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侦查篇

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侦查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日本刑事判例
  • 刑事侦查
  • 日本法学
  • 法学研究
  • 案例分析
  • 侦查程序
  • 刑事诉讼
  • 判例研究
  • 法律实务
  • 日本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侦查篇)』计收录裁判评释39则,讨论的主题可归类成警察职权行使与任意侦查之界限、逮捕羁押与人身自由之干预、搜索扣押勘验与住居等隐私之干预、接见通信权之保障等四个领域。各则评释的内容均依序说明案例事实概要、裁判要旨,次就案例争点进行解说,整理相关的日本实务及学说状况,最后就该项裁判进行评释。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审判实务形成争点及积极进行司法审查的功能,亦可深化我国刑事判例法的研究。
现代刑法理论与实践前沿探索 作者: 著名法学教授、资深刑法学家 联合撰写 出版社: 权威法律学术出版社 装帧: 精装,内文采用高品质印刷纸张,便于长期研读与保存 字数: 约1500页 ---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当代刑法学理论的最新发展脉络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复杂应用,深入剖析了刑法分则中具有高度争议性与前瞻性的疑难问题。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刑法领域内一系列关键的、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难题,旨在为刑法学研究者、司法实务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具有批判性的分析框架。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判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而是将目光投向当代刑法规范的解释学基础、犯罪构成要件的动态演变、以及刑罚裁量的人权维度,力求在宏大的理论体系中定位每一个具体罪名及行为的合法性基础。 第一部分:刑法基本理论的重构与深化 本部分着重于考察刑法总则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对传统理论框架进行审视与修正。 第一章:刑法的价值基础与前瞻性界限 探讨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如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刑法作为“最后手段”的适用边界如何被重新划定。重点分析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在当前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冲击,特别是针对非传统犯罪(如网络金融犯罪、环境犯罪)的规制,如何在效率与正义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深入辨析了刑法教义学如何应对新类型风险社会下的立法真空与过度立法问题。 第二章:犯罪构成要件的现代解释学 详细梳理了构成要件理论在当代司法解释下的细微调整。聚焦于主观罪过的认定,特别是过失理论在复杂因果链条中的适用困境。书中系统性地探讨了“认识错误”、“对象错误”在高度技术性犯罪中的具体化处理,并对未遂、中止的界限进行了精细化的分析,强调了行为人犯罪意图的“可罚性”标准应如何与社会危害性程度相匹配。 第三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当代调适 本章针对近年来社会热点案件暴露出的防卫边界模糊性,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判断标准。不仅仅停留在传统“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论断,更深入探讨了“过度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分,以及在面对“积极的、潜在的”威胁时,行为人反应的时间容忍度问题。同时,对紧急避险中利益衡量原则的实践应用提出了修正性建议。 第四章:共同犯罪理论的体系化发展 共同犯罪理论在实践中常因“犯罪集团”的认定、共同故意与犯意联络的证明难度而引发争议。本章侧重于对“教唆犯”、“帮助犯”在多层次、非同步犯罪行为链中的责任归属问题进行详尽论述。特别关注了组织犯罪中,组织者与实际执行者之间责任的层级划分,以及共犯必要性的理论基础是否仍需坚持。 第二部分:刑法分则热点罪名的深化研究与判例逻辑剖析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刑法分则中争议最大、立法更新最频繁的几个领域,着重分析司法机构如何运用抽象的教义学理论来解决具体的个案疑难。 第五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风险评价模型 针对爆炸罪、交通运输肇事罪等罪名,本书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危险犯判断标准,而是引入了风险社会学的视角。重点研究了在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系统中,如何界定“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程度,以及如何区分一般危险行为与刑法意义上的危险行为。 第六章:侵犯财产罪的财产概念扩张与限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有形财产”概念已无法涵盖所有刑法保护的客体。本章深入探讨了数据、知识产权、虚拟货币等新型财产形态的刑法保护基础。重点剖析了诈骗罪中“财产处分错误”的认定,以及非法占有目的在新型网络金融犯罪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七章:职务犯罪与廉洁法规的穿透性分析 本章以贪污罪、受贿罪为核心,探讨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界限。特别关注了“相对密接性”与“不当利益输送”的认定标准,以及在当前反腐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关键要件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的内在联系。对“特定关系人”的界定与责任追究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 第八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刑法边界 本部分严格审视了侵害生命、健康权利的罪名。重点辨析了故意杀人罪中“犯罪预备”与“着手实行”的精确时间点,以及在涉及安乐死、辅助自杀等伦理争议领域的刑法态度。对于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结合犯处理,提出了更为细致的区分路径,强调了人身自由和身体完整的绝对保护优先性。 第三部分:刑罚论与现代化治理的融合 本书的最后部分转向刑罚的实施与目标,探讨了现代刑罚学的最新趋势。 第九章:刑罚个别化与科学量刑 本书批判性地分析了当前量刑指导意见在实践中可能导致的僵化现象。倡导一种“基于证据的刑罚裁量”,强调了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评估应建立在科学证据基础之上,而非单纯依赖法定情节。对“累犯从重”和“自首从轻”的适用限度进行了深入论证。 第十章:特殊刑罚制度的合宪性审查与人权保障 聚焦于假释制度、管制制度以及特定犯罪的特别程序。探讨了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如何平衡国家刑罚权与被执行人的基本人权。书中引用了大量关于刑罚目的的哲学讨论,强调刑罚的再社会化功能必须置于核心地位,避免刑罚执行过程成为新的社会排斥工具。 总结: 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案例汇编或立法条文的注释,它是一部面向前沿、深度聚焦于刑法教义学与当代司法难题的理论专著。其严密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学术参照,以及对现有司法实践的批判性反思,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和适用当代刑法体系的坚实理论基座。本书适合于已具备刑法基础知识的高年级法学院学生、研究生,以及致力于精进专业技能的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阅读本书,是对现代刑法理论生命力的深刻体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序 文

第一编 警察职权行使与任意侦查之界限
◆任意侦查.半推半就——强制与任意处分之区别  3
◆警民邂逅.交手互动——「临检盘问」可能范围  14
◆集会游行盘查之范围限度  23
◆对携带物的检查——米子银行的强盗案件  30
◆对汽车的路检盘问  37
◆日本法上的任意同行与逮捕  45
◆司法警察留宿侦讯之合法性  56
◆任意或强制?——长时间侦讯之定性  62
◆侦查蒐证中照相录影之性质与容许性界限  69
◆路口监视录影之证据能力  82
◆当事人一方所为之秘密录音  90
◆诱捕侦查  102

第二编 逮捕羁押与人身自由之干预
◆日本法上的现行犯逮捕要件之一——明显性 117
◆日本法上的现行犯逮捕要件之二——必要性  128
◆准现行犯逮捕之适法性判断  139
◆违法逮捕与羁押声请  152
◆拘禁场所之变更  161
◆侦查阶段同一犯罪事实之再逮捕与羁押  169
◆他案逮捕.羁押与余罪调查  177
◆一罪一羁押  190

第三编 搜索扣押勘验与住居等隐私之干预
◆搜索扣押媒体报导纪录之要件——评强制与任意处分之区别  207
◆许可搜索现场人身物品之范围  218
◆令状事前提示原则  228
◆另案证据许可扣押之范围  237
◆电磁纪录证据保全——评强制与任意处分  245
◆扣押电磁纪录之相当性要件的判断  254
◆得附带搜索之「逮捕现场」之解释  263
◆附带搜索扣押之界限  272
◆附带搜索、扣押之范围  283
◆利用他案实施搜索、扣押  294
◆搜索扣押中之照相录影与准抗告  302
◆强制採取尿液  312
◆依採尿令状的强制到案  320
◆唿气检查  326
◆监听之正当法律程序  334

第四编 接见通信权之保障
◆指定接见之合宪性  347
◆指定接见之要件  361
◆任意同行中之犯罪嫌疑人与辩护人之接见  373
◆起诉后之他案侦查与接见指定  381

图书序言

序文

  近年来,刑事诉讼法的修正令人有日新月异,眼花了乱的感觉。其实,法制度本应透过判例所形成的实务运作与立法的作用逐渐进化、成熟,以求安定,修法的频仍,将增添运作适应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实务运作解释的僵化或停滞,则无法具体反映时代及社会现实的需要,而使立法的作用无法落实,这都不是好现象。因此,立法的作用及判例的形成两者之间,应取得适度的均衡。在此一意义下,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明显呈现着立法脚步迅速,判例的法创造停滞的状况。

  笔者以为,此一现象的形成,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长期以来,审判实务于刑事诉讼的运作中欠缺宪法精神的认知有直接的关系;亦即,部分是由于审判者未能积极援用诉讼法背后之宪法精神,致使法院应有的司法审查功能趋于消极的缘故。二是,过去刑事审判偏重职权调查,且当事人或辩护人对于侦查是否合于正当程序或相关的证据法则并未积极提出异议或形成争点,致法院未能在应表达法律见解的个案中发挥法续造的功能。三是,现实上,如何在个案事实中形成争议,及如何处理争点的理论基础或架构,可供参考的素材不足。

  随着大法官释字第384号、第582号、第631号、第654号等解释的出现以及民国91年及92年刑事诉讼法的大幅修正,审判实务已逐渐从维护宪法正当程序或诉讼权的保障,透过违法证据排除法则的适用,对于侦查程序是否具有正当性进行司法审查,同时因为部分引进当事人进行的诉讼结构,当事人或辩护人也较以往积极的针对侦查程序的适法性提出异议。上述两点阻碍裁判发挥法续造功能的问题,已有改善的迹象。惟有关第三点如何对于侦查程序适法性的争议进行司法审查,形成法律见解,若有更多比较法上的参考素材,将可期待我国侦查判例法的发展及成熟。

  基于此项认知,日本刑事法研究会参考日本有斐阁出版的《刑事诉讼法判例百选(第八版)》,挑选出与侦查程序有关的重要判例计39则,裁判评释的主题可归类成警察职权行使与任意侦查之界限、逮捕羁押与人身自由之干预、搜索扣押勘验与住居等隐私之干预、接见通信权之保障等四个领域。各则评释的内容均依序说明案例事实概要、裁判要旨,次就案例争点进行解说,整理相关的日本实务及学说状况,最后就该项裁判进行评释。本书所评释的案例事实及争点,极有可能已存在或将发生在我国侦查实务的运作中,他山之石,相信本书所整理评释的日本审判实务处理侦查适法性争议的经验,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审判实务形成争点及积极进行司法审查的功能,亦可深化我国刑事判例法的研究。

  本书的内容叙述,除了专有名词等用语已求取一致性外,透过多次的讨论修正,文脉上也尽量力求贴切平顺。惟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界及实务界先进不吝指导赐教,使本书益臻完善。最后,要特别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的全力支持及企画编辑,使本书得以在预期的最短时间内顺利问世,谨此致谢。

陈运财等日本刑事法学研究会一同 2012.3.12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許多法律系的學生或是剛踏入法律領域的年輕人來說,《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偵查篇》絕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入門讀物。過去在課堂上,我們或許對偵查的許多概念有所接觸,但往往缺乏足夠的實務案例來加深理解。而這本書恰恰彌補了這一點,它透過大量日本刑事判例,生動地展示了偵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清晰,即使是較為複雜的法律概念,也能夠被解釋得淺顯易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關鍵偵查程序的說明,例如像是逮捕、羈押、搜查、扣押等,都配有具體的判例作為例證,這使得抽象的法律條文變得具體而形象。透過這些案例,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偵查人員在實際辦案時,所面臨的壓力、挑戰,以及如何在法律框架內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它鼓勵讀者從實務中學習,從案例中汲取智慧,這對於培養一個嚴謹、務實的法律人才來說,至關重要。

评分

這本《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偵查篇》真的讓我讀得十分過癮,身為一個對偵查實務有濃厚興趣的台灣讀者,過去總覺得台灣在這方面的學術研究相對有限,很多深入的探討都仰賴翻譯國外的書籍。但這次,我看到了《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偵查篇》的出現,著實讓我眼睛一亮。書中不僅僅是羅列判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日本偵查過程中的各種疑難雜症,從證據的蒐集、排除,到偵查手段的合法性、程序正義的保障,每一個環節都扣人心弦。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一些常見的偵查陷阱,例如誘導訊問、違法取證等,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分析和防範建議,這對於我們這些在第一線接觸案件的法律從業人員或是對此領域有興趣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寶貴的實務指引。書中的案例挑選也非常精準,涵蓋了毒品、詐欺、妨害性自主等各類重大刑案,並且對每個案件的爭點、法院的判決理由,乃至於判決背後的法理精神,都做了詳盡的闡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於日本的刑事偵查體系,乃至於其刑事法學思想,都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這不只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實際應用於實務的工具書,強烈推薦給所有關心刑事偵查的朋友們!

评分

我一直對刑事訴訟的偵查階段充滿好奇,但總覺得相關的資訊在台灣比較零散,也比較偏重理論。這本《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偵查篇》的出現,可說是填補了我長久以來的知識缺口。書中對於日本偵查實務的深入剖析,讓我對整個偵查的運作有了更清晰的圖像。作者並沒有避諱討論一些比較敏感或具爭議性的偵查手段,反而大膽地將其攤在陽光下,讓讀者能夠客觀地去檢視其合法性與必要性。例如,書中對於羈押的條件、搜索的範圍、訊問的程序等,都進行了非常細緻的論述,並且結合了大量的日本判例來佐證。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探討每個案例時,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會追溯到最根本的法律原則,例如無罪推定、正當法律程序等,並說明這些原則是如何在偵查實務中得到體現或受到挑戰的。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好的偵查不僅僅是追求真相,更是在保障人權、維護法治。這本書的內容厚實,但一點也不覺枯燥,反而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充滿了懸念和啟示。

评分

這本《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偵查篇》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關注刑事法發展的讀者來說,確實帶來不少啟發。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的刑事司法體系,其偵查階段的品質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到後續的訴訟以及最終的判決。而透過這本書,我得以一窺日本在刑事偵查領域的發展軌跡與實務操作。書中對於許多經典的日本刑事判例,都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深入的分析,這對於我們理解日本刑事法學的演變,以及其在實務中的應用,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作者在闡述每個判例時,不僅僅是呈現了判決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案件背後的問題,例如偵查手段的界線、證據評價的標準、被告權利的保障等等。這讓我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去思考偵查的本質,以及如何透過司法實踐來不斷完善。相較於一些只重理論或片面報導的書籍,這本《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偵查篇》的嚴謹性和專業性,讓我覺得非常信服。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本《日本刑事判例研究(一)偵查篇》並沒有抱持太高的期待,畢竟「研究」兩字聽起來就有些學術、枯燥。但實際翻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得離譜。這本書以一種非常貼近實務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日本刑事偵查的迷宮。作者並沒有用艱澀難懂的學術術語來嚇唬人,而是透過一個個生動的判例,闡述偵查人員在面對各種複雜情況時,是如何運用法律、原則以及實務經驗來解決問題的。從證據調查的細節,到辯護律師如何質疑偵查的合法性,再到檢察官在偵查終結時的決策考量,書中幾乎涵蓋了偵查階段的每一個角落。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判例時,不僅僅是陳述事實和結果,更深入探討了背後的原因、爭議點,以及不同法官可能有的不同觀點。這讓我在閱讀時,彷彿置身於一場激烈的法律辯論之中,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查前輩,在你耳邊娓娓道來他的辦案心得,那種親切感和實用性,是市面上其他學術著作難以比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