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听闻祖古.乌金仁波切半小时的教授,比起读许多册的书还来得有益处,这就是「从亲身经验中引领」的效果,也是仁波切教授的独特风格。──秋吉.尼玛仁波切
佛法的核心,即是「如何令迷惑显为智慧」,认识本具于自身内的觉性。尊贵的祖古.乌金仁波切是一位慈爱与妙智的了证者,他在此书中,以清晰幽默的方式,完整揭示了证悟成佛的道路,勾勒出不离日常生活的修道重点,教导我们如何渐次将存在于自身中觉性显露出来。
「佛果不在身外。它并非某个『东西』神奇地降临于你,并把你转变为佛。觉醒成佛的基础乃在于体验自身内在的佛。一位证悟的佛,其功德并非是『祂的』功德,而是『佛性全然显现』的功德。我们也具有同样的潜力,只是它隐匿不显、躺着睡着了。」──祖古.乌金仁波切
作者简介
祖古.乌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1920-1996)
一九二○年藏历四月初十出生于西藏东部,被第十五世嘉华噶玛巴卡恰多杰认证为转世祖古,也是莲师主要弟子之一的转世化身。仁波切的主要寺院在东藏囊千的拉恰寺,他主要实修藏传佛教噶举派和宁玛派的教法。
祖古.乌金仁波切在加德满都建立了六座寺院和闭关中心。其中最重要的寺院在博达那斯大佛塔附近与莲师体现大手印持明证位的阿修罗巖穴。
祖古.乌金仁波切以深遂的禅修了悟闻名,他以简洁清晰与幽默的风格,传授佛陀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他的教授方法是「透过个人自身经验来指导」,用几句话点出心性的本质,揭示觉醒的本质具有自然简单的特性,使弟子真正接触到佛法智慧的核心。
仁波切于一九九六年圆寂,转世于二○○六年三月被认证,为涅顿.秋林仁波切之子。
有关仁波切更详尽的生平故事,可参考《大成就之歌》《如是I&II》(橡实文化)等书。
译者简介
王淑华
大学外文系毕。高中即皈依三宝,学佛已经三十多年,接触藏传佛法也有十年多。曾几次为朝圣团帮上师作即席开示的口译。经常翻译佛法小品文,亦或翻译佛书章节,也翻译佛法教授的影片,以及佛法英文教授缮写。
校阅者简介
杨书婷
「普贤法译小组 / 普贤法译学会」发起人,个人网志「E. T. 翻译社 ~ 在灵感中翻译佛法,在业力下努力微笑」。
宋伯瑜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国中起因兴趣接触汉传佛教与宁玛派为主之藏传佛教,目前学习汉藏翻译,已有部分译作付梓。
另有法友协助润稿和辞汇检视,在此一併感谢!
前言
给此世间每个人的讯息
1.冈波巴四法
2.再次证悟
3.无常
4.最密之皈依
5.虔诚心与慈悲心
6.金刚萨埵
7.三善法
8.障碍
9.佛法修持与世俗目标
10.中阴
前言
在佛法的修持中,传统上有两种以「闻、思、修」来趋近神圣佛法的方式:一为学者式的分析法,另一为禅修士的简洁法。
学者式的分析法乃钻研众多的细目,并加以谨慎的思维,经由佛陀的教言、证悟上师的论述,以及个人自身的理解能力,来增进自己的领悟。依照此一方式,一个人能建立对于万事万物实相本貌的清楚了解,此本貌即是诸佛所了证的甚深空性本质。这是一种趋近的方式,也是一种优异的方式。
有些人的性格比较倾向于智识型,他们就会喜欢採用这种方式,尤其当他们内心怀有很多的想法和疑惑时,或者说倾向于比较挑剔、多疑时。一个对事採取怀疑态度的人,很难会去信任一位真实的上师,即使已经遇见他们、也领受了揭示自性的口诀亦然。对于尖锐式提问、分析的深深着迷,阻碍了他们去遵循禅修士的简洁法,也阻碍了他们去获得对于甚深空性自性的直接确信︱此自性、这基本的觉性是诸佛的核心。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认为学者式的分析法对他们来说比较有益,经由此法,可以渐渐消除疑惑、不解。
另外有些人,他们比较不倾向于那么详细地钻研佛陀的教言、证悟上师的论述,或透过事实推断来加以检视。他们反而希望个人能直接专注于觉醒状态的核心,即如实察照各个知识面向的觉性,并亲自来经验它。
这样的人们可没兴趣做繁琐的研究、分析的思索,走那又长、又迂回、原地打转的路。他们宁可要立即、直接的了证。对于这一类的人们,则有口诀指引的方式,包括大手印与大圆满。
有些人怀疑,大手印、大圆满的这些口诀是否确实为佛陀的教言;假如其为真实,在大藏经的何处可以找到它们呢?像这样的疑惑来自未能好好研读三藏的经典,因为假如一个人仔细研读的话,将会发现,那些大手印、大圆满的本有觉性在密续里昭然若揭。对于三藏及其论典(藏文称为甘珠尔与丹珠尔)只有肤浅的知识,并仅研读一小撮片段的佛语,而其中并未清楚言及大手印、大圆满的专有用语,当然就成为疑心、怀疑的温床。简言之,疑心的产生来自肤浅的学习。
祖古.乌金仁波切以及其他同样伟大的上师们,其传承是专注在禅修士的简洁法,这是一个充满直接、精要窍诀的指引方式。以交替提问与忠告来让学生获得个人觉受的同时,是一个简洁、平铺直述事物本貌的传承。当弟子被上师重复诘问时,心中的不确定性也渐渐消除,因而最后,觉醒状态的核心部分得以揭露,赤裸、直接地看见。
除了完全不适合的人之外,否则当面临如此的指引风格,一个人必定能获得某些确定性的觉受,一种对觉醒状态实际如何的立即确认。在那之后,这种洞见的一瞥无论如何必须要继续,然而它能否重复出现并带入个人的经验,完全取决于个人,而不是上师的力量。
上师的职责是指出赤裸的觉醒状态;一旦认识了这赤裸的状态之后,禅修的修习便掌握在弟子的手中。本书中所谈及的禅修方法是指「保任所识相续」,这完全有赖于我们,即弟子本身。
再者,我们的业力行为、纷扰情绪,以及习性,皆非常顽强有力,因此我们需要净化我们的覆障,并且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做这样的修行,也能帮助我们「保任此相续」。
如此一来,佛法所有面向的教法都融合于一。虽然在外相上有很多层次,很多诸如那些帮助我们长寿、健康、更敏锐聪慧等「外皮修法」,但在究竟上,真正的利益是在于如其本貌地认识这能察照各个知识面向的基本觉性。
无论我们在修习道上是否从清净罪障和积集资粮切入,又或者是否从金刚乘系统的禅修技巧去切入,所有这些不同的修行应该首先要能帮助尚未认识心性的修行者们去认识,或帮助那些已经认识心性的修行者保任此相续。这是所有修行的命要。
祖古.乌金仁波切的教导风格称作「从亲身经验中作引领」。他多年从事闭关,透过自身经验来内化吸收佛法。因此,他的授课从内在经验抒发,表达出他本身的历程。
这样的授课方式是独特的,有时他在指引时的用词遣字很是惊人。有时他的话语虽不那么雄辩有力,但总能在听者的心续上留下强而有益的影响。我发现单单听闻仁波切半小时的教导,比起阅读多册书籍还来得有帮助。这就是「从亲身经验中作引领」的效果,而那是他的风格。
直接教导那已存于任何一位有情众生内心的证悟本质,以及这个本质如何,令闻者能在自身经验中认出它来;指出认识它的必要,以及为何要如此做的广大利益;清楚的指出,为何在那当下,佛、觉醒的状态,不必于他处寻找,而是已存于心内;而你可以透过体验那已存于内在者来达成证悟︱这些就是祖古.乌金仁波切所教导的内容,并且记录在此书中。我相信当你仔细阅读此书并以你自己的方法来运用时,将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秋吉.尼玛仁波切(Chokyi Nyima Rinpoche)口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