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荣获坎城大奖,却成为一部禁片。本书为中国、日本、法国关于着名影人姜文及其电影《鬼子来了》的评论,评论者从多种层面和多个维度探讨了这部影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揭示了这部获得坎城大奖的影片在中国遭到禁映的制度性原因。
作者简介
启之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着有《内蒙文革实录:「民族分裂」与「挖肃」运动》(香港、天行健出版有限公司)、《毛泽东时代的人民电影》(台湾,秀威)、《中西风马牛》(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等书。译有《香港沦陷与加拿大战俘》(北京,民族出版社)等。
前言 电影审查制度应该废止 / 李锐
第一辑 姜文知法犯法 奖大?法大?──谈姜文的知法犯法 / 丁兆江
【附一】关于《鬼子来了》的审查意见及审委会名单 也谈姜文的知法犯法 / ─兼谈「题材决定」论 / 梁幼志
【附二】电影的审查与监督:1949-1966 / 吴迪
为了民族的尊严─姜文,请不要往酒里撒尿 / (美)赵健
为姜文的「三大错误」一辩 / 启之
【附三】影史启示录─「歌颂」与「暴露」简史 / 吴迪
第二辑 中国评论 游走于真实与戏说之间的《鬼子来了》 / 萧雪慧
「我」是谁─《鬼子来了》的寓意核心 / 张远山
乡土情景中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 张鸣
被殖民者的谵妄和绝望 / 徐葆耕
我能说什么呢? / 钱理群
「羊性」、「狼性」与心中的「鬼子」 ─我看《鬼子来了》 / 傅国涌
另类的《鬼子来了》 / 陈墨
在中国拍电影太难了 / 穆汀
对《鬼子来了》的一种理解 / 杨新敏
冷不防的「鬼子」 / 周涛
由《鬼子来了》说开去 / 向宏
《鬼子来了》及其国家意识 / 苏岳鲁
从《鬼子来了》到《让子弹飞》─姜文的姿态 / 乌扎拉.迪
第三辑 日本评论
日本人写不出来的日本人 / 佐藤忠男
战争的无常 / 村山匡一郎
中国农民与日本兵的奇妙交流 / 滨本良一
加害者也是被害者 / 川本三郎
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之间没有友情 / 新藤纯子
「遗憾的过去」不可割断 / 观众评论
我跪拜于这部电影之前 / 观众评论
有争议的作品才是名作 / 观众评论
从村宴到屠杀─战争的疯狂 / 观众评论
里程碑式的作品 / 观众评论
作为日本人,我感到痛苦和羞愧 / 观众评论
「鬼子」意味着什么? / 观众评论
民族间能否相互理解 / 观众评论
极限摄影的放大─香川照之主演的《鬼子来了》 / 观众评论
获《电影旬报》十佳
【附】《每日新闻》宣传词
第四辑 坎城影评
霸气与绝技 / (法)奥利维尔.德.布伦(Olivier Bruvn)
封面人物姜文 / (法)菲利普.皮亚佐(Philippe Piazzo)
为一把带壳的稻谷 / (法)帕斯卡.梅里吉奥(Pascal Merigeau)
第五辑 日本人演鬼子
《中国魅影.〈鬼子来了〉拍摄日记》 / 香川照之
安全归来的奇蹟,地狱般的中国之行 ─评《中国魅影.〈鬼子来了〉拍摄日记》 / 川本三郎
麻袋里的对话:日本人与中国人 香川照之採访录 / 钱有珏编译
第六辑 姜文访谈 历史.电影.个人 / 余韶文
这部电影是我的「前世今生」 / 姜文
美国的坏人都在电影里─姜文上海讲演录(节选)
《鬼子来了》获奖情况 无题四则(代跋)
后记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不只是一本关于电影的传记,更像是姜文这个人生命历程的一幅浓缩画卷,而且是用一种极其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初翻这本书,我有点被它繁复的章节和大量的细节所震撼,仿佛一脚踏进了他那复杂而又迷人的世界。书里对姜文早期经历的描写,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成长的点滴,都让我对这位导演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过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后来的创作方向和艺术风格,而这本书似乎就扮演着解密者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在试图捕捉那些塑造了姜文性格和艺术取向的“前世”印记。而到了“今生”,也就是他作为导演,尤其是《鬼子来了》这部作品问世后的影响力,更是书中着重描绘的部分。我对于这种“前世今生”的叙事结构非常着迷,它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如何将过往的经历转化为艺术能量,最终呈现出那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书中的许多段落,都充满了对电影艺术的深刻见解,对于一些经典片段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我甚至觉得,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在了解姜文,更是在重新审视和理解电影本身。
评分老实说,我对姜文这位导演,一直抱有一种既敬佩又好奇的态度。他的电影,总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而《鬼子来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种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表达,让我至今难忘。这本书《姜文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艺术家的绝佳机会。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讲述姜文的导演生涯,更是试图去挖掘他过往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是如何影响他最终走向艺术巅峰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他“前世”的足迹,那些早期的成长环境,所接触的文化,以及这些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最终如何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显现出来。而“今生”,尤其是《鬼子来了》的诞生过程,则是我最关注的部分。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简单地介绍电影,而是深入剖析了电影背后的创作理念,以及姜文在那个特殊时期,如何用他的电影语言去表达他对历史和人性的理解。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姜文能够拍出如此具有冲击力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解答我的许多疑问。
评分一直以来,姜文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总带着一股子神秘又霸气的气质,尤其是在听到《鬼子来了》这部电影时。这本书的出现,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位导演,他那“前世今生”的故事,以及他作品背后那股不羁的力量。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书时,并没有立刻投入阅读,我承认,对于“鬼子来了”这个标题,我多少还是有点犹豫的,毕竟那个年代的历史伤痛,至今仍旧萦绕在我们心中。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被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住时,我便知道,这趟阅读之旅不会让我失望。书中不仅仅是记录他的导演生涯,更是透过他对电影的理解,来解读他的人生哲学,他的成长环境,甚至是他的灵魂深处。台湾的成长环境,多少与大陆有所不同,但姜文身上那种敢于挑战、敢于发声的精神,却是跨越海峡,能够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他对于影像的掌控力,对于剧本的打磨,都充满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这本书试图去剥离这些表象,去探寻他内心深处的驱动力。这种探究,与其说是在了解一位电影人,不如说是在理解一种艺术的态度,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更多关于他拍摄《鬼子来了》时的幕后故事,毕竟那是一部如此具有争议性又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它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认为姜文是个非常“硬核”的导演,他的电影充满了力量感和一种不容置疑的个人风格。《姜文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对这种“硬核”风格的深度解析。它没有用那种流于表面的赞美,而是试图深入挖掘姜文的创作脉络,以及他为何能够拍出《鬼子来了》这样一部作品。书中对历史背景的梳理,对电影拍摄过程的细节披露,都显得非常详实,让我感觉像是身临其境,看到了那个时代,也看到了姜文是如何在那个时代里,用他的电影语言表达他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关于反思战争,更是一种对人性、对生命、对荒诞的深刻叩问。姜文身上那种不屈不挠、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通过这本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一直觉得,真正的艺术家,都应该像姜文这样,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棱角。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理解这位导演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他的“前世”是如何铺垫了他的“今生”,而《鬼子来了》又是他“今生”中一个怎样耀眼的存在。
评分拿到《姜文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这终于有人把姜文这个人,以及他那部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给好好地讲清楚了。毕竟,姜文的电影,尤其是《鬼子来了》,在我看来,是那种需要反复品味,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你会越来越体会到其深度的作品。书里对于姜文的“前世”的挖掘,我非常感兴趣,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早期的经历,对他的思想和艺术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本书仿佛为我揭示了这些“前世”的密码,让我看到了他如何从一个年轻的演员,蜕变成一个充满个性的导演。而谈到“今生”,特别是《鬼子来了》,我感觉书里对这部电影的剖析,是这本书的核心。它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分析了电影的拍摄手法,人物的塑造,以及电影所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我一直认为,《鬼子来了》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它那种黑色幽默背后隐藏的沉重,以及它对人性的极致展现。这本书很巧妙地将姜文的个人成长和他的代表作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整体。我希望书中能有更多的关于电影拍摄时的细节,以及姜文是如何构思出那些令人难忘的场景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