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正念觉照,创照自由心境的实修手册。
2004年出版至今,长销不坠!
2012年全新改版!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其实别人的一小句话就足以左右我们的情绪。
「观照」就是让正念作主,清楚觉察外在变化,心却不随之起舞;奇蹟,就自然发生了。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继《正念的奇蹟》之后,对正念的修行理论和方法次第做更完整的推演。本书的精彩处在于把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和大乘龙树菩萨的般若观,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前者是一行禅师一直弘扬的基础修行,后者即是禅师大悲大智的菩萨践行。禅师一秉他惯有的风格,就像在朋友面前分享,将自身的禅观历程娓娓道来,但平易抒情的文字背后,却有着禅师深厚的佛教禅修基础和对佛教义理深刻的体会。
一个多世纪以来,东方不断追随西方科技与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以至于盲目到忽视本身灵性的价值。但是科学界的先驱已经开始注意到古老东方在禅修中所发现的真理,竟与西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相契合。
量子物理的大师们发觉物质和心灵不再是对立的存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不再是独立的两造,而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想碰触宇宙的真相,就不能不面对人类的意识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听起来玄之又玄的道理,一行禅师却随手拈来,让你悠游穿梭在科学与禅修之间。
一行禅师借着所有我们认为最具理性思惟的科学理论,逼近禅修的祕密。当然,重要的是你该怎么禅修?
有人问一行禅师在静坐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一行禅师回答:「什么事都没想。」这是真的,他只是专注于眼前发生的事,而让锐利的逻辑之剑入鞘歇息,这就是禅修的精髓所在。禅修者并非思考者,禅修并不是分析或思考复杂的问题;禅修者也不是征服者,禅修不是要跟内心的问题奋战,而是意味着清清楚楚地观察。
请将本书当成一本修行操练手册,以及和现在社会脉动扣得极为紧密的实修手册,如此,你就能真正体会禅师为我们所描绘的优质生活。
请不断地禅观下去,直到你在最残酷不仁的政治领袖身上、在受到最恐怖刑求的犯人身上、在最富有的人身上、在饥饿瘦弱得不成人形的孩童身上看到自己。直到你在公车上、在地铁上、在集中营里、在田里劳动的人群身上发现自己的存在;直到你在一片树叶、一只毛虫、一滴露珠和一道阳光中领悟自身的存在。不断地禅观,直到你能在一粒微尘中和最遥远辽阔的银河中看见自己。--一行禅师
这位禅师、作家、学者、和平分子、精神领袖从东方到西方,从烽火四起的战地到表面平承平、内部却翻腾不已的社会,一路行来,始终以坚定不移的佛法信愿,面带微笑,以沉静、悠远的唿吸,轻盈、稳定的步伐,一步一脚印,将在充满苦难与伤恸的五浊恶世的行脚,化为人间步步安乐行。--单德兴(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一行禅师也警示我们,要找到一位开悟的老师并非易事,这种人极为罕见,大多数人只能碰到一知半解的人,如果你无法跟随证悟的老师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仰赖你内心的那位老师。就让觉知的阳光遍照,只有当我们的觉性圆满,我们才有能力去照顾别人。--陈琴富(「水月兰若」禅修中心主持人及讲师)
本书的精彩处更在把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和大乘龙树菩萨的般若观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前者是禅师一直弘扬的基础修行,后者即是禅师大悲大智的菩萨践行,为何禅师可以如此呢?因为他就是活在正念的观照中,因为他看到生命无尽的缘起而不忧惧生死,他没有选择性地慈悲某一对象,也因此大圆满性就产生了。--自鼐法师(香光尼众佛学院讲师)
作者简介
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1926年生于越南中部,十六岁时在慈孝寺当见习憎,后来赴美研究并教学。
越战期间返国从事和平运动,对于越南的年轻僧众起了重大启发,战争结束代表参加巴黎和谈。越南赤化后,一行禅师被放逐海外,在2005年第一次回返越南,2007年2月至5月也再次回到越南。
1967年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1982年他在法国南部建立了「梅村」禅修道场。
1995年曾到台湾弘法并主持禅七法会。
一行禅师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具宗教影响力的僧人之一,以禅师、诗人、人道主义者闻名于世。着作超过一百本,都是教导人们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已在台湾出版的有:《生生基督世世佛》《步步安乐行》《橘子禅》《与生命相约》《你可以不生气》《你可以不怕死》《正念的奇蹟》《观照的奇蹟》《见佛杀佛》《你可以,爱》《祈祷的力量》《一心走路》《生命真正的力量》《建设净土》《接触大地》等。
译者简介
周和君
台湾大学哲学系毕,美国纽约新社会研究院硕士,专攻性别研究。
曾任广播节目主持人(纽约)、採访编辑、专业口译及主编。
译着:《佛法带着走》《狂喜之后》《佛陀的女儿》《平心静气》《开心》《快乐》等。
推荐序 让觉知的阳光遍照 / 陈琴富
推荐序 人间步步安乐行 / 单德兴
导读 凝视.穿透.泅入无限 / 自鼐法师
前言 在修道的迷雾森林中披荆斩棘
第一章 从静坐中觉醒
在梵文中,buddh这个动词即代表「醒过来」,而一个觉者就称为佛陀(Buddha)。佛陀就是一个「永远」处于觉醒状态的人。我们有时能够保有这份觉知,所以,我们「偶尔」是佛陀。
第二章 你得自己去看见
我希望你不要将我的话语化为概念,一些放置在内心贮藏的新概念。我不想给你们任何东西,我只想为你跳舞,像只蜜蜂。若是你看见了什么,你必须了解,这是你自己看见它;它就在你心中,而不是在我的舞蹈里。
第三章 穿越时空的迷思
《华严经》说,时间和空间彼此含纳,依赖对方而存在,无法透过知识来加以分割。两千年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对论,更证实了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四章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
假设桌上有一颗橘子,有人问你:「它尝起来滋味如何?」你与其告诉他答案,还不如剥下一瓣橘子,请他亲自尝尝看。这样你才能够让他或她不必透过任何语言或概念的描述,直接进入橘子的「真如」本性。
第五章 平静的力量
我们的力量并非在于武器、金钱或武力,而在于内在的平静。这份平静使我们坚不可摧。在关心那些我们所爱和想要保护的人时,我们必须拥有平静的心灵。
总而言之,《观照的奇蹟》给我带来的,远不止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是如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如何从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穿透力,能够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看到自己内心的渴望与恐惧,也让我找回了久违的勇气和力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放下”的阐述,那种释然,那种轻松,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并非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执着。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读过最触动我心灵的一本书。
评分读这本书之前,我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体验。本来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或者正念冥想的教导类书籍,毕竟书名《观照的奇蹟》听起来就带着一种超然和指引的意味。然而,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一种叙事的力量给吸引住了。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一点一点渗透进我的意识,没有强迫,没有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甚至有些笨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看见”的故事。我不是指字面上的看见,而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对自身和周遭世界的感知。书中的主人公,他的困境,他的迷茫,他的挣扎,都仿佛是我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是正在经历的。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如何观照”的答案,而是通过描绘主人公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奇蹟”这个词,在现代社会里显得有点遥远,有点不切实际。但读完《观照的奇蹟》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概念。我发现,所谓的奇蹟,也许就藏在我们最平凡的生活里,藏在我们不经意间的一瞥,藏在我们忽略的心念之间。这本书没有提供什么神奇的法术或者秘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愿面对的阴影,同时也点亮了我早已遗忘的微光。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够穿透浮躁的表象,直抵人心的柔软之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过程”的描绘,那种耐心,那种不疾不徐,让我渐渐放下了对结果的执念,开始享受当下。
评分我曾经以为,所谓的“观照”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学问,需要长年累月的修行才能达到。但《观照的奇蹟》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让我明白,“观照”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呼吸里,就在我们每一次的感知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自我对话”的刻画,那种坦诚,那种不加掩饰,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模样。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在与你娓娓道来,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被一种温柔的力量所拥抱,内心也变得更加平和与宁静。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之中。我不是观众,而是参与者,每一个章节的推进,都让我更加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刻意去制造冲突或者高潮,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甚至有些“散漫”的叙事方式,将读者带入一种“渐入佳境”的状态。就像是在一片宁静的湖面上,轻轻投下一颗石子,涟漪层层扩散,最终温柔地触碰到每一个角落。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宏大的理论,也不是激烈的改变,而是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本身,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观照”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