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人性尊严之宪法意义∕1
第二章 从宪法观点论生命权之保障∕25
第三章 生命权与人性尊严之折冲—以安宁缓和医疗为例∕73
附录:人的生命与尊严∕109
第四章 从宪法观点论身体不受伤害权∕143
第五章 非刑事案件关系人之人身自由保障—以行政管束为例∕179
第六章 论资讯自决权∕219
第七章 公权力运用定位科技措施与基本权利保障∕273
第八章 民主法治国家与集会自由∕315
附论:论集会自由之事前抑制∕373
第九章 论外国人之宪法权利∕401
第十章 台湾人权一甲子回顾与前瞻∕447
四版序
承蒙读者不弃,本论文集又有再版机会,改版内容除续保持旧作「原味」外,另赋添下述「新义」使本书有机成长,期能符合读者需求。
一、有关「生命权」保障的议题,因去年(二○一○年)国内引发「死刑存废」的争辩,以及今年初为折冲生命权与人性尊严增修「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的讨论等事件,再兴波澜。各该争论核心内涵,皆指涉生命的尊严,本书第二、三章因而有更多的着墨。
二、人身自由的剥夺或限制,与人性尊严关系密切,向来备受正视。本书第五章「论行政管束与人身自由保障」的写作初衷,即以破除宪法第八条仅适用于「犯罪或犯罪嫌疑人」的刻板印象为目的,如今将章名易之为:「非刑事案件关系人之人身自由保障——以行政管束为例」,使更贴近原意。
三、第六章「论资讯自决权」一文问世于资讯科技方兴未艾之际,当时部落格、脸书、推特、You Tube、iPhone与iPad等资讯载具尚未萌生,而今该等资讯科技对人类的尊严、人格、隐私权保障之挑战,有增无减。又与前述关系密切的「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亦于去年五月大幅调整并易名为「个人资料保护法」,本章从而配合作了增修工作。
四、第八章「民主法治国与集会自由」将「论集会自由之事前抑制」一文列为附录,该文是为庆贺吴庚大法官七十嵩寿而作,内容记载并分析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四四五号解释后一些相关问题的省思。
五、三版迄今,司法院大法官又完成将近五十号的解释,其中诸多与人权保障有关,第十章「台湾人权一甲子回顾与前瞻」就必须增补新资料,并借此机会自我反省与惕励一番。
感谢为本书改版贡献心力的元照出版公司,以及黄春美、蔡庭榕、刁仁国、许义宝、李钖栋、许昭元、李宁修等诸位女士、先生们,并盼读者不吝指教。
李震山
2011年7月
序言
基于「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之旨趣,政府施政皆应以保障人民权利及追求人民福祉为基础与目的。宪法作为法秩序之上位基本规范,即应合理擘化国家组织与权限,以人权保障为宪法之核心价值理念,方副「人民权利保障书」之实。本此认知,作者对宪法保障人权所衍生之问题研究,向有兴趣与使命感。
本论文集乃是採择过去相关研究之部分成果而成,其中,有多篇论文涉及我国宪法第二章所未列举保障之人权,是所谓「无名权」或「未名权」,例如人性尊严、生命权、身体不受伤害权、资讯自决权等。其次,再傍及人身自由、集会自由与外国人宪法权利,并以「台湾人权五十年回顾与前瞻」一文作为小结,共计十篇。各篇论文大都以人性尊严为轴,加以贯串。
本论文集中有四篇祝寿论文,寿星分别为翁师岳生、城师仲模李师鸿禧及林师山田。顺此,再将此集,献给我研究人权的启蒙老师──已从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公法研究所退休的Dr. Heinrich Scholler教授,以贺其七十嵩寿。
诸篇论文写作过程中协助我蒐集、整理资料、提供意见者,不在少数,无法一一。惟特别要感激黄春美、蔡震荣、许文义、蔡庭榕、简建章、章光明、王宽弘、陈英淙、刁仁国、柯雨瑞、许义宝王文伟、黄得翔、李硕修……等同好,愿与诸位共享论文集问世之喜悦,并共同勉励。
李 震 山 一九九九年十月 于嘉义,民雄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蛮吸引人的,那种沉稳的蓝色和金色的点缀,一看就知道是学术类的,但又不会显得过于死板。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最近在关注一些关于社会公平和法律条文的议题,总觉得书架上缺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这些概念的书。翻开来,虽然是第四版,但内容更新得相当及时,看得出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追踪最新的发展。 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尊严”这个概念时,不仅仅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它深入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尊严的理解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在国际人权法的实践中产生影响。其中有一章,详细阐述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如何成为新的尊严挑战,这一点让我非常有共鸣。作者的论述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即使是复杂的法律条文,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人权”这个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过去,我可能只停留在一些比较表面的认知,比如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等,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权背后更宏大的哲学基础和伦理支撑。它把人权视为人类在文明进程中逐步认识到的、不可剥夺的内在价值,这种视角非常独特。 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人权条约和国际公约,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这些条约是如何在实践中落地,以及在不同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所面临的挑战。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现实关照。我尤其对关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那一部分印象深刻,里面引用的案例非常有说服力,也让人反思我们社会中依然存在的各种不公。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严谨,每一章的内容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温度。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人权保障的国际机制和国内实践的比较分析。作者详细介绍了联合国人权机制的运作方式,以及各个国家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不同做法和取得的成就。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人权保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读物,无论你是学生、研究者,还是对人权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到,所谓的“人性尊严”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念,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这本书的论述让我看到了,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务背后,可能隐藏着对个体尊严的侵犯,也看到了在各种制度设计中,如何去守护和提升人的尊严。 作者在探讨“尊严”与“权利”的关系时,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些例子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阶层,非常具有代表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医疗人权和生命尊严的讨论所打动,这部分内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障基本人权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评分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这本《人性尊严与人权保障》的。最近刚好在准备一个和人权相关的社团活动,需要一些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这本书的内容真的非常丰富,覆盖了非常多我之前没有涉猎过的领域。 作者在讲解人权的历史演变时,就像在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从古代的朴素观念,到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辉,再到现代国际社会的人权保障体系,条理清晰,引人入胜。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的区分,这让我对如何理解和实现不同类型的人权有了更明确的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