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分为消保法之商品责任、医疗行为与消保法之服务责任、中国民法草案之产品责任、定型化契约等部份。
本书所有论述着重法理分析与方法运用,关于台湾法部份之论文并皆以最高法院裁判为探讨对象,借以彰显理论与实务沟通之重要性。
谨以本书献给所有曾经受害的消费者,并希望本书对于建立公平、优良、安全的消费环境可以略尽棉薄之力。
.消保法商品责任之消费者与第三人∕1
壹、前 言/3
贰、「消费者」与「第三人」有无区别实益?/4
参、「消费者」之意义/7
一、法院裁判/8
二、实务关于「消费」之见解/26
三、人身损害之「消费者」/28
四、财产损害之「消费者」/34
肆、「第三人」之意义/37
一、学说见解/37
二、法院裁判/38
三、本文见解/40
伍、结 论/42
.消保法商品责任上「消费」之意义-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台上字第二0二一号高週波 PVC 塑胶熔接机判决之研究/43
壹、案例事实/45
贰、争点及判决/46
一、两造争议所在/46
二、历审判决内容/46
三、历审判决要旨及本案关键问题/48
参、「消费」在消保法上之意义/49
一、问题说明/49
二、实务见解/52
肆、本文见解/55
一、人身损害与消保法之「消费」/55
二、财产损害与消保法之「消费」/59
伍、结 论/60
.消保法商品责任之保护主体与保护客体-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台上字第二三五六号电话语音信箱系统被第三人盗打国际电话案/61
壹、事实摘要/63
贰、争 点/63
参、评 析/64
一、法条适用问题/64
二、系争商品之说明上缺陷/64
三、本案之因果关系争议/65
四、甲公司是否为消费者?/66
五、电话费损失之赔偿适格-纯粹经济上损失与商品责
任/67
六、结 论/68
.公立医院之医疗行为与消保法之适用-公、私立医院之差别待遇?-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台上字第一四八六号判决之商榷/69
壹、事实摘要/71
贰、法院见解/71
参、评 析/71
一、消保法之当事人/71
二、企业经营者之「营业」/72
三、「营利」与消保法之适用问题/73
四、全民健保法、医疗法及民法下之公立医院与私立医
院/75
肆、结 论/76
.中国民法草案产品责任规定之研究/77
壹、前 言/79
贰、赔偿义务人及归责事由/79
一、生产者的赔偿责任/80
二、销售者的赔偿责任/86
三、其他责任主体/90
参、生产者与销售者的连带责任/93
一、草案条文/93
二、分析检讨/94
肆、损害赔偿范围/99
一、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害/99
二、缺陷产品本身之损害/100
伍、惩罚性赔偿金/102
一、比较法制/102
二、本草案规定/103
陆、结 论/104
.定型化契约条款效力之规范-最高法院九十年台上字第二0一一号、九十一年台上字第二二二0号、九十二年台上字第三九号判决之商榷/107
壹、消保法与民法之定型化契约条款及定型化契约/109
贰、定型化契约条款争议之处理程序/111
参、定型化契约条款无效之事由/114
一、违反特别规定/114
二、违反强制规定/116
三、违反概括规定(诚信原则)/121
肆、诚实信用原则与定型化契约条款之效力/122
一、理论说明与比较法情形/122
二、最高法院判决/125
三、违反诚实信用之定型化契约条款应为无效之法理/131
四、最高法院判决之商榷/138
伍、结 论/141
.最高法院与定型化契约法之发展-民法第二四七条之一裁判之研究/143
壹、前 言/145
一、定型化契约法发展概况/145
二、本文研究范围/149
贰、民法第二四七条之一之适用范围-本条规定与消保法规定适用上之区分/149
一、时的适用范围/150
二、人的适用范围-消费性定型化契约与非消费性定型化契约之区别/152
三、小 结/162
参、应受效力审查之定型化契约条款/164
一、排除法律规定之定型化契约条款/165
二、补充法律规定之定型化契约条款/167
肆、他方当事人不及知条款内容及无磋商变更余地与条款之效力/169
一、最高法院裁判/169
二、本文见解/170
伍、免除或减轻自己责任条款(民法第二四七条之一第一款)/183
一、故意或重大过失免责条款之效力/184
二、轻过失免责条款之效力/185
陆、加重他方责任条款(民法第二四七条之一第二款)/192
一、基本理论说明/192
二、最高法院裁判评释/197
柒、他方弃权条款(民法第二四七条之一第三款)/213
一、抛弃先诉抗辩权条款/214
二、抛弃延期清偿免责条款/215
捌、定型化保证契约条款有无消保法适用之争议/216
一、最高法院裁判之评释/216
二、主债务之类型与定型化保证契约之是否适用消保法/220
玖、结 论/222
.消费者保护法之定型化契约最新实务发展/225
壹、定型化契约(条款)之意义/227
贰、消保法生效前订立之定型化契约与消保法之适用问题/229
一、理论说明/229
二、实务案例/230
三、分析检讨/241
参、非消费性定型化契约与消保法之适用问题/245
一、理论说明/245
二、实务案例/246
三、本文看法/250
肆、定型化契约之审阅/252
一、适用疑义/252
二、定型化审阅期间条款之问题/258
伍、保证定型化契约与消保法之适用问题/260
一、最高法院判决/260
二、本文看法/262
陆、信用卡被冒用之风险分担/265
一、银行概括免责条款/266
二、二十四小时风险分配条款/266
三、自负额条款/268
柒、结 论/270
.信用卡契约当事人之法律关系-以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为核心/273
壹、信用卡之意义与类型/275
一、信用卡之意义/275
二、信用卡之类型/276
贰、信用卡之当事人/278
一、发卡机构、持卡人及特约商店/278
二、收单机构/279
三、信用卡交易流程/279
参、发卡机构与持卡人间之法律关系/282
一、发卡机构之主要义务/282
二、持卡人之主要义务/283
三、契约之性质/284
四、信用卡冒用之风险分担/285
肆、结 论/290
序
本书收集作者近来撰写之消费者保护法论文,作为研究与教学之心得,并代表作者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心与努力。本书全文送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审查通过,列为台大法学丛书第161册,衷心感谢两位匿名审查委员的辛劳与指教。
本书论文分为消保法之商品责任、医疗行为与消保法之服务责任、中国民法草案之产品责任、定型化契约等部份。
关于消保法之商品责任,观察最高法院判决之发展可以得知,理论与实务之重大疑义为:「消费者」与「第三人」有无区分实益?「消费」之意义为何?商品责任之保护主体与保护客体应如何釐清?本书三篇论文以最高法院相关裁判为基础,探讨前述疑义之问题所在并提供个人见解与解决方案。
关于服务责任,最高法院有判决谓,公立医院乃基于社会福利政策而设立,并无营业行为,与基于营利或其他目的之企业经营者有所不同,故消保法服务责任之规定,对于公立医院之医疗行为无适用余地。对此判决,作者认为亟待商榷。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具有浓厚之美国法(商品责任及惩罚性赔偿金部份)暨德国法(定型化契约与邮购及访问买卖部份)色彩。本书收录一篇研究中国民法草案产品责任规定之论文,除增进两岸民事法之相互学习与观摩外,并彰显消费者保护法之比较法特性。
定型化契约争议,系消费者保护法最为常见的实务纠纷,且牵涉消保法与民法关于定型化契约规定之区别。本书以四篇论文深入探讨定型化契约之裁判发展情形,并整理、分析、阐述、检讨最高法院判决之相关见解,希望借此促进实务与学术之交流与互动,并建构饶富台湾特色的定型化契约法。
本书编入作者个人之专书系列「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四)」,且定名为「消费者保护法专论(2)」,以延续2003年出版之「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三)─消费者保护法专论(1)」,并鞭策自己继续耕耘消保法领域。
感谢内人政治大学法律系杨淑文教授的督促及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吕彦彬同学的费心校对与排版,本书始得以问世。元照出版社编辑同仁协助出版事宜,谨致谢忱。
研究消保法,时常深刻体会消费者在生命、身体、健康或财产受侵害时之弱势与无助。谨以本书献给所有曾经受害的消费者,诚挚期盼消费者的无辜牺牲,可以换来公平的消费交易、优良的消费品质与安全的消费环境!
詹森林 2006年12月
我是一名对社会公平正义议题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虽然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但对于消费者权益的捍卫始终抱有强烈的关注。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被“消费者保护法”这个关键词所吸引。我相信,在复杂的法律条文中,一定蕴含着保护我们普通消费者不受侵害的智慧和力量。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读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法律条文,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权利有哪些,在遇到不公平对待时,应该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例如,我一直对网购平台上的“霸王条款”感到困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清楚这些条款是否合法,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成功维权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法律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对抗不公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 四 消费者保护法专论(2)”听起来就非常专业,对于我这样一位在民事法律领域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我对消费者保护法的研究由来已久,深知其中的复杂性和不断演变的特性。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直接指导的内容。例如,在处理消费者纠纷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法律适用问题,例如如何准确界定“提供服务者”的责任范围,如何判定“免责条款”的有效性,以及在面对新型消费欺诈时,现行法律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我期待书中能够针对这些实践中的难点,提供清晰的法律分析和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同时,我对书中对于典型判例的深入剖析也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不同案件的审判思路和裁判逻辑,从而丰富我的办案经验,提升法律服务的专业水准。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系的本科生,我对每一次能够深入了解民事法律前沿动态的机会都倍感珍惜。“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这个系列本身就非常符合我们的学习需求,而第四卷的“消费者保护法专论(2)”更是我目前重点关注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视角,不仅是对现有法律条文的梳理,更是对未来消费者保护法发展趋势的探讨。例如,面对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新消费模式,法律的滞后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分析这些新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应对策略。此外,我也非常关注消费者保护法的国际比较研究,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为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借鉴。这样的内容将有助于我构建更全面、更深入的法律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消费者保护法专论(2)”这个部分,因为这正是目前社会上备受关注的议题。我一直以来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抱有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网购日益发达、信息不对称的当下,消费者在交易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一本深入探讨消费者保护法的专著,对我而言,就如同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指南针。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最新的消费者保护相关法令,分析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与争议点,并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判决案例解读。例如,关于退换货的权利、虚假广告的判定标准、不公平契约的审查机制等方面,我都很想看到作者的专业见解。此外,书中若能触及一些前沿的消费者保护问题,比如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新兴消费模式(如共享经济、直播带货)的法律挑战等,那就更具启发性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新情况。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关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动态的研究者,对于“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这一系列丛书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期待。尤其是当得知第四卷将深入探讨消费者保护法时,我的好奇心更是被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保护法作为民法的重要分支,其理论基础的深邃与判决实践的复杂性,一直是我学术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我期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对法律条文的简单罗列,而是能够深入剖析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法理,例如其与合同法、侵权法等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张力。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结合近年来台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保护案件,对判决结果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探究法官在裁判过程中所依据的价值取向、利益衡量以及法律解释方法。这对于我理解消费者保护法的实际运作,提升法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