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制度继受德国法精神,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制定基本法,将人格尊严保护奉为宪法之最高指导价值,此一价值亦为我国学界与实务界所共同肯认,因此,国家权力之行使皆受其指导与拘束。人民与国家间之法律关系基于法治国原则,不再仅限国家依法规范要求人民为特定作为或不作为,而逐渐融入社会国思想,亦即法治国思想与社会国思想交互作用。国家之角色与功能不再只是秩序维护者,同时亦应兼顾社会共同资源之正义分配,以实现与保障人民之社会基本权利,并建构与改善社会安全法制。
社会安全法制依据德国立法例与通说,得分为社会保险法制、社会补偿与福利服务法制及社会救助制度。本书依据公法体系与上述制度作为分类标准,首述前言,次及社会基本权利之宪法法源依据,再分以社会保险相关法规、社会补偿相关法规、福利服务相关法规以及社会救助相关法规,并将各该法规分别收录整理,最后再列出司法院大法官与此相关之重要解释。
作者简介
谢荣堂
【现职】
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辅仁大学法律系兼任副教授
【经历】
德国D&J法律事务所顾问
刘侠之友基金会法律顾问
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国防大学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华夏技术学院申诉评议委员
【学历】
德国曼海姆(Mannheim)大学法学博士
德国美茵兹(Mainz)大学法学硕士
第 1 章 导 论
壹、宪法与社会法∕3
一、人格尊严之生存保障(Menschenwurdiges Dasein)∕4
二、社会法治国原则∕6
三、社会基本权之保障∕7
四、社会立法∕9
贰、社会法之功能与任务∕11
一、社会正义与社会安全∕11
二、社会法为特别行政法∕12
参、社会安全法制与架构∕13
一、社会保险制度∕13
二、社会补偿与福利服务∕21
三、社会救助制度∕22
第 2 章 法源篇
◆中华民国宪法第十三章第三节~第六节∕27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10条∕29
第 3 章 社会保险法篇
◆全民健康保险法规
全民健康保险法∕37
全民健康保险法施行细则∕51
全民健康保险医疗办法∕60
全民健康保险预防保健实施办法∕65
全民健康保险居家照护作业要点∕67
全民健康保险医事服务机构特约及管理办法∕70
全民健康保险争议事项审议办法∕80
全民健康保险纾困基金贷款办法∕84
全民健康保险保险费及滞纳金分期缴纳办法∕86
全民健康保险保险对象免自行负担费用办法∕88
三岁以下儿童医疗补助办法∕90
低收入户及弱势儿童及少年医疗补助计画∕92
◆其他健康保险法规
农民健康保险条例∕95
农民健康保险条例施行细则∕103
农民健康保险监理委员会组织规程∕110
农民健康保险争议事项审议办法∕111
退休人员保险办法∕113
◆劳工保险法规
劳工保险条例∕114
劳工保险条例施行细则∕139
劳工保险局组织条例∕149
劳工保险争议事项审议办法∕152
劳工保险基金管理及运用办法∕155
劳工保险被保险人转投军人保险公教人员保险年资保留办法∕158
被裁减资遣被保险人继续参加劳工保险及保险给付办法∕159
劳工保险被保险人离职退保后始诊断确定罹有职业病者请领职业
灾害保险残废给付办法∕161
劳工保险被保险人纾困贷款本息抵销办法∕162
劳工保险被保险人因执行职务而致伤病审查准则∕163
劳工保险老年给付改採年金制之规划基本原则∕165
国民年金保险及劳工保险老年给付合併发给办法∕166
劳动基准法∕167
劳动基准法施行细则∕197
劳工退休准备金提拨及管理办法∕202
劳工退休金条例∕204
劳工退休金条例施行细则∕212
劳工退休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218
职工福利金条例∕221
职工福利金条例施行细则∕224
◆其他职业保险法规
国民年金法∕225
国民年金法有关无谋生能力范围认定要点∕233
公教人员保险法∕234
公教人员保险法施行细则∕243
军人保险条例∕251
军人保险条例施行细则∕254
陆海空军退伍除役官兵退除给与及保险退伍给付优惠储蓄存款办法∕259
公务人员退休法∕262
公务人员退休法施行细则∕266
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272
身心障碍者参加社会保险保险费补助办法∕276
替代役役男保险实施办法∕278
就业保险法∕280
就业保险法施行细则∕286
就业保险之职业训练及训练经费管理运用办法∕289
职业灾害劳工保护法∕291
职业灾害劳工保护法施行细则∕296
职业灾害劳工补助及核发办法∕299
劳工保险被保险人离职退保后始诊断确定罹有职业病者请领职业
灾害保险残废给付办法∕303
职业灾害预防补助办法∕304
中央健康保险局受託办理职业灾害保险医疗给付费用偿付办法∕306
第 4 章 社会补偿及福利法篇
◆社会补偿法规
国家赔偿法∕312
国家赔偿法施行细则∕322
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赔偿条例∕327
冤狱赔偿法∕329
国军军事勤务致人民伤亡损害补偿条例∕333
国军军事勤务致人民伤亡损害补偿金基数及发给标准∕335
戒严时期人民受损权利回复条例∕336
戒严时期人民受损权利回复条例施行细则∕338
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条例∕340
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受裁判者补偿金核发标准∕343
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受裁判者补偿金申请认定及发
放办法∕347
灾害应变征调或征用补偿办法∕349
指定征用设立检疫隔离场所及征调相关人员作业程序与补偿办法∕350
◆国家抚卹法规
公务人员抚卹法∕352
公务人员抚卹法施行细则∕355
学校教职员抚卹条例∕358
学校教职员抚卹条例施行细则∕361
军人抚卹条例∕365
军人抚卹条例施行细则∕371
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条例∕375
国军老旧眷村改建条例∕378
替代役役男抚卹实施办法∕383
◆社会福利法规
儿童及少年福利法∕386
儿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细则∕398
老人福利法∕400
老人福利法施行细则∕410
敬老福利生活津贴暂行条例∕412
中低收入老人特别照顾津贴发给办法∕415
老人参加全民健康保险无力负担费用补助办法∕418
老年农民福利津贴暂行条例∕420
老年农民福利津贴申领及核发办法∕422
社会福利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424
◆特殊福利法规
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425
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施行细则∕444
身心障碍者生活托育养护费用补助办法∕447
身心障碍者参加社会保险保险费补助办法∕450
军人及其家属优待条例∕452
国民住宅条例∕456
国民住宅条例施行细则∕462
原住民敬老福利生活津贴暂行条例∕467
第 5 章 社会救助法篇
◆社会救助法制
社会救助法∕478
社会救助法施行细则∕484
低收入户现金给付加成补助标准作业须知∕486
内政部急难救助金申请审核及拨款作业规定∕487
○○县(市)游民收容辅导自治条例范例∕488
特殊境遇妇女家庭扶助条例∕490
身心障碍学生身心障碍人士子女及低收入户学生就学费用减免办法∕496
中低收入户老人生活津贴发给办法∕498
◆灾害防救法
灾害防救法∕500
第 6 章 权利救济篇
行政程序法∕514
行政执行法∕536
行政执行法施行细则∕544
行政罚法∕548
诉愿法∕554
行政诉讼法∕572
第 7 章 大法官会议相关解释汇选∕609
二版序
时光飞逝本书自初版至今四年,社会法相关法规已有相当大规模修法,然因作者未能适时更正,深感愧歉。此次改版除将相关条文更新之外,部份加入立法说明、相关大法官解释与母法授权行政机关所公布之命令,使读者能更方便迅速地深入探讨。
个人再次感谢元照出版公司对于本书初版与改版不惜成本之支持,尤其编辑部之专业协助。社会法并非国家考试之指定科目,但近年偶或出现于宪法与行政法之考题中,因此,有意参加国家考试者,不得不察。
谨将此书献与今年五月取得德国美茵玆大学经济学博士之内人,感谢其支持与鼓励。个人学养欠佳,书中之前言与收入之法规仅属归纳与推理之浅见,深祁法学先进鞭策指正。
谢荣堂于深坑 10.08.2005
坦白说,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社会福利行政法规是一门非常“硬”的学科,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程序,让人望而却步。但《社会福利行政法规导读》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它不是简单地将法律条文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福利领域,比如儿童福利、家庭福利、老人福利、身心障碍者福利等等,将相关的法规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讲解。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灵活,时而严谨地阐述法条的内涵,时而又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在解释一些重要的社会福利概念时,比如“弱势家庭”的定义,它会引用实际的案例,说明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下,对于“弱势家庭”的界定会有什么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服务申请和资源分配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短时间内就对整个社会福利行政法规体系有了初步但清晰的认识,对于我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我之前在接触社会福利相关工作的时候,总是觉得基础理论很扎实,但真正要落到实务操作,面对那些林林总总的法令条文时,就常常会感到一头雾水。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刚入门的新手,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更别说要去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逻辑和精神了。这本《社会福利行政法规导读》就像一本贴心的向导,把那些原本枯燥、晦涩的法律条文,用一种非常易懂、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像传统的法条解释那样只注重文字的精确,而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解释这些法规产生的背景、目的,以及它们在实际运作中是如何应用的。举个例子,在讲到老人福利相关的法规时,它不会只罗列《老人福利法》的条文,还会穿插讲解为什么需要制定这样的法律,它试图解决什么社会问题,以及在实际申请安养津贴、居家服务时,会遇到哪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和如何解决。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不只是在“背诵”法律,而是在真正“理解”法律,从而更有信心去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评分阅读《社会福利行政法规导读》的体验,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辈在交流。它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也没有生硬死板的条文背诵,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引导性的方式,带你一步步走进台湾社会福利行政法规的殿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等基本法律原则的解读,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原则在社会福利行政执法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在讨论是否应该对某些特定服务设置资格限制时,它会引导读者思考,这样的限制是否符合比例原则,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是否会过度剥夺特定群体的权益。这种思考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授“是什么”,更是在引导我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培养了我一种批判性思维,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精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对台湾本土社会福利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关照。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法律条文时,总是感觉像是隔着一层纱,不接地气。但《社会福利行政法规导读》非常巧妙地将宏观的法律框架与微观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它在讲解每一项法规时,都会穿插台湾地区相关的行政命令、实施细则,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让读者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这些法律条文在台湾的土地上是如何被解读和执行的。例如,在探讨儿少保护相关的法律时,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还会提及台湾地区在家庭暴力防治、儿童安置、亲权行使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和资源。这种“在地化”的讲解,让我感觉这本书非常贴合台湾的社会现实,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法规,为台湾的社会福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里翻到这本《社会福利行政法规导读》的。当时我正在为准备一项关于弱势团体权益保障的专案而搜集资料,面对堆积如山的法律文件,简直不知所措。这本书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对法条书籍的刻板印象。它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充斥着冷冰冰的法律术语和密密麻麻的条文,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生活化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来阐释那些复杂的法规。例如,在讲解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的时候,它不仅仅是解释了辅助器具的申请流程,还深入探讨了推动社会对身心障碍者包容性的重要性,以及法律条文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服务使用者中心”的理念,它强调了在制定和执行社会福利政策时,必须以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和意愿为出发点,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法规的讲解,更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一种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