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再崛起?
日本从泡沫经济崩溃之后,
许久没有找回「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
或许这次大地震,终于把今后的课题震出来,
可以期待日本缔造再一次的奇蹟!
日本文化观察家刘黎儿,
带你直击遭受震灾撞击的日本现场,
揭发深刻内幕,评析未来趋势,
让你获得另一种启发和省思!
311大地震,为日本震出多少课题与挑战?要靠何种底力和眼光复兴再起?
首相视察是核灾蔓延的元兇?核电厂用的是素人而非职人?核电的干净低成本只是假象?
低迷的日本景气,继土地神话崩盘、少子化经济冲击……能否在灾后化危机为转机?
面对不结婚、超长寿时代,如何避免成为孤立的「无缘族」,一个人好好活下去?
消费紧缩下,利用网路的物物交换生活,反而成为最佳环保术和节约术?
日本单身女人的可处分月收首度超越男人,该换男人找长期饭票了?
311的东日本震灾和核灾,震惊全球,也让长治久安的日本陷入空前危机。
震灾期间,日本国民沉着有序、互助坚强的表现,获得世人赞赏;
反观政府和核电经营者的失策慌乱,则成为重要的反面借镜;
福岛核灾的危险效应,更让全世界重新反思核电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究竟是什么样的民族性格、生活意识和文化底蕴,
塑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日本国民?
在重建的漫漫长路上,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
又将面对哪些早已存在、或即将发生的困难与考验?
旅居东京的刘黎儿,与日本全国共同度过了灾后的每一个瞬间,
她同时以观察者的理性思考和历经辐射威胁、计画停电的居民体验,
描绘出日本的现在进行式,并进一步发掘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面向,
呈现其互相牵动、影响的趋势演变,带你了解全方位的现代日本。
对于同样位处地震带,同样设有核电厂,同样面临少子化和高龄化冲击,
各项发展皆与日本极为近似的台湾而言,更有众多足堪参考与检讨之处。
作者简介
刘黎儿
基隆人,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研究所,一九八二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为《苹果日报》《今周刊》《新新闻周报》《La Vie》《君子》《瑞丽伊人风尚》等刊物专栏作家,书写对于日本都会情爱和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
【黎儿私着作】
《超越地震》《新种美女》《新美女主义》《新种男人》《东京爱物语》《男女不完美主义》《东京满喫俱乐部》《大噼腿》《大分手》《大不婚》《京都满喫俱乐部》《结了婚还想恋爱》《职场男女求生术》《日本现在进行式》(时报出版)
《东京.风情.男女》《东京.爱情.物语》《东京.迷丝.迷思—黎儿的日本情思》《好色时代—黎儿的慾望东京》《东京情色手册》《爱□□□》《黎儿流》《纯爱大吟酿》《醉心日记—幸福Cafe》《黎儿游—邂逅深层日本》《黎儿纯爱俱乐部—上班族优先入场》《女人25后》《换个姿势爱》《棋神物语》《女人30后》《大人味日本游》《裸》
【黎儿的男女不思议】部落格blog.xuite.net/lill88/lill
【序文】日本现在怎么了? 刘黎儿
PART1 震灾大效应
日本需要第三次奇蹟
大乱见真章
优质国民,劣质内阁——官民如何面对世纪大灾变?
职人精神战胜百年大难──各方敢死部队拚斗看不见的核灾敌人
这种时候只讲道理没用的
电视上看不到的灾情真相
日本很幸运,不是泛政治社会
震灾报导,好坏在哪里?
日本正经历空前未有的核灾──核电安全神话崩溃了
当潘朵拉的盒子打开之后------核电事故到底隐藏了什么?
日本还有多少危炉?
福岛核灾的污染有多严重?
没有核安这回事!──核电现场工头用余生吐出真相!
核电推进派的忏悔与警告
福岛核灾该赔多少钱?
日本是否可能走向非核之路?
因震灾而改变与抵死不变的人
复兴也需要文化、娱乐观点
日本复兴路遥遥──菅直人内阁和民间企业温差过大
福岛核灾何时可以收拾完毕?——透明的恐怖感弥漫地震大国日本
PART2政经检测仪
日本的景气到底如何?
第二就业冰河期有多冰冷?──日本就业活动最前线残酷物语
日本土地神话崩盘了
如果日本人口减半……──少子化社会带来的经济冲击
日本报业的挣扎------无纸新闻媒体有多少未来?
出版大崩溃真的来了?------iPad是福音,还是致命一击?
中国大举出手买日本!──没脸的世界工厂开始买脸了
日本政界的世袭遏止得了吗?
日本名嘴的德行
来自地方的大反叛──地方选举拒绝只有两大党的选择
日本都道府县大评分(上)
日本都道府县大评分(下)
PART3社会潜望镜
日本人的爱社神话崩溃了
昔日高收入三师,行情大暴跌
人生重新开机时候到了
当代魅力偶像,从历史里找
不想长大的年轻人
爸妈永远不了解我──代沟越来越深的时代!
四十而不立的人越来越多了──日本社会幼稚化加速进行
日本即将迈向「无缘社会」
超长寿时代来临,却有人不想活太久
人生百岁时代,你能一个人活下去吗?
PART4生活风向球
日本人的金钱观念真奇怪
关于世间最重要的「钱」事
物物交换生活,没钱也过得很好
下流肥的时代来了──消极、低调的下流才会肥
女人为了「年龄不详」,不在乎花多少钱
日本品牌大考验
日本人的胃袋变大了------大碗的才过瘾、才赚钱
复刻版的流行方兴未艾
谁能抵抗归零的魅力?
PART5两性次文化
难解新种男女大增殖
男人也讲求美形的时代
追求坚强与包容的森林女孩
不论工作或女人,最后五分钟定江山
该男人找长期饭票了
跟跨性别大姊头学处世术
不知道为什么要结婚?
中年夫妻的寝室学
简讯离婚正流行
自序
日本现在怎么了?
堪称历史性大灾难的东日本震灾发生后,
尤其福岛核灾显然几十年内无法平息,日本彷彿再度经历了一次败战。
这是日本在历史上,最受到世界瞩目、关注的时期,
也是日本表现的机会,千万要好好把握才是!
-刘黎儿
常有台湾的朋友见面都会问我:「日本现在怎么了?」以前这句话是在问:「日本景气到底如何?」或是「日本社会最近是否有新的变化?」「日本最新流行趋势是什么?」但在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堪称历史性大灾难的东日本大震灾发生之后,尤其是福岛核灾显然没有几十年无法平息,日本彷彿再度经历了一次败战,这样的日本将如何重新站起来,世人非常关心,日本本身也成为世界的聚焦点,身为观察者以及居民的我,当然更无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我在日本的时间已经超过我人生的一半,而且我在这里成家、生育儿女,日本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虽然台湾如果和日本赛球等,我当然还是毫不犹豫地为台湾加油,但这次震灾真让我为日本心疼不已。尤其东北地区和京都是我在日本最爱的地区,纯朴木讷的东北人,也是让我最先把家建在贴近东北的那须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年,我从那须出发,越过白河,在东北几县徘徊,踏寻俳人松尾芭蕉的足迹,但许多地区现在已面目全非,天灾让人重新体悟自然的威力无限,不容轻视。
从这次震灾就知道,世界各国的人们都还满爱日本的,诚心为日本祈祷,这是日本人长年努力所博得的人气,即使经济不景气,也无碍世人喜欢日本人创造的各种洗练、多元的软体、文化。也因为如此,我对于日本政治领导人无能无策而让核灾扩大,给世界添麻烦,让日本人的得分一下被扣掉许多而焦虑,很担心因为辐射污染问题,让日本人逐渐从受害者成为加害者,这并非日本人或爱日本的人所乐见的。除了其他国家如德国等,日本人本身也因为这次核灾而重新引发对核电的省思,像四月十日统一地方选以超高票当选神奈川知事的黑岩祐治,选后第一声便是要用太阳能来「脱核电」,以免除生命的基本不安,挨过原子弹的日本人,当然不想让自己或邻国尝到辐射污染。
日本今后会如何?核灾没收拾告一段落,许多状况无法论断。日本的形象、信用、技术力等,都将因核灾处理过程以及短、中期的结果,而有很大不同。我在接受日本媒体访问时,也不断提醒日本人:「这是日本在历史上最受到世界瞩目、关注的时期,也是日本表现的机会,千万要好好把握才是!」当然,日本社会的底力很强,日本人的勤勉、忍耐、有条不紊及宽容、不抱怨等优异特质,世人有目共睹,此项日本的原动力依然存在;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日本人其实太容忍了,稍微强烈主张一点也不错。
日本算是对地震、海啸防范最周全、先进的国家,但依然无法克服如此天灾,只好对天嗟叹;人灾的话则更是理不尽、不可理,太辛酸了。福岛核灾虽然最初是地震、海啸所引起,但灾情扩大后,杀伤力已经不输给震灾、海啸本身。虽然海啸致死人数等较多,但人们还能回去重建家园,东北震灾灾区过了一个月后已经开始朝复兴、复旧前进;但核灾灾民的时光却因此停止了,完全失去了回家的机会。核灾至今还没脱险,或许半径三十公里、甚至五十公里圈内的居民都永远无法回家,饱受辐射污染的土壤可能永久无法复原,附近的海洋也将因此有一段时间无法出渔等,核灾等于把日本地图削掉了一大块。虽然核灾也给两百五十公里外的东京带来不安,但比起福岛人而言,实在不算什么,许多福岛人说:「把核电搬给东京!因为电都是东京人在用的!」那样的心情是很可以理解的。三月十五日,东京也测到相当浓度的辐射污染,翌日我曾疏散到关西几天,当时担心或许会更加恶化,多少觉悟会失去至今奋斗半生所得来的身外之物,尝到过了今天却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不安感,神经超粗的我居然至今无法自然醒,因此更能体会福岛人的感受。
我自己是个不断犯错的煳涂虫,从核灾发生之后,发现假定应该完美无缺的核电系统毛病多多,也有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出现,才一个多月就听搞核电或监督核电的人说了四、五十次「想定外(预料外)」,更了解这种假定不会出错的设计思想原本就是错误的。谁都会犯错,要建立绝对不能发生错误的系统,本身就是很自大、荒谬的想法,就算在实验室里都不大可能,要建立在变化多端的大自然、人间社会里,更是不可能。而且至今人类尚未替用过的核废料、辐射污染垃圾找到安息的方法,没有加上这棘手的善后部分,核电成本的计算等于是少了一个零以上的幌子,一点也不便宜;而且四处留下有「脏炸弹」之称的核废料给自己或子孙,一点也不干净。
人无法继续怠惰下去,我也跟许多东京人或日本人一样,认为今后应该尽量省电,採用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新方式如LED、太阳能板、冷热双效系统等来快活、舒适地省电,而且精用高级聪明的电力,不要让电力去做没效率的粗活,电力总消费量自然减少也减碳,不需要拚着生命危险来发电,才有真的安心、安全与干净。
收到《日本现在进行式》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看看就好”的心态。我自认为对日本的了解算是比较零散的,更多的是从影视作品和一些新闻报道中获取的零星信息。然而,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风格,她非常善于从独特的视角去切入,展现日本社会的多样性。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日常生活的描绘,充满了生活气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够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化肌理。我喜欢她对于一些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现象的探讨,那种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张力,让整个社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我感觉到,这本书并不试图去给日本下定义,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展现它正在发生的一切。作者的语言非常精炼,却又充满了画面感,我仿佛能够置身于书中的场景之中,去感受那里的人文气息。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真诚”,它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过度美化,而是用一种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去描绘一个真实的日本。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日本现在进行式》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常常觉得,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像日本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用一本书去概括,似乎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却让我对这种看法有所改观。我喜欢作者的叙事角度,她没有试图去描绘一个宏大的全景图,而是聚焦于一些生活化的场景和人物。我感觉,这更像是一种“碎片化”的记录,每一个片段都像是一个独立的胶卷,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却能够拼凑出一个更加立体和生动的日本。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那些细微的眼神交流,那些不经意的举动,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日式情感。我仿佛能够看到,在现代化的都市背后,依然存在着那些传承下来的温情和羁绊。而且,作者的文字功底也非常扎实,她能够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呈现出来。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她不经意间提起的一些小故事,却能够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它不会告诉你一切,而是留给你去想象的空间,让你自己去品味和体会。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发现。而《日本现在进行式》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探索的渴望。我不是一个对日本有过深入研究的人,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印象和好奇。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日本。我喜欢作者的观察视角,她似乎总能抓住那些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细节。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新兴的社会现象的描绘,既有敏锐的洞察力,又不失幽默感。我尤其喜欢她对一些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刻画,那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的状态,那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都让我感同身受。我感觉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日本,更是关于当下这个时代下,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状态。作者的叙事方式也非常灵活,有时候像是新闻报道,有时候又像是散文随笔,这种多变的风格,让阅读过程充满新鲜感。我发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出的那种“进行时”的生命力,那种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能量,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对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它如何在新旧之间找到平衡点感到好奇。这本书的名字《日本现在进行式》,恰好点燃了我内心的这份求知欲。我并没有期待它会像学术论文一样严谨,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种直观的感受,了解这个国家在当下的状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中的那种人文关怀,她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试图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挖掘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社会现象。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探讨,虽然点到即止,但却很有深度,能够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比如,在描述某一个社区的时候,作者不仅仅展现了它的繁华,也隐约透露出一些可能存在的隐忧,这种真实感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喜欢这种“见微知著”的叙事方式,通过一个小的切入点,去折射整个社会的复杂性。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时而跳跃,时而沉静,像是一首精心谱写的乐章,起伏跌宕,引人入胜。我感觉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日本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书,它提醒我们,任何一个社会,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都在经历着属于自己的“现在进行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挺吸引人的,《日本现在进行式》。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非常随机的心态,并没有对它有过特别的期待。可能是最近比较迷恋东亚文化的各种细节,偶然在书店的架子上瞥见了它,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某种时代的质感,于是就鬼使神差地把它带回了家。刚翻开第一页,就被一种扑面而来的、仿佛置身于东京街头巷尾的氛围所感染。文字的编排方式很巧妙,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就像是邻家朋友在跟你分享他最近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一些日常细节的捕捉,比如街边小店里飘出的食物香气,或者是在拥挤的电车里人们之间微妙的互动。这些细枝末节,往往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也最能展现一个地方真实的生活脉搏。我发现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能够将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和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跟着书中人在体验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感受着那份独特的文化张力。那种感觉,就像是透过一扇窗户,窥探着一个充满活力却又内敛含蓄的世界,让人忍不住想要进一步去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