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对台湾「不婚、不生、不养、不活」及「多数年轻人觉得没有前景」的「台湾新四不一没有」现象深感忧心,为此着书论述。
若说《拚公义,没有好走的路》一书是记述杨志良对最爱「公共卫生」的一世深情,本书则是他真正自己想写的书。
台湾民主化后,政治充满黑金、派系、贪腐,民主政治劣质化、民粹化,加以税制不公,对家庭及弱势的照顾日益恶化,导致人民普遍不信任政府,形成一难以破解的恶性循环。仍对台湾这块土地充满殷切期待的他,在文中所提出的每一个挑战没有希望的未来的方法,几乎都势不可为,但他别无选择,只能以此书敲响社会改革醒钟,奋力一搏。
杨志良怀抱着今日不做,不出一、二十年台湾就要大崩坏的危机意识,唿吁社会大众共同接受这几乎不可能的挑战,让「四不一没有」转变为「愿意婚、喜悦生、安心养、快乐活、有前景」的「台湾大愿景」!
作者简介
杨志良
1946年生,师大卫生教育系学士、台大公共卫生研究所硕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公共卫生博士。个性鲜明,说话直率,勇于面对困难,以实践社会公义为人生目标。对台湾最大贡献是规划、推动全民健保,也监督、改革全民健保。
曾是台大公卫所破格任用的最年轻所长,也曾是经营绩效佳的医院管理者,担任卫生署长时,不改快人快语作风,严辞批判时局,痛斥恶质媒体,多次挑战立法院及监察院权威,被誉为「台湾最有guts的欧吉桑」。另着有《拚公义,没有好走的路》(天下文化出版)。
序一 面对「台湾大崩坏」-杨志良新着的忠言 高希均
序二 抢救崩坏台湾-杨志良开出的济世处方笺 黄义交
第一部 放眼未来,看不见希望
第一章 台湾的「新四不一没有」
第二章 急速衰败进行式
第三章 待抢救的多病台湾
第二部 因为过去,做得不好
第四章 对家庭不友善
第五章 公平课税?日趋偏离、庶民共愤
第六章 患寡,更患不均
第七章 民粹搞垮国家
第三部 现在,只能奋力一搏
第八章 大我成就公义社会
第九章 向左走?向右走?—─台湾的健保传奇
第十章 挑战没有希望的未来
附录
附录一 破除全民迷思,健保更长寿
附录二 健全医疗体系的挑战
后记 真正自己想写的书
採访后记 良药与忠言 邱淑宜
推荐序1
面对「台湾大崩坏」─杨志良新着的忠言
(一)可贵的忠言
当台湾「经济奇蹟」在1970至80年代受到国际重视时,有时回到台北参加国内外学者的讨论会。我立刻得到一个强烈的印象:国外学者从宏观经济指标看台湾,无不称赞;国内学者从微观的自身经验则有不少批评。这就是我常引用的譬喻:外国人从望远镜中看美人脸的一个黑点是美人痣;本国人从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一个疤!把这个譬喻用到今天的中国大陆,是否也很真实?
美国总统大选11月投票。我关注的一个辩论题目是:美国国力是否在衰退中?欧巴马说:「当然没有」,不少学者(包括我在内)「当然在衰退中,但是如果国会与社会能够凝聚共识,採取对策,美国的衰退,不仅可以止跌,而且可以回升。」
民主社会的一个可贵,就是永远会有专家学者,从长期或者悲观的一面提出忠言。
(二)「新四不一没有」发人省思
我们何其幸运终有忧心忡忡的政府官员勇敢地发出忠言:当年的经济部长赵耀东、财政部长王建(火宣)以及去年辞职的卫生署长杨志良。
在前署长去年出版的《拚公义,没有好走的路》新书中指出:台湾税收占GDP不到13%是一个很差的国家,因为政府没有税收可以把社会做得现代化。民主国家征税高,表示进步,人民信任政府,把钱缴给政府来做事,自己的个人储蓄就不需要高。他大声疾唿:「四根支柱救台湾:清廉施政、公平加税、合理涨价、照顾弱势。」我个人完全赞同这个温和、周延、合情合理的政策建议。
经过近一年的深思与熟虑,重返大学任教的杨教授推出了一个更重要的新着:《台湾大崩坏─挑战没有希望的未来》。
这位在密西根大学受过「人口计画」严格训练的博士指出了台湾面临的「新四不一没有」:
(1) 不婚:剩男剩女如过江之鲫。
(2) 不生:2010年生育率全球最低。
(3) 不养:每天都有孩子被弃养。
(4) 不活:每天超过十人自杀身亡。
其结果是:对多数年轻人觉得「没有」前景。
书中提出的资料很丰富,但作者的目的不是在吓唬读者,而是深入地透视问题,有方法地提出解决之道,试看三部十章的标题:
第一部共三章:放眼未来,看不见希望
第二部共四章:因为过去,做得不好
第三部共三章:现在,只能奋力一搏
尽管全书的笔调充满了失望,甚至愤怒,但是杨教授没有放弃,他提出了沉痛的吶喊:「是你也是我,是全体的我们短视近利过日子,没有为后代着想;也是全体的我们选出操弄民粹的政客,戕害了台湾的未来,陷台湾于危境。急起直追,奋力一搏,是现在唯一的路。」读完全书,你就找到了答案。
(三)一些补充
半世纪前从威权的台湾到民主的美国去读书。年轻的我们太向往了新大陆的民主、自由、开放。回到台湾后,八年前在我出版的《八个观念改善台湾》一书中,有这几句沉痛的体认:(页六)
民主政治不保证政府廉能
言论自由不保证优质民主
多元社会不保证族群和谐
教育普及不保证超越意识型态
当贪污、民粹、内斗等现象同时出现时,令我焦虑;在杨教授专研的领域中,也出现了「新四不一没有」;如果再把我较熟悉的财经问题放进来,其根源来自我最担心的二个心态「保护」与「白吃午餐」。「保护」使人才、资金、技术、劳务、产品的流动都遭遇各种限制;「白吃午餐」则低估了自己的责任与代价,高估了政府的能力与效率,二者的出现使任何改革窒息难行。
台湾还幸福吗?远见3月底首次发布「台湾幸福感」调查。最重要的发现是:(1)十二项个人幸福感的平均为64.2分,(2)评价「社会快乐」则为48.9分。我的结论是「小我」小幸福,「大我」不幸福。
台湾还有救吗?当然有。祇要台湾有杨志良敢说真话的这种人存在。「台湾不崩坏,有你。」是杨教授对社会痛苦的贡献。
高希均
本文作者为远见.天下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
推荐序2
抢救崩坏台湾─杨志良开出的济世处方笺
半个月前,我在一次朋友聚会的场合碰到杨志良教授(他居于谦虚,坚持我不可称唿他为杨署长),告诉我他的新书《台湾大崩坏》即将由天下文化出版,特别邀我为他的大作写篇序文。
此举令我受宠若惊,原因是自从我今年元月立委选举失利以来,已不具任何公职身分,可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杨教授名满天下,不乏权贵名流乐意为他的新着跨刀。单看他完全不考虑权势,执意指定我为他的新书助阵,就知道杨教授在做人处事方面,是多么异于常人了。
我认识杨志良教授并和他有所接触,是从他民国98年8月起出任卫生署长开始。他当时为禽流感、登革热、H1N1国产疫苗开发、美牛进口、署立医院改造、健保改革等国人瞩目的议题,三天两日就必须到我长期参与的立法院卫环委员会做施政报告。
刚开始,我和许多党籍立委同仁并不看好这位本性质朴、言语率真的署长,总觉得像许多短命前任署长一样,他很快会在纷至沓来的争议议题中,被不问是非的无情政治巨浪里没得无影无踪!
但后来的发展证明我们全错了。杨志良署长以直言不讳、凡事透明坦荡的行事风格,为他在民间赢得巨大回响。很快的,他的声名鹊起,只要他到立法院备询,议场一定媒体挤爆,记者皆期待捕捉他快人快语的警句。
杨署长在民国100 年2月,二代健保在立法院通过三读之后,随即兑现诺言,洒脱地打包走人。在他不长不短的一年半署长任期内,他的民调始终高居政治人物之冠,历久不衰。这种「杨志良现象」是近二十年来政坛少见的异数!
其实,杨志良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不矫揉造作,是个不恋栈官位的性情中人。他有时为了执着的原则,可以嫉恶如仇,活像怒目金刚,但提到升斗小民的苦难,又转化为慈眉善目、恨不得渡尽众生的观音菩萨。
事实上我和他在议堂,也常为政策立场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例如当年政府在没有和民众充分沟通之下,贸然开放可能含有狂牛病高风险物质的美国牛只内脏绞肉进口时,我参採强大民意,决定推动修正「食品卫生管理法」,将上述高风险物质排除在准许进口之列的过程中,就常和立场上必须为政策辩护的杨署长在议场激辩。但署长和我之间,始终没有芥蒂,他认为我身为国会议员,理性执着的捍卫民众健康,执行宪法赋予的立法权力,值得敬重。
杨署长就是这样在大是大非上,一点都不含煳的人。
在这本书里,杨教授集结他身兼学者、政府首长和作家的多方面特长,透过丰富譬喻,生动流畅的笔触,配合各项权威统计数据旁征博引,阐述他对于国家当前不公不义危机的诊断,并担起大任开出他的疗治处方笺。
他以为当前台湾生存发展的最大危机,在于民选政客为民粹所挟持,特定民代甚至自甘堕落,沦为富人打手;媒体缺乏高度,特别是电子媒体,一味追求收视率而炒做新闻,弃公义和社会价值不顾;而多数民众沉浸在这长期扭曲的大环境染缸,逐渐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自私的政客、贪得无厌的资本家及其代言人的魔笛起舞!
其结果就是------台湾租税负担率全球最低,经济成长的果实,大部分由资本家独享;受薪阶级大众终日劳动,也仅勉强温饱,年轻人因而不婚、不生、不养、不活!贫富阶级的对立恶化,为国家未来永续发展埋下动乱的火种。
杨教授对于国家社会积弊所开列的处方,可以用「廉能施政、公平加税、合理涨价、照顾弱势」四个复方加以救助调理。
他高度赞扬瑞典和挪威这类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认为这两国人民收入高,但乐于负担高税赋;政府则力求廉能,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对百姓从摇篮到坟墓,竭尽所能加以照顾,是台湾未来在追求公义均富时,应该学习的典范!
杨教授对于弱势同胞饱受不公义政治宰制的恻隐之心,时刻出现在字里行间,充分照应他是一位十折不扣的悲悯社会主义者(compassionate socialist )!
我很佩服杨教授到了这个年龄和历练,依然保有赤子热情,愿意为公平正义大声疾唿,我也相信他的用心不会虚掷,广大读者一定会用行动唿应他对国政改革的主张。
黄义交
本文作者为历任驻外人员、政府发言人及四届立法委员
后记
真正自己想写的书
这辈子有幸出版了几本尚称广为流传的教科书,但从未曾想写本「杂书」。2011年2月辞去公职,立即受到高希均教授「盛情督促」,写了一本由高教授命名的《拚公义,没有好走的路》,居然侥倖获得金石堂选为年度十大好书,甚获鼓舞。因此就想写一本真正自己想写的「杂书」,做为这一辈子自己对台湾社会的箴言,原本想在去年大选前出书,但高教授以模煳的理由不予同意,只好依他指示在520前,4月下旬出版。
出版《拚公义,没有好走的路》一书才知台湾的出版社因为十分竞争,利润微薄,所以对作者的版税甚为小气,因此本人也要做小气财神,亲朋好友能不送就不送,要看请自掏腰包购买。但这次这本书,大胆针砭台湾当前社会,虽社会各界多有视而不见,然大崩坏是事实,而其原因及导正之道必各有不同看法。在此自以为是、野人献曝,因此先行购置500本,赠送各界,即使多数落入资源回收桶,只要能获得一、二回响,余愿已足。
出版此书,不少友人拔刀相助。伙伴邱淑宜小姐备极辛劳,除整理文字外,尚需查考众多文献与数据,美慧姊及春城兄对内容费心校阅,丁希如主编对本书的架构及内容提供不少卓见,助理王孝慈小姐助我缮打手写稿,以及卢胤雯小姐不断鼓励,在此一併感谢。文中有关财税部分则请教政大周丽芳教授,医疗体系部分则请教卫生署王宗曦副处长,虽然两位甚为客气,对我的拙文均表示无误,但若仍有误失,过错当然在我,是为后记。
2012年4月于台中雾峰亚洲大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