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探讨中共党内权力斗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角色的发展。除了对党内权力斗争及共军政治角色的发展在架构上进行说明外,另有三个重要部分,第一部份包括韩战、中苏冲突、越战等事件;第二部份以毛泽东公开宣称并列名中共党史十大斗争事件中的四次斗争,即「高、饶反党联盟」、「彭、黄反党事件」、「刘少奇事件」、「林彪事件」为主要的说明点;第三部份则以中共「八大」、「九大」、「十大」与军队政治角色发展有重要关系的党大会与重要个案,如「罗瑞卿事件」、「二月逆流」、「武汉事件」进行解释。是研究中共军事与政治互动的重要学术参考着作。
作者简介
张嘉中
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政治学博士,日本神户大学教育学博士,剑桥大学历史系中世纪史暨圣、爱德蒙学院研究,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资深研究员、广岛大学访问学者;现旅居英国;研究领域涵盖英国政治、艺术及中世纪历史、日本军事与政治、中国军事与政治等。
序 i
第一章 中国社会结构之特质 1
第一节 社会结构 1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化 18
第三节 意识型态在中共政权中的特殊功能 29
第二章 共军政治角色的形成 39
第一节 缘起 39
第二节 毛建军思想与共军政治角色的形成 54
第三节 党军关系 69
第四节 军、政关系 85
第三章 军事路线发展与中共政治的关系 95
第一节 韩战与共军政治角色的发展 95
第二节 中苏冲突对共军政治角色发展的影响 128
第三节 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 171
第四节 越战危机与共军政治角色的发展 177
第四章 政治派系冲突与共军政治势力的发展 195
第一节 高岗、饶饶漱石反党联盟 203
第二节 彭德怀、黄克诚反党集团 224
第三节 刘少奇事件 246
第四节 林彪事件 271
第五章 文革初期三大事件对共军政治角色之影响 303
第一节 斗争罗瑞卿 304
第二节 「军委八条」与「二月逆流」 319
第三节 武汉事件 332
第六章 党代表大会与共军政治角色的发展 345
第一节 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46
第二节 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54
第三节 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366
第七章 结 论 383
参考资料 395
从台湾这边的视角来看,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的历史,特别是其内部的政治演变,一直是我们持续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题目“权力斗争与军人的政治角色:1949-1973年的中国”,立刻触及了几个非常核心且引人入胜的主题。我对“权力斗争”的深度分析尤为期待。那段时期,中共内部的政治斗争可谓跌宕起伏,从早期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到后来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再到文革的爆发,其背后的权力格局变化是理解中国政治走向的关键。而“军人”在其中的“政治角色”,更是充满了研究价值。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军队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革命时期,军队的作用至关重要。进入执政时期后,军队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如何演变,尤其是在权力斗争中,军队的介入程度有多深,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我非常希望从书中找到答案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历史事件陈述,而是深入挖掘权力斗争的深层逻辑,以及军队如何在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同时,又参与到权力结构的再分配中。我想知道,那些身处权力旋涡中心的将领们,他们的决策是否曾改变历史的航向,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被固化的。
评分当我看到“权力斗争与军人的政治角色”这个题目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时代中国大陆的种种景象,也勾起了我在台湾对那段历史的许多疑问。1949年到1973年,这段漫长而又充满变革的岁月,是塑造今日中国格局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军人”的“政治角色”,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研究对象。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军事化的政党,军队始终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想知道,在这二十多年里,军队是如何从一个革命的工具,逐渐演变为政治权力斗争中的重要棋子,甚至是操盘手。书中对于“权力斗争”的界定,是侧重于意识形态的争论,还是更为具体的个人恩怨和派系斗争?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军方领导人之间权力博弈的细节,比如他们是如何联合或对抗,又是如何利用军队的资源来达到政治目的的。我特别关注的是,在那个年代,军队的番号、编制、人事任免等等,是否都与权力斗争紧密相关,而这些军事上的变动,又如何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政治版图。如果这本书能细致地描绘出军方在关键政治事件中的具体行动,以及这些行动背后的权力逻辑,那将是对我理解那个时代的一大助力。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两岸关系史的台湾读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1949到1973年,这二十多年在中国大陆的历史长河中,是风云变幻、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而“权力斗争”与“军人的政治角色”这两个关键词,更是直指当时中国政治运作的核心机制。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政治决策如何形成,以及军队在其中扮演了怎样既是维护者又是参与者的复杂角色感到好奇。特别是涉及到军队内部的权力博弈,以及军方高层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具体行动,往往是历史叙事中较为隐晦的部分。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这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权力关系网,以及军队是如何被卷入、又如何影响甚至塑造了这些权力斗争的走向,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梳理在毛泽东时代,军委、总参等军事机构在政治运动中承担的具体职能,以及像林彪、贺龙、罗瑞卿等一批高级将领在权力链条中的起伏沉浮,这些人物的故事往往能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政治生态。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能提供对那个时代政治逻辑的深刻解读,让读者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内部的权力斗争来巩固其统治,以及军队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作为一个在台湾出生长大的人,我们对中国大陆的历史,尤其是在国民党撤退之后的那段时期,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关注。1949年到1973年,这段时间横跨了国共内战的结束、新中国的建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和后期的复杂局面。我特别关注的是“军人”在其中的“政治角色”。在我们的历史认知中,军队通常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支柱,但在中国的语境下,它的角色似乎更为复杂和突出。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界定和分析“权力斗争”的?是围绕着意识形态的争论,还是更直接的派系倾轧?而军队,在这些斗争中,究竟是扮演了镇压者、支持者,还是某种程度上的“裁判”?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军队在反右运动、大跃进,特别是文革初期是如何介入政治斗争的,有哪些关键的军事领导人是权力博弈的中心人物,他们的决策又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那个特定时期,军人不再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塑造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每一次军事调动,每一次公开表态,都可能牵动着整个国家政治的走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权力斗争与军人的政治角色:1949-1973年的中国”,单从字面上看,就足以勾起一位长期关注中国大陆发展演变的台湾读者的浓厚兴趣。1949年到1973年,这个时间段包含了太多关键的历史节点,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直至文革的复杂收尾。而“权力斗争”与“军人的政治角色”这两个核心概念,更是触及了那个时代政治运作最隐秘也最核心的部分。我一直对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权力格局以及军队在其中扮演的微妙角色感到好奇。军队在巩固政权、推进政治运动,甚至参与到最高决策层中的情况,往往是历史叙事中一些令人费解的环节。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在毛泽东主导下的中国,军队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权力博弈的重要力量,以及军队领导人,如林彪等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关键角色。是他们主动介入,还是被卷入?他们的军事力量是如何转化为政治资本的?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解答这些疑问,提供一个更加立体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中国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军队在其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既是政权的维护者,也是权力斗争的参与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