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修、徐遐生父子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后在58岁时放下美国的教学研究生涯,来到台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
徐贤修90岁的一生,在台湾任公职只有11年,除了大幅充实清华的教学研究资源,更在国科会主委任内,提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构想并付诸执行,奠定台湾日后四十余年经济成长的基础。他离开公职任工研院董事长时,邀请美国半导体界高阶华人主管张忠谋来台湾发展,开启日后成立台积电的机缘。
成长于美国的徐遐生,20岁时即与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院士共同发表密度波理论,在美国科学界成名。并于民国80年代,与海内外华人天文物理学者共同筹画成立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使得台湾天文研究能量在近20年迅速提升,与国际一流机构合作。卸任清华校长后,他目前为中研院天文所特聘研究员,投入新能源研究,徐家两代科学奉献的故事仍在延续。
作者简介
王仕琦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
经历:曾任职于工研院电通所、中德电子材料、工商时报、商业周刊。
现职自由撰稿人。
作品:《创业清华》、《相邀来去台9:山海相随的475公里》
序
两位徐校长值得我们尊敬与佩服
第一篇 徐贤修的求学及教学生涯
1 童年失去父祖庇荫
2 北京清华的回忆北京清华的回忆
3 昆明以及初抵美国
4 伊利诺与印地安那的日子
第二篇 树木树人 徐贤修茁壮清华
5 接任新竹清华大学校长
6 凝聚菁英 发展电动车
第三篇 国科会展鸿图 徐贤修兴国
7 推动建立新竹科学园区
8 发展地热发电
9 国科会岁月
第四篇 老友眼中的徐贤修
10 念兹在兹 一心报国--林垂宙谈徐贤修
11 三次拜访 力邀担任工研院长--张忠谋的回忆
12 智计绝伦 为国为民--杨祖佑谈忘年之交
第五篇 天纵英才徐遐生
13 徐遐生的青春年华
14 走上天文物理大师之路
15 教学生涯与推动成立中研院天文
第六篇 徐遐生来台湾贡献心力
16 清华与交通大学合併案功败垂成
17 研发能源比研究天文影响大
第七篇 大师谈徐家父子
18 中研院天文研究所从无到有
19 徐家父子科报国--李远哲的回忆
20 风格不同父子双雄--林家翘徐家父子两代情
附录
1 徐贤修最后十年的故乡之旅
2 徐氏父子年表
3 参考文献
我对“传承”这个概念一直有着特殊的偏爱,总觉得那是一种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强大力量。《父子双杰:清华传承》这个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力量的渴望。清华,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它所承载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治学态度,一种家国情怀。当“父子双杰”与“清华传承”结合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位父亲,他自身就是清华精神的践行者,他将这份精神以最纯粹、最深刻的方式传递给自己的儿子,而儿子也不负所望,在清华的殿堂里,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更是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是父子之间那种超越血脉的深厚情谊,他们如何在学术上互相砥砺,在人生道路上互相扶持,最终成为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这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赞美,更是对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家庭价值观,以及一种长远人生规划的深刻展示。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探寻“杰出”与“传承”之间奥秘的绝佳机会。
评分我一直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塑造,一种精神的传递。而“清华传承”这个概念,在我心中更是被拔高到了一个精神图腾的高度。它代表着一种持续不断的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内在驱动力。当这本书将“父子双杰”这个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生活的主题与之结合时,我感觉眼前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名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家庭、关于成长、关于责任的书。我设想,书中描绘的父子,他们或许是在清华园里并肩作战的学术伙伴,或许是在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的引路人,又或许是在思想碰撞中共同进步的灵魂伴侣。他们的故事,一定充满了中国传统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将这份重视与国际一流教育理念相结合的独特实践。我渴望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是如何以身作则,为儿子树立榜样,而儿子又是如何继承并发扬父亲的精神,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父亲,最终形成一种良性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清华传承”。这本书所传达的,应该远不止是学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担当,一种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的张力和人生的厚度。《父子双杰:清华传承》,我几乎一眼就被它深深吸引。清华,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带有光环的名字,它不仅仅代表着顶尖的学术水平,更承载着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民族脊梁精神。“父子双杰”,则将这种宏大的概念,巧妙地融入了人伦亲情之中,让我立刻联想到了父子之间在学业上的互相激励,在人生道路上的相互扶持,以及在精神境界上的共同升华。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会如何细致地描绘这对父子的清华岁月?父亲是如何以身作则,为儿子树立榜样的?儿子又是如何继承并发展父亲的才华与精神,最终在清华乃至更广阔的领域,成为比肩甚至超越父亲的“杰出”人物?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人成就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次对“传承”的深刻剖析,一次对“家风”价值的生动诠释,一次对“教育”意义的深度挖掘。我非常期待,能在其中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智慧流淌,那份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以及那份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块磁石,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父子双杰:清华传承》——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它更像是一幅画卷,一首诗篇,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清华,这个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学府,它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庄重与荣耀。而“父子双杰”,则为这庄重添上了几分人间的温情与传奇色彩。我设想,这一定是一位父亲,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学术积淀,甚至是某种独特的精神内核,通过言传身教,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地烙印在了儿子的生命之中。而儿子,也同样是天赋异禀,在清华这片沃土上,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更是在此基础上,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最终实现了“双杰”的辉煌。这本书,对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学业成功的记录,它更可能是一部关于父子情深、关于精神传承、关于人生选择的深刻剖析。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才能够孕育出这样一对令人钦佩的“双杰”,又是什么样的“传承”,让这份杰出得以延续和发扬。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跨越代际,并且在传承中不断升华的精神力量深感兴趣。《父子双杰:清华传承》这个书名,恰恰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这种好奇。清华,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与“卓越”和“远见”紧密相连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个孕育思想、塑造未来的摇篮。当“父子双杰”这个词被赋予在这种背景下时,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在知识海洋里,父与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共同闪耀,并且将这份星光传递下去的故事。我猜想,书中描绘的,定然不是简单的“虎父无犬子”的叙事,而是关于一种更深层次的连接——父子之间在精神上的共鸣,在学术上的互补,在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启发。我渴望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个父亲如何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自己的儿子。同时,我也期待看到,儿子如何在继承这份宝贵遗产的同时,又能注入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创新,最终成为比肩甚至超越父亲的“杰出”人物。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传承”二字最生动、最深刻的解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特别吸引人的感觉,那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设计风格,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度。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很舒适,翻页时的沙沙声,仿佛预示着一场知识的旅程即将展开。我最开始被吸引住的,其实是“清华传承”这几个字。清华,一个在中国教育界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名字,它代表着严谨、创新、卓越,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梦想和奋斗。当“父子双杰”与“清华传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时,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在清华园里留下足迹,并且将这份精神延续下去的父子,他们的故事,必然充满了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传承,以及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我非常好奇,书中究竟是如何描绘这对父子的清华岁月?他们是如何在这种顶尖学府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又如何将这份经历深刻地烙印在自己的生命中,甚至传承给下一代的?是他们在学术上的成就,还是他们在为人处世上的智慧?亦或是他们对社会贡献的独特视角?这本书的题目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那些在清华这个知识殿堂里,父与子之间,血脉与思想,共同谱写的人生篇章的无限遐想。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感人故事和深刻启示。
评分我总觉得,伟大的成就,往往离不开深厚的精神滋养和代际传承。《父子双杰:清华传承》这个书名,就像一股清泉,瞬间吸引了我。清华,一个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着最高学术殿堂的符号,它代表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社会发展强烈的责任感。“父子双杰”则将这种宏大叙事,具象化为一段充满温情与力量的父子传奇。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对父子在清华的共同经历?是他们如何在学术上互相激励,共同攀登科学高峰?还是说,父亲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灌输给儿子,帮助他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远见的社会栋梁?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两个杰出人物的传记,它更像是一次对“传承”的深度解读,一次对“父爱”的升华,一次对“教育”意义的重新审视。我期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那份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以及那份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默默贡献。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父子双杰:清华传承》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瞬间被它吸引。那种略显复古又充满力量的书名,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更能影响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清华传承”这四个字,在我心中代表着一种顶尖的学术追求、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而“父子双杰”则将这种宏大的概念,落脚在了具体的人物故事上,让我觉得它充满了人情味和温度。我开始想象,书中会讲述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是一对父子,他们共同奋斗在清华的学术前沿,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还是说,父亲将自己毕生的智慧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儿子,帮助他在清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甚至超越自己?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两个杰出人物的传记,它更可能是一种关于教育的深刻探讨,一种关于家庭传承的感人见证。我非常期待,能从中读到那些关于父子情深、关于学术探索、关于人生智慧的精彩篇章。
评分说实话,拿到《父子双杰:清华传承》这本书,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清华大学,对我而言,始终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学术圣地的存在。而“父子双杰”这个词,又瞬间将故事拉近了现实,让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触手可及的人生故事。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的画面:或许是在清华园的林荫小道上,一位父亲与儿子并肩散步,谈论着人生的理想;或许是在实验室里,他们共同攻克一个学术难题,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或许是在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上,他们分享着各自在清华的经历,言语中充满着自豪与传承。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它暗示着一种非凡的成就,一种杰出的才能,而这种杰出,又被赋予了血脉的延续和精神的传递。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细腻地描绘这对父子在清华的成长轨迹?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的?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能熠熠生辉,成为“双杰”?这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赞美,更是对一种教育模式、一种人生智慧的肯定。
评分拿到《父子双杰:清华传承》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和历史厚重感。“清华传承”四个字,在我心中代表着严谨、创新、卓越,以及一种对民族复兴的担当。“父子双杰”则将这种宏大的精神,落脚到具体而生动的人物故事上,让我觉得它充满了人情味和可感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描绘的这对父子,他们是如何在清华这个思想的熔炉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又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出“双杰”的传奇。是父亲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术造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传递给儿子?还是说,父子二人,在清华的求学经历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最终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人成就的书,它更可能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关于精神传承、关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探讨。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培养杰出人才,如何建立稳固而富有活力的家庭传承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