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集中、抽象违宪审查的起源、发展与成功条件
一、前 言/3
二、集中、抽象违宪审查制度之产生/4
三、二次战后的西欧(德、奥、义、西):
集中、抽象审查模型的第一波浪潮/8
四、集中、抽象审查制度的可能隐忧/12
五、西欧宪法法院如何成功?/15
六、1989年后的东欧:集中、抽象审查模型的第二波浪潮/19
七、东欧后共产国家宪法法院的不同发展与原因/22
八、结 语/37
违宪审查程序之事实调查
一、前 言/43
二、违宪审查与个案事实之调查/44
三、违宪审查与立法事实之调查/48
四、代结语/74
比例原则与法规违宪审查
一、前 言/77
二、国内学说/77
三、大法官相关解释/82
四、几点看法/88
五、结 语/93
Taiwanesische Verfassungsrechtswissenschaft als Arena
der deutschen und amerikanischen Verfassungsrechtslehre
──Dargestellt am Beispiel der Interpretation des
taiwanesischen Verhaltnismabigkeitsprinzips
(作为德、美两国宪法理论竞技场之台湾宪法学
──以比例原则之解释为例)
Ⅰ. Vorwort/97
Ⅱ. Verhaltnismabigkeitsprinzip nach Ansicht der
taiwanesischen Verfassungsrechtler/99
Ⅲ. Verhaltnismabigkeitsprinzip nach Ansicht der
Hohen Richter/102
Ⅳ. Einige kritische Bemerkungen/111
Ⅴ. Schlubwort/115
(附中文摘要)/117
比例原则之操作试论
一、概 说/121
二、大法官见解/121
三、德国模型/122
四、美国模型/137
五、结 语/139
从大法官解释看平等原则与违宪审查
一、前 言/143
二、大法官关于平等审查的重要解释/145
三、几个重要问题的检讨/163
四、平等审查模式的建构──代结论/190
谈言论自由的几个问题
一、前 言/195
二、言论自由的保护范围/195
三、对言论自由的限制/205
四、限制之合宪性审查的问题/206
五、结 语/225
大法官释字第四六二号解释评析
一、有关教评会评审的定性部分/229
二、有关教评会评审标准与程序部分/232
三、结 语/239
基本权程序保障功能的最新发展
──大法官释字第四八八号解释评析
一、案例事实/247
二、解释要旨/248
三、评 析/249
四、结 语/259
Die Idee der Gewaltenteilung in China
──Unter besonderer Berucksichtigung der Lehre von
Dr. Sun Yat-sen(中国的权力分立理念──以
孙文学说为中心)
Ⅰ. Einleitung/267
Ⅱ. Die Lehre der Gewaltenteilung von Dr. Sun
Yat-sen/269
Ⅲ. Modifizierte Rezeption der Lehre von Dr. Sun
Yat-sen in der Verfassung der Republik China/276
Ⅳ. Einige kritische Bemerkungen/281
Ⅴ. Schlu wort/287
(附中文摘要)/289
权力分立与机关忠诚──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判为中心
一、前 言/293
二、权力分立/295
三、机关忠诚/320
四、结 语/338
宪法违宪乎?──评释字第四九九号解释
一、案例事实/343
二、解释要旨与争点/343
三、评 析/346
四、结 语/366
迎接立法国的到来?!──评释字第五二○号解释
一、射程与基调/385
二、创造新的游戏规则,并使其溯及既往/387
三、创造立法国,使行政、立法两权严重失衡/391
四、有待进一步釐清的问题/397
五、结 语/399
从九二一震灾看紧急命令相关问题
一、紧急命令的制度功能/411
二、因应九二一震灾,是否有发布紧急命令之必要?/412
三、紧急命令权限的归属/413
四、立法院对紧急命令的追认/414
五、紧急命令的法位阶与界限/416
六、订定执行要点或另颁补充性紧急命令?/417
七、执行要点是否须送立法院审查?
立法院如何处理?/419
八、立法院可否制定与紧急命令牴触的特别法?/420
九、立法院可否亡羊补牢,制定紧急命令法?/421
十、紧急命令与执行要点是否具有可司法性?/422
十一、结 语/423
论行政任务的民营化
一、前 言/427
二、民营化的概念/427
三、民营化的类型/431
四、民营化在宪法上的容许性/439
五、民营化与法律保留/443
六、民营化的决定方式与选定相对人的程序/447
七、「后民营化」的国家管制义务与赔偿责任/454
八、结 语/458
国家机关的法人化──行政组织再造的另一选择途径
一、前 言/463
二、为何要法人化?/465
三、法人化与法律保留/470
四、特殊法人的定性/474
五、特殊法人的任务/477
六、特殊法人的配备/479
七、国家对特殊法人的业务监督/482
八、特殊法人的救济权?/485
九、特殊法人与人民的关系/486
十、结 语/487
再论机关的法人化
一、前 言/491
二、行政法人的建置理念/492
三、行政法人的设置与法律保留/498
四、行政法人的任务/500
五、行政法人是否不区分类型?/505
六、对行政法人之监督/507
七、结 语/512
索 引/515
序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有关宪法论文十余篇。大致可分为违宪审查、基本权利、权力分立与行政革新等四类。第一、二篇是较新的文章,属违宪审查类,可说是作者新近从事实务工作累积的初步心得,期盼能因此有助于违宪审查论证品质的提升,并经由所提若干建议,为身处蓝、绿激烈对抗中的释宪机关寻求生路。第三至第七篇属基本权类,讨论比例原则、平等原则、言论自由与正当程序等基本权重要议题,德国法与美国法处理这些议题的手法有极大差异,本土观点则持续在形成中,作者对此议题之探讨或未能圆满兼顾不同论点,但提供解决问题之参考,或仍有可观之处。第八至第十二篇是权力分立类,政治部门相互间产生权限争议,原乃双元民主之常,分裂政府只是致使争端愈趋激烈的触媒,司法部门如何解决纷争,又不至于因此碰触红线,陷入政争,永远是宪法学的棘手问题,本文蒐集的几篇文章,虽是作者一己观察,然对问题之釐清与研究之深化,或亦能提供些许助益。最后三篇则属政府再造脉络下的行政革新类,虽属行政制度的变革,于宪法却有密切关系,故亦一併纳入本书,以记述行政制度变革涉及的宪法界限。
本书之问世,张桂芳小姐功不可没,元照出版公司诸位同仁精心编辑,也都是不可缺的幕后功臣,均谨此致上作者无尽谢意。作者能力有限,本书内容有疏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各方贤达不吝赐正。
许宗力 2006年10月
《法与国家权力(二)》这个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政治哲学和法律理论的兴趣。在台湾,我们对于民主自由的珍视,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国家权力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的警惕,以及对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制衡这些权力的信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更深入的视角,来理解“法”和“国家权力”这两个概念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会特别关注作者对于“国家权力”的定义,它是否包含了政府的各个分支,还是更侧重于某个特定层面的权力?而“法”又会以何种形式出现,是宪法原则,是法律学说,还是具体的司法判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一个国家机器的运转中,法律是如何被用来授予权力、限制权力,并且最终保障公民权利的。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现,对于任何一个关心社会治理、渴望理解国家机器运作方式的台湾读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引人注目,沉稳的色调搭配着一股哲学思辨的字体,让我一眼就感受到了其内容的厚重感。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阅读,但从书名《法与国家权力(二)》的标题来看,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揭示法律在建构和约束国家权力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在台湾,我们对于民主制度的珍视,以及对权力如何被正当化、如何被制衡有着持续的关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这些重要议题的绝佳平台。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国家权力”这个概念,是侧重于其合法性来源、运行机制,还是其潜在的扩张与滥用风险?而“法”的部分,又会是如何的具象化,是探讨宪法原则,还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我作为读者最期待看到的。同时,这本书的“二”也暗示着它可能是一个系列中的一部分,这让我对第一部的精彩程度充满好奇,也对后续的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台湾民主发展的脉络,以及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法律如何发挥其稳定器和守护者的作用。
评分读到《法与国家权力(二)》这个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法治国家的核心理念,以及权力与法律之间那缠绕不清、却又相辅相成的关系。身为一个对社会运作机制充满好奇的台湾读者,我一直认为理解国家权力的边界与法律的约束是认识现代社会运作的关键。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国家权力”这个词,让我联想到许多在台湾社会中经常被讨论的议题,例如政府的执法权、司法独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权力过度集中而损害人民的基本权利。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国家权力”的,是从宏观的政治学理论出发,还是从微观的法律实践入手?而“法”的部分,又会如何与国家权力进行互动?是强调法律作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还是将其视为限制和监督国家权力的工具?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深刻的理论阐释,帮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更好地理解,在民主的框架下,法律如何确保国家权力能够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反过来。
评分《法与国家权力(二)》这个书名,单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就足以引发我强烈的求知欲。在台湾,我们经历过威权统治的时期,深刻体会到不受约束的国家权力可能带来的压迫。因此,对于法律如何成为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基石,以及如何有效地限制权力,我们有着特别敏锐的感受。这本书,恰好触及了这个核心议题。我非常好奇作者在探讨“国家权力”时,会着重于哪些面向?是国家机器的运作,还是执政者的行为?而“法”的部分,又会是如何被理解的?是抽象的法治精神,还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我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两者连接起来,去解释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启发,让我更深入地思考,在现代社会,法律与国家权力是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作为公民,又该如何去理解和参与这个过程。
评分这本书名《法与国家权力(二)》的吸引力,在于它点出了一个永恒的议题:权力的界限与法律的保障。身在台湾,我们对于国家权力的运行有着非常实际的感受,也深知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方面的重要性。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深入探讨国家权力是如何被法律所塑造、所规范,又或者,法律本身又是如何受到国家权力影响的。特别“二”这个字,让我联想到这可能是一个系列作品,或者是在探讨两个相互关联却又有所区别的面向。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构建他的论证,是侧重于理论框架的建立,还是具体的案例分析?是在分析国家权力合法性来源时,强调契约精神,还是社会达人论?而法律又会如何被呈现,是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还是政治妥协的产物?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国家权力这张大网中,法律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自由与权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