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1
「境」的观念如何逐渐进入中国诗和诗学?
「境」指示出诗中哪些新特征?
「境」在诗学中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佛学的「境」如何与中国传统融合?
萧驰通过本书,带您进入中国传统诗
重新发现「诗境」
汉末佛教自天竺入华夏,影响被于艺苑,抒情传统因之而嬗变。《中国思想与抒情传统 第二卷:佛法与诗境》围绕「诗境」,通过六个重要个案,历史地考察了东晋至晚唐五代间抒情传统与佛教的关联。作者萧驰论述了佛教观念如何在文学中与中国传统融合,又如何进入了诗和诗学的过程。展现了由来自内典之「境」所标示的中土文学汇入了新因素后的发展。其中主要有:确立非对待的、私情凈尽的无相自我,开发个人感觉中的独得自识,以及截断众流之后生命景象的孤清□绝。
作者简介
萧驰
曾于中国大陆修读中国文学批评史。1987年负笈北美。先后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修读比较文学。199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任教。是滥觞北美而流播亚洲「中国抒情传统」学术型态中重要学者,多年来致力其发展。所撰《中国抒情传统》(台北:允晨,1999)对此作初步理论思考,The Chinese Garden as the Lyric Enclave: A Generic Study of the Story of Stone(密歇根大学,2001)探讨此传统在明清文人生活文化和近代小说世界中的延伸。与柯庆明合编《中国抒情传统的再发现》(上、下册,台大出版中心,2009)回顾此学术四十年发展。上世纪末以来,倾心研究中国主要思想背景下抒情传统的观念史。本书三卷:《玄智与诗兴》、《佛法与诗境》、《圣道与诗心》是历时十二年研究的成果。
导论
第一章:大乘佛教的受容与晋宋山水诗学
引言
一、佛教观念中的「清旷山川」
二、佛教山林化与支遁的山林诗境
三、慧远和庐山僧团的「山水佛教」
四、「山水佛教」廕庇下的大谢山水诗学
结语
第二章:如来清静禅与王维晚期山水小品
引言
一、辋川时期王维的禅学背景
二、王维晚期山水小品的独特文类品质
三、王维禅学背景下的辋川诗境
结语
第三章:中唐禅风与皎然诗境观
引言
一、「境」 对禅法意义之转变与 「诗境」的出现
二、皎然诗论之「诗境」观平议
三、孤峰顶,秋月明 :昼公禅中境
结语
第四章:洪州禅与白居易闲适诗的山意水思
引言
一、洪州禅的日常性与白诗的「无事」题旨
二、由「感物」到「不为物所转」
三、「能转物」与小园「意」中山水
结语
第五章:释子的苦行精神与贾岛的清寒之境
一、贾岛吟味僧人苦行的心迹
二、由寒入清和即寒即清
结语
第六章:玄、禅观念之交接与《二十四诗品》
引言
一、论玄学观念不可究竟《二十四诗品》
二、文人禅与中晚唐诗风中「非感物」倾向
三、从生生之流中揪出的「境」
结语
第二卷结论
中国思想与抒情传统 第二卷:佛法与诗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思想与抒情传统 第二卷:佛法与诗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