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37年日本侵略军佔领上海,中国共产党留沪的部分戏剧人时人称为「孤岛」的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继续开展抗战戏剧运动,史称孤岛戏剧运动,主要由于伶负责。当年年底,于伶和阿英、李伯龙等,组织成立了青鸟剧社,揭开了孤岛剧运的序幕。1938年7月,于伶等又以中法联谊会名义在法租界另组上海剧艺社。它的成立标志着孤岛戏剧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上海剧艺社是孤岛剧运的骨干力量,它的演出称大剧场活动,从1938年秋至1941年底,除演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夜上海》、《花溅泪》等剧目外,还演出了几十出寓有抗敌意义的外国剧和历史剧,激励「孤岛」人民在艰难的条件下保持民族气节。保持民族气节。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佔领租借……

  洪谟、胡导、乔奇、黄宗江、黄宗英、白穆、林彬、吴崇文、王祺、韦伟、顾也鲁、舒适、凤凰、狄梵等十四位话剧人回忆在上海沦陷区话剧舞台的日子。

作者简介

邵迎建

  旅日二十余年,涉足上海沦陷区文学二十余载,从张爱玲到话剧,研究者邵迎建发现,张爱玲只是一棵树、她背后有着一片森林,沦陷区不仅有黑白二色之分,还有着一片赤橙黄绿青蓝紫光怪陆离的「新世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访胡导
2访洪谟
3访乔奇
4访宗英
5访白穆
6访吴崇文.林彬
7访王祺
8访宗江
9访韦伟
10访顾也鲁
11访凤凰.舒适
12访狄梵

图书序言

时间:2005年8月19日
地点:上海龙华路胡导宅

邵迎建(简称邵)
胡导(以下简称胡)

邵: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情况。我现在正在做一个研究,叫「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以话剧和电影为中心」,先做话剧,电影准备放在后一步。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呢?我一开始是研究张爱玲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张爱玲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她背后有着一大片文化背景,有很多电影和话剧。我还发现要研究沦陷区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孤岛,因为它整个是一片。为什么先做沦陷区呢?因为这一块完全是空白。而孤岛还有很多人做过,也就是说资料要容易找一点吧。

胡:孤岛和沦陷区是联系起来的,我觉得沦陷区话剧的繁荣跟孤岛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没有上海剧艺社在孤岛的繁荣,没有孤岛的上海剧艺社培养出了那么多演员,就不会有沦陷区时的话剧的繁荣。像苦干就是上海剧艺社出来的,佐临先生是上海剧艺社的导演,吴仞之先生也是导演。他们出来成立了苦干的前生――上海职业剧团。他们是在沦陷以前从上海剧艺社分化出来的一批,这事儿你知道吗?

邵:知道。1941年秋天,他们拉出来成立了「上职」。

胡:到现在为止,这个事儿还是一个公案,看法还有所不同。

邵:有个说法是他们不满剧团的非职业性质。

胡:对,但是上海剧艺社已经是职业的了,要不是职业的话,培养不出那么多人来。剧艺社在1939年初秋开始了职业演出,成立在1938年,1938年到1939年基本上是业余性的。大概是1939年夏天在上海璇宫剧场职业演出了一个时期,1940年初改到了辣斐花园剧场演出。

剧艺社之所以能在上海演出那么长时期,是因为在法租界找到了很多上层人士的社会关系。找到中法联谊社,等于找到了一个护身符。剧艺社一直用的中法联谊社的一个机构的名义。当时于伶先生领导上海剧艺社,他是中共地下党专门搞戏剧活动的一个负责同志。上海剧艺社是他一手操办起来的,他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团结了一批戏剧家。比如说顾仲彝先生,李健吾先生,很有名的戏剧家。李健吾先生的剧本写得很有特色,他的剧本实际上不是改编,他是法国文学家,他法文非常好,他翻译了很多东西,《莫里哀全集》是他翻的。好在什么地方呢?他把法国的戏译过来,改成中国剧之后,像《金小玉》,台词都不是法国化的台词,都是中国式的。他改编的戏的人物,都是道道地地的中国人,中国人物,中国性格,中国语言。李健吾先生在沦陷时期,改编了很多剧本,作了很大的贡献。上海剧艺社时期,于伶先生还团结了很多戏剧家,还有实业家,比如李伯龙先生你知道吗?后来李伯龙组织同茂剧社,李健吾同志也参加了。上海剧艺社联系了团结了好多戏剧家,应用了上层社会租界的影响,在法租界、在社会上站住脚了。从1939年秋天演了三个月就换到辣斐剧场,辣斐剧场一直演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那时于伶已被日本特务注意,所以他离开上海了。上海剧艺社是地下党领导,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所以当时没法存在下去。因为日本人佔领租界一定要抓人的,马上要抓人的,剧团马上就得解散,包括佐临先生成立的上海职业剧团,。也同时马上解散了,自己宣佈解散的。以后就转入到沦陷时期的商业化话剧阶段。

邵:您认为沦陷时期可以用商业化这一句话来概括吗?

胡:我觉得沦陷时期主要是商业话剧,商业化了。纯粹的……也许那时候还不完全是商业化,还带有运动化的性质吧。

邵:对吧,我认为也是有运动化的性质……

胡:有话剧运动的性质。话剧运动公开的时候是用话剧运动的形式,但沦陷以后就不能用话剧运动的名字,那时候不能用同仁剧团的名字,那基本上就是老板制。

邵:就是说孤岛时期还是以同仁的名义,但到了沦陷区,一定要用老板,就是后面资助的这个老板,比如说荣伟公司。

胡:对对。荣伟公司老板是黄金荣的儿子黄伟,他组织公司,完全是商业性质的。黄金荣不会搞话剧运动的,他们都是做商业的。沦陷区的很大的特征就是商业性剧团。

邵:就是说在组织上和名义上。

胡:商业性剧团,组织上一定是老板制,名义上一定是商业性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