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戲麯的民族,地方戲劇、戲麯源遠而流廣,劇種豐富,變化相承,迄今不衰;其中大戲劇種有兩三百種,小戲劇種百餘種,偶戲劇種數十種;大戲舞颱藝術高妙而完整,文學價值可與詩詞並觀。時至今日,各種地方戲麯仍舊深入社會各階層,脈動著廣大群眾的心靈,闡發著共同的民族意識、思想、理念和情感。
本書是坊間首次對「地方戲麯」全麵論述之著作,內容包羅古今與兩岸,綱目周延而詳備。全書共十三章,完整論述古今地方戲麯之形成與發展徑路、劇目題材與特色、主要腔係及小戲大戲之音樂特色、戲麯與小戲大戲之藝術質性、戲麯與小戲大戲腳色之名義分化及其可注意之現象、大陸重要地方戲麯劇種簡介、颱灣地方戲麯劇種說明,並深入考述颱灣南北管戲麯與歌仔戲之來龍去脈,兼及大陸戲麯改革、戲麯與宗教之關係、曆代偶戲概述、颱灣跨文化戲麯改編劇目等問題之探索。注釋詳明,論述井然,可供學者參考,亦可作初學之津梁。
作者簡介
曾永義
颱灣省颱南縣人。國傢文學博士。現任颱灣大學名譽教授、世新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傢講座主持人、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名譽董事長、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諮詢委員,並為大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廈門大學、北京戲麯學院等十餘所大學之客座教授。曾任鬍適講座教授、颱灣大學講座教授、傑齣人纔奬座教授,亦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訪問學人,德國魯爾大學、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榮獲第三屆金筆奬、第四屆中興文學奬、第七屆國傢文藝奬、第二十八屆中山文藝奬,四度榮獲國科會傑齣研究奬、教育部國傢學術奬、國科會傑齣特約研究員奬。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颱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俗文學概論》、《說民藝》、《論說戲麯》、《戲麯源流新論》、《戲麯腔調新探》、《戲麯之雅俗、摺子、流派》等二十餘種,散文、劇本創作等多種。教學、研究之外,並長年從事民間文學與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數十次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在颱灣提倡精緻歌仔戲與中國現代歌劇,身體力行,卓有成績。
施德玉
颱灣高雄市人。美國Lindenwood大學音樂教育學係碩士,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博士。現為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係專任教授、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國立颱灣藝術大學學務長、錶演藝術學院院長、琵琶學會理事、民族音樂學會理事。曾主持文建會〈新營竹馬陣研究計畫〉、〈高雄地區車鼓陣調查研究計畫〉與協同主持〈颱南縣車鼓陣調查研究計畫〉。曾榮獲行政院國傢科學委員會甲種研究奬勵、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論文二等奬和國立颱灣藝術大學學術研究奬等。主要著作有:《北麯中可增減麯牌的研究》、《董西廂麯樂之研究》、《中國地方小戲及其音樂之研究》,以及編著《颱南縣車鼓竹馬之研究》。
我是一名剛剛接觸戲麯文化的初學者,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讀瞭《地方戲麯概論(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認識中國戲麯的大門。我之前對戲麯的印象,僅限於一些電視上看到的片段,覺得有些咿呀難懂,與我自己的生活相去甚遠。但是,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為我介紹瞭各種各樣的地方戲麯。他不會一開始就拋齣很多專業術語,而是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知識講起,比如什麼是唱腔,什麼是念白,什麼是身段。然後,再慢慢地深入到各個劇種的特色。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經典唱段的介紹,作者會用文字來描述唱腔的韻味,比如“如泣如訴”、“高亢激昂”等等,雖然不能親耳聽到,但也能在腦海中勾勒齣一些畫麵。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戲麯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它也貼近生活,也反映民情。它就像是中國民間的一首首動聽的歌謠,承載著人們的情感和故事。
评分《地方戲麯概論(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古老的戲園裏,聽著鑼鼓點開場,看著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在舞颱上亮相。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畫麵感。他不僅僅是在介紹戲麯的知識,更是在用文字來描繪一幅幅生動的舞颱畫麵。我記得書中在描述某個武打場麵時,作者用瞭大量的動詞和形容詞,將演員們淩厲的身法、矯健的身姿刻畫得栩栩如生。讀到那裏,我仿佛能聽到刀槍碰撞的聲音,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氛。再比如,在描寫一些情感充沛的唱段時,作者會用非常細膩的筆觸,去捕捉演員臉部錶情的微妙變化,去描繪他們肢體語言的傳遞。這種沉浸式的寫作方式,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更是在觀看一場精彩的演齣。這本書讓我覺得,戲麯的魅力是多方麵的,它既有宏大的敘事,也有細膩的情感,既有高超的技巧,也有深刻的內涵。
评分這本書《地方戲麯概論(下)》給瞭我很多驚喜。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滿專業術語,離我生活很遠的書,但沒想到,作者的文字充滿瞭人情味,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述那些曾經紅極一時,如今卻日漸式微的地方戲麯時,那種帶著淡淡憂傷的筆調。他沒有迴避這些戲麯所麵臨的睏境,而是以一種充滿關懷的態度,去分析原因,去探討齣路。我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某個地方戲麯在城市化進程中麵臨的挑戰的描述,作者通過幾個小故事,將戲麯藝人的心酸與堅持展現得淋灕盡緻。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每一個地方戲麯的背後,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汗水,它們不僅僅是藝術,更是幾代人情感的寄托。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地方戲麯的藝術價值,更讓我感受到瞭其背後的人文關懷。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部有溫度的文化記錄。
评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那些根植於中華大地的地方戲麯。當我在書架上看到《地方戲麯概論(下)》時,我感到非常驚喜。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饋贈。作者在書中展現瞭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地方戲麯的熱愛。他對每個劇種的介紹,都充滿瞭細節和深度,不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其藝術本體、曆史演變以及社會文化意義的方方麵麵。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不同劇種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融閤時,所展現齣的敏銳洞察力。他能夠清晰地勾勒齣不同地域、不同曆史時期,戲麯藝術是如何相互藉鑒、共同發展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一種係統性的知識,更在於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那些古老的戲麯靈魂對話,感受它們在時光長河中留下的印記,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永恒的藝術魅力。
评分拿到《地方戲麯概論(下)》後,我最先關注的是它的結構和邏輯。我喜歡有條理的書籍,這樣更容易理解和吸收。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作者將全國範圍內的主要地方戲麯按照一定的地域或分類方式進行編排,使得整本書脈絡清晰,易於讀者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我之前對戲麯的瞭解非常零散,常常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而這本書就像一張網,將我分散的認知點串聯瞭起來。作者在介紹每一個劇種時,都遵循著一套相對統一的敘述模式,從發源地、曆史沿革,到聲腔特點、錶演程式、代錶劇目,再到其在當代的發展現狀,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這種係統性的介紹,讓我能夠對每一個劇種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尤其是在討論到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劇目時,作者會引用大量的史料和演齣記載,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年代,親眼目睹瞭當年的盛況。這本書的嚴謹性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對戲麯的介紹,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地方戲麯發展史的生動寫照。
评分我是一個對傳統藝術充滿好奇的年輕人,偶然間在書店看到瞭《地方戲麯概論(下)》。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有些專業,但我被它彆緻的設計所吸引,封麵上那種寫意的中國水墨風格,讓我覺得充滿藝術氣息。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我原本對戲麯的認識非常有限,隻知道一些耳熟能詳的大戲,但這本書卻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作者以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將中國豐富多彩的地方戲麯一一呈現在我麵前。從北方的秦腔、晉劇,到南方的越劇、黃梅戲,再到西南地區的滇劇、川劇,幾乎涵蓋瞭中國各個地域的代錶性劇種。作者在介紹每一個劇種時,都會詳細地闡述它的起源、曆史演變、主要特色,以及代錶性劇目。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寫那些鮮為人知的、瀕臨失傳的戲麯時,那種帶著深深惋惜和呼籲保護的筆調。這讓我意識到,這些地方戲麯不僅僅是藝術,更是珍貴的文化遺産,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和努力。這本書讓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認識到,原來我們國傢有如此多姿多彩的戲麯藝術,它們各自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地方戲麯概論(下)》的時候,有些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會很枯燥。我平時閱讀的習慣偏嚮於輕鬆的文學作品,對於這種“概論”類的書籍,總會覺得有些距離感。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後,這種顧慮完全煙消雲散瞭。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他善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戲麯理論和曆史背景。他並沒有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和生動的描述,將那些遙遠的戲麯藝術拉近瞭我們的生活。我記得書中在介紹某個以曆史故事為題材的地方戲麯時,作者不僅僅是講述瞭故事情節,還深入分析瞭該劇目在不同時期如何根據社會變遷而進行改編和創新,以及這些改編如何體現瞭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這種分析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戲麯不僅僅是過去的藝術,它更是隨著時代發展的活態文化。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章節的結尾處,常常會提齣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或者給齣一些關於戲麯未來發展方嚮的建議。這不僅是對內容的總結,更是一種引導,讓我自己在閱讀之後,也能帶著思考去進一步探索。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讓我感受到瞭學術的嚴謹和文學的魅力相結閤的美妙。
评分《地方戲麯概論(下)》這本書,我拿到手上的時候,心裏就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戲麯,尤其是那些根植於民間、承載著一方水土風情的地方戲麯,更是讓我著迷。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特色,古樸的色調,以及上麵精緻的戲麯人物剪影,一下子就將我拉入瞭一個充滿故事的藝術世界。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章,盡管我知道這是“下”冊,可能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但我相信作者的敘述方式一定能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有所收獲。序言部分,作者用非常懇切的語言闡述瞭編撰此書的初衷,以及他對地方戲麯傳承與發展的深切憂慮和美好祝願,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瞭作者的匠心與情懷。他不僅僅是在介紹戲麯,更是在講述一種文化的生命力,一種根植於人民的藝術血脈。從第一頁開始,我就被吸引住瞭,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流淌,卻蘊含著深厚的力量。作者對每一個地方戲麯的介紹,都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而是通過生動的筆觸,描繪齣每個劇種獨特的聲腔、錶演、服飾、臉譜,甚至連地域的文化背景、曆史淵源都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那些經典劇目時,那種仿佛身臨其境的描寫,讓我能夠感受到舞颱上演員的唱念做打,感受到觀眾的掌聲與喝彩。讀完序言,我對自己將要開啓的這場文化之旅充滿瞭信心。
评分《地方戲麯概論(下)》這本書,我大概用瞭近一個月的時間纔慢慢讀完。不是因為內容晦澀難懂,而是因為我太喜歡在閱讀的過程中,時不時地停下來,去迴味、去思考。我是一個對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人,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一點。作者在介紹各個地方戲麯時,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其藝術特點,更重要的是,他將這些戲麯的發展置於廣闊的曆史背景之下進行考察。例如,在談到某個受地域文化影響極深的地方戲麯時,作者會詳細介紹當地的風俗習慣、民俗信仰,以及這些因素是如何滲透到戲麯的錶演、唱腔和劇目創作中的。這種深度挖掘,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戲麯的介紹,更是在閱讀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一座城市的文化脈絡。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不同戲麯流派時,那種嚴謹細緻的學術態度。他能夠清晰地辨析齣不同流派之間的細微差彆,並給齣有理有據的論證。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穿越中國的大江南北,去領略那些隱藏在戲麯中的古老故事和獨特韻味。
评分我是在一個雨天的午後,泡瞭一杯清茶,靜靜地翻開瞭《地方戲麯概論(下)》。這本書的紙張手感非常好,那種略帶紋理的質感,配閤著淡淡的油墨香,讓我覺得每一次翻閱都是一種享受。我本來對某個特定地方戲麯並沒有特彆的偏好,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自己竟然悄悄地被書中描繪的每一個劇種所打動。比如,書中對某種以唱腔婉轉、抒情為主的地方戲麯的介紹,讓我仿佛聽到瞭江南水鄉的絲竹之音,看到瞭水袖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優雅。而另一種則以粗獷豪放、節奏明快著稱,讀到那裏,我仿佛能感受到舞颱上演員們充滿力量的動作,聽到他們高亢激昂的唱腔,甚至能想象到觀眾們被那種蓬勃的生命力所感染,拍紅瞭手掌。作者在論述每個劇種的形成與發展時,還會穿插一些曆史小故事,或者當地的民間傳說,這些細節讓原本有些枯燥的學術內容變得鮮活有趣,也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瞭這些戲麯為何會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又為何能代代相傳。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不同劇種之間藝術風格差異的梳理,他能夠清晰地指齣它們各自的特點,又能在宏觀層麵看到它們共同的文化基因。這本書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讓我領略到瞭中國地方戲麯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