一、留学落籍不归
二、留学落籍渐归来
三、大量留学、大量回台
四、近亲繁殖的本土教育
当年轻人不爱大步走出去
我们不大步走出去,外国人也不来台湾了
大学既无法接轨国际,也无意扎根地方,成为孤芳自赏的象牙塔
大学评鑑的弔诡处
大学应打破硬体思维
改变招生政策,找到更具格局的学生
延伸思考:实践大学设计学院的「实践式」教育
延伸思考:从台东的艺术英语学校试行开始

第五章 技职教育的黑洞
技术本位才是价值所在
这是一场「拼升格」的竞赛
问题一:无实务经验的博士攻占技职体系
问题二:业师努力拚博士
问题三:分数的排挤效应
问题四:技职教育以「招生」为导向,而非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问题五:校园自主,教授治校的弊端
浮滥的技职学校将被逼着退场
技职教育的救治之道
一、坚持核心优势:
二、从「学」到「术」,设立双重门槛;
三、建立专业尊严及标准
三井日本料理黄奕瑞给我的启示
学校必须要能提供更多的教育产品
延伸思考:肯梦学院的故事—从「匠」到「师」的追求
延伸思考:一个大胆的尝试—「国际学校」结合在地化及国际化的构想

第六章 我们都是选民,更是公民
我们是「公民」,更是民主社会的「选民」
政治人物只经营现在,没有经营未来
选民的素养
身为家长的我们是一切改革的起点
延伸思考:台湾新教育实验

第七章 教育应该不一样
不一样教育起始点
文化是台湾最伟大的软实力
一、 知识份子
二、 宗教家
三、 艺术家
政治是减法,文化是加法
高峰之后,台湾文化正面临衰退的危机
举国上下似乎只经营现在,甚至过去,但谁在经营未来
台湾必须追寻「自愿性的简朴单纯」
决定教育的优先次序,文化需要教育的土壤方能茁壮
未来等待的人才:高感度、高体会的人才
用教育救台湾文化的未来,教育应该不一样

附录:每位孩子的生命至少需要一盏明灯
结语我能为台湾青年做的事
后记

图书序言

第一章
醒醒吧!家长

父母以爱之名,无意间成为孩子成长最大的绊脚石。
醒醒吧!家长,你可能就是扼杀孩子天赋的头号杀手,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

这是一个心痛家长的反省:
「你这样的成绩,申请不到好学校的。」
「干嘛要申请好学校?」
「进好学校学一技之长,受人重视,将来好找事呀!」
「我现在就去找事不行吗?」
「你现在这样能做什么事?一个大学毕业生,没有一技之长,你只能做出卖劳力的事情。你要去端盘子?还是去加油站帮人家加油?」
「那又怎么样?」
「那你会有什么前途呢?你这样做,十年后,你可能还在端盘子、还在出卖劳力。」
「那又怎样?」
「什么叫那又怎样?你就这么没出息?你想一辈子端盘子?一辈子出卖劳力?」
威威开始不说话了,眼神又开始冷漠、木然,直直的瞪着我。久久,威威冒出一句话:「如果我十年不回家,你会怎么样?」
—节录自《孩子谢谢你—一个父亲的忏悔》

从小到大,威威受不了父亲只问成绩的高压统治,长年打骂羞辱,积怨日深,最后远走美国,断绝音讯。担任大学教授的父亲永远记得2007 年10 月,他收到儿子写给他的最后一封e-mail :

你总是说你多爱我
但在我印象中,我们一见面,你就会说,我为何不照你说的话做
还会说,你这样子未来会很糟糕很怎样………
我想到就恶心。真的,恶心
我想不透,一个人,可以在口口声声说爱一个人的同时
同时以毁灭他的信心、自尊、情感为乐
就像描写中国传统家庭的电影一样,父母总以对小孩的责罚来表示对小孩的爱
或许你觉得那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对,但你可否想过,在小孩心中是什么感觉?
………

总之我想说的是,我以后不想再跟你们连络了,永远不
我受不了那种摧残尊严的言词,即使我知道你们会养我
你说的话,你们说的话都让我心碎,最爱的人,伤我最深
与你们分开,物质上无法困难,
但是心灵上没有枷锁。」
………

你们以后不用再e-mail 或打电话给我了
钱也不用汇了。我会活得很好
希望你们也活得安好

这封绝交信,冷冷的停在电脑萤幕前,彷彿像一颗原子弹在耳朵旁炸开,孩子的父亲由震撼、流泪到深切自责,逐渐觉悟到自己的种种不是。

严长寿给家长的提醒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不断有人提出各项改革案,我曾与一些在教育现场想有作为的教育部官员、校长以及老师谈过,他们说出同样的心声:「我们正努力为孩子的未来做出改变!但若家长们的观念无法改变,一直停留在分数代表一切、唯有读书高的『士大夫』观念,那任何改变都抵抗不住来自家长的压力!」

我们今天讨论教育问题,不能只关注在孩子身上,容我说一句可能会冒犯的话,我觉得,家长本身首先就得重新从观念再教育。当我们不愿正视自己的问题,觉到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以及可以产生的影响力,事情便永远无法改变。家长们,何妨问问自己,是否也带有以下的盲点而不自知。

是否深怕孩子输在起跑点?
即使教改进行了许多年,对大多数家长来说,鼓励孩子读书、拼命挤进明星高中,然后考进国立大学,仍然是最让安心的一条道路。

这种教育体制,除了分数、名次,其余的天赋能力全都退居其次。台湾教育对于分数的执迷,已经到了疯狂的境地,所有关乎升学的重点科目,对于分数更是锱铢必较,太多家长每天斤斤计较班上名次、全校排名。因此,有些孩子不惜以作弊换得好的成绩,只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我们一切关乎教育原初理想,在分数面前都化为齑粉。

在学业上得不到肯定的学生,在现行体制下很容易被老师、被学校放弃,而被人放弃的孩子容易自暴自弃。其实,每个人的才智各有所长、开窍早晚有别、天赋各胜擅场,而天性不适合传统教育学习方式的孩子,便逐渐遭到边缘化,像瑕疵品一样报废。难怪有一年大学入学测验,一位考生在国文卷子上写着「我的人生在国中就已经失去」。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