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精装)

2010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行政法
  • 行政诉讼
  • 行政管制
  • 法学
  • 法律
  • 精装
  • 2010
  • 教材
  • 研究生
  • 考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为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六大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为落实「理论与实务结合」的研究取向,本所每年举办「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学术研讨会,邀请学者撰文,并由法官与学者共同评论,借以促进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对话。

  本书《2010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为2010年两次「行政管制与行政争讼」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内容以行政判断与司法审查为主题,实为近年罕见主题明确之行政法会议论文集。本书收录文章均经严格之学术审查,同时刊载欧洲人权法院法官及日本行政法权威学者发表之两篇主题演说(附译文),并收录本所首创之「思辩论坛:中科三期环评案的双赢策略」会议实录,为时代留下纪录。全书内容精采充实,期能带动国内行政法研究的新浪潮。

主编简介:

黄丞仪

  现职: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助研究员

2010年行政法学研究前沿与实践探索 本书聚焦于2010年前后中国行政法学理论与实践领域涌现出的重大议题、关键进展及前沿思潮。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政府建设加速推进的宏观背景下,行政主体行为规范、公民权利救济途径拓宽以及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理论突破与实践成果。 第一部分:行政法基本理论的深化与重塑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2010年前后行政法学界对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再认识与发展。 一、行政主体认定的边界与扩张: 重点分析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行政主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显著变化。探讨了大量具有行政职能的非传统主体(如行业协会、受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界定难题。书中详细考察了“纵向委托”与“横向授权”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的法理基础,并结合当时的司法实践案例,辨析了如何有效规制这些新型行政主体的行为,确保行政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与合法性审查的深化: 关注行政行为的类型化研究在当时取得的新进展,特别是对行政许可、行政确认以及事实行为的法律性质的界定。书中引入了更精细化的标准来衡量行政行为的合目的性与比例原则的适用程度,探讨了如何在追求行政效率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对违法行政行为的分类和撤销、变更的制度设计进行了比较研究,强调了程序合法性在判断行政行为效力中的核心地位。 三、公权力的法治化约束: 详细论述了在“依法行政”方针的指引下,对行政裁量权进行限制和规范的理论探索。探讨了自由裁量权的法定化趋势,以及如何通过明确的法律标准、指南和指导意见来约束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书中分析了当时关于行政指导、行政监督的新理论框架,强调了内部法治与外部司法监督的协同作用。 第二部分:行政程序法的实践与规范 本部分聚焦于行政程序法理论向中国具体实践转化的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这直接关系到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一、行政信息公开的深化与障碍: 2010年前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进入关键时期。本书细致分析了实践中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处理、告知拒绝等环节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剖析了“国家秘密”、“公共安全”等例外情形的界定模糊性对公民知情权保障造成的阻碍。通过对地方法规和地方实践的考察,提出了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的制度性建议。 二、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性研究: 详细评估了听证会、意见征集等公众参与制度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实际运行效果。书中不仅关注程序本身的设计,更着重分析了公众意见采纳的反馈机制和实质性影响,探讨了如何确保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广泛性,避免程序流于形式。对风险评估和专家论证在决策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三、行政立法程序的反思: 探讨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和合法性审查的力度问题。书中对比了不同层级立法中程序规范的差异,指出了行政立法中存在的“立法权过度集中”的倾向,并提出引入更严格的合宪性审查理念以规范行政立法的思路。 第三部分:行政救济与争议解决机制的演进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之一,系统考察了2010年前后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动向和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一、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与证据规则: 深入研究了《行政诉讼法》修订前夕,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倾向性变化。重点分析了原告(公民/法人)和被告(行政机关)在证明事实、证明程序合规性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举证责任倒置在特定领域(如环境侵权、食品安全)的理论探讨与有限适用实践。 二、行政复议制度的地位与效能重塑: 考察了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消化器”作用,并探讨了其作为前置程序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书中详细分析了复议机关在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和作出替代性裁判方面的权限边界,以及复议决定对后续诉讼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调解、仲裁等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的衔接问题。 三、特定领域行政争议的审判难点: 针对当时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领域,如规划许可争议、征地拆迁中的行政补偿异议、以及涉及新型经济活动的行政监管争议,本书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分析。这些分析着重体现了法院在审理涉及复杂行政事实和专业技术判断的案件时,如何运用司法审查权来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 第四部分:法治政府建设与行政责任体系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宏观的法治政府目标,探讨了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制度基础。 一、行政问责与监督体系的构建: 2010年前后,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的问责机制开始受到重视。本书分析了行政赔偿责任的扩大趋势,特别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以外的行政行为所引发的损害赔偿责任的理论构建。探讨了建立健全行政过错推定、行政违法行为记录制度的必要性。 二、行政执法与司法关系的平衡: 关注“司法审查权”与“行政管理权”之间的良性互动。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司法建议、司法建议书制度来促进行政机关自我纠偏,避免司法权对行政自主权的过度干预,实现法律框架下的良性互动与相互制约。 三、面向未来的行政法学展望: 总结了2010年前后行政法理论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行政法改革可能聚焦的方向进行了前瞻性预测,尤其是在电子政务、大数据背景下的行政行为合法性标准构建等新兴领域。 本书通过对2010年前后行政法领域理论与实践交织点的细致梳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行政法治化进程中关键转折期的独特视角。它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积累,更是对当时中国行政管理实践中遇到的深层法律问题的回应与反思。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的書名,觸及了政府治理的核心面向。在一個民主法治國家,行政管制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手段,它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從食衣住行到產業發展,無一不受到其規範。然而,管制的有效性與合理性,以及人民在面對管制時的權利保障,則是行政爭訟制度所要解答的關鍵。我對這本書的興趣,在於它能讓我從2010年的視角,去理解當時台灣的行政管制思潮與爭訟實務。當時的社會環境、經濟狀況,以及所面臨的挑戰,都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當時對於新科技、新興產業的管制,是否展現了與現今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又或者,在處理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爭訟時,法院的判斷邏輯又有何獨到之處?深入探討這些歷史性的脈絡,對於我們理解當代行政法學的演進,以及如何在不斷變遷的社會中,尋求政府權力與人民權利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评分

這本《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從書名來看,就有一種學術研究的嚴謹感。在台灣,政府的行政管制事項繁多,範圍廣泛,從各行各業的特許、執照發放,到產品的安全標準、環境的污染防治,舉凡與人民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息息相關的面向,都可能涉及到行政管制的介入。而當人民對這些管制措施感到不服,認為其違法或不當時,行政爭訟的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能在2010年出版,代表著當時對於這些議題的深入探討。我個人很有興趣知道,書中是否針對當時台灣社會中,一些重要的行政管制爭議案件進行了案例分析?像是當時在土地開發、公共建設、或是特定行業的准入與退出機制上,是否有出現引人注目的管制措施,進而引發了大規模的訴訟?而這些訴訟的結果,又對後來的行政法規與實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對我而言,理解這些具體的案例,比單純的理論探討來得更有感,也更能體會行政管制與爭訟在實際運作中的張力與重要性。

评分

《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這本書的書名,讓我想起當年台灣社會在法治建構上的一些重要發展。行政管制,聽起來就是政府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實現特定政策目標所做的各種規範與干預。舉凡市場秩序的維持、消費者權益的保障、甚至是國家安全的維護,都離不開行政管制的影子。然而,管制的同時也必然伴隨著對個人自由與經濟活動的限制,這時,行政爭訟的程序就成了人民尋求救濟的途徑。從2010年的角度回顧,我很好奇書中對於當時的行政管制體系,是否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和批判?例如,當時的管制是否過於僵化、或是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又或是,書中對於行政爭訟的制度設計,是否有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建議?畢竟,一個健全的法治社會,不僅需要有效的行政管制,更需要能夠公正、及時地處理爭議的行政訴訟機制。這本書在那個時間點的出現,想必承載了當時學界或實務界對於這些議題的深刻思考,也為後來的法制發展埋下了種子。

评分

《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這書名,光是聽就覺得一股嚴謹的學術氣息撲面而來。在台灣,政府的行政管制,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無形的網絡,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從我們每天吃的便當,到使用的電器,再到我們開車上路,都離不開行政管制的規範。而當我們覺得這些管制太過頭,或是侵犯了我們的權利時,行政爭訟就成了我們最後的救命稻草。這本書在2010年出版,那時候台灣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應該也面臨著一些獨特的挑戰。我很想知道,書中對於當時的行政管制,有沒有一些深入的案例分析?比如說,在當時的環境保護議題上,政府是如何進行管制的?又或者,在一些重要的基礎建設項目上,行政管制是如何發揮作用,並又引發了哪些爭議?而行政爭訟的部分,又是如何化解這些矛盾的?畢竟,理解過去的管制思維和爭訟實踐,對於我們現在要面對的類似問題,肯定會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评分

這本《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的書名,光聽就讓我覺得很有份量。身為一個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工作的人,對於政府機關的運作、以及如何在制度內尋求權益保障,一直是個相當關心的議題。尤其行政管制這塊,感覺就像是政府的「手」,伸進社會各個角落,從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到企業經營,幾乎無所不在。但另一方面,當我們覺得政府的管制過度、不合理,甚至侵害了我們的權利時,行政爭訟又是我們最後一道防線。這本書在2010年出版,雖然已經是過去的著作,但行政管制與爭訟的基礎概念,在當時的脈絡下,應該也提供了許多重要的啟發。我很好奇,書中對於當時的各種管制措施,是否有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政府當時是如何權衡的?或是對於某些新興產業的管制,是否展現了前瞻性?而行政爭訟的部分,又是如何解讀當時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時的邏輯與考量?這些都非常值得探討,因為過去的經驗,往往能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提供寶貴的借鏡。畢竟,政府的權力與人民的權利,永遠是個需要不斷被檢視與平衡的課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