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法学
.Die Vereinigung konkurrierender Prinzipien der Gerechtigkeit∕Lothar Philipps
.欧洲近代初期「警察」与「警察学」的考古∕江玉林
.道沖不盈—兼谈法律本质∕林东茂
.成见产生歧视、无知导致恐惧—重新检视刑法第二八五条∕谢开平
二、实体法
.不作为犯□作为犯的共犯关系∕山中敬一着
.不作为犯与作为犯之共犯关系∕山中敬一着、余振华译
.诽谤罪与真实性误信∕王乃彦
.原住民犯罪不法意识之研究—评新竹县尖石乡风倒木窃取案件∕王皇玉
.得被害人承诺之行为评价∕余振华
.论刑法之诈术∕高金桂
.论强盗得利罪∕许泽天
.新修定刑法总则之理论基础—第三章「未遂犯」∕陈子平
.论政府採购犯罪∕陈樱琴
.强盗罪概念的重构—兼评大法官释字第六三○号解释∕黄荣坚
.论结果提前发生之因果历程偏离∕蔡圣伟
.教唆犯之成立及其从属性与独立性之研究∕郑善印
三、程序法
.论短期人身自由拘束∕王兆鹏
.论检察官对于司法警察的指挥权∕吴俊毅
.国家考试应考资格之探讨∕林明锵
.故佈疑阵命案与自慰性窒息死的现场行为迹证比较∕林灿璋
.刑事程序中之拒绝证言权∕张丽卿
.证据能力有无之举证明问题研究∕陈运财
.论检肃流氓条例之立法与人权保障∕许义宝
.行政管制与行政制裁之区分及运用—以水土保持为例∕黄启祯
.论刑事诉讼法基于刑罚必要性考量的处置∕刘秉钧
四、犯罪学及刑事政策
.Zusammenhange der Entwicklung und des Abbruchs von kriminellen Karrieren bei jungen Straftatern∕Hans-Jurgen Kerner
.新少年司法与矫治制度实施十年的光与影∕李茂生
.住宅窃盗重复被害特性与防制策略之研究∕蔡德辉、张平吾、蔡田木
.入出境管制与人民居住迁徙的自由∕蔡震荣
.医师之转诊评估义务与我国救护车制度之探讨∕卢映洁
.论美国毒品法庭制度—从惩罚到治疗的刑事司法实践∕谢如媛
序
林山田教授于2007年1月,知道罹患极其凶险的胰脏癌,而且已是末期,医师直断仅剩六个月寿命。他想要安静对抗病魔,没有告诉多少人,但消息仍然广泛传播开来。
林山田教授六十五岁从台大退休,幽居宜兰礁溪,不在任何学校兼课,虽很少参与学术活动,但对于刑法学依然无法忘情,不断有新作发表。因为这缘故,他与学术圈的门生故旧还保持联系。
几个门生去礁溪探望林山田教授数次,于2007年4月初议定,邀集同道,为老师出版祝寿论文集,于当年的重阳节(老师的阴历生日)出书。诸人言定,秘而不宣,此一生日礼物方有意外惊喜的作用。不过,这个密议因消息走漏终为山田老师知道,他不欲带给大家负担,恳谢众人的美意,经过几个门生多方解释,才欣然接纳。
老师知道论文集这件事,清楚表达意见,希望撰稿者都出自诚心,在各人的文章里,尽可能记述与寿星的关系,或引用老师的相关文献。他更明白表示,不要某些人参与。老师的心愿,不能有违。 2007年11月5日凌晨,老师终于不敌恶狠的胰脏癌而辞世,只比医师的预言多了四个月阳寿。祝寿论文集成了纪念论文集。
纪念论文集得以出版,元照出版公司不计市场荣枯,仍然一秉初衷戮力付出,令人感佩。所有撰稿者,无论海内外,都发诚于内,准时交稿。林山田老师有灵,必可鉴察诸人的诚意。
祈愿老师归于极乐,安住天国。 编辑委员会 2008年10月6日
提起林山田教授,我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他那严谨而不失温情的治学态度。当年听他的讲座,总能感受到他对法律的热爱,以及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刑与思:林山田教授纪念论文集》的出版,让我有机会再次走进他所构建的学术世界。这本书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纪念。它汇聚了众多优秀学者的智慧,这些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以林教授为榜样,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相信,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作者对刑法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独到观察。我期待着能从中汲取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启发,也希望这本书能激励更多年轻学者,继承林教授的学术精神,为台湾的法学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刑与思:林山田教授纪念论文集》这个名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林山田教授毕生所专注的“刑法”领域,也暗示了他对“思考”的深刻重视。在我看来,林教授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刑法理论的精深造诣,更在于他始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精神。这本书的出版,就像是汇聚了一众继承了林教授学术火种的学者们的心血。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我可以预见,这里面一定蕴含着许多对现有刑法理论的挑战,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我想,这些论文定能为我们这些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法律人,提供宝贵的思想养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念性的著作,更是一份对未来法律发展的宝贵启示。
评分读到《刑与思:林山田教授纪念论文集》这个书名,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林山田教授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更是我求学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我还记得当年在课堂上,教授循循善诱的身影,以及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神,总能轻易地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在我们心中具象化。这本书的出版,仿佛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再次感受到教授严谨治学、独立思考的精神。虽然我暂时无法详尽评价文集中的具体内容,但我深信,参与撰写的学者们,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内有所建树,并且深受林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他们用各自的笔触,去延续、去深化、去拓展林教授当年所开创的学术道路,这本身就是对林教授最崇高的致敬。这不仅仅是一本论文集,更是林教授学术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是台湾法学界一段珍贵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
评分翻开《刑与思:林山田教授纪念论文集》的扉页,一股沉甸甸的学术气息便扑面而来。林山田教授的名字,在台湾法学界,尤其是在刑法领域,早已是响当当的招牌。我接触刑法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林教授著作的影响,他的论述清晰、逻辑严谨,总能将复杂的法条化繁为简,让人茅塞顿开。这次能有这样一本纪念文集问世,对于我们这些一直受惠于林教授教诲的晚辈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拜读每一篇论文,但仅仅从目录和一些简要的介绍中,就能感受到这是一群追随林教授学术精神的学者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以林教授当年所倡导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证精神为指引,所进行的深度探索。我相信,这些论文一定能够触及当下刑法学研究的前沿,也能回应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拿到《刑与思:林山田教授纪念论文集》,内心是既激动又期待。林山田教授在我心中,始终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法学大家。他的刑法理论,不拘泥于僵化的条文,而是深入探讨刑罚背后的社会根源和人性考量,这在当时的法学界是极为难得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林教授深远影响力的延续。参与撰写的学者们,想必也是继承了林教授那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术勇气,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就当前社会面临的刑法难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看到一些关于法律与社会变迁、技术发展对刑法冲击、以及如何构建更具人道关怀的刑罚体系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这不仅仅是对林教授学术贡献的回顾,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学术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