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师所撰写乳癌防治工具书
不要因为乳癌而丧失了乳房,不要因为乳房而丧失了生命!
一个家族,三代出了九个西医和七个牙医,作者成为第四代唯一的医学世家接班人,随着行医岁月的累积,更加明白曾祖父当年的行医精神是现今社会所欠缺的。
当许多有名的医生选择隐退时,作者正逆向操作,投身乳癌防治的最前线,守护着全国一半的人口,特别是20-40岁的轻熟女,如同「最后一个月的花嫁」女主角长岛千惠当时的情形一样,她们并不知道这种病也会夺去年轻人的生命。
作者从自己只身来台求学发展的背景切入,谈到生活型态导致的各种乳房健康问题,发现乳癌已经是现代妇女无法逃避的威胁。作者以其专业背景与经验,细述乳癌的危险因子、预防方法、症状、分类、筛检方式、分期和治疗方式……等等,并透过在长岛乳房医学影像中心实践与上帝的约定,以最新观念、最新设备和创新的服务模式,倡导早期侦测要以生活承诺为前题,实际服务个案检查长达三年,全国首家社区型乳癌筛检中心的重大突破详述于本书中。
本书特色
◎ 由乳房影像医学专科医师所撰写,深入探讨女性乳房疾病与医疗方式。
◎ 以半传记的方式叙述作者行医的心路历程。
◎ 以各式乳房医学影像实际案例解说,并以插画方式介绍乳房保健运动。
作者简介
池永昌医师
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系毕
长岛乳房医学影像中心创办人。
推荐序
「乳房」是母亲哺乳育婴的重要器官,是母爱的泉源,是女性的性征,也是重要女性美的指标。
一对丰满的乳房,会给女性增添信心与爱娇,也给男性很好的视觉享受,不幸,乳房的很多病变,也给妇女的健康带来很多的威胁,尤其是「乳癌」,已连续多年扮演女性死亡的主要杀手,每年剥夺上千条宝贵的生命,使老公失去爱妻,幼儿失去慈母,而温暖的家庭也因而解体,这个悲剧画面每天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不断出现,令人唏嘘!
所幸,由于近年来医学的进步,让医师有更多的工具改进乳癌的诊断精准度与治疗成功的比例,有效抑制了这个恶疾的杀伤力,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除了仰赖更多的工具外,其实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池永昌医师是敏盛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十余年的共识,我发现他是位有理想、有抱负、有爱心、肯上进、富创意的年轻好医师,他出生于医师世家,十七岁自香港来台进入高雄医学院学医,毕业后,选择在长庚医院外科服务,而后转任马偕医院影像医学科,学有专精。
1996年,敏盛正启动尊严活力大建设前夕,有幸力邀他加入敏盛行列,参与经国总院的筹设工作,担任艰鉅,先后出任医务部、影像医学部及资讯处主管,在繁忙工作中,又能艰苦的完成台大EMBA的学程,充分展现了追求更高、更好的卓越精神。
在二十余年的行医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医师的价值:「不在赚多少钱,而在能收治多少病人,为民众的健康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个价值观,引导他最后选择照顾妇女的一对乳房,他深知唯有妈妈的乳房得到最好的照顾,才能哺育出健康的下一代,才能维护一个健全的家,奠立祥和社会的基础,因此与诸同好集资成立长岛乳房医学影像中心,造福妇女。
长岛乳房医学影像中心成立后两年,
池医师推出了他的第一部大作「预见」,
内容丰富,数据完备,用无数的实例深入浅出,教导妇女,可读性极高,身为杏林退役老兵,获池医师相赠得先睹为快,不敢独享,特为文推荐,愿人手一册,仔细详读,并遵照书中建议妥善保护自己的乳房,维护自己的健康与生命的圆满。
敏盛医疗体系总裁 杨敏盛 谨序 2012.5
作者序
乳房,作为性征器官,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象征。
她是伟大的,因为她带来生命和力量的泉源,是生命的哺育者;然而,乳房也是脆弱,具毁灭性的,足以使生命岌岌可危。
根据行政院卫生署统计,乳癌的发生率是台湾女性10大癌症之首,女性癌症10大死因第4位,也是近16年来女性增幅最多的癌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但台湾25~50岁年龄层的女性,却有8成碍于各种因素,从来没有做过乳房健康检查,错过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黄金时期,以至于发现乳房有异状到医院求诊时,往往为时已晚。
这让身为放射线专科医师的我,面对一张张判读出已是恶性肿瘤的乳房摄影、超音波等影像检查报告时,不免感到扼腕。
「是不是能就自己的专业来协助女性朋友们,特别是年轻女性,能重视乳癌这项议题,定期接受乳房筛检,以降低罹患乳癌的风险?」我心里一直有这个想法。
而这几年陆续发生了几件事,更促使我将意念进一步化为实际行动。
2007年,处于事业高峰期的我发生了一场重大车祸,所幸,车毁,人毫发无伤。大难不死,让我对生命的本质与意义,有了不同看法。这期间,又发生我太太原是良性的乳房囊肿变大,有转化成恶性肿瘤的疑虑,虽然后来证实是虚惊一场,但等待病理结果的那3天时间,却宛如一世纪,漫长而煎熬。我心里想:身为医师的自己,接触过不少乳房、乳癌病症,但当亲人面对尚未确定的病因,等待检查报告病理结果的期间,都难免担心害怕,遑论一般民众?
之后,在一个周末晚间,看到电视播出的纪录片「生命最后一个月的花嫁」,片中女主角长岛千惠因罹患乳癌,在24岁的璀灿年华告别人世。
她在自己最脆弱、生命仅剩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接受电视台採访,希望留下曾经活着的证明,也借此提醒年轻女性也有罹患乳癌的危险,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异状就该勇敢接受检查,积极面对,以免错失治疗的黄金契机,留给自己与家人难以弥补的遗憾。
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关头,长岛千惠却能毫不犹豫地现身说法,这份坚毅与勇敢让我深受感动。换做是我,会有这份勇气吗?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但我至少能延续长岛千惠的精神,为年轻女性做些事,这或许也是上帝赐福于我,让我历经车祸大难不死,而交付于我的任务吧!
于是,
我以「长岛」为名,
在2010年成立专为女性量身打造的乳癌筛检专业诊所-「长岛乳房医学影像中心」,提供了一个舒适、无压的健检环境,导入最先进的精密检测仪器,採取客制化的服务,希望为女性朋友的乳房健康做最佳把关,提醒她们重视自己的健康、克服心里障碍,懂得珍爱自己,珍惜生命,做好癌症筛检等预防保健工作,不要因为乳癌而丧失了乳房,不要因为乳房而丧失了生命。
我出生医学世家,从曾祖父开始到我,四代有多人行医。
而我从17岁离开香港来台求学至今,在这块土地住了30年。
在这里,我落地生根、成家立业,台湾已变成我唯一的家。
我热爱这块土地、热爱这里的民众,更关心女性朋友的健康。
台湾女性乳癌的发生率逐年提高,且愈渐年轻化,透过自己的专业,能在未来为台湾乳癌发生降低率中贡献自己的心力,是我这个小小兵最大的愿望。
美是以健康为前提的。
失去健康,就失去了生命的鲜活,也就彻底失去了美丽。
乳癌威胁的不只是女性朋友的生命,更直接伤害了女性的外在美丽及自信心。
希望所有女性朋友都能重视自己的身体、重视自己的健康,定期做乳房筛检,唯有如此,才能Hold住完美事业线,也才能舞动生命的曼妙!
我向来不爱读那些讲大道理的书,感觉生硬又说教。《预见》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个故事,或者说,是无数个小故事的集合。但这些故事,并不是让你沉浸在情节里,而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开始反思。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从不直接告诉你“应该怎样”,而是通过描绘一些场景、一些人物的经历,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找到答案。 这种“留白”的艺术,在《预见》里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就像一幅留有空间的水墨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境,去填补那些想象的色彩。我读的时候,常常会在某个句子上停很久,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华丽,而是因为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某个柔软的部分。它让我觉得,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在“预见”着什么,只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
评分说实话,《预见》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是跟一个智者在进行一场深夜的对话。它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叙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有一种慢慢渗透进你骨子里的力量。我特别欣赏它处理“时间”这个概念的方式。不是那种科幻小说里穿越时空、改变历史的把戏,而是更贴近生活,更深入人心。它好像在提醒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过去”和“未来”,其实只是一瞬间的感知,而我们真正拥有的,是当下。 书中传递的那种“觉察”的态度,是我最受触动的。不是被动地接受生活抛来的任何事物,而是主动去观察,去感受,去理解。这种觉察,让我觉得,即便是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能发现不一样的光彩。就像是在一个熟悉的街角,突然注意到一朵从未留意过的小花,它开得那样用力,那样有生命力。我觉得《预见》就是这样一本,让你重新审视生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预见”的书。
评分《预见》这本书,我当初会买,其实有点意外。那天在诚品闲逛,本来想找本轻松的推理小说,结果就被这封面吸引住了——简洁到极致,黑底白字,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翻开内页,排版也很舒服,字间距、行间距都恰到好处,让人一看就觉得是本有分量的书。作者的名字我当时并不熟悉,但封底的简介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什么惊天秘密,而是用一种非常克制、内敛的方式,引出了几个关于“可能性”和“选择”的思考。 我特别喜欢其中提到的一个概念,虽然不是书的内容,但它给我一种《预见》可能在探讨的感觉:我们常常觉得未来是注定的,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引着我们走向某个终点。但如果,我们拥有的不是一条线,而是一片可以随意裁剪的布呢?我们手中的剪刀,就是我们每一次的决定。这种“可能性”的描绘,远比那些预言成真的故事来得更让人心动。这本书,感觉就像一把解锁不同“布料”的剪刀,让我们去思考,哪些剪裁才能织就属于自己的未来。
评分《预见》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所展现的那种“从容”。在如今这个节奏快速的社会,我们总是急着往前冲,急着去抓住什么,生怕错过了什么。但《预见》却像是在你耳边轻轻地说:“慢下来,看看你走过的路。” 它不是在否定前进的意义,而是在强调,在前进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内观。 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好像在探讨一种“顺势而为”的智慧。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而是在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之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去与之共舞。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海上冲浪,不是拼命地对抗海浪,而是学会借力,去感受浪的力量,然后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最佳时机。这本书,可能就是帮助我们找到这种“最佳时机”的指南。
评分老实说,我对“预见”这个词,一直带着点敬畏,甚至有一点点抗拒。总觉得那是属于命运,属于神谕的词汇。但《预见》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重新理解了这个概念。它不是那种告诉你明天会下雨,后天会刮风的神棍式的预言,而是关于一种更深层次的洞察。 我记得书中似乎提到过,真正的“预见”,不是看到未来的固定画面,而是一种对当下能量的感知,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判断。这种能力,听起来很玄妙,但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在使用它。比如,一个有经验的厨师,可以“预见”一道菜的味道;一个成熟的父母,可以“预见”孩子下一步的反应。这本书,可能就是在教我们如何更敏锐地捕捉这些“预见”的信号,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