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获得教育部法学教学创新计画之补助,以撰写既能提升宪法知识,又能创设多元思考,同时吸引读者学习兴趣的宪法书籍,适合大专院校教学及应国家考试重要之参考。本书的特色如下:
一、以案例为撰写基础
本书于每一节设计一个主要案例,案例取材自法律判决或裁定、司法院大法官解释、历史事件、实际发生受社会瞩目事件、政治人物相关政策等案例事件,以导引出各该单元所欲讨论之主题。
二、以对话模式作为内容之规则
本书以创新的对话式概念作为撰写的模式,每一单元从标题到内文,都以多元的思考问题,进而引申出相关之主题,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联结链,期使读者能在问题的引领下,解开相关的宪法知识。
三、以宪法整体观念性的诱发为主
本书不依照传统以我国宪法章节介绍的撰写方式,而是以各单元主题案例导引出宪法与宪政的内涵与论述,期能以此观念式的诱导,提供读者得以有思考空间,而不只是一般制式化的知识介绍。
作者简介
陈沧海
现职: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社会暨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法学博士
经历:
.国民大会修宪审查委员会秘书
.私立南亚工专兼任讲师
.国立空中大学附设行专兼任讲师
.国立中央警察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兼任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行政法
.政治学
.政府组织与再造
.宪政体制专题研究
徐淑敏
现职: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社会暨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台湾海崃贸易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宪政法制组特约研究员
.翰林版九年一贯社会领域编撰小组谘询委员
学历:
.国立政治大学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法学博士
.国立中兴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硕士
.国立中兴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学士
经历:
.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Hoover Institution)访问学者
.国立海洋大学兼任副教授
.景文技术学院国贸系专任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大陆经济
.两岸政治经济关系
.大陆国有企业
高光义
现职: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社会暨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学历:
.日本广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
.民主法治
.法学绪论
.中华民国宪法
第一章 宪政原理概述
第一节 为什么要有宪法
第二节 宪法有哪些原理原则
第二章 人权总论
第一节 人权的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人权主体性的保障课题
第三章 人权各论
第一节 自由权
第二节 新人权与义务
第四章 为什么要有政府
第一节 什么是政府体制
第二节 政府如何分工
第三节 司法、考试、监察机关的宪政规范
第四节 地方自治与制度
第五章 宪政的实践
第一节 政党与政党制度
第二节 民主选举与公民投票
第六章 宪政改革与国家发展
第一节 宪政改革在改革甚么
第二节 我们的国家应何去何从
附录一 宪法与宪法增修条文内容对照表
附录二 我国中央政府组织与职权架构图
不得不说,作者在分析宪法条文及其背后的精神时,展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他并不满足于字面上的解释,而是深入到每一项条款的历史渊源、制定的时代背景,以及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解读和影响。我尤其对作者关于“人权保障”这一部分的论述印象深刻。他不仅列举了国际人权公约的精神,更结合了台湾本土的司法实践和学界的研究,层层递进地剖析了人权在宪法中的地位和发展。这种深入浅出的分析,让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法律术语,变得易于理解,并且让我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我们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他提出的观点,很多都触及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宪法”与“国家发展”割裂开来,而是将两者置于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框架之下进行审视。作者的论证逻辑非常清晰,他认为一部有效的宪法,不仅仅是一纸静态的法律文件,更应该是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演进的活的有机体。他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台湾宪法发展脉络的梳理,生动地展示了这一过程。例如,在谈到经济起飞时期,宪法如何为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在面对社会多元化时,宪法又如何调整其精神以容纳不同的声音和诉求。这种分析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宪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它的每一次修订和解释,都可能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前进的方向,这种前瞻性的观点,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夹杂着学术的严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作者在行文中,既有对西方政治学理论的精妙阐释,又不乏对台湾本土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有时候,他会引用一些颇具深意的格言警句,引人深思;有时候,他又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台湾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对国家发展道路的真诚探索。这让我感觉到,作者写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更是怀揣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希望通过这本书,与读者一起,共同思考我们国家未来的走向。这本书读起来,不像是单纯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深度对话,充满了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但底色选用的是一种沉稳的深蓝色,搭配烫金的“宪法与国家发展”字样,整体散发出一种学术的厚重感。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翻阅时沙沙作响,仿佛承载着历史的低语。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隐约可见的,由抽象线条勾勒出的台湾岛轮廓,它巧妙地将主题与我们所处的这片土地联系起来,让人在尚未翻开书页之前,就对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这第一印象,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法律条文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国家一路走来的轨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我期待它能为我带来新的视角和更深刻的理解,或许能帮助我解答心中一些关于国家制度和未来走向的疑问。
评分读完第一章,我立刻被作者那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枯燥的宪法条文,而是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切入,先描绘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在政治体制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和挑战。这种“先大后小”的铺陈,让原本可能显得遥远的“宪法”议题,一下子变得生动和贴近现实。作者在探讨不同国家如何建立其政治框架时,旁征博 dikutip了大量的历史案例,从西方近代国家的萌芽,到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他都信手拈来,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和独特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关于国家权力制衡、公民权利保障的讨论,虽然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却与当下台湾社会正在经历的许多讨论息息相关,让我不禁频频点头,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