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学大师以深入浅出的手法精心编写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识读物《文史中国》丛书共38本,分为四个系列:“文化简史”(10本)、“世界的中国”(10本)、“中华意象”(8本)、“辉煌时代”(10本)。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文化简史”系列从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入手,介绍中国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优雅的审美理念,以及传承有序、丰富多姿的文化积累。
本书分书法和篆刻两章,分别阐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其中对每一种书体的笔划、结体、章法及代表书家的风格都有较为明晰的叙述;还介绍了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篆刻艺术的源流演变、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特征。
作者简介
沃兴华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主要着作有《敦煌书法》、《敦煌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全集.秦汉简牍帛书》上下卷、《上古书法图说》、《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通论》、《沃兴华书画集》,合着《金文大字典》。
第一章 书法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分书
楷书
草体
从隶书到行书
从章草到今草
行草的风格演变
草书的风格演变
第二章 篆刻
先秦玺印
秦汉魏晋南北朝印章
隋唐宋印章
元代篆刻
明代篆刻
清代篆刻
深入阅读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让我眼前一亮,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搭配着书中穿插的精美图片,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里面的内容,去感受那些曾经辉煌的艺术形式。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丰富的内容,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不同书体的发展演变,比如篆书的端庄古雅,隶书的飘逸洒脱,楷书的严谨规整,行书的流畅自然,以及草书的奔放狂野。我想了解每种书体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孕育、发展,又如何影响着后世的,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评分这是一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致敬。我希望通过阅读此书,能够对“中国书法篆刻”这个宏大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了解。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脉络,理解从古至今,书法和篆刻艺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的,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又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我期待书中能有高质量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欣赏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墨迹和印章,并从中体会到线条的力量、结构的均衡以及情感的表达。这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技艺,更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的精神。
评分我一直对篆刻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那种将文字以方寸之地,雕琢成章的精巧技艺,总让我叹为观止。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予我深刻的启迪。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篆刻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以及重要的篆刻家及其代表作品。我想了解篆刻的工具、材料、刀法,以及如何在石头上表现出书法的韵味。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篆刻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它与书法之间是如何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评分对于我而言,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叙事性。我期望它能不仅仅罗列史实和作品,而是能够讲述中国书法篆刻背后的人物故事、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影响。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催生了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有哪些书法家不仅仅是技艺超群,更是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将个人的情感、哲学思想融入到笔墨之中,从而创造出流传千古的经典?我希望作者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艺术概念变得具象化,让我能够理解这些古老艺术的魅力所在,并且对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中国书法篆刻简史》,我带着几分期待,也带着一些对于这个古老艺术门类的好奇。我对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具体的预设,只想跟随作者的笔触,在文字与线条交织的浩瀚世界里,进行一次沉浸式的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带领我穿越千年时光,从那些古朴的甲骨文、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再到魏晋的楷书、行书,最后抵达流传至今的草书等各种字体。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本书,我能触摸到不同时代书法家们的心跳,理解他们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他们在笔墨之间寄托的情感和对审美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