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敬爱的刘大法官铁铮先生七秩华诞,刘大法官作育英才无数,教学长达四分之一世纪;并担任我国第五、第六届大法官,任期长达十八年。为感谢刘大法官对宪政发展与法学教育的卓着贡献,故集受教之门生或同道好友,各依所长,献所着论文,集之成册。谨依刘大法官在法学方面致力研究与教学之范畴,分为《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一):新世纪宏观法学之研究与展望》及《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二):国际私法理论与实务问题之探讨》。
本集文章共计十四篇,执笔作者来自各领域学术与实务之专家,内容遍及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劳动法、仲裁法、美国法制、欧盟法制、国际习惯法等,呈现最新问题之研究与展望。
◎新世纪宏观法学之研究与展望(作者依笔划排序)
.自民法上清偿之概念,看债权质权下质权人之收取权的基础构造
∕王千维∕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04年Empagran案判决解析∕王铭勇∕33
.仲裁文化之探讨∕吴光明∕55
.政党轮替的春天,再访1936年的劳动契约法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下的劳动法学∕李清潭∕73
.论法官之选任制度
─兼论我国制度及其改革∕林灿都∕107
.掳人勒赎罪构成要件之检讨∕法思齐∕129
.由法律观点探讨最新信用状统一惯例UCP 600之相关问题∕张新平∕151
.台湾法律资料库及其个人资料之保护∕陈起行∕173
.权利瑕疵责任之初探∕陈添辉∕187
.地方自治立法与法律保留原则∕陈淑芳∕221
.欧盟公司社会责任的建构∕游启璋∕253
.教育部对「国民教育法第八条之二第二项」函令违宪疑义法律意
见书∕董保城∕277
.由大陆最高人民法院(2002)法释字第16号解释论合同法中建设
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赵德枢∕307
.从查证义务论「实际恶意」原则在台湾民事判决的适用∕刘定基 ∕331
◎国际私法理论与实务问题之探讨
第一篇 国际私法基本问题论
.美国有关外国国家财产执行豁免问题之研究∕陈纯一∕3
.由德国统一前后身分法之适用谈分裂中国家之法律冲突解决
∕王海南∕23
.继受外国法律之态度∕陈添辉∕33
.论选法政策∕赖淳良∕47
.国际私法上先决问题之解决标准
─从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第2422号判决谈起∕吴光平∕127
.论选法所保障的个人权利
─Brilmayer政治性权利之选法理论∕赖淳良∕155
第二篇 准据法选择论
.境外基金涉外民事法律适用问题之探讨∕郭土木∕195
.论国际保险契约之法律适用问题∕王志诚∕221
.论假结婚的涉外及涉陆问题:冲突法的实务观点∕陈荣传∕257
.信託法律适用法之比较法观察∕许兆庆∕285
第三篇 司法协助论
.国际民事强制执行之司法协助∕赖来焜∕335
.我国涉外案件之寄存送达规范研究∕蔡佩芬∕359
.2005海牙合意管辖公约述评∕许耀明∕367
.论认可大陆地区民事裁判之要件∕伍伟华∕401
序
时序戊子年九月初八日(西元2008年10月6日),欣逢敬爱的 刘大法官铁铮先生七秩华诞,为颂扬 刘大法官铁铮对宪政发展与法学教育的卓着贡献,吾等或忝列门墙,先后受教之门生,或同道好友,均以孺慕懽愉之心情,各依所长,献所着论文,集之所帙是集得文四十四篇,系以 刘大法官在法学方面致力研究与教学范畴,而分为《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新世纪宏观法学之研究与展望》(元照)、《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 ─国际私法理论与实务问题之探讨》(元照)与《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感怀叙旧编》三部分,定于九月二十八日出版,以申祝贺之忱。而论文集、能够在短时间内如期出版实属不易,先特别感谢元照出版公司所有参与编辑出版作业的同仁。
刘大法官铁铮先生系国立政治大学在台复校后法律学系第一届毕业生,民国六十年刘老师自美深造返国后,即在母校担任教职,春风化雨、作育英才,以迄民国八十五年,教学长达四分之一世纪。在老师言教身教潜移默化下,为国家培育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政大法律人」。尤其自民国六十四年至七十四年长达十年间,刘老师接续担任法律学系及法律研究所主任,参与规划并实际执行法律系分组教学及研究所博士班之设置,在当时学校经费不充裕、员额有限制下,刘老师毅然停聘多位外校在本校兼课之教师空出员额及课程,陆续新聘青壮专任教师,如赖源河、林山田、刘兴善、法治斌、苏永钦、陈敏、段重民、唐豫民及蔡英文等博士。充实师资阵容,加强师生互动,也建立了政大自己的品牌,为以后政大法律系所的发展,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所则强调研究出版,由老师负责编辑《法律资料之蒐集与註解》乙书,不定期出版「法律学研究」丛书,希望研究生能从资料广为蒐集分析,严格註解要求下,从基本上提升研究水准。刘老师对教学与研究,自我要求甚严,曾获教育部「法科学术着作奖」及「杰出研究教授奖」等殊荣。
民国七十四年,刘老师蒙蒋总统经国先生提名为司法院第五届大法官,获监察院最高票通过;八十三年再蒙李总统登辉先生提名为第六届大法官,获国民大会同意。老师担任大法官任期长达十八年,参与了参佰陆拾余号攸关民主宪政发展、保障人权、建立法治的重大解释案件,其中如民国七十九年大法官所做释字第二六一号解释,引导宪政体制回归正道,重新启动民主政治活力与机制,对我国宪政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但在涉及到执政最高层级的人事及作为上的若干号解释,例如释字第二五○号解释(外职停役军人可否担任文官七十九年)、释字第四一九号解释(副总统可否兼任行政院长八十五年)、释字第五二○号解释(核四预算应否执行九十年)、释字第五五三号解释(行政院撤销台北市里长延选案九十一年),刘老师则和而不同与执政最高层级持相反意见,发表掷地有声的不同意见书,充分展现宪法守护者的风骨与担当。刘老师勤于研究,基于学术良心及对历史及社会负责的态度,从不人云亦云,任期中共发表四十余件不同意见书,例如在释字二一一号、二四六号、四○九号、四八七号、四八一号、四七一号等,遍及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税法等各领域,积极地诠释了独立审判之精神,我们在老师身上看到了朴实无华、谦谦君子,而又廉洁自持、富有正义感及担当的「政大法律人」身影。
刘大法官系河北省献县人,字卓英,学术事业卓绝,声望清誉英华。先生于私所扮演为人夫及人父之角色亦恰如其分,中规中矩与夫人邱蜀英女士结识于留学地,鹣鲽情浓,鸾凤和鸣。师母长期任教于政大传播学院,作育英才无数。公子定基继承衣钵,克绍箕裘,政大法律系及法研所后留学美国维吉尼亚(University of Virginia )法学硕士,现为美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法学院法学博士(S.J.D.)候选人,表现不凡,于二○○六年底与高雄望族之千金汤咏谕小姐(亦是律师)结为连理。千金洁心毕业于台大财务金融,留学美国,学成后现任职于香港国际金融业,蕙质兰心,才华洋溢,工作兢业兄妹天资聪颖,惕励勤勉,英才杰出。一家美满和乐令人钦羡。
值此七秩寿诞吉时,吾等门生,同道好友,齐聚一堂,敬献文集祝福 松柏长青、健康快乐、福寿永康、吉庆满门
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敬笔
中华民国九十七年教师节
这本书的书名,光是“新世纪宏观法学”这几个字,就足以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在我看来,“宏观法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探索空间的概念,它要求我们跳出微观的案例和制度细节,去审视法治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功能和发展规律。而“新世纪”的定语,则强调了其时代性,意味着本书的讨论将紧密围绕当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何况,这是汇集了学术界对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的祝贺之作,这本身就为本书增添了一份学术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温度。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学界对于如何构建与时俱进的法学理论体系的思考,如何在新世纪的语境下,为法治的完善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指引。尤其是我对“研究与展望”的部分充满了好奇,不知道书中会提出哪些创新的研究方法,又会对未来的法学发展方向做出怎样的预测。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场智慧的盛宴,是了解当代中国法学前沿动态的一个绝佳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新世纪宏观法学之研究与展望”,让我眼前一亮。第一,它的视角是“宏观”的,这与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系统性、整体性思考的时代趋势不谋而合。法治的建设,绝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需要一种全局观,能够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预见未来的挑战。第二,“研究与展望”则表明了本书的学术旨趣,它不仅是对现有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探索。这对于身处变动时代的我们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更何况,这是“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这本身就代表了学术界的敬意和学术成果的积累。想到刘教授在法学界的深厚造诣,我非常期待书中能看到他及门生故旧们对宏观法学领域的一些深刻洞见,或许能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宏观图景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我很想知道,在“新世纪”这个节点上,宏观法学如何看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回应数字时代带来的新问题,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
评分初见此书名,我便被其“宏观法学”的定位所吸引。在当今社会,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局势,孤立地研究法律条文或具体制度,往往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因此,一种能够统筹全局、把握发展趋势的“宏观法学”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以“新世纪”为时间坐标,并将“研究与展望”作为核心内容,这预示着它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审视当代法治建设的全新视角,并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令人欣喜的是,这还是一部献给刘铁铮教授的祝寿论文集,这不仅是对一位杰出学者的致敬,也意味着书中很可能蕴含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我迫切地想了解,在“宏观”的视角下,本书将如何解读中国法治建设的最新进展,如何回应全球化、科技革命等带来的挑战,以及它将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法治国家提供怎样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有望为我们打开理解现代法治的新大门。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法学研究的画面。特别是“宏观法学”这四个字,触动了我对法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思考。传统法学往往聚焦于具体的法律部门、法律制度,而在“宏观法学”的视野下,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本书的副标题“研究与展望”,则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内容的好奇。我猜想,书中或许会对宏观法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并大胆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考虑到这是献给刘铁铮教授的祝寿论文集,其中的内容必然承载着学术前辈的智慧结晶,也融入了后辈学者的创新思考。台湾的法学研究同样在不断探索新的理论范式,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大陆法学界深度交流的契机,能够让我们了解他们在宏观法学领域的最新探索,或许也能碰撞出新的研究火花,共同推动两岸法学理论的进步。
评分这本书的问世,简直是两岸法学界的一桩盛事!首先,光是书名就让人肃然起敬——“新世纪宏观法学之研究与展望”,这几个字眼,精准地抓住了当前法学研究的时代脉搏,也预示着本书将超越传统微观的界定,以一种更宏大、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来审视法治的演进。加上“刘铁铮教授七秩华诞祝寿论文集”的后缀,则增添了一份庄重与温情,可见本书汇聚了学界同仁对这位德高望重学者的敬意与祝福。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学术的“场”,一个汇聚智慧、传承精神的节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宏观法学在应对全球化、科技发展、社会变迁等复杂议题时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它如何为构建更具韧性、更富人性的法治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毕竟,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仅有局部、零散的法律调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统揽全局、指引方向的宏观智慧,而本书的名字,无疑是释放了这样的信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