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姊妹

远方的姊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isa J. Shann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刚果,强暴,居然是一种文化!

  有【物资仓库】之称的刚果,出盛产钻石、制造半导体不可或缺的铌钽铁矿,这里该会是个丰盛富饶的国家,但在历经10多年的内战、残忍的欺压、杀戮不曾停歇,截至2008年联合国的统计,刚果因内战而死亡的人数,高达540万人,远超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而受暴的,多半是妇女及孩童。

  这不是一本虚构小说,而是许多人的真实人生!

  这是一本残酷的书,但也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

  作者为美丽的白领女性,拥有顺遂的人生,但她义不容辞投入刚果救援行动,发起全球性的【为刚果女性而跑】运动,从一美元、一美元的募集,挽救上千位刚果妇女。她是女性现代版的【辛德勒】,而我们阅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自己虽然只是渺小、平凡的人,但也能够贡献心力、和丽莎一样,能远方的姊妹做点什么……

  丽莎.珊侬,她拥有美貌、赚钱的图库公司和疼她的未婚夫。典型的优渥人生是如此顺遂。

  这样的女子,跟刚果能有什么牵扯?

  直到承受父丧打击,她提不起劲重回职场,一个午后、一段25分钟的欧普拉秀改变了她。刚果因内战迄今已有540万人遇害、远远超过二次大战死亡人数,而且妇孺受性侵比例,高得吓人。

  一般人,挑动恻隐之心常有,但要持续做下去,就真的不容易了。

   丽莎转换丧父哀伤,借着跑马拉松为刚果妇女募集款项,义行也感染了全美。她放下工作、放弃爱情,远赴刚果,深入有着「女性炼狱」的国度,在人身安全完全没保障的情况下,与得到她赞助的远方姊妹一一相见,并记录下感动、震撼、伤痛的每一刻。

   刚果的暴行令人胆寒,而无惧的丽莎伸出最温暖的手,她为妇女募款盖屋、筹措医药费、照顾病童、用她微薄的力量,把住在危险冲突区的妇女救出……

  欧普拉女士曾在脱口秀中说:「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刚果的事,请不要背过身去,请持续在乎。」

  丽莎,她不仅没有背过身去,她持续向前的故事,令人激赏与动容。

作者简介

丽莎.珊侬

  是国际妇女会「为刚果女性而跑」的创办人,起先只是她自己一人的三十哩路跑,后来却迅速扩充为全球自发性的民间活动,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女性筹募基金,唤起世人的注意。她拥有一家摄影制作公司,担任导演和制片,现居住在美国奥瑞冈州波特兰市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刚果毛片

电话在清晨响起,声音听来遥远又让人恐惧。我挣扎着拿起我的行动电话,来电显示上出现一个以011-243-99为开头的号码,是从刚果打来的。有时是某个我根本不认识的联合国军官,操着重重的南亚口音,要我马上回电,却怎么也联络不上他;或是某个因为「政治立场和人道主义工作互相矛盾」而被解僱的民兵首领,拜託我写封求职推荐函;又或者是我的刚果司机塞兹从远方传来的声音,故意阴森森地说:「我的......工作。」

他时常拿他珍贵的电话时数打来闹我,我们都会咯咯笑到他挂上电话为止。
刚果民主共和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地方,也是非洲大战的主要区域,那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最致命的战争。我已经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想要摆脱那个地方,可是它却不断回来敲我的门,就像收费员或者是老情人,急着想把尚未解决的事情处理完毕。

不过今天早上不一样。

「妳还记得卡尼欧拉吗?」

「当然,艾瑞克,我记得那里。」他捎来关于卡尼欧拉村的消息。

几个月前的某个週日,我曾走过它散布在山嵴线与广大森林交界的民宅区。自从一九九四年卢安达大屠杀后,这片距离卢安达边界三十哩(约四十八公里)内陆的森林,就由胡图族民兵,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联攻派民兵」所控制,在卢安达语中,这名字的意思就是「一起杀戮的人」。这个团体还有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即「解放卢安达民主部队(FDLR)」。

即使离开了刚果,当我在漫步在波特兰旧社区,望见街道旁的胡桃树,啜饮着我随身带着的茶时,我也会想起卡尼欧拉。我并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所以圣经的字句几乎从来没有掠过心头,但这种时候,《诗篇》却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

我知道,如果这世上有什么地方有资格被称为死荫的幽谷,那一定就是卡尼欧拉。待在刚果的五个半星期,所有我听过最恐怖的故事都来自那个山谷,而我确确实实走过其中,但不觉得恐惧。

我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离开温暖的被窝,我拿着一杯茶坐在我的笔记型电脑前,看着电子邮件收件匣的这一刻,我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国际报导概要地叙述了那场攻击。「......是复仇行动,他们瞄准那栋房子,无声无息的进入那间房子,开始勒死几个被害人,再补刺几刀,以免引起骚动......刺客留下一封信说他们还会带着武装回来。」

新闻中提到,这场杀戮中共造成二十人受伤,十七人身亡,十八人被绑架。
第二次仔细重读那篇文章时,我在第一次没看到的一个句子上,骤然停住。「死者包括一名父亲,他女儿曾被解放卢安达民主部队绑架,最近才被军队救回来。」
在南基乌我访问几百个饱受刚果战争摧残的人当中,我听到了大量的绑架故事,和无数联攻派民兵叛逃的消息,但军队保护民众的报导,却只有一则,那可真是令人既欣慰又震撼,因为这种英雄行径十分罕见。于是我到卡尼欧拉,访问了三个先遭联攻派民兵绑架,随后被刚果军队救回的女孩。

这篇文章里说的跟我造访的是同一个家庭吗?一定是的。

还记得那天刚好没其他要紧事要做,我因为收到一张感谢的小卡片而心血来潮前往卡尼欧拉,在那里也没待上一整天,只是週日上午在村子里四处走走,希望和得救的女孩们讲讲话。我们拜访了女孩们的家,跟那几个冷静的少女、她们的哥哥和铤而走险的父亲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她们的父亲直言无讳的问
道:「现在我们跟你们谈过了,你们打算做些什么?」

这些过往彷彿又重回眼前。

我从屋角拉出了一个塑胶储物箱,里头装着我上一趟旅程的录影带,它们摆在这角落好长一段时间了,我却完全没看过。我仔细整理起那些从未处理过的毛片,最后,我终于找到了卡尼欧拉的带子。

影片中的卡尼欧拉看起来还蛮平静的,没有血腥(待在刚果期间,我没看到半个死人),不过,看影片的时候我注意到自己的手在颤抖,导致我得停下来在大厅里走来走去以平复心情,才能再回来细看影片。

身在卡尼欧拉的时候,我错过了好多。我曾听说过在越过刚果边界时,人连眼神都会改变,第一天我有注意到,然后就忽略了这件事。但在扫瞄这些影片的此刻,看起来这种眼神似乎很明显,我研究他们的眼睛,很多人都有那种会被说成麻痹或者过度惊吓而呈现痴呆的表情,美籍台裔新闻记者凌志慧有次称其
为「一种彻底死亡的表情」。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继续深入挖掘影片,偶然发现我自己到非洲第二天的一个镜头。我站在卢安达这边的边界,面前是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对刚果一无所知的我,就要跨越过去。从卢安达的基加利飞过去的三十五分钟航程,就已经让我蓬头垢面。

好诡异!在影片当中我眨眼眨得很兇,眼皮跳个不停,当时我并不觉得害怕,但是现在看着自己,显然当时我是吓坏了。

我为什么要让那地方进入我的生命?我为什么要追寻它,查个究竟?
不是因为我要创造一个让自己感觉骄傲的企划,而是我需要一个解答。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