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神话》述说一段令人惊奇的故事,是关于乐高这种令人惊奇的玩具,以及因乐高而改变一生的人们。如果你觉得,乐高不过是孩子们的玩意儿,看完本书将会让你改观。
简而言之,《乐高神话》内容是关于一群成人乐高迷,以及他们所热爱的乐高。这些玩家将玩玩具变成一种艺术〈甚至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并唤起公众的注意力。全世界有上万个家庭,曾经参观过乐高年会;不仅报纸会报导这些年会中的玩家作品,甚至还会出现在电视的晚间娱乐节目中。他们的作品,每年都表现出更高的野心和技术。
乐高的核心,当然是创造乐高的这间公司。他们是如何将小小的塑胶砖块,变成全球市场上最知名、最受尊敬的品牌?本书的第1篇就从叙述乐高的历史开始,回溯乐高集团如何从一个位于丹麦Billund的装潢公司,因为从不放弃创办人的理念,而成功地转变为跨国企业。
在第2篇重回乐高怀抱单元中,我们提出本书最核心的问题:为何会有这么多成年人爱上乐高?此间我们探讨了黑暗期的概念,也就是在乐高迷的生命中,曾经对玩乐高失去兴趣的那段时日。我们也採访了一些实例,挖掘这些人的感受及观点。
在第3篇中,我们则探讨乐高人偶热。乐高玩家似乎总是能在作品中,注入人性的光辉;而乐高人偶的存在,显然让这些作品更加人性化。这些可以客制化的可爱小人偶,在乐高模型中代表人类。这些人偶的公订尺寸,是以人类在模型中的实际比例而定。乐高粉丝们会用官方版或非官方版的配件改造人偶,并经常将他们改造成社会名人或电影明星。
第4篇则向那些致力于再现经典的玩家们致敬。乐高一开始是用来给孩子们建造房屋或车子用的,而这些成人玩家们,则让这个原始的功能更上一层楼,建造出繁复得多的高阶模型。他们以马赛克的方式,点滴建构出他们喜爱的电影中的人物及经典场景;或是以乐高积木复制出办公大楼及知名的船舰。
相反地,第5篇则呈现由科幻小说启发、永远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乐高模型。本章中探讨构筑幻想的境界,从蒸气庞克〈steampunk是以维多利亚时代为灵感的可爱幻想情境〉式样,到呈现末日后景象的末日乐高模型。
第6篇中要探讨的是乐高艺术,这里指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我们研究那些选择乐高作为创作素材或媒介的公认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不仅进入博物馆及艺廊,也在全世界巡回展出。这些作品出色得足以在任何展览中佔有一席之地。这些使用或是描绘乐高的作品,并不因此而减损其成就,或是被轻忽以待。对这些乐高艺术家来说,乐高就是他们用来表现艺术概念的工具。
建造乐高模型的人,也喜欢用乐高说故事。在第7篇中,我们将探讨人们透过模型、漫画或是定格动画等方式,透过乐高组织及叙述各种故事。我们也探讨拟真场景模型;这是一种由玩家们〈或团队〉所建构的大型模型,里面包含了数十个故事场景。另一方面,袖珍模型则在很小的尺寸中,呈现故事内容,挑战建构者的创意和细心。
有关微型∕巨型的尺寸问题,则在第8篇中讨论。在建构模型时,有些玩家倾向越大越好,毕竟,看到一个由100,000个组件构成的模型时,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发出「哇呜」的惊叹声呢?相反地,有些人则喜欢越小越好。这些玩家喜欢以尽量有限的组件,构筑他们的异想世界,并在越小越好的范围内,建构出富于细节的作品。
如果去掉了塑胶积木,乐高还是乐高吗?第9篇数位积木,将探讨乐高集团另一个杰出的面向:勇于以现有的产品为基础,进行创新。从九○年代开始,他们就以一系列游戏和建筑程式,娱乐一干玩家们。他们甚至建构了多人线上游戏「乐高宇宙」,让玩家们可以化身乐高人偶,在虚拟世界中冒险犯难。许多粉丝也加入有趣、富创意的线上3D模型工场,用官方或非官方的组件进行建构,并用3D印表机列印出来。
第10篇依然是科技的天地。乐高机器人:建构聪明模型,这又是另一个乐高集团在原来的产品上,转型发展的领域,近几年来已发展出许多组机器人套件。其中一个系列「动脑」(MINDSTORMS),更成为该公司销售量第一的商品,目前已有许多该系列相关的社团组织及活动。为这种风潮推波助澜的产品也列入本章中,如:乐高无人飞机、可解开魔术方块的机器人,以及一种可以浮在水面上清除恼人小虫的玩意儿。
在第11篇集会中,集结了乐高年会的编年大事。只要乐高迷存在的一天,他们就会不停的聚会分享。在这些年会中,乐高迷进行技术交流、共同哀悼遭停产的产品线;还有最重要的:秀他们的新作品。这些年会也成了乐高迷向世界展现嗜好的管道,现在几乎每个乐高年会都有所谓的「大众日」(public days),将作品开放大众参观。
透过本书,让人惊讶地发现,玩乐高不只是个嗜好,它的功能更远远超出死忠乐高迷的领域。在12篇中,深入探讨了严肃玩乐高的议题,本章的主题和奇门巧思、乐趣都无关。看看自闭症的孩子,如何透过与他人共同建构乐高模型,从而建立社交技巧;行销部门又是如何透过乐高模型,宣传新产品;学生们则利用乐高,进行科学实验,探讨大气现象。这些案例再再道出乐高惊人的影响力,已从游戏时间,跨入科学与艺术的范畴,并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乐高神话》一书中,读者将充分感受到这种玩具的不凡--它很可能是史上最伟大的玩具--并因着乐高迷的热情,而使乐高成为一种艺术。
开始感受吧。
本书特色
乐高可不只是个玩具--它是种生活方式。《乐高神话》带你经历一场眩目的视觉旅程,饱览乐高社群和他们的精心创作。你会看见各种生活层面中的乐高玩家,例如专业的乐高艺术家纳善.沙瓦亚、积木影片制作人大卫.帕加诺、神祕的伊果.李奥纳多,还有许多其他热心的阿福们(成人乐高玩家简称),他们花了无数的时间,创作他们的模型杰作。
一页又一页全彩的精美图片,呈现乐高社群富有创意、又复杂的精巧模型:一比一的剑龙、微型的洋基球场、22英呎长的二次大战船舰、动脑机器人系统打造的巨型西洋棋组,还有可以用遥控器控制的爪哇沙战车(里面还有会动的输送带)!这些模型让人赞叹连连。本书还会带你参观乐高年会,乐高玩家们就是在此齐聚一堂,联系感情并展示作品。最后,你会发现乐高也有严肃的一面,可以拿来用在治疗上、用来制作产品原型,或是凝聚团队向心力。
不管你是个有牌的正宗阿福,或者只是深情怀念着家中那盒尘封已久的积木;约翰.拜区特尔和乔伊.曼诺,将带你经历的不凡旅程,会让你想要重拾这些小方块,组合个什么厉害的东西来瞧瞧!本书收录乐高认证积木大师纳善.沙瓦亚(Nathan Sawaya)以乐高积木为创作媒材,利用缤纷多彩的积木方块,创造无限惊奇,堆叠出各种不可思议的艺术作品,以及多位乐高创作艺术家的访谈。
(本书为非官方书籍,未经乐高集团赞助或授权。)
作者简介
约翰.拜区特尔
是《MAKE》杂志的专栏作家,也是Wired网站「宅老爹」(GeekDad)的执笔者。他也曾为传奇的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的杂志撰文,还有《狗头人季刊》(Kobold Quarterly)和《2600:骇客季刊》(2600:The Hacker Quarterly)。
乔伊.曼诺
是《积木天地》(Brick Journal)杂志的创办人,这是一本线上和实体的乐高玩家杂志。他曾经参与策划和执行乐高玩家活动,在乐高的专案计画中担任顾问,并协助积木组合的设计。
译者简介
蔡宜真
成功大学建筑系学士、义大利欧洲设计学院整合传播硕士(Master of Fashion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 Institute Europe of Design)。曾任职于壹周刊及商业周刊,现为自由文案。着作:大象农庄(小知堂出版),译作:蔓越莓皇后(馥林出版)。
前言
(马克.法蓝殷菲尔德撰文)
简介
1乐高的历史
毕兰:泥炭沼泽和乐高的家乡
只有最好的才够好
乐高集团真实面:改变总在发生
不过是另一块积木?
仿乐高
2重回乐高怀抱
阿福群像
女性玩家
费.罗德斯访谈录
宝藏妥收藏
乐高生活妙点子
混血乐高
乐高出版品
乐高网络
乐高字汇表
3乐高玩偶热
玩偶迈向30大关
玩偶二三事
玩偶争议
流行文化中的乐高玩偶
长得不像爸妈的玩偶
方头帅哥:几何化的卡通玩偶
分身玩偶
玩偶黑市
名人玩偶
玩偶比例模型
4再现经典
乐高狂人 卡尔
再现建筑物
乐高火车
堆叠经典之作
电影灵感
5构筑幻想
乐高对幻想的礼赞
载人机械人
一股风潮:蒸气庞克式样
末日乐高
6乐高艺术
欧拉福.爱利阿森的集体创作专案
道格拉斯.柯普兰对时间及乐高的思索
「AME72」的乐高涂鸦艺术
伊果.李奥纳多
纳善.沙瓦亚的积木艺术
形而上的建筑
兹比格涅夫.利伯拉的乐高集中营
7用乐高说故事
袖珍模型
背景说明
漫画
政治乐高
用拟真场景模型说故事
积木影片
8微型∕巨型
微型模型
微型场景模型
合作微型模型
巨大模型
真实比例的乐高
乐高世界纪录
9数位积木
电玩游戏
组建模型游戏
电脑辅助模型
乐高字体
印制你的积木
乐高玩家资源
乐高宇宙
10乐高机器人:建构聪明模型
动脑系列
其他机器人产品
乐高机器人作品
弗斯特乐高盃
成功的副线产品
11集会
一切始于网路
乐高玩家团体
乐高年会的发展
年会活动内容
积木帮派
12严肃玩乐高
自闭症治疗
乐高玩行销
为太空升降机制作草模
高空乐高
摩天大楼视觉化
开放义肢计画
乐高认真玩
安德鲁.卡罗的机械电脑
尾声
索引
说实话,我当初是被《乐高神话》的标题吸引了。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和未知,我猜想这本书一定讲述了一些关于乐高世界的奇闻异事。当我翻开书页,才发现我的猜测并没有错,而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按照传统的时间线或者人物线来展开,而是通过一种碎片化、多视角的方式,将乐高宇宙的各个角落一一展现出来。我喜欢这种编排方式,它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中探索,每找到一个线索,都能解锁新的故事和新的理解。书中所描绘的那些乐高神话人物,他们的性格鲜明,动机复杂,让我觉得他们不仅仅是故事里的角色,更像是活生生的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充满了想象力,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枯燥。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哈哈大笑,也会在某些情节下感到震撼。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我欲罢不能。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优秀的书籍,是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而《乐高神话》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它不仅仅是关于乐高玩具本身,更是在探讨创造、秩序、混沌,以及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位置。书中对于乐高神话体系的构建,可谓是匠心独运。它既有宏观的宇宙法则,也有微观的人物情感,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复杂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规则”与“自由”的辩证思考,这在乐高积木的玩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寓言,但又彼此呼应,共同构建了乐高世界的宏大图景。我常常会在阅读后,将书中的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对比,发现许多有趣的联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乐高玩具背后更深层的哲学意义,也让我对“创造”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一本既能带来阅读的愉悦,又能引发思想启迪的书籍。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乐高神话》的期望并没有那么高,只是觉得它听起来很有趣,毕竟乐高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充满欢乐和创意的代名词。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的文字和意象之中时,我才意识到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构建一个宏大的叙事体系,将乐高这个我们熟悉的玩具,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书中所描绘的那些神话般的场景,那些英雄人物的史诗般的旅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处理,每一个情节的铺陈,每一次转折的设置,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又引人入胜。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考古学家,在一点点地挖掘隐藏在乐高积木背后的古老智慧和深邃意义。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爱乐高?它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除了玩乐,它是否还承载着更深层的情感和文化价值?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停下来,回味那些精彩的段落,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非常充实和有意义。
评分哇,拿到这本《乐高神话》的时候,我真的是被它的封面设计惊艳到了!那种色彩的搭配,光影的运用,感觉就像要把整个乐高宇宙浓缩在了封面之上,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欲。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然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精美,文字的字体大小、行间距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十分舒适。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如此强大,仿佛每一页都隐藏着一个等待被发现的奇妙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乐高元素细致入微的描绘,无论是那些经典的积木颗粒,还是各种造型独特的乐高人仔,甚至是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载具和建筑,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故事。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奇幻的冒险,我仿佛能听到那些积木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感受到乐高王国里每一位居民的喜怒哀乐。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乐高玩具的书,它更像是一扇通往无限创意的门,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曾经陪伴我无数个童年时光的积木,发现它们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和无穷可能性。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感觉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评分我必须承认,《乐高神话》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乐高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它只是孩子们的玩具,是用来搭建城堡和车辆的简单积木。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乐高背后隐藏的更宏大的世界观和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书中关于各种乐高神话生物的描绘,它们的起源、它们的传说、它们的力量,都写得绘声绘色,仿佛我真的能亲眼见到那些栩栩如生的奇幻生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创造者”的论述,以及乐高积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种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巧妙结合的写法,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在探索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物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用词精准而又富有诗意,读起来有一种古典的美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品味一首悠扬的乐章,让人回味无穷。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乐高,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创造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